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尼亚文化
文学和语言
一份亚美尼亚语报纸
一本亚美尼亚语书籍
更多资料:亚美尼亚文学和亚美尼亚语
10世纪前
亚美尼亚文学 ( 英语 : Armenian literature ) 于公元401年开始 。
有证据显示亚美尼亚口头文学早于5世纪已经存在,当时亚美尼亚字母尚未被发明 ,而书面亚美尼亚文学在亚美尼亚字母被发明前尚未存在 。亚美尼亚字母面世前,当地人以外国的语言记录本土的神话故事,并把这些故事口耳相传 。
丹尼尔主教是最旱有意发明亚美尼亚字母的人;他创造了一个基于亚兰字母的字母系统,但这些字母不适合用来代表亚美尼亚语的语音,他的发明因此失败 。圣梅斯罗布为亚美尼亚字母的发明者,他创造了一套独一无二的字母系统;这字母系统共有36个字母,用以代表亚美尼亚语的语音,与当时任何其他字母系统均不同 。同时,圣梅斯罗布也制定了亚美尼亚语的文法和不成文的语法规则 。
五世纪时,亚美尼亚语法学家达维德发展了一套语源学理论,又废除狄俄尼索斯·特拉克斯订下的语法规则,另一名亚美尼亚语言学家莫谢斯·克尔托哈海拉则对亚美尼亚语的语音特色作研究;斯捷潘诺斯·孙涅齐是六世纪时的著名亚美尼亚语言学家,他的研究范围包括语音学和语源学 。
亚美尼亚文学在4世纪末年处于“黄金时期”。 圣涅尔谢斯一世 ( 英语 : St. Nerses I ) 在公元374至383年为卡托利科斯,他大力推动教育,又增建学校和修院,后来几名当权者也致力增强国力,令亚美尼亚文风兴盛 。当时的学生到海外留学,回国后建立受基督教影响的文学派别;而黄金时期的亚美尼亚文学作品包括圣经 注释 ( 英语 : Exegesis ) 和翻译作品 。
10世纪至苏联成立
12至14世纪,亚美尼亚成为独立国家,而亚美尼亚文学亦因此步入“银色时期” 。 涅尔谢斯·什诺尔哈利 ( 英语 : Nerses IV the Gracious ) 被认为是银色时期开始时最优秀的作家,他是首名撰写长篇诗歌的亚美尼亚人,并在诗歌中使用押韵的手法,著有一首关于亚美尼亚历史的叙事诗 。亚美尼亚文学在18世纪时因商人网络崛起和印刷的普及而再度复兴,但这次的文学复兴主要发生在加尔各答、维也纳、莫斯科等 亚美尼亚侨民 ( 英语 : Armenian diaspora ) 居住地,而非在现今的亚美尼亚境内 。
1828年,亚美尼亚成为俄罗斯帝国的领土,大量亚美尼亚人因此移居到莫斯科等俄国城市或其他欧洲国家,令亚美尼亚语报章在外地变得普及;1860年, 居土耳其的亚美尼亚人 ( 英语 : Armenians in Turkey ) 被授予行宪的权力,开始发展文学 。从此,亚美尼亚文学分为俄式和土耳其式两大派别:俄式亚美尼亚文学以第比利斯为中心,土耳其亚美尼亚人的文学中心则为君士坦丁堡和 士麦那 ( 英语 : Smyrna ) ,两个派别均有语言上的特色 ;西亚美尼亚文学的诞生则要归功于曾接受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他们领导当时的文人革新亚美尼亚语 。
1915年至1917年间,奥斯曼帝国对其辖境内的亚美尼亚人进行种族,不少上文所述的西亚美尼亚知识分子遭到杀害,一些亚美尼亚作家和出版业者则被逮捕;西亚美尼亚文学因此濒临消亡,但中东、北美等地的亚美尼亚侨民仍继续进行文学创作 。
苏联时期及现代
