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象贤
参考来源
参考来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鲍象贤传(遗像)
鲍象贤戎装图原载《明吏列传》鲍象贤,歙人。由进士授御史,历云南副使。毛伯温檄文盛会师,以象贤领中哨。屡迁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代石简抚云南。初,元江土舍那鉴杀知府那宪以叛,布政史徐樾往招降被杀。简攻之未克,坐樾事罢,而象贤代之。乃集土汉兵七万以讨,鉴惧仰药死,择那氏后立之。迁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贼魁徐铨等纠倭横海上,檄汪柏等击斩之。广西贼黄父将等扰庆远,捣其巢大获,予象贤一子官,入佐南京兵部。被劾回籍听勘。家居十年,起太仆卿,复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诏拜兵部左侍郎。年老引去,隆庆初卒。(责任编辑:以安)
· 明朝工部尚书鲍象贤
鲍象贤,字复之,号思庵,棠樾鲍氏宣叫堂支派之祖,是第一座牌坊鲍灿的孙子。他是嘉靖八年的进士,历任户部右侍郎、右都御史、刑部右侍郎、兵部左、右侍郎、按察史等职,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史称嘉靖朝“中兴辅佐”,《明史》有传。他曾远戍边防,备兵云南,统辖陕西、两广等七省十二任,南征北战,边境赖以安定,当地老百姓感其恩德,建生祠颂扬他的功绩。鲍象贤秉性亢直,卑视权贵,多次遭到奸臣的馋言中伤,一度罢官回归故里棠樾,闲赋了四年。后来朝迁又起而复用,他仍然廉清自持,不计个人荣辱得失,常常用“官不择位”的箴言来勉励自己,一如既往地效忠社稷。就是这样,他还是落得个“用而旋废”、“功大赏薄”的下场。隆庆元年(公元1537年),朝廷用“压兵不得有所著见”的理由,让他戴着“兵部右侍郎”的旧官衔,告老回到棠樾故里。鲍象贤的遭遇,深为同朝事君的歙县籍同乡许国(就是县城八脚牌坊的坊主)等朝廷重臣愤愤不平,他们悲痛而又惋惜地...
· 明朝工部尚书鲍象贤
鲍象贤(1496年―1568年),字复之,号思庵,明朝时安徽歙县人,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曾先后在七省十二任为官,有“仕不择地,官不择位”的名言,曾领兵镇守南北边陲,卒赠工部尚书,立坊旌表。人物生平鲍象贤(1496年―1568年),字复之,号思庵,安徽歙县人。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选授御史,出为湖广佥事,部署江防,以获盗功升云南副使,兵备监安,累任至右副都御史,嘉靖三十年巡抚云南,嘉靖三十二年升兵部右侍郎,提督两广军务。不久改南京兵部右侍郎,寻又罢官家居,嘉靖四十三年四月以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嘉靖四十四年七月进兵部左侍郎,至隆庆二年(1568年)正月三十日卒于家。年七十三岁,赠工部尚书。鲍象贤尚书坊鲍象贤尚书坊,在今安徽省歙县境内,为棠樾牌坊群第七座。牌记因旌表他镇守云南、山东有功而建。鲍象贤尚书坊,为棠樾牌坊群第七座。明天启二年建。据县志记载:鲍象贤嘉靖八年进士,初授御史...
· 邱胜贤绘画作品印象
邱胜贤以其雕塑作品《心》,荣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之后,令当代画坛对他不得不刮目相看。凭着对人体的每一根线条,每一处表情,每一块肌肉,每一节骨骼独具慧眼地生动驾驭,邱胜贤在造型能力方面展示的天赋,早于他青年时代便得到了同行们的一致公认。加之文革后恢复高考,他上景德镇陶瓷美术学院所学的又是雕塑专业,如此,他的造型能力从先天至后天,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与形神兼备的地步。总的来说,在邱胜贤40岁之前,也就是他美术生涯的整个年轻时代,事业最初的峰巅或许命中注定是要建立在雕塑艺术上。但令人奇怪的是,《心》的荣誉没有使他过多沉溺,40岁之后,邱胜贤除接受政府指令性的雕塑工程以外,却将他这一拿手强项束之高搁,重新以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来继续他起点颇高的美术生涯了。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邱胜贤在绘画方面所做的探索归咎于两个系列,一是纸本重彩《心影》,二是雕塑般造型布上西画《山僧》。这两个系列都体现了邱胜贤绘画的...
· 农民鲍贤昌痴迷修志二十余载
农民鲍贤昌痴迷修志二十余载发表日期:2015年6月13日出处:宁波日报记者南华通讯员惠芝今年64岁的鄞州区首南街道鲍家村村民鲍贤昌,最近又出版了新作《四明风韵》,这是他辛苦跋涉四明大地,从浩如烟海的历史人文胜景中撷取百来个具有代表性的游记故事编写而成的。只有初中文化的鲍贤昌是鄞州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民,种过田、当过兵,还担任过企业保卫干部,酷爱地方历史文化。1994年,一篇关于象山一七旬老人历时数载义务修志的报道激起了他对地方文化的探究热情。鲍贤昌决定要为有近千年历史的鲍家村修志。他刚开始编村志时,可谓是“一无才”、“二无财”、“三无人帮忙”,然而他靠自己的毅力和意志,起早摸黑,历经两年、三易其稿,终于独自编撰出版了《鲍家村志》。此书后来被北京国家图书馆、上海通志图书馆、浙江省档案馆收藏,成为鄞州区第一部被国家图书馆馆藏的村志。接着,鲍贤昌一发而不可收,又连着在1999年编成涉及宗谱、族源、...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