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
沿革
景德楼。
国立师范学院时期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国立师范学院,究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976年由北宋潭州太守朱洞所创建的岳麓书院。1938年10月27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在湖南省安化县的蓝田镇成立国立师范学院,廖世承为院长,众多知名学者汇集于此,其中有钱基博、钱锺书、皮名举、孟宪承、陈传璋、高觉敷、储安平等著名学者,建院之初设立国文、英语、史地、数学、理化、教育和公民训育7个学系,学制五年。1944年因日寇进犯湖南,长沙失守,学院西迁溆浦,1946年抗战胜利后,迁衡山县南岳镇,1949年底,国立师范学院并入湖南大学,从南岳迁址长沙岳麓山。
湖南师范学院时期
至善楼。
1953年8月院系调整,湖南大学撤销,成立了中南土木建筑学院(今湖南大学)和湖南师范学院,其中湖南师范学院以国立师范学院为基础,其中包含原湖南大学文教学院的中国语文系、教育系,社会科学院的历史系,自然科学院的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和生物系,以及师范部的语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专修科。同时南昌大学文法学院教育系和师范部、河南平原师范学院生物系和清华大学、南昌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学院、平原师范学院部分学生也并入湖南师范学院,成为当时全国专业设置最多的师范院校之一,原湖南大学的历史档案全部交湖南师范学院保管,岳麓书院由湖南师范学院代管,原湖南大学校区以牌楼口、自卑亭至一院马路为界,划为南北两院,路南为中南土木建筑学院,路北为湖南师范学院。学院设立中国语文、历史、教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7系6科。1954年1月,原湖南大学员工子弟小学、幼儿园改为湖南师范学院附属单位,1955年1月,长沙市第四中学(现附中)改为湖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57年长沙师专并入湖南师范学院,学院增设外语、地理两系,共设9系7科。1960年为了支援湖南大学复办,师院从老湖大迁出,迁至长沙河西二里半,同时赠与湖南大学部分图书及动植物标本,两校以岳麓山坡下新老至善村、屈子祠、麓山门、凤凰山山脊为界,其以北及以东划归师院。1961年9月,湖南艺术学院、湖南体育学院并入湖南师范学院,学院增设艺术、体育两系,1962年1月,湖南大学的中文系、政治经济系并入湖南师范学院,1963年湖南大学生物系并入湖南师范学院。学院于1966年至1969年停止招生,1970年9月恢复招生。1981年11月,学院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的高校之一。
湖南师范大学时期
校门。
1984年9月,学校更名为 湖南师范大学 。彼时,学校共设立中文、历史、政教、外语、教育、艺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体育,共12系14个专业。1988年湖南省图书情报学校并入。1989年,学校改艺术系设立艺术学院,同时建立职业技术学院,此后陆续将原有系全部调整、改设为学院。1990年12月,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11月,学校通过国家“211工程”部门预审,1999年6月,正式启动“九五”“211工程”全面建设。2000年3月,湖南教育学院并入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1月,湖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并入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9月,学校创办四年制本科独立学院树达学院。2002年3月,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湖南师范大学,学校成立医学院。2004年学校与湖南省人民医院、解放军第163医院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学校第一、第二附属医院,湘东医院改成第三附属医院。2007年学校与俄罗斯喀山大学共建孔子学院。
其他并入学校的历史及沿革
木兰路公寓。
长沙师专 ,其前身是湖南教师进修学院,创办于1953年初,1955年6月,成立长沙师专,设中文、数学、物理3科,校址在长沙河西左家垅(现湖南师范大学南院),1957年10月,并入湖南师范学院。
湖南艺术学院 创办于1958年,原名湖南艺术专科学校,1959年湖南师范学院南院部分教学设施和湖南省文艺干校、湖南省戏剧学校并入,后更名为湖南文艺学院、湖南艺术学院,设音乐系、美术系、戏剧系和舞蹈科,1962年9月,其音乐系和美术系并入湖南师范学院,成立湖南师范学院艺术系,其余系科撤销。
湖南体育学院 创办于1958年6月,1959年,湖南师范学院体育科和湖南体育学校并入,以湖南师范学院体育科为院址,设运动系和体育系。1961年9月并入湖南师范学院,成立湖南师范学院体育系。
