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汪刘二公祠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78
转发:0
评论:0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复建后的陶林二公祠
复建后的陶林二公祠在总统府东线,有几处文物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陶林二公祠便是其一陶林二公祠:祭祀的是陶澍、林则徐两位曾任两江总督的名臣。其实,这个祠堂原先并不在这里,而是在距此不远的长江东街4号。是光绪年间出任两江总督的左宗棠奏请朝廷修建的,几年前旧城改造将之拆除,在总统府内异地复建。对于古建筑而言,异地复建是文物保护不得已而为之的下下之策。陶林二公都曾做过两江总督,将其祠堂移到他们曾生活过的两江总督署,倒还算是靠谱的“异地复建”。二公祠正殿中并祀陶林二公,东为陶澍,西为林则徐。塑像两侧,是左宗棠题写的对联:八州都督,五柳先生,经济文章,千古心传家学远;六国初周,一阳来福,富贵寿考,百年身受国恩长。陶林二公祠主要由一间正厅和一间厢房构成,原址为砖木结构,2001年6月2日被拆除前,其建筑面积为479平方米,院落面积683平方米。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形制为二进三开间,其中有前厅、大厅、左右廊,...
· 汪氏宗祠
汽车沿着刚刚修好的水泥路向青天村驰去,一座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徽派建筑——“汪氏宗祠”映入眼帘,这里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国共会谈的场所。此次谈判“首开南方八省国共两党地方谈判成功的先河”,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至此宣告结束,因而会谈在我军和我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走近这座正在维修昔日汪氏族人的宗祠,历经百余年的沧桑后仍然宏伟壮观。年过八旬的汪正续老人亲自接待了我们。后来才知道,汪氏宗祠有今天的面貌,全靠这位朴素老人的默默守护,几十年来他义无反顾地坚守在这块红土地上,像坚守自己的信仰一样保护着这座古老的宗祠…汪老的事迹令人感动和敬佩!即刻扫码,参与汪氏家族话题讨论!
· 汪氏宗祠
汪氏宗祠是一处建于明代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安徽宏村。整个建筑平面呈"凸"字形,面阔24.40米,进深32.70米,脊高10.20米。正厅七开间,中有天井,前有围廊,门旁有抱鼓石。全饲布柱70根,属"满堂柱"建造。正厅四根前檐柱粗大厚实,呈棱形。明间金柱也为梭形。前檐柱及廊柱均有"柱斗科",柱头科之间有"平身科",均为二跳斗拱。前檐斗拱比廊檐斗拱粗大,柱头科16朵,平身科18朵,转角铺作"小拱头"。曲梁与柱子衔接处均有丁头拱承托,拱眼如单幅云。斗拱、梁架、梭柱等镂刻精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 四川汪氏大院和贵州相连公宗祠
四川省合江县福宝镇杨榜村一社小王咀汪氏大院,清后期由汪朝贵、汪朝富兄弟建造,四合院全木结构,南侧朝富,北侧朝贵,中堂共享。从“朝”历经“维”、“敦”、“厚”、“从”、“礼”、“克”、“迪”八代同宅,人丁兴旺,经两百年沧桑无他姓入住。现居住十户,人口五十。从本宅外迁人口达五百人丁,当地人称“和谐宅”。此照片为大院一角。贵州习水二里玉皇观汪氏相连公宗祠四川汪氏大院和贵州相连公宗祠贵州习水“玉皇观汪氏相连公宗祠”简介汪氏相连公,字律,又名相原,号相,约生于明天顺年间1461年,世居徽州歙县上路上江庙林山。明朝进士,仕至翰林院编修,在江西广信、山西太原、江苏南京、安徽徽州等地升迁任职,后受钦命恩选任四川全省提督主考(正三品)。妣赵氏,生子珩,珩公明正德十五年(1520)因相连公殉职需守孝由兵部侍郎改任四川资州府知府,其孙崇端公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授任广西庆远府太守。汪氏后裔追远流芳,奉相连公...
· 汪氏宗祠望族
即刻扫码,参与汪氏家族话题讨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