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唐大诏令集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10
转发:0
评论:0
概要《唐大诏令集》宋神宗熙宁3年(1070年)宋敏求序云,宋仁宗之世,敏求之父宋绶编纂唐代诏令,藏之于家。及绶没,敏求重加编次,分为13类、130卷。熙宁2年(1069年),敏求知制诰,以封还李定除御史词头,落职奉朝请,闲居在家,乃缮写成编。案《宋史》本传,唐自武宗之后无实录,敏求补撰武宗以降六朝实录共148卷。又曾参与《新唐书》修撰,熟谙唐代史实,因此本书是宋敏求搜集唐代史料的成果之一。由于所据不同或历代传写脱误,《唐大诏令集》所录诏令,与唐人文集、《旧唐书》、《唐会要》、《册府元龟》、《文苑英华》等相校,往往不无文字出入甚至节略之处,但也有不见于他书而惟存于此的史料。2003年,李希泌据诸书与近代新出土文献未收录诏令,编为《唐大诏令集补编》33卷,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门类大致准《唐大诏令集》,以补其遗。版本《宋史》艺文志集部总集类:宋绶《唐大诏令》一百三十卷、目录三卷,与序同。但是元...

概要

《唐大诏令集》宋神宗熙宁3年(1070年)宋敏求序云,宋仁宗之世,敏求之父宋绶编纂唐代诏令,藏之于家。及绶没,敏求重加编次,分为13类、130卷。熙宁2年(1069年),敏求知制诰,以封还李定除御史词头,落职奉朝请,闲居在家,乃缮写成编。案《宋史》本传,唐自武宗之后无实录,敏求补撰武宗以降六朝实录共148卷。又曾参与《新唐书》修撰,熟谙唐代史实,因此本书是宋敏求搜集唐代史料的成果之一。

由于所据不同或历代传写脱误,《唐大诏令集》所录诏令,与唐人文集、《旧唐书》、《唐会要》、《册府元龟》、《文苑英华》等相校,往往不无文字出入甚至节略之处,但也有不见于他书而惟存于此的史料。2003年,李希泌据诸书与近代新出土文献未收录诏令,编为《唐大诏令集补编》33卷,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门类大致准《唐大诏令集》,以补其遗。

版本

《宋史》艺文志集部总集类:宋绶《唐大诏令》一百三十卷、目录三卷,与序同。但是元、明以降,仅存抄本。因此清乾隆间修四库全书时,已缺卷14至24、卷87至98,共23卷,所采诸本皆然,归于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直到光绪间,张钧衡据明抄本刊行于适园丛书,始有刻本行世。然而,四库本于原抄缺漏之处,馆臣往往以意填补,至有混入清代公牍用语者;适园丛书本虽据三种明抄本互校,犹拘于清代时讳,凡夷狄、胡虏等语,皆易以边陲,因此皆非善本。