苏联时期,亚美尼亚的文学出现了大幅度的转变,在主题、形式和思想上均与苏联文学非常相似,失去民族特色 ;意识形态在亚美尼亚文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席位 。斯大林掌权时期,文学作品的用词遭到限制,不可提及“亚美尼亚卡拉巴赫”、“亚美尼亚纳希切万”等地名 (斯大林曾批准将纳希切万和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划分给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不少作家在大期间被捕和遭到驱逐出境 。他死后,亚美尼亚文学回复民族特色,但苏联对亚美尼亚文学作品的 审查 ( 英语 : Censorship in the Soviet Union ) 仍然持续 。 苏联语言政策 ( 英语 : Languages of the Soviet Union ) 对亚美尼亚语的影响不大,虽然有俄语词汇被引入到亚美尼亚语、一些亚美尼亚家长又宁愿送子女到俄语学校求学,但亚美尼亚语仍是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官方语言 ;不过,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亚美尼亚大力推广俄语教学,努力让更多当地人学习俄语,因为当时有很多亚美尼亚青年因不谙俄语而听不懂军令 。
苏联解体后,亚美尼亚政府决心让亚美尼亚语重新普及,又严防亚美尼亚语受到外国语文影响,丧失本土特色,因此保留具争议性的亚美尼亚语文法 。截至21世纪初,全球约有670万人操亚美尼亚语,其中约340万人居于亚美尼亚,其余人口则居于格鲁吉亚、俄罗斯、伊朗等地 。至今,亚美尼亚语和文学仍然是亚美尼亚文化的重要一环 ;当代的亚美尼亚作家包括诗人 彼得·巴拉希扬 ( 英语 : Peter Balakian ) 、小说家 维肯·别尔别良 ( 英语 : Viken Berberian ) 等 。
用于书写或印刷亚美尼亚语的字体具有重大文化价值,目前是当地文物遗产之一;不少传统字体在印刷字型的出现后遭到弃用,故 电子化 ( 英语 : Digitizing ) 字体是当地人保存字体的重要方法 。亚美尼亚设有专责保存字体的部门,负责把旧有的印刷字体电子化和分类,也会开发新的电脑字型 。
视觉艺术
一份亚美尼亚13世纪手抄本
建于1215年的格加尔德修道院
更多资料:亚美尼亚艺术
绘画和手抄本
中世纪的亚美尼亚并非一个统一国家,而是由不同的独立王国构成,这些王国之间常有纠纷,应对外族的政策也大相径庭;因此,当时的亚美尼亚没有统一的绘画风格,并出现了不同的独特画风 。17世纪时,被流放到伊朗的亚美尼亚人富裕起来;他们开始创作湿壁画,把自己的画风带到东亚美尼亚,又将西方世界和波斯的绘画艺术与亚美尼亚传统艺术结合起来 。
西方的油画艺术在18世纪传入亚美尼亚,当时的著名画家包括伊凡·康斯坦丁诺维奇·艾瓦佐夫斯基、马尔季罗斯·萨良和 哈科布·科焦扬 ( 英语 : Hakob Kojoyan ) 等 ;亚美尼亚的绘画艺术在19世纪开始兴盛,而20世纪的亚美尼亚画作更是影响到美国纽约的年轻艺术家 。
手抄本被认为是亚美尼亚重要的文化遗产,但目前最少已有3万份知名的亚美尼亚手抄本因走私而流出境外 。亚美尼亚手抄本可追溯至9世纪 ,而首份被图书馆收录的是一份 歌咏 ( 英语 : Chant ) 集,在1663年成为伊斯坦布尔一所图书馆的馆藏 。亚美尼亚手抄本的题材包括宗教和世俗,其中与宗教有关的手抄本包括福音书、宗教诗歌、 祷文 ( 英语 : Christian prayer ) 集、圣人传记 ,也有些是记载圣经正典没有收录的文献,如《亚当书》、《摩西史》、《先知之死》等 ;与世俗生活有关的手抄本则以法典、天文、地理等为题材,亦有论文和小说 。 泥金装饰手抄本 ( 英语 : Armenian illuminated manuscripts ) 被亚美尼亚教会用作敬奉圣人;15世纪时,亚美尼亚艺术家发展出泥金装饰手抄本戏剧性的叙事风格 。
