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天策上将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88
转发:0
评论:0
李世民的天策上将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在虎牢之战中连破夏王窦建德、郑王王世充两大割据势力,并俘获二人至首都长安,为唐王朝统一了中国北方。李渊认为李世民已经位列秦王、太尉(三公之首,主管全国军事)兼尚书令(尚书省长官,宰相之首),封无可封,且已有的官职无法彰显其荣耀,而特设此职位,并加领司徒(三公的第二位,主管全国教化,此时三师和太尉之职空缺,司徒实为百官之首),同时仍兼尚书令。天策上将职位在亲王、三公之上,仅次于名义上的文官之首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天策府则是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卫府之上;天策上将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为天策府中官员,即所谓的“许自置官属”。因为当时百官之首的三师空缺,其次的天策上将为李世民;天策上将下面是亲王,秦王李世民又居首位;亲王下面是三公,太尉空缺,司徒李世民又居首位;三公下面、实际上的文官之首宰相中的首位尚书令也由李世民担任,使得任天策上将兼秦王兼司徒兼尚书令的李...

李世民的天策上将

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在虎牢之战中连破夏王窦建德、郑王王世充两大割据势力,并俘获二人至首都长安,为唐王朝统一了中国北方。李渊认为李世民已经位列秦王、太尉(三公之首,主管全国军事)兼尚书令(尚书省长官,宰相之首),封无可封,且已有的官职无法彰显其荣耀,而特设此职位,并加领司徒(三公的第二位,主管全国教化,此时三师和太尉之职空缺,司徒实为百官之首),同时仍兼尚书令。

天策上将职位在亲王、三公之上,仅次于名义上的文官之首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天策府则是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卫府之上;天策上将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为天策府中官员,即所谓的“许自置官属”。

因为当时百官之首的三师空缺,其次的天策上将为李世民;天策上将下面是亲王,秦王李世民又居首位;亲王下面是三公,太尉空缺,司徒李世民又居首位;三公下面、实际上的文官之首宰相中的首位尚书令也由李世民担任,使得任天策上将兼秦王兼司徒兼尚书令的李世民不管是爵位上还是在职官上、也不管在文臣还是武将中地位都是最高,仅次于皇帝李渊和皇太子李建成(皇帝为君,皇太子是储君,对臣下而言都是君主)。

成员

天策上将这一职位是李世民与皇太子李建成角力的重要筹码,尤其是自置官属的权力给予他招募人才许多方便,比如他就曾经在房玄龄建议下,将杜淹招募到天策府,以免他投入太子李建成阵营。

李世民的天策府里也汇集了各路人才。其中文臣包括: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孔颖达、姚思廉、薛元敬、薛收、杜淹、许敬宗、盖文达、陆德明、蔡允恭、苏勖、颜师古、颜相时、于志宇、苏世长、李守素、阎立本、高士廉、温大雅、刘政会等。武将包括:尉迟敬德、侯君集、段志玄、程咬金、罗士信、长孙顺德、秦叔宝、邱行恭、邱师利、史万宝、刘弘基、柴绍、张亮、刘师立、屈突通、张士贵、独孤彦云、张公瑾、史大奈、公孙武达、杜君卓、郑仁泰、殷开山、长孙安业等。

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为皇太子,已经不需要这个臣子的职位,因此六月廿九乙酉日,天策府被废除,有唐一代未再置。

李世民的天策上将府官制

(参考《旧唐书》卷四十二 职官志一)

天策上将:一人,正第一品,负责唐对内外的军事作战,府主,总判府事。

天策府长史:一人,从第三品,管理府中各类事务。

天策府司马:一人,从第三品,管理府中各类事务。

天策府从事中郎;二人,从第四品下,协助长史、司马管理府中各类事务。

天策上将军谘祭酒:二人,正第五品下,军事参谋人员,同时负责指挥礼仪、接待宾客事务。

天策府主簿:从第五品下,二人,负责起草天策上将的教令、命令。

天策府记室参军事:从第五品下,二人,负责公文(书、疏、表、启)往来,负责发出天策上将的教令、命令。

天策府诸曹参军事:正第六品下,每曹二人,共十二人,分别为:

