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嵩阳书院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6
转发:0
评论:0
历史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为佛教场所,因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盛时僧众多达数百人。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改为道教场所,更名“嵩阳观”。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成为学府,名“嵩阳书院”。与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九江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以后,书院一直是历代学者讲授儒家经典之地。明朝末年,书院毁于兵火。清代重修。清末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书院教育的千载历史宣告结束。2009年10月,郑州大学设立嵩阳书院,开设国学班。建筑嵩阳书院盛时,除主体院落外,还包括周围广阔地域的多个建筑群,如位于书院东北逍遥谷叠石溪中的天光云影亭、观澜亭、川上亭,位于太室山虎头峰西麓的君子亭,位于书院西北玉柱峰下七星岭三公石南的仁智亭等。由于各种自然、人为破坏,这些建筑已损毁殆尽。今之嵩阳书院的主题院落基本保持了清代建筑布局

历史

嵩阳书院原名“嵩阳寺”,为佛教场所,因在嵩山之阳而得名,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盛时僧众多达数百人。隋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改为道教场所,更名“嵩阳观”。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成为学府,名“嵩阳书院”。与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江西九江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以后,书院一直是历代学者讲授儒家经典之地。明朝末年,书院毁于兵火。清代重修。清末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书院教育的千载历史宣告结束。

2009年10月,郑州大学设立嵩阳书院,开设国学班。

建筑

嵩阳书院盛时,除主体院落外,还包括周围广阔地域的多个建筑群,如位于书院东北逍遥谷叠石溪中的天光云影亭、观澜亭、川上亭,位于太室山虎头峰西麓的君子亭,位于书院西北峰下七星岭三公石南的仁智亭等。由于各种自然、人为破坏,这些建筑已损毁殆尽。

今之嵩阳书院的主题院落基本保持了清代建筑布局,南北长128米,东西宽78米,占地面积达9984平方米,共有古建筑106间。中轴分五进院落,自南向北依次为大门、先圣殿、讲堂、道统祠和藏书楼,中轴两侧以配房相连。建筑多为硬山滚脊灰筒瓦房。

大门

书院大门,面阔三间,卷棚式硬山顶,门额黑底金字横匾,书“嵩阳书院”四字,原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轼题写,今匾额是当代书法家宋书范仿写。素雅大方。门两侧有清高宗弘历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游嵩山时所题柱联:

大门后是凸形院落,构成二门。

先圣殿

先圣殿位于二门之后,为卷棚式硬山顶三开间建筑。门额横匾“先圣殿”三个金字。门联为:

先圣殿是当年学生拜祭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地,殿内供奉孔子立像,左右为颜子、子思子、曾子、孟子四贤之线刻像。西墙有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传略和十二先哲画像;东墙有对儒学的产生、发展及影响的介绍。

讲堂

讲堂面阔三间、硬山卷棚式建筑,是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授课之地。门额横匾书“讲堂”二字,门联为:

殿内设有教案、课桌、课椅;东山墙上绘“二程”讲学图;西山墙有对宋代书院任教人士、书院教学特点、古代学制演变等方面的介绍。

道统祠

道统祠面阔三间,歇山式滚脊灰筒瓦覆顶,棂门槛窗。门额横匾书“道统祠”三字,门联为:

祠内供奉帝尧、帝禹、周公头像,后壁图案绘三人在嵩山地区巡狩、治水、测影等事迹。道统祠前建有泮池,上架拱桥,两侧分别刻“泮池桥”三字。

藏书楼

藏书楼是书院的最后一进建筑,面阔五间、硬山卷棚式顶,双层砖木结构。原藏书千余部,多已遗失。现陈列有《二程全书》《二程遗书》《中州道学编》《四书近指》《理学要旨》等,另存部分书籍的木刻板,还有嵩山地区发现的稀世珍品《唐武后金简》。

将军柏

嵩阳书院

  4500年树龄的将军柏

嵩阳书院内有一株高二十余米,树干围十余米的古柏,已有四千五百余年树龄,仍树干苍劲,而枝叶繁茂;此柏树于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被汉武帝赐封为将军柏。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

