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迦毗罗卫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57
转发:0
评论:0
历史释迦牟尼之父净饭王,又名首图驮那,为迦毗罗卫城推选出来的执政官,是一位刹帝利王。迦毗罗卫城与末罗(Malla)、迦尸(Kasi)、拘萨罗(Kosala)、摩揭陀(Magadha)、般阇罗(Panchala)和跋耆(Vajii)为邻。疆土略约二千六百六十六平方公里,王城周围十公里。由于国内血统纯正,具尚武精神,颇受邻国尊敬,奉拘萨罗为宗主国。摩诃男(Mahanama)执政时,迦毗罗卫城被憍萨罗国毘琉璃王攻破,释迦族被战象践踏,男子尽灭,毘琉璃王将五百名释迦族妇女召在一起,准备奸淫,妇女们叱骂毘琉璃王,最后毘琉璃王将这五百名妇女斩断手足,全部活埋,并以大火毁灭迦毗罗卫城。唐代高僧玄奘曾到过此城,在《大唐西域记》中对此有所描述,但位置仍未确定,一说在今尼泊尔南部的提罗拉科特,另一说在今印度北方邦北部的庇浦拉瓦,临近蓝毗尼(lumbini)。现已不存在任何建筑物。迦毘罗卫城遗址图片尼泊尔境内迦...

历史

释迦牟尼之父净饭王,又名首图驮那,为迦毗罗卫城推选出来的执政官,是一位刹帝利王。

迦毗罗卫城与末罗(Malla)、迦尸(Kasi)、拘萨罗(Kosala)、摩揭陀(Magadha)、般阇罗(Panchala)和跋耆(Vajii)为邻。疆土略约二千六百六十六平方公里,王城周围十公里。由于国内血统纯正,具尚武精神,颇受邻国尊敬,奉拘萨罗为宗主国。

摩诃男(Mahanama)执政时,迦毗罗卫城被憍萨罗国毘琉璃王攻破,释迦族被战象践踏,男子尽灭,毘琉璃王将五百名释迦族妇女召在一起,准备奸淫,妇女们叱骂毘琉璃王,最后毘琉璃王将这五百名妇女斩断手足,全部活埋,并以大火毁灭迦毗罗卫城。

唐代高僧玄奘曾到过此城,在《大唐西域记》中对此有所描述,但位置仍未确定,一说在今尼泊尔南部的提罗拉科特,另一说在今印度北方邦北部的庇浦拉瓦,临近蓝毗尼(lumbini)。现已不存在任何建筑物。

迦毘罗卫城遗址图片

迦毗罗卫

尼泊尔境内迦毗罗卫城一些房舍(皇宫?)的遗址。

迦毗罗卫

尼泊尔境内迦毗罗卫城的东门遗址。

迦毗罗卫

尼泊尔境内迦毗罗卫城的西门遗址。

 

参考文献

^渥德尔; 王世安. 《印度佛教史》. 商务印书馆. 2000-1. ISBN 9787100026826 (中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释迦牟尼: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
佛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佛陀),是古代中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释迦族人,他存在于西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此时商品贸易的繁荣促使了刹帝利阶层的崛起,构成阻碍的传统婆罗门教权威地位被削弱,思想界活跃着包括佛教在内的沙门思潮。释迦牟尼的生平,没有引起早期三藏编者的重视,他们只是尽量详细记录导师的言词;更详尽的叙述和更传奇的故事在后来才被精心编造出来。关于佛陀的形象,相对可靠的是一个基本轮廓。他成长于富裕的环境,娶妻生子后,大概29岁时出家;所学的禅定和苦行都无法解决问题;约35岁时得到佛陀的自觉。余生的岁月,他的足迹遍布恒河流域,向各阶层说法教化。他对外道思想所做的扬弃,纠正了时代文明的某些偏失,也维护了刹帝利的阶级利益,使他被尊称为释迦族的圣人。佛灭后,圣典先是口口传诵,较晚才陆续出现文字经典;原始经典后来又经各部派的重新编纂。这一系列的过程,佛陀的原说一直被加工。所以在全部藏经中,某些法义以略不相同...
· 俱毗罗
相关条目多闻天王四大天王
· 达罗毗荼人
词源汉语中达罗毗荼一词在唐代的《大唐西域记》一书中已出现,该词指代南印度的一个国家,玄奘和尚曾经到达这里。英语中的Dravidian一词最早是罗伯特·考德威尔在他的达罗毗荼文法比较的书中借用梵文drāvida一词创造的,而drāvida一词是公元7世纪的梵文文献中用来指代南印度的泰米尔语的。关于梵文的drāvida一词的来源,学界有多种看法,这些理论大体上都围绕着tamiẓ和drāviḍa两个词之间的关系而展开。泽维勒比尔等语言学家认为二者的来源关系乃是tamiẓ>drāviḍa,而其他人则认为它们遵循Dravida->Dramila->Tamizha或Tamil的发展方向。Dravida梵语也有可能来源于梵语的Drava,意即“水”或“海洋”,而Dravidian便是指代居住在海边的印度人,即居住于三面环海的南印度地区的居民。达罗毗荼语系语言学家巴德里拉朱·克里什那穆尔蒂曾指出:“dra...
· 昙柯迦罗
生平昙柯迦罗出生于乐善好施的富有人家,幼时聪慧过人,读书一遍,就能过目成诵、晓畅文义。昙柯迦罗早年涉猎吠陀经典及图谶学说,对于五明的学问,有广泛的学习和研究。加上优异的天赋,曾自负“天下文理,毕己心腹”。二十五岁时,在僧坊中看到《法胜毘昙》,经再三阅读,领略佛门智慧广大,教理精深,因此舍弃世间名禄,发心出家为僧,广学佛教大小乘经典及戒律。曹魏时期,来到中国。于魏文帝黄初三年,游化在许、洛一带。齐王曹芳的嘉平二年,于洛阳集合诸僧传授戒律。这个时期,一方面,中国佛教与道教仍然在进行对话;另一方面,佛教初传,许多教典教理都还没有深耕中土。昙柯迦罗认为佛教律典文繁而杂,即便翻译之后,也有难以实行的地方,所以仅译出《僧祇戒心》,让出家人作为日常修行的轨范。这是中国传授“戒律”的开始。《僧祇戒本》就字面来看,这是一本关于佛教戒律、戒规的典籍。据《历代三宝记》、《大唐内典录》,皆称本书为《僧祇戒本》,但...
· 迦湿弥罗国
历史记载《大唐西域记》卷三有对迦湿弥罗国的记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