目次

卷1 帝王 即位册文

卷2 帝王 即位赦上

卷3 帝王 即位赦下、改元上

卷4 帝王 改元中

卷5 帝王 改元下、改名

卷6 帝王 尊号批答

卷7 帝王 尊号策文上

卷8 帝王 尊号策文下

卷9 帝王 册尊号赦上

卷10 帝王 册尊号赦下、痊复

卷11 帝王 遗诏上

卷12 帝王 遗诏下、遗诰

卷13 帝王 谥议上

卷25 妃嫔

卷26 追谥 册谥文 哀册文

卷27 皇太子 立太子

卷28 皇太子 册文

卷29 皇太子 册太子赦、加冠、改名、齿胄

卷30 皇太子 监国、传位

卷31 皇太子 纳妃、册妃嫔、退让、废黜、追复

卷32 皇太子 追赠、册赠、哀册文、罢祭

卷33 诸王 封建

卷34 诸王 册文

卷35 诸王 除亲王官上

卷36 诸王 除亲王官下

卷37 诸王 册亲王官

卷38 诸王 加实封、逊位、封郡王、册郡王、除郡王官、封嗣王、册嗣王、除嗣王官、诸王男

卷39 诸王 降黜、追复、收葬、追赠、册赠

卷40 诸王 册妃、王妃入道、收葬王妃、睦亲族、诫砺

卷41 公主 封号、册文

卷42 公主 出降、出降册文、加实封、和蕃、和蕃册文、谴黜、追封、谥议

卷43 郡县主

卷44 大臣 宰相 命相一

卷45 大臣 宰相 命相二

卷46 大臣 宰相 命相三

卷47 大臣 宰相 命相四

卷48 大臣 宰相 命相五

卷49 大臣 宰相 命相六

卷50 大臣 宰相 命相七

卷51 大臣 宰相 馆职

卷52 大臣 宰相 判使 罢判、领镇

卷53 大臣 宰相 出镇上

卷54 大臣 宰相 出镇下

卷55 大臣 宰相 罢免上

卷56 大臣 宰相 罢免下

卷57 大臣 宰相 休致、贬降上

卷58 大臣 宰相 贬降下

卷59 大臣 将帅 命将

卷60 大臣 将帅 赏功、贬责

卷61 大臣 尊礼大臣、异姓王、异姓王妃、册三公

卷62 大臣 册国公、册群臣

卷63 大臣 册赠、陪陵、配享、实封

卷64 大臣 铁券、附属籍

卷65 大臣 录勋、录旧

卷66 典礼 封禅、后土

卷67 典礼 南郊一

卷68 典礼 南郊二

卷69 典礼 南郊三

卷70 典礼 南郊四

卷71 典礼 南郊五

卷72 典礼 南郊六

卷73 典礼 东郊、北郊、明堂、社稷

卷74 典礼 籍田、九宫贵神、岳渎山川、诸祀

卷75 典礼 太清宫、宗庙、常荐、祧迁、亲享

卷76 典礼 省侍、服纪、陵寝上 营卜、充奉、扈从灵驾

卷77 典礼 陵寝下 优劳、供荐、亲谒

卷78 典礼 追尊祖先、加谥祖宗 谥议、册文、赦、国忌

卷79 典礼 巡幸

卷80 典礼 朝贺、贡献、宴集、养老、纪节、弋猎、丧制

卷81 政事 礼乐、经史

卷82 政事 刑法、颁历

卷83 政事 恩宥一

卷84 政事 恩宥二

卷85 政事 恩宥三

卷86 政事 恩宥四、时令

卷99 政事 建易州县、修复故事

卷100 政事 官制上

卷101 政事 官制下

卷102 政事 举荐上

卷103 政事 举荐下、按察上

卷104 政事 按察下、褒劝

卷105 政事 求直言、崇儒

卷106 政事 制举、贡举

卷107 政事 备御

卷108 政事 营缮、禁约上

卷109 政事 禁约下

卷110 政事 诫谕、休假

卷111 政事 田农、赋敛、平籴

卷112 政事 财利

卷113 政事 道释

卷114 政事 祥瑞、医方 疾病附、收瘗、禁锢、杂录

卷115 政事 抚慰上

卷116 政事 抚慰中

卷117 政事 抚慰下

卷118 政事 招谕

卷119 政事 讨伐上

卷120 政事 讨伐下

卷121 政事 舍雪上

卷122 政事 舍雪下

卷123 政事 购募、平乱上

卷124 政事 平乱中

卷125 政事 平乱下

卷126 政事 诛戮上

卷127 政事 诛戮下

卷128 蕃夷 绥抚、命官、封立

卷129 蕃夷 册文、盟文、赈恤、舍雪

卷130 蕃夷 讨伐、平乱、告庙

书志情报

宋敏求 编《唐大诏令集》(中华书局、2008年) ISBN 978-7-101-06072-0

李希泌、毛华轩 编《唐大诏令集补编》上、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ISBN 978-7-5325-3386-2

