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嗜极生物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47
转发:0
评论:0
嗜极生物的种类对于嗜极生物有很多种分类方法,都是根据其选择与其它生物“正常”环境不同的特性分类的。这些分类并不互相排斥。比如,在地下深处高温岩石中生活的生物既是嗜热生物,也是嗜压生物。氧气含量(最终电子受容体)营养类型温度pH值盐度渗透压(水分活度Aw,也称水活性)营养物浓度岩内生物(Endolith):生活在岩石内部的生物。石下生物(Hypolith):生活在沙漠地区或极地岩石之下的生物。压力(静水压)重力辐射真空脱水干燥极端化学环境多种极端环境新确定的嗜(-philes)极端生物类型总是在不断增加。化妆品产品的污染是罕见的,但是在发胶中发现的Microbacteriumhatanonis是一种特别的极端生物。在沥青湖彼奇湖(PitchLake)中就有微生物生活,研究表明沥青湖中的极端微生物在10到10细胞/克。最近一个具有硼耐受性的强嗜硼生物(Borophiles)细菌Bacillus...

嗜极生物的种类

对于嗜极生物有很多种分类方法,都是根据其选择与其它生物“正常”环境不同的特性分类的。这些分类并不互相排斥。比如,在地下深处高温岩石中生活的生物既是 嗜热生物 ,也是 嗜压生物 。

氧气含量(最终电子受容体)

营养类型

温度

pH值

盐度

渗透压(水分活度Aw,也称水活性)

营养物浓度

岩内生物(Endolith) :生活在岩石内部的生物。

石下生物(Hypolith) :生活在沙漠地区或极地岩石之下的生物。

压力(静水压)

重力

辐射

真空

脱水

干燥

极端化学环境

多种极端环境

新确定的嗜(-philes)极端生物类型总是在不断增加。化妆品产品的污染是罕见的,但是在发胶中发现的 Microbacterium hatanonis 是一种特别的极端生物。 在沥青湖彼奇湖(Pitch Lake)中就有微生物生活,研究表明沥青湖中的极端微生物在10 到10 细胞/克。 最近一个具有硼耐受性的强 嗜硼生物(Borophiles) 细菌 Bacillus boroniphilus ( 英语 : Bacillus boroniphilus ) 被发现。 研究这些嗜硼生物可能有助于阐明硼中毒和缺硼机制。

参看

嗜食极端生物(Extremotroph)

扩展阅读

Wilson, Z. E. and Brimble, M. A. Molecules derived from the extremes of life. Nat. Prod. Rep. January 2009, 26 (1): 44–71. PMID 19374122 . doi:10.1039/b800164m .

Rossi M; 等. Extremophiles 2002. J Bacteriol. July 2003, 185 (13): 3683–9. PMC 161588 . PMID 12813059 . doi:10.1128/JB.185.13.3683-3689.2003 . 引文格式1维护: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Satyanarayana, T.; Raghukumar, C.; Shivaji, S.Extremophilic microbes: Diversity and perspectives. Current Science. July 2005, 89 (1): 78–90.

