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三韩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71
转发:0
评论:0
概况《三国志》中辰韩与秦人有关,也有说法沿用了辰国的“辰”字。弁韩的另一个称呼“弁辰”也使用“辰”这个字。另外马韩的统治者在一段时间称自己为辰王表示对整个三韩的统治。马韩是三韩中最大的一个,由54个部落构成。大致位于全罗道,忠清道和京畿道。辰韩主要位于洛东江以东,由12个城邦组成。其中的一个城邦后来吸收了其它城邦发展成新罗。弁韩由12个城邦组成,发展成伽倻后被新罗吸收。弁韩位于洛东江以南和以西。三韩领袖叫天君,有祭天的义务。技术铁制工具使农业耕作更加容易,从而也促进了朝鲜半岛的农业发展。全罗道在当时已发展成水稻生产中心。典籍中的三韩《后汉书·东夷列传》第七十五:“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国,其北与乐浪,南与倭接,辰韩在东,十有二国,其北与濊貊接。弁辰在辰韩之南,亦十有二国,其南亦与倭接。凡七十八国,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地合方...

概况

《三国志》中辰韩与秦人有关,也有说法沿用了辰国的“辰”字。弁韩的另一个称呼“弁辰”也使用“辰”这个字。另外马韩的统治者在一段时间称自己为辰王表示对整个三韩的统治。

马韩是三韩中最大的一个,由54个部落构成。大致位于全罗道,忠清道和京畿道。

辰韩主要位于洛东江以东,由12个城邦组成。其中的一个城邦后来吸收了其它城邦发展成新罗。

弁韩由12个城邦组成,发展成伽倻后被新罗吸收。弁韩位于洛东江以南和以西。三韩领袖叫天君,有祭天的义务。

技术

铁制工具使农业耕作更加容易,从而也促进了朝鲜半岛的农业发展。全罗道在当时已发展成水稻生产中心。

典籍中的三韩

《后汉书·东夷列传》第七十五:“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国,其北与乐浪,南与倭接,辰韩在东,十有二国,其北与濊貊接。弁辰在辰韩之南,亦十有二国,其南亦与倭接。凡七十八国,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地合方四千余里,东西以海为限,皆古之辰国也。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其诸国王先皆是马韩种人焉。”

虽然朝鲜半岛古代国名多变,但是“韩人”、“韩民”之称一直在民间延续,在中韩两国的法律文书中也时有出现,比如:19世纪80年代的《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中就有“华民”、“韩人”之称,19世纪甲午战争前夕,清光绪帝的《对日宣战诏书》中,也有“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之称。

与汉四郡的关系

三韩

三韩

三韩

公元前1世纪三韩诸国与汉四郡位置。

汉四郡中的乐浪郡似乎与三韩的每个城邦都有联系。

真番郡治霅县与其余无考的七县为开辰国北部所置。三国志魏志马韩传云:“从事吴林以乐浪本统三韩,分割辰韩八国以与乐浪。”韩国学者李丙焘认为,此处“辰韩八国”可能就是真番郡南部没入辰国的八县,包括霅县。

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罢真番郡,以北部七县入乐浪郡,隶属于南部都尉。霅县及其南部无考的七县可能于此时没于辰国,后入马韩。献帝建安中,割据辽东的公孙康分乐浪郡屯有县以南地置带方郡,辖带方、列口、长岑、昭明、含资、提奚、海冥七县,即西汉时真番郡北部故地。

魏齐王正始年闲,魏国遣毌丘俭等伐辰韩,恢复了对临屯郡故地的统治,东濊、辰韩诸部落多由带方郡管辖。西晋太康中改昭明县为南新县。晋愍帝建兴二年(314年),带方郡没入高句丽。此后中原王朝在朝鲜半岛的直接统治暂时中断,直至唐代初年灭高句丽。

三韩与汉四郡有着广泛的贸易往来。朝鲜半岛各地都有汉朝的钱币出土。

与古朝鲜的关系

中国史书《尚书大传》是最早记载商周时代的移民箕子朝鲜方国的文献,同时也是最早提及朝鲜的文献,据推断大约在公元前900年左右。朝鲜有史料记载的年代远远长过三韩,卫满朝鲜时曾经阻止三韩等部落朝贡汉朝。

与今韩国的关系

1897年甲午战争清朝战败后,日本与中国清朝签署马关条约之后,中国承认朝鲜是自主独立国家,不再主张朝鲜之宗主国,1897年,朝鲜王宣布建制称帝,李氏朝鲜将本国国号改为“大韩帝国”,“韩”第一次从民间进入国号。

