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天策上将”的前世今生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79
转发:0
评论:0
说到唐太宗李世民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作为唐朝前期最有作为的皇帝,他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得太子之位,事件虽然是政变夺权,但后世大多持理解甚至赞赏的态度。如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立嫡以长,礼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太宗始欲俟其先发,然后应之,如此,则事非获已,犹为愈也。既而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门,推刃同气”在玄武门之变之前,李世民虽然武功赫赫,但他凭什么来打败太子党,夺得皇位呢?----------------------------------------------------------秦王的威名隋末唐初割据图隋末唐初,天下大乱,地方割据势力众多,李渊也于617年在晋阳起兵争霸,但最后却只有李渊脱颖而出,收拾隋末残局,一统天下,建立大唐。他之所以能够建立唐朝,没有儿子的贡献肯定是不行的,无疑,秦王李世民在其中起了贡献最大,但他为何叫秦王呢?史书记载:杨广(即隋炀帝)逃亡前往太

说到唐太宗李世民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作为唐朝前期最有作为的皇帝,他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得太子之位,事件虽然是政变夺权,但后世大多持理解甚至赞赏的态度。

如司马光《资治通鉴》中“立嫡以长,礼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太宗始欲俟其先发,然后应之,如此,则事非获已,犹为愈也。既而为群下所迫,遂至蹀血禁门,推刃同气”

在玄武门之变之前,李世民虽然武功赫赫,但他凭什么来打败,夺得皇位呢?

----------------------------------------------------------

秦王的威名

“天策上将”的前世今生

隋末唐初割据图

隋末唐初,天下大乱,地方割据势力众多,李渊也于617年在晋阳起兵争霸,但最后却只有李渊脱颖而出,收拾隋末残局,,建立大唐。他之所以能够建立唐朝,没有儿子的贡献肯定是不行的,无疑,秦王李世民在其中起了贡献最大,但他为何叫秦王呢?

史书记载:杨广(即隋炀帝)逃亡前往太原李渊处,(李渊当时为太原留守,是隋朝的官)携子李元吉,李建成,李世民见驾,杨广见其子都是一表人才,又见李渊将自己要住的行宫修建的和自己要求的一样,甚是高兴,(他原本想借宇文化吉进献修建行宫之计来除掉李渊,但李世民献计给李渊得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行宫),所以杨广加封李渊之子李世民,因为他兵驻秦地,所以杨广封其为秦王。

李世民先后立了不少战功如曾经大败李渊,一度称帝,风光无限的薛举、薛仁杲gǎo(前父后子),可惜薛举突然病逝,而薛仁杲又刚愎自用,不迎民心,于618年被李世民平定,再如打败河东(今山西省)刘武周、宋金刚的入侵,(宋金刚是刘武周的妹夫)刘武周与交好,曾经也打败李渊,称过帝,甚至占据过李渊的老巢——晋阳,辛亏当时李渊已占据长安,站稳脚跟得到了关中贵族的支持,否则单此一役,李渊就不用闹腾了(毕竟家都被偷了),后晋石敬瑭的故事也可能提前上演。

李渊:"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猥琐发育,别浪)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柏壁之战中自起兵开始就一直顺利无比的宋金刚,终于遇到了自己的克星,李世民不久就发现了宋金刚的一个巨大缺点——没粮,这可不是有一个好将军就能弥补的,于是宋金刚不可避免的败了,败在他敏锐的目光和无比的才华。李世民乘胜追击,直接率兵一路追着打,最终在雀鼠谷彻底打败了宋金刚,俘虏数万人,横扫刘武周精锐。收到宋金刚战败消息的刘武周反应倒是很快,直接率五百骑由向北逃窜,逃亡。这时候的刘武周,大概还想着人可以再次借兵帮他。可惜逃到之后,人对于这个没了用处的棋子,没了任何兴趣,直接将他了起来。后来,刘武周还想逃回马邑。结果事情败露后,人很干脆的就干掉了他。(也是够惨了)这样的敌人还有很多,如上图窦建德,王世充(他俩曾经结过盟,绝对是李渊强敌),李密,汪华,杜伏威等等,但大多都是李世民所平(如虎牢关之战为唐朝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