手工艺和雕塑
高加索地区被认为是地毯的起源地,而地毯在今天的亚美尼亚仍然流行,可以在不少亚美尼亚市集购买到;同时,制作地毯的工艺被应用于生产家居用品和服饰 。由于亚美尼亚的冬季颇为寒冷,因此地毯在亚美尼亚很普及;一般的亚美尼亚地毯为编织品,主要采用黑、红、棕之类的深色 。亚美尼亚的手工艺品也包括珠宝和宝石,这些工艺品的设计感染到其他地区的珠宝设计业者 ;亚美尼亚人曾用狮子头装饰手镯,并用石 珠子 ( 英语 : Bead ) 造项链 。
在基督教尚未被传入亚美尼亚时,雕塑主要是用于制作神庙的神像,以金、银、青铜、木材或石材制成 ;乌拉尔图时代的亚美尼亚人已懂得在石材上雕刻,作品可以是独立的艺术品,也可用作装饰的建筑物 。
亚美尼亚雕塑本质上是一种基督教艺术 。基督教传入后,雕塑主要用于装饰建筑物,后期亦有用于制作 圣像 ( 英语 : Religious images in Christian theology ) 、圣经故事场景;当时的亚美尼亚亦有槌子、铲子等象征建设教堂工人的雕塑,人物和动物雕塑也常被用于美化市容 。一些异教神像遭到投掷、锤打、切割等形式的毁坏,但亦有少数的神像得以保留下来 。木雕和 象牙雕刻 ( 英语 : Ivory carving ) 在亚美尼亚较为罕见,当地最重要的象牙雕刻作品是刻于公元6世纪、从拜占庭进口的 埃奇米阿津福音 ( 英语 : Echmiadzin Gospels ) ;亚美尼亚最古老的木雕,是 塞凡修道院 ( 英语 : Sevanavank ) 的柱顶雕刻 。
目前,亚美尼亚国内有 索谢·迈里格 ( 英语 : Sose Mayrig ) 、列宁 等历史人物的雕像,几乎全国各地的村落和城镇也有大大小小的雕刻品 。
建筑物
更多资料:亚美尼亚建筑和亚美尼亚教堂建筑
亚美尼亚早期的建筑风格受到古罗马和拜占庭风格影响,与现代北部的建筑风格相似。亚美尼亚建筑并非完全模仿外地;亚美尼亚人坚持新的建筑物依照 当地教堂的风格 ( 英语 : Armenian church architecture ) 来建成,即使后来受到文化的影响,亚美尼亚人仍只是把建筑的风格融入到当地建筑中,没有放弃自身的传统 。亚美尼亚早期的教堂用厚重的石材作墙壁,并用砂浆黏合;当地的建筑没有房屋的木材屋顶,也不会使用罗马和拜占庭建筑物常见的砖块 。亚美尼亚的建筑风格影响到格鲁吉亚建筑,因此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的教堂有点相似,但两者亦有明显的差异,不易混淆 。
亚美尼亚的教堂有两个显著的特点:首先,亚美尼亚教堂的内部会使用相互交叉的拱(而非支柱)来支撑建筑物;早期的亚美尼亚教堂使用石材作拱门,现代兴建的教堂则会采用钢材 。其次,亚美尼亚教堂的圆顶为锥形 。建于4世纪初、曾两度被重建的埃奇米阿津主教座堂被誉为亚美尼亚教堂建筑的“经典” 。
苏联时期,亚美尼亚出现了新的建筑风格,苏联建筑师在埃里温增建了喷水池、广场、雕像等能彰显苏联光荣和伟大的建筑 ;此外,苏联政府拆除了亚美尼亚的一些老建筑,并兴建了共和国广场等以石灰华建成的建筑物 。苏联解体后,亚美尼亚呈现了混合的建筑风格,当地既有古旧的石屋,也有苏联时期的建设和新建的摩天大楼 。在亚美尼亚,使用石灰华来兴修楼房主要是为了抵御地震;这种做法在古代的亚美尼亚已经存在,现在更成为了建筑物的标准 。
摄影