天策府参军事:正第七品下,六人,掌管出差及其他检校之事。

天策府典签:正第八品上,四人,协助掌管传达教命、导引宾客之事。

天策府录事:正第九品上,二人,协助掌管书疏表启,传达、执行教命。

后世的天策上将军

天策上将

  鎏金天策府宝

五代后梁太祖开平四年(910年)六月,马殷求授天策上将,诏加天策上将军,亦开天策府。马殷曾于乾化元年(911年)铸天策府宝大钱,有铜钱、铁钱二种,铜钱有背龙铜钱及鎏金铜钱等特殊种类,非常罕见。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封宋真宗兄、楚王赵元佐为天策上将军,不开幕府,后荆王赵元俨死,亦赠天策上将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天策上将”的前世今生
说到唐太宗李世民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作为唐朝前期最有作为的皇帝,他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得太子之位,事件虽然是政变夺权,但后世大多持理解甚至赞赏的态度。如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立嫡以长,礼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太宗始欲俟其先发,然后应之,如此,则事非获已,犹为愈也。既而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门,推刃同气”在玄武门之变之前,李世民虽然武功赫赫,但他凭什么来打败太子党,夺得皇位呢?----------------------------------------------------------秦王的威名隋末唐初割据图隋末唐初,天下大乱,地方割据势力众多,李渊也于617年在晋阳起兵争霸,但最后却只有李渊脱颖而出,收拾隋末残局,一统天下,建立大唐。他之所以能够建立唐朝,没有儿子的贡献肯定是不行的,无疑,秦王李世民在其中起了贡献最大,但他为何叫秦王呢?史书记载:杨广(即隋炀帝)逃亡前往太
· 天策府除了天策上将,还有哪些职位?分别都是做什么的
天策上将:一人,负责唐对内外的军事作战,府主,总判府事。天策府长史:一人,从三品,管理府中各类事务。天策府司马:一人,从三品,管理府中各类事务。天策府从事中郎;二人,从四品下,协助长史、司马管理府中各类事务。天策上将军咨祭酒:二人,正五品下,军事参谋人员,同时负责指挥礼仪、接待宾客事务。天策府主簿:从五品下,二人,负责起草天策上将的教令、命令。天策府记室参军事:从五品下,二人,负责公文(书、疏、表、启)往来,负责发出天策上将的教令、命令。天策府诸曹参军事:正六品下,每曹二人,共十二人,分别为:功曹参军事二人,掌管府中官员请假、出差、礼仪、医药、选拔、考课、工资、福利、铺设等事。仓曹参军事二人,掌管府中库、食堂、厨房、和证件“过所”的发放等事。兵曹参军事二人,掌管府中士兵名册、考勤。骑曹参军事二人,掌管府中牲畜畜牧。铠曹参军事二人,掌管府中兵器。士曹参军事二人,掌管府中建造和处罚府中士兵。天...
· 玄武门之变:和天策上将的对决
唐太宗所发动的玄武门政变是他一生中,洗不掉的黑历史。天策上将是天策府官制的一种,职位在亲王、三公之上,仅次于名义上的文官之首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天策府则是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卫府之上;天策上将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为天策府中官员,即所谓的“许自置官属”。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在虎牢之战中连破夏王窦建德、郑王王世充两大割据势力,并俘获二人至首都长安,为唐王朝统一了中国北方。李渊认为李世民已经位列秦王、太尉(三公之首,主管全国军事)兼尚书令(尚书省长官,宰相之首),封无可封,且已有的官职无法彰显其荣耀,而特设此职位,并加领司徒(三公的第二位,主管全国教化,此时三师和太尉之职空缺,司徒实为百官之首),同时仍兼尚书令。因为当时百官之首的三师空缺,其次的天策上将为李世民;天策上将下面是亲王,秦王李世民又居首位;亲王下面是三公,李世民兼领三公中的太尉、司徒;三公以下尚书省的长官尚书令也由李世民担任,...
· 唐太宗李世民没登基前担任的天策上将是什么官
李渊成功开创大唐霸业,功劳得分二儿子李世民一大半。李世民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建功无数,他大破金城薛举薛仁杲父子,击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大片山西土地,更是在虎牢关以少胜多大胜王世充、窦建德联军。网络配图虎牢关大胜之后,唐朝统一了中国北方,基本奠定了版图。不过此时,李渊却犯了难,为何?李世民有定鼎之功,却已经封无可封了。此时的李世民身兼数职,他是秦王,在所有王爷中排名第一;他是尚书令,三师(太师、太傅、太保)空缺,尚书令相当于文官之首;他是太尉,掌管全国军事,相当于武官之首;他是陕东道大行台,镇守洛阳,地位在所有行台中最高。李渊绞尽脑汁,极具创意地设置了一个新机构——天策上将府,任命李世民为天策上将掌握这个机构。天策是一颗星星的名字,也叫傅说星。傅说则是殷商时期的著名贤臣,李渊以天策上将命名此官职,寄托了对李世民的莫大期待。天策上将在品级上低于三师,但李渊的三师位置空缺,因此天策上将是百官之首...
· 《天人三策》
简要介绍:建元六年,太皇太后窦氏驾崩,汉武帝乾纲独揽。建元初年被扼杀的新政,再一次被提上了日程。元光元年,汉武帝令郡国举孝廉,策贤良,在内外政策上进行一系列变古创制、更化鼎新。董仲舒《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以儒家学说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黄老”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建立起一个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历史背景:汉武求解他在元光元年策贤良文学诏中向董仲舒问道:……夫五百年之间,守文之君,当涂之士,欲则之法以戴翼其世者甚众,然犹不能反,日以仆灭,至后王而后止,岂其所持操或缪而失其统与?固天降命不查复反,必推之于大衰而后息与?乌乎!凡所为屑屑,夙兴夜寐,务法上古者,又将无补与?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性命之情,或夭或寿,或仁或鄙,习闻其号,未烛厥理。伊欲风流而令行,刑轻而奸改,百姓和乐,政事宣昭,何修何饬而膏露降,百谷登,德润四海,泽臻草木,三光全,寒暑平,受天之祜...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