湖南教育学院 是在湖南教育干部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前身可追溯到湖南教师进修学院、湖南省教育行政干部学校和矿冶速成中学、湖南工农速成中学、湖南科技学校,1953年成立矿冶速成中学,1955年改为湖南工农速成中学,1958年改为湖南科技学校,1962年,与1959年成立的湖南教师进修干部学校、湖南省教育行政干部学校合并成立湖南教育干部学校,1969年停办,1974年复校,1980年与湖南省中小学教学辅导部、湖南师范学院平江分院合并,改建为湖南教育学院,定址长沙河西桃花坪。2000年4月并入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的前身为1956年创办的湖南省政法干校,1984年改建为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1988年与湖南省司法学校合并,2001年11月并入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最早可追溯到1911年美国人胡美博士设立的雅礼护病讲习所,第一位校长系美国高级护士,文学士N.D.Cage(盖杰),1914年9月更名为雅礼护病学校,1935年更名为湖南私立湘雅医学院附设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951年更名为湘雅护士学校,由湘雅医学院领导,1953年更名为湖南医学院附设护士学校,1961年更名为湖南护士学校,由省卫生厅领导,1965年更名为湖南省卫生学校,1984年与湖南省卫生厅干部进修学院合并,成立湖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定址长沙河西咸嘉湖,1989年3月,改制为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3月,并入湖南师范大学,成立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
大学精神与文化
学校于2008年70周年校庆前夕,重新启用原国立师范学院时期的校训,并给予了新的阐释,重新阐释了校风,重新设计和启用了校徽,谱写了新的校歌,力求培育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理念。评选出了校园八景,学校的育人环境进一步优化。
校训
木兰路食堂。
仁、爱、精、勤
内涵为:倡导师范仁道,追求高尚;倡导爱人以德,追求和谐;倡导研精思覃,追求真理;倡导勤奋踏实,追求卓越。
该校训由国立师范学院创校院长廖世承先生提出,于1939年1月14日,《国师季刊》创刊号发表。现为著名书法家颜家龙手书。
校风
勤勉严谨、求实创新
校风取自原有老校训“勤勉严谨、求实创新、献身教育、团结奋进”中的前两句。
校徽
以学校首字母H和N创意简化组合;又像一个人字,体现以人为本;又像翻开的书本,表现教书育人的师范特色;还像是竖起大拇指的手,寓意争创一流。下方为建校年份1938字样。外圈为中英文校名。
校歌
仁医楼。
歌词:巍巍麓山,浩浩湘江,堂堂学府,源远流长。 承接涟衡形胜,汇聚四海英良,仁爱身修,精勤业广,兴我华夏,争做栋梁。 吸取科技精华,弘扬人文理想,仁爱身修,精勤业广,兴我华夏,争做栋梁。
教师队伍
湖南师范大学现有专任教师1713人,返聘、外聘教师424人,生师比为17.47:1,专任教师中教授405人,副教授56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科研团队2个,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3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者等28人,“芙蓉学者”特聘教授12人,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5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72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32人,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17人,国家教学名师3人,湖南省教学名师9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团队11个,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724人,博士生导师176人,硕士生导师760人。(2012年底数据)
科学研究
本校区校门。
湖南师范大学现拥有6个“十一五”国家重点学科,9个“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3个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和22个“十二五”湖南省重点学科,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国家级社科研究基地、6个省级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省高校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6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湖南省工程实验室、5个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长沙市工程研究中心。“十五”期间学校累计获国家、省部级自然科学科研项目370多项;新增人文社科项目800余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近200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8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教改立项8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3项。发表论文10277篇,出版著作1000余部;被SCIE和 EI收录论文800余篇,所办的12种学术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5种。
人才培养
理学大楼。