在19世纪,亚美尼亚摄影业在君士坦丁堡最为兴盛,大量影楼在当地开张,而当时的亚美尼亚摄影作品显示出亚美尼亚人的欧洲中心主义倾向 。苏联时期,亚美尼亚摄影师主要负责向外界展示苏维埃亚美尼亚的成就,因此这时期的亚美尼亚摄影作品大多关于经济活动,并需接受政府当局的审查 ;苏联解体后的亚美尼亚摄影师改为拍摄当地的文化遗产,他们会在摄影作品中把人造的古迹和文物连系到自然环境 。
表演艺术
亚美尼亚钢琴家 瓦尔丹·马米科尼扬 ( 英语 : Vardan Mamikonian (musician) )
首出亚美尼亚 故事片 ( 英语 : feature film ) 《荣誉》的剧照
音乐
更多资料:亚美尼亚音乐
音乐 ( 英语 : Music in Armenia ) 是亚美尼亚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有考古学证据显示,亚美尼亚人早于公元前2000年已会使用小型的钟;基督教传入亚美尼亚前,亚美尼亚人会使用管乐器和鼓来演奏典礼上的音乐 。亚美尼亚人在4世纪时开始发展教堂音乐,5世纪时则出现具特色的歌咏;16世纪初,奥斯曼帝国侵略并并吞亚美尼亚,令当时的 亚美尼亚音乐 ( 英语 : Music of Armenia ) 有着哀伤的情感,以回忆过去为题的音乐也在被流放的亚美尼亚人社群中流行起来 。音乐是亚美尼亚人遭受外族统治时保留民族象征的重要方式;19世纪时,俄罗斯开始统治亚美尼亚,并在 东亚美尼亚 ( 英语 : Eastern Armenia ) 引入西方的古典音乐,但亚美尼亚作曲家的创作仍旧具民族特色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美尼亚作曲家科米塔斯创作了很多宗教音乐,亦曾收集、研究亚美尼亚各地的民歌;他又把复音音乐和西方的作曲手法引进了亚美尼亚 。
苏联解体后,亚美尼亚的音乐产业因政府资助减少而面临因难 ;目前,亚美尼亚政府施行一些关于音乐艺术的国家政策,目标包括把亚美尼亚音乐引进到国际社会、保障年轻音乐家有竞争力、提供音乐教育、鼓励音乐家参与国际赛事等 。现在的亚美尼亚既保留传统的音乐文化,也兴起了新式的音乐风格 ;传统的亚美尼亚民歌一般是以独特的乐器演奏出来,当代亚美尼亚音乐的风格则主要是爵士乐和流行音乐 。 亚美尼亚管弦乐团 ( 英语 : Armenia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 是当地的一个世界级乐团,在埃里温歌剧院表演 ;此外,亚美尼亚的 埃里温国立科米塔斯音乐学院 ( 英语 : Komitas State Conservatory of Yerevan ) 则培育了不少音乐家 。
舞蹈和戏剧
更多资料:亚美尼亚舞蹈、亚美尼亚戏剧和亚美尼亚歌剧
亚美尼亚舞蹈 ( 英语 : Armenian dance ) 是近东地区最古老、最丰富多变的舞蹈;在公元前3至5千年,亚美尼亚的高地有纪录舞蹈场面的岩画,而画中的舞蹈大多有乐器伴奏 。亚美尼亚舞蹈可分为传统舞蹈和古典芭蕾两类:传统舞蹈中的女舞者大多身穿华丽的服装,这些服装通常是基于中世纪宫廷服或农业服装,而古典芭蕾则是受到俄国学校的影响 。目前,许多亚美尼亚舞者会到西欧或北美发展事业,令埃里温的舞蹈人才有所减少 ;亚美尼亚传统舞蹈在当地不怎么流行,多数在各类庆典现,但一些 海外亚美尼亚人 ( 英语 : Armenian diaspora ) 仍然懂跳传统舞蹈 。
苏联时期, 亚美尼亚戏剧 ( 英语 : Theater of Armenian ) 要负责宣传国家的意识形态,当时亦有亚美尼亚剧团受邀到莫斯科表演 ;现在的亚美尼亚政府正推行一些关於戏剧艺术的国家政策,如拨款支持、改善表演场所、鼓励剧团参加国际戏剧节等 。
