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
历史
碑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末五代时期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原来立有《石台孝经碑》和《开成石经碑》。唐末天祐元年(904年)为了保护重要的碑石不散失,将石碑集中于文庙内。北宋哲宗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为保存《开成石经碑》而建立专门陈列石碑的场所,元祐五年(1090年)又增建碑廊、碑亭。后来历经各代的广泛收集,规模逐渐扩大,至清初始称为“碑林”。
历代碑林因缺乏管理,一度遭到人为的破坏。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陕西大地震,大量碑石断裂。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陕西巡抚毕沅至碑林视察,见衡宇倾圮,碑石横卧散乱,毕沅开始重修和保护碑林。
1992年正式定名为西安碑林博物馆,设七个陈列室、六条游廊和八个碑亭。196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碑石
碑林中亭,唐玄宗书隶书孝经,唐肃宗题额,西侧碑文局部
碑林是中国收藏古代碑石数量最多的博物馆,共收藏中国历代著名书法家、名人碑石近3000方。陈列有从汉至清代的各种碑石墓志1000多方,其中以唐碑最多。有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唐代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墨迹之刻石。
著名碑石列表
东汉《曹全碑》,全称为《合阳令曹全碑》,刻于东汉中平二年(185年),以隶书写成,记载东汉曹全黄巾起义。
晋《司马芳碑》
唐《石台孝经碑》,刻于唐天宝四年(745年),由唐玄宗亲序加注,记载《孝经》中曾参问答。
唐《开成石经碑》,刻于唐文宗太和四年,由艾居晦、陈珍等用楷书写成,有《周易》6卷、《尚书》13卷、《诗经》20卷、《周礼》11卷、《礼仪》17卷、《礼记》20卷、《春秋左氏传》30卷、《春秋公羊传》12卷、《尔雅》3卷、《公羊春秋》、《孝经》、《论语》等十二种经书。
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用汉字和文记载景教传入中国的情况。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移入碑林。
《大唐三藏圣教碑》,唐太宗制文,僧怀仁集字,明代毁于雷火,后经休整,碑中断纹清晰可见
唐《唐广智三藏碑》
唐《颜真卿 颜氏家庙碑》
《不空和尚碑》
《孔子庙堂碑》,虞世南作品。
《淳化阁帖选》,虞世南作品。
《皇甫诞碑》,欧阳询作品。
宋《大观圣作之碑》,碑正文为宋徽宗赵佶瘦金体,碑额为蔡京所写。
元《重修牛山土主忠惠王庙碑》
元《刘尚神道碑》
清《张化龙碑》,颂扬明末领导陕西扶风、歧山一带农民张化龙。
清《平利教案碑》
清刻《宋淳化秘阁帖》
石刻
唐《昭陵六骏》
宋刻秦《峄山刻石》,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相传为秦朝宰相李斯以小篆写成,但无史料记载。
《中尼合文陀罗尼经幢》,用中国和尼泊尔两种文字刻成
参考书目
路远:《碑林语石——西安碑林藏石研究》
外部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