C.Michael Hogan.Extremophile. Encyclopedia of Earth, National Council of Science & the Environment, eds. E,Monosson & C.Cleveland. 20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南极海洋生物
南极大陆生物稀少,然而,围绕南极大陆的海洋--南大洋,却是一个生机盎然的生物世界。特别是南极辐合带附近的水域,生物更加稠密。南大洋过去曾称为南极洋或南冰洋,它的北界为南极幅合带--水温、盐度急剧变化的界限,位于南纬48o~62o之间,这条线也是南大洋冰缘平均分布的界线。南大洋的面积为750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唯一完全环绕地球,而没有被任何大陆分割的大洋。它具有独特的水文特征,不但生物量丰富,而且对全球的气候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南大洋中栖息着数千种海洋生物,从单细胞的浮游植物到几米长的大型海藻;从小型的浮游动物到大型的哺乳动物海豹、海狮,乃至百吨重的巨鲸;从会飞的海鸟到不会飞的企鹅,种类繁多,千姿百态。就生物的分布而论,从岸边的礁石、沙滩到潮间带;从浅海到数千米的海底深渊;从海水到浮冰、冰上,都有它们的踪迹。可以说分布广泛,个体稠密,种群幕革,一派生机。与世界其他各大洋相比,南大洋的生物种...
· 南极生物为什么不怕冷
生存于南极洲种类不多的生物,有着奇特的环境适应能力,主要表现在耐黑暗、抗低温、耐高盐、抗干燥等方面。在漫长的极夜里,南极洲的生物主要通过变换自身的颜色、改变代谢方式、休眠等办法求得生存。在维多利亚地的一个淡水湖里,有一种“湖藻”能忍受4个月的极夜。在极夜来临前,它能充分利用白昼的阳光,高效率地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除供它生长发育外,还将剩余部分排到体外,贮存在它生活的水环境中。在极夜期间,它停止光合作用,吸收它释放出来的有机物,维持最低限度的代谢就能发育生长。有一种名叫轮虫的生物,可以不吃不喝地休眠4个月,度过漫长的极夜。还有一种名叫“冰雪藻”的生物,有阳光时,它便成绿色,黑暗时便成蓝绿色。依靠这种变换,它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进行光合作用而生存下去。
· 南极死亡冰柱——所过之处生物都会死去
你知道什么叫做南极死亡冰柱吗?这是一种超级罕见的自然现象,仅仅只发生在地球南北两极的海底之下,那么南极死亡冰柱是如何形成的呢?所造成的影响又是怎么样的呢?死亡冰柱现场就像是科幻大片一样,不得不感叹自然的的神妙啊!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南极死亡冰柱现象是由英国《冰冻星球》摄制组所拍摄,看到冰柱慢慢在海底延伸,所过之处是寸草不生啊!所有的生物都将会被冻死,因此才将其命名为死亡的冰柱,那么它的形成过程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在往下继续了解。南极死亡冰柱的形成过程来自:当海面气温过低时,海水就开始结冰,会导致海水中的盐分析出,导致冰块周围的海水盐度增加。这些高盐度的海水,一方面冰点更低,另一方面密度更大,在冰块周围温度降到普通海水的冰点以下时仍不结冰,又因为密度大的关系不断下沉,使下方的海水温度降到冰点以下,从而凝固。这一过程不断发生,从而形成了快速向下生长的死亡冰柱。冰柱的危害巨大死亡冰柱不仅会冻...
· 生物
共同特征代谢和遗传是最大两点,但在复杂生命中需要更多属性来定义,只是这些属性并非普遍存在,详见下。例如病毒就是相当特殊的生命表现形式。生物的共有属性主要有四个,一般我们会包含:新陈代谢(化学物质的生成与分解)生长发育(收集、储存资源)繁殖(遗传物质的传递,但很多生物的个体无法进行繁殖——尽管它们所属的物种可以繁殖)适应(外部物理环境变化不至于影响体内的化学变化)较不明显的有其他三个应激性(但有些生物无法直接对刺激产生反应,如植物没有神经)运动(许多生物无法独立移动)组织性(生物间如雌雄的互动、护幼、共生、社会组织等等)化学生物体是复杂的化学系统,其作用在维持生物体的生存及发展,以及繁衍后代。生物化学主要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现象。整个生物体的现象可以决定生物是否可以适合其环境,也决定了其中DNA内的基因是否可以继续存续。生物体的代谢及其他许多内部机能都和化学反应有关,特别那些有关大型有机分子的...
· 底栖生物
生态大多数的底栖生物处于食物链的中间位置。海洋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浮游单细胞藻类、大型底栖藻类、少数自养微生物)是植食性浮游动物、底栖生物(如双壳贝类少数腹足类)的食物。有的以大型藻类为食(如藻虾);有的以浮游植物、有机碎屑为食(如大多数双壳贝类、毛虾),在食物链中处于第2级;另有以浮游、底栖动物为食,属食物链的第3级(如螺和许多虾、蟹);而底栖动物又是鱼类等的食物;有的还是人类的食物。底栖动物适应潜底,或细长具有伸缩能力,或平扁易于挖掘潜伏,有尖形头、足,有能从底表获得水和食物的水管系统,或者能制造水流的构造(如双壳贝类的水管、一些虾蟹的附肢、海葵类的触手等),穴居或管栖的动物有自身份泌的黏液形成的沙管或分泌物形成的管道,称之为栖管。也有一些动物可以在沙内筑巢,如多毛类的海蚯蚓等。多数底栖动物生活史中都有一个浮游幼体阶段;幼体漂浮在水层中,随水流动,向远处扩散,绝大多数幼体对底质要求很严格...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