电影
更多资料:亚美尼亚电影和亚美尼亚电影列表
首出亚美尼亚纪录片《苏维埃亚美尼亚》摄于1924年,讲述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工业和农业上的成就、以及一些重大事件;首出亚美尼亚 故事片 ( 英语 : feature film ) 和喜剧电影则分别为《荣誉》和《 绍尔和绍尔绍尔 ( 俄语 : Шор и Шоршор ) 》 。
苏联时期,亚美尼亚埃里温设有一所电影制片厂,名为阿尔缅基诺;截至1934年,阿尔缅基诺合共已制作154部 政治宣传电影 ( 英语 : Agitprop ) 。苏联解体后,亚美尼亚政府推行了一些促进电影艺术的国家政策,如引入电影业的竞争机制、发展低预算的电影制作、与外国电影业合作、开设 电影学院 ( 英语 : Film school ) 等;同时,政府支持埃里温国际电影节等受到国际认可的亚美尼亚影展 。亚美尼亚电影业的发展受到经济危机和法制不完善等问题阻碍,但亚美尼亚新一代的制作人能够适应这些情况,无须过分依赖政府的援助;1990年代起,亚美尼亚制作人会自资制作电影 。
到了21世纪,政治氛围的改善对制作亚美尼亚大纪录片有正面作用,电影《舒特拉的名单》也令亚美尼亚导演萌生用纪录片呈现大的念头;亚美尼亚导演艾汤·伊高扬曾慨叹关于亚美尼亚大的历史片不多,并因此制作英语纪录片《A级控诉》 。
民俗
亚美尼亚名菜 哈里萨 ( 英语 : Harissa (dish) ) 与一些蔬菜
一场亚美尼亚对保加利亚的足球比赛
饮食
更多资料:亚美尼亚饮食
亚美尼亚菜包括新鲜沙律、 拉瓦什 ( 英语 : Lavash ) 面包等,结合了 阿拉伯菜 ( 英语 : Arab sine ) 、俄国菜、希腊菜以及 波斯菜 ( 英语 : Iranian sine ) 的元素,亦对意大利饮食文化带来影响 ;亚美尼亚菜肴的味道取决于材料的品质和新鲜程度,并大量使用水果和坚果 。亚美尼亚的地理环境便于饲养羊只,因此亚美尼亚人喜爱吃羊肉;亚美尼亚人喝酒的传统习惯是以牛角盛酒,进餐时则会用手抓饭 。
亚美尼亚人的日常饮食以面食为主,早餐大多是一杯咖啡及一块涂上果酱的面包,而居于农村的亚美尼亚人喜欢以山区特产的乳酪作为早餐;午餐分量较少,晚餐的前菜包含蔬菜、奶酪、切片、沙律、面包材料,第一道菜一般为汤, 主菜 ( 英语 : Main course ) 则可能是肉类或鱼类(或两者皆有) 。传统的亚美尼亚式晚餐必定有水果及甜品,再加上咖啡和甜点 。
体育
更多资料:亚美尼亚体育
足球 ( 英语 : Football in Armenia ) 和 国际象棋 ( 英语 : Chess in Armenia ) 均是亚美尼亚最普及的体育运动 。亚美尼亚在国际足球赛事中很是活跃,并在不同的 足球组织 ( 英语 : Football association ) 取得会员资格 ;国际象棋是亚美尼亚的传统竞技 ,截至2013年9月,亚美尼亚在世界国际象棋联合会中排行第四 。 摔跤 ( 英语 : Wrestling in Armenia ) 和 举重 ( 英语 : Weightlifting in Armenia ) 是亚美尼亚在奥运会的强项 ;亚美尼亚在1996年首次以 独立国家身份 ( 英语 : Armenia at the Olympics ) 参与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截至2010年,亚美尼亚合共在奥运会取得1面金牌、1面银牌和7面铜牌 。