1910年大日本帝国将韩国并合后、该地域的称呼被改回为“朝鲜”。之后的1919年,李承晩(后来韩国的首任总统)、金九等独立运动家流亡中国后成立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该流亡政府的名称采用了“大韩”的名称。

轶话

《三国史记》,《三国遗事》和《帝王韵记》将马韩说成是高句丽。此观点最早由新罗儒学和历史学者崔致远提出的。

李氏朝鲜晚期的“实学”学者则强调在地理上讲马韩应用百济更为相关。

“三韩”一般为古代朝鲜半岛南部的马韩、辰韩、弁韩之总称,后泛指朝鲜。但是在一些汉人史书或者小说笔记中也常指代辽东其他民族。

在唐朝时一些投靠唐朝的高句丽族或者靺鞨将领也在历史上被称为“三韩贵种”,如李多祚。辽开泰(公元1012—1020年)中,辽圣宗伐高丽,以俘户置高州,又以其中三韩遗员置三韩县,属中京道。金属北京路大定府,址在今之内蒙古赤峰市东。顾炎武《日知录·外国·三韩》条谓:“今人谓辽东为三韩者,……原其故,本于天启初失辽阳以后,奏章之文遂有谓辽人为三韩者,外之也。今江人乃以之自称,夫亦自外也矣。”

“古营州”人,“三韩人”在辽金以后的中国东北文人笔下乃指辽东。清以来,常以“三韩”作辽东之代称。如曹寅祖籍辽阳,韩炎《有怀堂文稿》卷六《织造曹使君寿序》谓“以余所见,三韩曹使君子清,乃诚善读书者”,可为例证。在清人所著满洲源流考中,三韩被认为是三汗的讹传,认为三韩为满族人的来源之一,地理位置在“奉天东北,吉林一带,壤接朝鲜”,辽代也在此设立国三韩县。

《日本书纪》中也将百済、新罗、高句丽三国称呼为三韩。

注释及征引文献

^《后汉书·东夷列传》第七十五:“韩有三种”。

^《后汉书/卷85》: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

^《后汉书/卷85》:(三韩) 凡七十八国,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闲,地合方四千余里,东西以海为限,皆古之辰国也。

^李丙焘,《真番郡考》,周一良译,《禹贡》期刊2卷10期

^三国志魏志东夷传

^续汉书郡国志

^晋书地理志

参考书目

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中华书局影印虚受堂本

谭其骧等,1974年,《中国历史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周振鹤,1987年,《西汉政区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

李晓杰,1999年,《东汉政区地理》,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Kim, J.-B. (1974). Characteristics of Mahan in ancient society. Korea Journal 14(6), 4-10.[1]

Lee, K.-b. (1984). A new history of Korea. Tr. by E.W. Wagner & E.J. Schulz, based on 1979 rev. ed. Seoul: Ilchogak. ISBN 89-337-0204-0