嵩阳书院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

《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在书院大门外南侧,高9米,为嵩山一带碑制之冠。刻立于唐天宝三年(744年),记述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练丹九转之事,由李林甫撰文,书法家徐浩以古隶楷书。背面和两侧有欧阳修跋文及游人题词。2001年,碑刻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外部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河南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是古代高等学府,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建制古朴雅致,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五进,廊庑俱全。嵩阳书院因其独特的儒学教育建筑性质,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5日,嵩山古建筑群,包括嵩阳书院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处独立项目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9年,古老的嵩阳书院再放华彩,成立郑州大学嵩阳书院,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国学文化做出新的贡献。2010年3月9日,嵩山历史建筑群是2010年国务院确定的中国唯一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2010年8月1日,嵩阳书院作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子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地理位置嵩阳书院,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国家文物之一,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城北3公里峻极峰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阳故而得名。[1]历...
· 中国四大书院之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出过哪些有名的人物
嵩阳书院是古代高等学府,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建制古朴雅致,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五进,廊庑俱全。嵩阳书院因其独特的儒学教育建筑性质,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而又独特的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嵩阳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是书院中的佼佼者,对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培养造就人才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历史上嵩阳书院以理学著称于世,以文化赡富,文物奇特名扬古今。嵩山地区自古就是儒家学派活动的重要地区,这里有嵩阳书院、颍谷书院、少室书院、南城书院、存古书院,其中最显赫的为嵩阳书院。“书院嵩高景最清,石幢犹记故宫名。山色溪声留宿雨,菊香竹韵喜新晴。初来岂得无言别,汉柏阴中句偶成。”历史沿革嵩阳书院在历史上曾是佛教、道教场所,但时间最长最有名气的是作为儒教圣地。嵩阳书院初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
· 中原访古—寻古探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位于登封县城关镇北3公里峻极峰下,因坐落于嵩山之阳,故名。它与商丘的“睢阳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共称宋代四大书院。(左图登封嵩阳书院二将军柏)嵩阳书院原名商阳寺,北魏太和八年(484年)创建,隋大业年间(605—617年)更名为嵩阳观。唐麟德元年(664年)移“嵩阳寺碑”于会善寺,在此营建奉天宫。唐弘道元年(683年)春冬,高宗两访潘师正,都以揭阳观为行宫。五代后唐清泰元年至三年(934—936年),进士庞式曾在嵩阳观聚徒讲学,后周时改名太乙书院。宋至道年间(995—997年),赐名“太室书院”,并赐九经子史,置校官,生徒数百人。宋景祐二年(1035年)重修,赐额更名嵩阳书院,并设院长掌理院务,拨学田百亩以供开支费用,名儒司马光、范仲淹、程颐、程颢等相继到此讲学,一时名声大振,生徒达数百人。金大定年间(1161—1189年)废除书院,更名承天宫。明代知县侯...
· 永泰嵩阳林氏宗祠
本祠位于永泰嵩口旧街街头,建于明朝嘉靖已酉年(1549年)。1998年4月,由宗亲捐资进行全面修复,成为“永泰县林氏源流研究(联谊)会嵩口分会”会址,并辟为民族英雄林则徐纪念馆。祠前临街,大门上镶有“林氏宗祠”石匾,两边有“九牧家声远,八闽世泽长”楹联,左右设小拱门。左右横眉“入孝”、“出悌”。入大门,屏门上方挂有“林则徐纪念馆”牌匾,三面走廊壁上挂着十二个画框,展示林则徐的生平与丰功伟绩。“同庆十代”牌匾挂于进门廊正中梁中。二柱横梁上方挂着“进士”和“同宴琼林”三面牌匾,廊柱镶有楹联。各横梁上挂有“进士”牌匾、“满堂红”、宫灯、诰封箱等。神龛前装有木制雕刻围屏,上方挂有“忠孝堂”牌匾。神龛内设有“闽林历代宗祖神位”和宗亲晋子牌。大厅两边壁上八面画框,展示林氏源流资料。祠内金碧辉煌,墙头翘角飞檐,气势雄伟。
· 衡阳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据明代万历《重修石鼓书院志》、清代《清泉县志・营建志・祠祀》载,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衡州知府史中重建书舍六间以待游学者,有礼殿祀孔子,韩张祠祀韩愈、张蚨夫子。成化十八年(1482年),知府何修复旧祠时,增祀朱熹,遂创三贤祠。万历十七年(1589年),朝廷允礼部尚书曾朝节之奏请,增祀周敦颐,后又进李宽、李士真、黄干三人,遂改号七贤祠。(参见词条:石鼓七贤)周敦颐于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五月五日出生,卒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六月十日。因贫“粥不给”无力回乡,葬庐山栗树岭。周敦颐亡后,宋微宗政和六年(1116)封宣奉大夫、嘉定十三年(1220)谥元,故称元公(学生二程同时谥纯谥正)。南宋理宗淳佑元年(1241)封汝南伯,元朝仁宗延v六年(1319)封道国公,历朝入祀孔庙。明代宗景泰七年(1456)封其后裔十二代孙周冕世袭五经博士,延至清末四百余年共封十三位五经博士,这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