苏联时期,不同类别的体育运动均得到发展,亚美尼亚人投放在体育上的时间愈来愈多 ;苏联解体后,亚美尼亚的体育设施虽然正在增加,但仍然不足 。亚美尼亚政府推行不同的政策(如举办年度运动会),以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并设有直接向政府内阁负责的“国家 体育文化 ( 英语 : Physical culture ) 及运动委员会”;2001年中,亚美尼亚开始实施《体育文化法》,制定国家体育政策的基本原则,并规管政府或非政府的体育组织 。
宗教
更多资料:亚美尼亚宗教和亚美尼亚教会
公元1世纪时,使徒巴多罗买和犹达·达陡把基督教传到亚美尼亚 。后来,使徒格列高利用神迹治愈了 阿尔萨西王朝 ( 英语 : Arsacid dynasty of Armenia ) 国王梯里达底三世的不治之症,并使他成为基督徒 ;梯里达底三世在公元301年奉基督教为官方宗教,并建立亚美尼亚教会 ,亚美尼亚因此成为首个以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 。公元451年,波斯人对亚美尼亚人发动战争,企图消灭基督教,亚美尼亚主教因此拒绝出席于安那托利亚举行的迦克墩公会议;公元553至555年,亚美尼亚主教拒绝执行迦克墩公会议所确立的法令,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因此分裂为罗马教会和拜占庭教会(即亚美尼亚礼天主教会与亚美尼亚使徒教会) 。今天,这两大派别在基督论上的差异几乎全部已透过协议解决,两派的传统礼仪实质上亦相同 。
苏联时期,亚美尼亚的宗教活动受到限制:政府禁止组织18岁以下人士到教堂研习宗教,全国教堂被收归国有,教会部分权力也被剥夺 。
根据亚美尼亚官方的统计数据,77%的亚美尼亚人口信奉亚美尼亚使徒教会,14%人口不信奉任何宗教,其余9%的人口则信奉天主教、浸信宗、摩门教、犹太教、巴哈伊信仰等其他宗教;亚美尼亚的注册宗教组织包括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天主教会、东正教会、 聂斯脱里教 ( 英语 : Nestorianism ) 教会、普世教会合一运动、犹太教社群、异教社群、2个琐罗亚斯德教组织、4个新教教会、、教以及6个新兴宗教组织 。
服装
更多资料:亚美尼亚服装文化
传统的 亚美尼亚服装文化 ( 英语 : Armenian dress ) 受当地极端、多变的 气候 ( 英语 : Climate of Armenia ) 影响,人民的衣饰与库尔德人和伊朗人的相似,衣服的物料多在本地生产;不论是在东部还是西部的服装文化相似,亚美尼亚男士一般会穿着衬衣和长裤,妇女常穿长裙,居于市区的亚美尼亚妇女则比较喜欢欧式的刺绣 。东、西部亚美尼亚人穿的帽子却不尽相同:东部亚美尼亚人通常会戴上毛皮造的帽子,西部亚美尼亚人所戴的帽子则是纺织或编织而成 。
亚美尼亚落入教统治者的手上时,当地人民被迫穿上指定色彩的鞋子;此外,过去的亚美尼亚人曾用金属大头针固定身上的衣服 。亚美尼亚的企业家在19世纪开始生产丝绸,有人更派遣自己的儿子到巴黎学习使用丝绸的技巧 。传统的亚美尼亚服装色彩缤纷,形态也较为多变 。
在亚美尼亚,很多桌布、内裤等纺织品都带有具 当地特色 ( 英语 : Armenian needlelace ) 的 针绣花边 ( 英语 : Needle lace ) ,图案主要是花朵等植物;到了今天,针绣花边在亚美尼亚仍然是一门备受欣赏的艺术,并继续传承下去 。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