Yi, H.-h. (2001). International trade system in East Asia from the first to the fourth century. Korea Journal 41(4), 239-268.[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韩台三疙瘩猜想
韩台三疙瘩猜想元氏县韩台村北有古墓,俗称韩台墓,三疙瘩。相传是韩信虚设粮冢之地,是说韩信借助这里的高台制造假象,迷惑敌人。韩台夕照为元氏八景之一。原来有9个土冢,已被毁掉6个,现在仅存3个。东丘高10米,中丘高8米,西丘高6米,底长50米,宽12米,为砖砌墓室,曾出土砚台、陶俑、陶缸、陶鸡等。韩台墓,三台垒垒相连,形制如一。《县志》云:有穿发墓甓者,盖赵公族大臣之遗冢。韩信之前已有坟台,谁的墓地呢,有可能是春秋战国时代赵国的大臣赵同、赵括、赵婴齐的墓地。有什么依据呢?试做猜想和推断。一、赵同、赵括、赵婴齐为三兄弟,和赵盾是同父异母兄弟。赵盾做过晋国正卿,把持朝政很多年,有人评价其父赵衰是“冬日之阳”,赵盾是“夏日之阳”。冬日之日赖其温,夏日之日畏其烈。三兄弟,血缘一脉,地位相近,三个墓台,形制如一,有此可能。二、赵同、赵括、赵婴齐三人死在一个年代。他们的父亲赵衰跟随晋文公重耳流亡十九年。赵...
· 源流-韩姓三祖及变姓
韩姓三祖:一、远古始祖:---韩浞韩浞(亦作寒浞),夏代伯明氏之子,今山东潍坊东北人。曾杀羿代夏,立为帝。因为在姬周之前,所以是韩姓的远古始祖。他是现存所有先秦古籍中记载最早的韩姓人。二、血缘祖先:---唐叔虞周武王有个幼子叫,是周代晋国的始祖,周成王的弟弟。他就是韩姓的血缘祖先。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摄政。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部)后,把唐封给了叔虞。三、受姓始祖:---韩武子万叔虞的儿子名燮(xie谢),燮自唐徙居晋水旁,就改称晋侯。燮生武侯,名宁旅,为三世。武侯生成侯,名服人,为四世。成侯生厉侯,名福,为五世。厉侯生靖后,名宜臼,为六世。靖侯生厘侯,名司徒,为七世。厘侯生献侯,名籍,为八世。献侯生穆侯,名费王,为九世。穆侯生成师,封于曲沃,是为桓叔,为十世。成师之子万,即韩武子,为韩氏受姓始祖。附录:源于韩姓的变姓1.韩氏韩姓除“韩氏”以外,据《通志・氏族略第一》,韩姓...
· 名人-三国将领韩当
韩当(?―226年),字义公。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韩当因为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官至昭武将军、冠军太守,加都督称号,封爵石城侯。黄武五年(226年)卒。人物生平旋即敌寇韩当韩当长于弓箭、骑术,膂力过人,因而为孙坚所赏识,追随他四处征伐周旋,数次冒险犯难,陷阵擒敌,屡立战功,后被任命为别部司马。等到孙策东渡长江,韩当追随讨伐扬州的丹阳郡、吴郡、会稽郡,升迁为先登校尉,孙策授韩当兵二千,马五十匹。再追随孙策征伐扬州庐江郡的太守刘勋,在江夏郡的沙羡击破刘表将黄祖,回师后讨平豫章郡的鄱阳县,又兼领乐安县长,使山越畏服。[1]倾吴解忧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韩当以中郎将身份,与周瑜等拒破曹操。又与虎威将军吕蒙奇袭南郡,升迁为偏将军,遥领益州永昌郡太守。公元209年(建安...
· 韩韦氏族谱序三
韩韦氏族谱序三韦振华史书都说:欧阳修(1007~~1072)为修建族谱之先,当为修建族谱之祖,后来就被很多人效仿;所以大规模修建族谱之风就从宋朝中期开始兴起,后世子孙一直延续修族谱之习惯。这是有史书记载的说法;因为是欧阳修就是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宋朝时候的高官,所以其名容易张扬,其事容易见世,其著则为珍宝。不过依我看来,修建族谱之先,应该是我韩韦家族为最先。因为家族经历的血海深仇、几乎频临灭绝,而后又改名换姓,几经躲避逃难;韦氏家族才得以保存不绝于世。为了使子孙后代不忘先祖名讳,家族的来历和灾难,所以就写下了家族原来姓氏是韩改为韦氏,源自于西汉开国首功臣韩信。韩信因为有过人的军事才能,被刘邦所惧怕,日夜不安。遂与吕后长久阴谋除掉韩信。第一次,利用韩信领兵给其母修坟,还当年葬母誓言:“必以王侯之礼重新修坟”;终于找到借口:“韩信下郡县,常拥以重兵”。于是用了阴谋家陈平之“伪游云梦”计将韩...
· 《史记――韩世家》世系三
《史记――韩世家》世系三:韩之先与周同姓,其后苗裔事晋;得封于韩原。(公元前709年,姬称兴兵攻打晋,使其叔姬万杀晋哀侯(其时晋未亡国,晋复立姬小子)。姬万有功,得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姬万:号为武子,公元前709年始得封地韩原。子:姬赇。姬赇:(公元前)号为赇伯,继封地韩原,事晋献公。子:姬简。姬简:(公元前)号为定伯继封地韩原,事晋惠公。子:姬舆。姬舆:(公元前)号为庄伯,继地韩原,事晋成公。子:姬厥。姬厥:始以韩为姓。公元前588年的为晋六卿之首。子:韩起。韩起:(前562―496年)号为韩宣子,徙居州。公元前513年与赵魏分祁、羊舐十县。子:韩顷。韩顷:(前496--年)号为韩贞子,为大夫。徙居平阳(山西临汾市)。子:韩不信。韩不信:(前--年)号为韩简子,为大夫,继居平阳。子:韩庚。韩庚:(前―年)号为韩庄子,为大夫,继居平阳。子:韩虎。韩虎:(前―前424年)号为韩康子,与赵...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