功成名就

唐朝统一后,李渊无疑对李世民很看中,但由于中国封建传统(太子一般都是嫡长子,当时是李建成),加上在唐朝之前废长立幼导致祸患的例子(如秦立胡亥,隋立杨广都导致二世而亡),另外李建成也并不是一事无成,有天赋,在争霸的时候也立了不少功劳,所以李渊最后封李建成为太子。但李渊并没有亏待李世民,先后封他为秦王(仍延续在隋封号),太尉(唐朝延续隋朝三公之位,主管全国军事),尚书令(尚书省之首,相当于秦宰相,主管全国行政)几乎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了(总不能把所有权力都给一个人吧,即使他是自己的儿子)而且已有的官职也无法彰显其荣耀,于是乎,唐朝历史上名字最牛X最霸气的官职出现了——天策上将。

《资治通鉴·唐纪五》中记载“冬十月以世民为天策上将, 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增邑二万户, 开天策府, 置官属"

“天策”即天策星,也叫傅说星(傅说是商高宗武丁的大臣,武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确切记载的君王,傅说被称为中国第一位圣人)传说是傅说死后托为星宿。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李渊设此职位后又加封李世民为司徒(三公之中第二位,主管全国教化)兼任尚书令(太尉没了)于是朝廷之中一个特殊的情况出现了——当时唐朝最高官职是三师,但职位空缺。其下便是特设的天策上将,是李世民,再往下是亲王,其中又以秦王为尊,没错,秦王是李世民,再往下是三公,三公之首是太尉,职位空缺,第二是司徒,是李世民。文官之首是尚书令,是李世民,武官之首是天策上将,是李世民,于是唐朝最豪华的个人履历出现了。

“天策上将”的前世今生

唐太宗

姓名:李世民

性别:男

出生年月:598年1月28日

民族:汉族

籍贯:陕西武功

工作经历:虎牢关之战(此处省略800字)

现任职位:任天策上将兼秦王兼司徒兼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近似节度使),

李渊第二子,唐朝文官武官之首,唐朝第三人(第一是他老爹李渊,第二是太子,储君李建成)(此处仍省略800字)

--------------------------------------------------------

意难平与上位

事实上,一个人达到这样的地位也应该满足了,这是真正的权倾朝野,势力熏天(幸亏他是李渊的儿子)可李世民胸怀大志,想继任皇位,再加上他与李建成(长兄),李元吉(四弟)素来矛盾重重(关于太子之位的问题),现在有足够的条件,所以李世民开始筹划要夺得太子职位。无疑,天策上将是一个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角逐皇位的重要筹码,看一下前文中“开天策府,置官属”中的置官属,意思是李世民可在府中可以自己设置官职,拉拢人才特别方便(李世民:“各位来我这,你想当个什么官都有”)比如说他把李建成手下的杜淹挖来了,这是一个对李建成来说很重要的谋士,李世民东拉西拽,招了一大批谋士勇将,逐渐的,一个能和抗衡的政治团体出现了,它直接威胁到李建成的地位,不久就和李元吉拟定了一个划。

《资治通鉴》中记载“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酖之”“寻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

这事就是导火索,别人都已经下毒杀你了,那你还忍个锤子,于是一个月之后,玄武门之变发生了,李世民也顺利登上了皇位,上位之后,他也不负众望,成为一代明君,开创“贞观之治”