湖南师范大学现拥有24个学院、3个教学部,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人才培养基地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湖南省普通高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6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湖南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5个,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3个,1个湖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课程10门,省级课程35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4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9门,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硕士学位点16个,还拥有高校教师在职、中职教师在职学位授予权,是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卓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单位。截至2012年12月,全校共有全日制本科专业85个,其中9个国家特色专业,15个省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重点专业,全日制本科学生20995人(不含树达学院近6500余人)。截至2012年7月,共有在校研究生855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769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682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108人。
学院、专业、学位点与学科设置
体育馆。
历史文化学院。
:国家级特色专业, :省级特色专业,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软硬件设施及校园环境
学校拥有二里半、南院、桃花坪、咸嘉湖、张公岭等5个校区,占地面积168公顷,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是全国绿化“400佳”之一。
图书馆藏
学校图书馆馆舍总面积达4.5万余平方米。馆藏图书366万册,其中中外文图书322万余册,中外文报刊合订本43万余册,线装古籍20余万册,可供利用的电子文献数据库82个,含中文电子期刊1.66万余种,外文电子期刊2.93万余种,电子图书180万种。为“湖南省高校数字化图书馆”项目单位、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湖南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和湖南省高校数字教学资源中心,被国务院授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41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012年底)
校园信息化
仪器设备总值达4.96亿元。校园有线网络覆盖了全校所有的教学、办公楼栋以及学生宿舍和教工宿舍,部分区域实现了无线网络的覆盖。校园网信息点达到2.2万余个,网络出口带宽1.5G,分别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教育科研网互联。网络中心目前的数据中心、虚拟服务云中心初具规模,为全校提供7×24小时不间断云服务与虚拟化服务。(2012年底)
校园八景
红楼映翠 :红楼景区包括红楼、校办公楼、红楼广场、上游村诸处。是处古木参天,绿阴如盖,红墙点缀其间,若隐若现,有如妙手著丹青。
黉门听涛 :黉门,校门之古称谓也。新建校门临江而峙,雄视洲野,观浪听涛,守土护园。校门造型别致,似门无门,寓意开门办学,崇尚国际视野、天下情怀。
兰台夕照 :兰台,藏书阁古称谓。图书馆周正沉稳,舍广藏丰。斜阳初照,读者鱼贯而入。馆舍四周,绿茵匝地,学人流连,书香四溢。
木兰春晓 :每当春天来临,木兰路上一夜喜雨,千朵万朵木兰花开。枝头繁花似锦,花海人流如织。
岳亭烟雨 :岳王亭景区包括麓山忠烈祠、岳王亭、共青湖、赫石坡、73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诗词碑廊诸处。景区内山水相伴,四季轮回皆入画,烟雨朦胧更相宜。巍巍麓山埋忠骨,硌硌赫石铭丰功,历史烟云鸣警钟。是为胜景,更兼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樟园晨曦 :樟园景区包括樟园、杨树达塑像、文学院和历史文化学院大楼诸处。香樟林立,兰草依依。旭日东升,晨曦微露,莘莘学子捧卷诵读于此,书声琅琅,青春激扬。
艺苑和声 :艺术广场为美院设计楼、美术楼、音乐学院和乐楼所环绕。设计楼箭指苍穹,如椽画笔著丹青;和乐楼怀拥广场,瑟瑟长奏天籁音。
历任校长
国际合作与交流
湖南师范大学现与美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外近33个国家和地区的125所高校建立了友好交流合作关系。每年都有学生作为交换生赴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大学学习。学校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高校,与国外一流大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目前已派出近20名研究生赴国外深造;利用欧盟项目等派出联合培养博士生20余名。我校还与国(境)外友好大学合作,开展交换生项目,每年选派数十名研究生到国(境)外交流。邀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获得者在内的多名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并聘请担任讲座教授;成为政府来华留学奖学金生和孔子学院奖学金生接受点,在校长期留学生达342人,其中留学研究生70余人,留学博士6人,这些留学生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越南等10多个国家;开办了专招留学生的本科和硕士专业各1个,学历生比例已提高至20%。
附属单位
参看
中国大学列表
211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
湖南教育
湖南师大附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