参考文献

《四库全书总目》卷55 史部 诏令奏议类 《唐大诏令集》提要

《唐大诏令集》(中华书局、2008年) 赵守俨前言

关连项目

《宋大诏令集》 - 辑录北宋太祖至徽宗朝的重大诏令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大诏令集》主要内容
《唐大诏令集》是唐代历朝皇帝以制、敕、册等形式发布的诏令汇编。北宋宋绶纂辑,其子宋敏求整理成书,脱稿于熙宁三年(1070)。本书在宋元明代皆无刊本,至清代光绪间才由南浔张钧衡据明抄本刊行,收入《适园丛书》。商务印书馆1958年以铁琴铜剑楼原藏顾广圻校旧抄本为底本,用《适园丛书》本校勘,参照其他版本,改正一些错误,并加断句,排印出版。宋绶字公垂,赵州平棘人。博通经史百家,朝廷每有大议论,多由其所裁定。宋敏求(1018—1079),少承家学,熟悉朝廷典故,士大夫有疑义,多往就正。父子均为史官。敏求另著有《长安志》、《春明退朝录》等,今存。《唐大诏令集》共130卷。今存各本皆缺第14—24、87—98卷,实为107卷。据今本目录,分11类:卷1—13帝王,卷25妃嫔,卷26追谥,卷27—32皇太子,卷33—40诸王,卷41—42公主,卷43郡县主,卷44—65大臣,卷66—80典礼,卷81—86...
· 西泠春拍推出八千卷楼旧藏《唐大诏令集》
八千卷楼旧藏、吴焯批校跋本《唐大诏令集》从王文韶大学士府出门,沿清吟街东行几百米,稍加探寻便可找到一栋歇山顶的二层小楼,楼前立一小碑,上书“小八千卷楼旧址”。门前的玉兰一株,已有参天之姿,当年栽下它的便是清末赫赫有名的四大藏书家之一——钱塘丁氏兄弟。由此再往南几个街口,同样是书香故地,清初藏书家吴焯的“瓶花斋”、汪宪的“振绮堂”,许宗彦的“鉴止水斋”,以及晚清民国时期林立的旧书坊大都云集于此。岁月流逝,藏书楼主人和当年的书市盛景如春花秋落,早已不复。我们很难从喧闹的街市中,再找回那一种沉浸于故纸堆的心灵的宁静。直到2013年暮春,一部经由八千卷楼旧藏的《唐大诏令集》从海外回到杭州。此书为清初藏书家、校勘家吴焯通篇批校题跋,又经许宗彦、丁丙、周大辅、沈曾植等数位江浙藏书家递藏、著录。翻开书册,朱墨纷披,那些藏书楼中的文人雅事也随之一一浮现。吴焯,校书达人的风雅与痴狂吴焯(1676-1733)...
· 宋蜀刻唐人集本《孟东野文集》
原文标题:善本掌故:宋蜀刻唐人集本《孟东野文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很多的孩子都是读着这首温情的《游子吟》长大,它的作者就是唐代诗人孟郊。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中唐时期著名诗人。他一生命运多舛,父亲病故于任所,母亲艰苦抚养兄弟三人。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烽火、民生多艰的浩劫与屡试不第的打击后,40多岁的孟郊才考中进士,50岁选授溧阳尉。由于个性狷介孤傲,不善官场逢迎,亦不肯随波逐流,孟郊大半生都在潦倒失意中度过,以“贫孟”、“穷老”、“病叟”自居。晚年他连遭三子丧亡及丧母之痛,境遇凄凉,历尽苦难。孤独的诗人将诗歌视为“至亲”,以苦吟成癖。他崇尚古风,擅写乐府古诗,且诗风大多险奇艰涩,后人将其与韩愈并称为“韩孟诗派”。又由于他的诗句多带冷涩、幽僻、枯槁的色彩,与贾岛瘦硬的诗风并论,被苏轼评价为“郊寒岛瘦”...
· 唐朝名将侯君集
侯君集(?-643年),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土桥镇侯家村)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朝名将。官至兵部尚书。封陈国公。早期不学无术,而以勇武自称。后入秦王府随李世民征战,立下战功,逐渐被李世民赏识,后与尉迟恭力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唐统一后,侯君集官位越来越高,开始学习,参与选拔人才等。曾随李靖学习兵法,却诬告李靖有造反之心。贞观年间,随李靖讨平,后又领大军灭高昌国。功勋卓著,开始居功自傲,因讨灭高昌时私取宝物而被下狱,得释后开始心生怨恨,先后劝大将张亮、太子李承乾谋反。贞观十七年,侯君集因太子李承乾谋反事受到牵连被处死。家人被迁至岭南。早期经历侯君集画像侯君集,豳州三水人,早年人比较浮夸,学弓箭学不会,还号称自己有勇武。后来加入秦王府,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军功,逐渐被李世民赏识,得以参与各项事务的谋划。被封为左虞侯、车骑将军,封全椒县子。[1]唐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与李建成...
· 武威王杖诏令册一
此册约成于西汉成帝时期。它提供了汉代王杖诏书的格式,显示了诏书书体的特点。其字形普遍方正整饬,结体宽博,有官方文书矜持的风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