这封官问题说到底也是个政治问题。

参考资料:1.《旧唐书》;2.《资治通鉴》;3.《贞观政要》;4.《唐会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青瓦的前世今生
青瓦历史悠久,其美观、价格低廉、防雨保温成为中国传统建筑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青瓦的性价比不用过多介绍,历史是对它最好的赞美,时间就是对它最好的考验。青瓦久经不衰一定有它的道理。青瓦是由粘土烧制的,呈青灰色。由于它具有极强的粘性,青瓦适用于混凝土结构、木结构、钢结构、砖木混合结构等各种结构新建坡屋面和老建筑平改坡屋面,铺屋顶用的建筑青瓦形状有平形,半圆形,拱形等。青瓦的历史渊源,要从制造工艺上开始说起,青砖青瓦可以说是建筑房屋中的不二选择,它的外色,讲究的是润色光泽,与自然相辅相成的搭称,厚实的外表带给人们的更是一种安全感。古法烧制而成的青瓦,效果通气耐风,是现代仿古建筑的第一选择。青瓦隔热效果极好,我们可以看到有的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房顶有时也铺盖着一层青瓦。除上述之外,青瓦在收藏价值上也有显现,青瓦从它的质地、色泽上被很多人拿来作为茶具、餐具使用。从古至今随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上好...
· 天策上将
李世民的天策上将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在虎牢之战中连破夏王窦建德、郑王王世充两大割据势力,并俘获二人至首都长安,为唐王朝统一了中国北方。李渊认为李世民已经位列秦王、太尉(三公之首,主管全国军事)兼尚书令(尚书省长官,宰相之首),封无可封,且已有的官职无法彰显其荣耀,而特设此职位,并加领司徒(三公的第二位,主管全国教化,此时三师和太尉之职空缺,司徒实为百官之首),同时仍兼尚书令。天策上将职位在亲王、三公之上,仅次于名义上的文官之首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天策府则是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卫府之上;天策上将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为天策府中官员,即所谓的“许自置官属”。因为当时百官之首的三师空缺,其次的天策上将为李世民;天策上将下面是亲王,秦王李世民又居首位;亲王下面是三公,太尉空缺,司徒李世民又居首位;三公下面、实际上的文官之首宰相中的首位尚书令也由李世民担任,使得任天策上将兼秦王兼司徒兼尚书令的李...
· 打油诗的前世今生(图)
打油诗是中唐时期南阳一个秀才张打油创造的诗体。那厮虽然熟通诗法,但天生反骨,勇于创新,并不热衷于当时盛行的格律诗,反而爱上了街头巷尾、乡村田间的俚歌,从收集到创作,非常投入。随着时间推移,张打油肚子里的俚歌日积月累,越来越多,创作灵感也愈发敏锐,据传能指什么吟什么,出口成章。他的成名据说与张贴小广告有关,有一天他用木炭在墙上写了一首诗:六出飘飘下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拿扫帚的拿扫帚,拿铁锹的拿铁锹。不料被城管拿住,以毁坏市容罪拿去见官。秀才说我是知识分子,受过高等教育,怎么能写这么俗气的诗啊。县官就让他以当时的政治形势为题写一首雅诗。这个鸟人端得厉害,张口就来:“十万天兵下南阳。”大家一听很雅啊!但他接着写道:十万天兵下南阳也无救援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把个县官看的哭笑不得。于是,他就这样出名了。列位,休看张打油的这种诗貌似格律不对、对仗不讲、内容低俗、不...
· 菅家村的前世与今生
邹平县魏桥镇的菅家村,坐落于魏桥镇西南方约二十华里处,位于风光秀美的小清河南岸,村南毗邻章丘地界。该村现有人口三百六十二口人,土地六百一十亩,是一个民风淳朴,和谐有致的小村落。菅家村虽然村子不大,但各种传说颇多。早先为汉代时期的菅县故城,西汉初置菅县,属济南郡;东汉建武十七年,济南郡改为济南国,菅县属之;晋朝初期,废菅县并入东朝阳县。明朝之前菅家归属章丘,明朝的弘治年间割入齐东县。因该村汉朝时因村东有一座占地多达五十余亩地的庙宇建筑群,那时人们便直呼该村名为菅家庙。该村明清以来称为菅家,后来村名一直沿用至今。据《中国姓氏词典》介绍说,春秋战国时期,宋国(今河南、山东、江苏交界的一个地方)与鲁国发生战争,鲁军侵入宋境,随后宋国被鲁国吞占。宋国的一个达官贵人遭到了鲁军的追杀,他们为了避免满门抄斩的厄运,举族北逃到现在的今魏桥镇菅家村一带,那时这里是一片退海之地,地域广阔,遍地菅草,无人居住。他...
· “昭陵六骏”的前世今生
唐太宗忆爱马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22.5公里的九嵕(zōng)山。墓旁祭殿两侧有庑廊,“昭陵六骏”石刻就列置其中。唐太宗李世民打天下时,每战必乘骏马冲锋陷阵。在两军对垒中,他常亲率精骑冲击敌方战阵,每每穿阵而过,谓之“贯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李世民是在马上得的天下。“六骏”原型,是唐太宗李世民在618年至622年五年间转战南北时所乘过的六匹战马,它们都曾伴随李世民在战场上纵横驰骋。白居易诗中曾云:“太宗旨在振王业,王业艰辛告子孙”,为了告诫子孙创业的艰辛,同时也对与他相依为命的六匹骏马的怀念,李世民在贞观十年(636年)兴建昭陵时下诏,将“朕所乘戎马,济朕于难者,刊名镌为真形,置之左右。”世间传说,唐太宗令画家阎立本先把“六骏”形象画出,然后令工艺家阎立德刻在石屏上,置于昭陵北麓祭坛之内。他还为每一匹战马赐名作诗,记述它们的战功和风采。史传唐太宗还令...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