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隆战役
背景
至公元450年前后, 西罗马帝国对高卢以及意大利各省的控制已趋于乏力,阿莫里凯(布列塔尼,今法国北部)是唯一名义上的帝国控制区。与此同时, 游移在西罗马帝国边陲地带的日耳曼部落已大多定居,由各部落领袖组织,充当起帝国雇佣军。北高卢介于莱茵河及马恩河之间的地区被法兰克人抢驻。西哥特人则在阿基塔尼发展得欣欣向荣。阿尔卑斯山脉附近的勃艮第人表面服从,实则涌动着起义的暗潮。
帝国唯一实质控制的地区仅存地中海沿岸。这块区域宽窄不一:自奥尔良起,沿卢瓦河谷上游到罗纳河下游,呈带状分布。
约达尼斯认为阿提拉被汪达尔王盖萨里克诱使向西哥特发动战争。与此同时, 盖萨里克更试图在西罗马帝国和西哥特之间挑动冲突。
战后
突击中的匈人骑兵(Alphonse de Neuville绘
阿提拉从莱茵河一线撤退表明了西罗马帝国的最终胜利。
在战后的数年,阿提拉仍旧宣称他有对霍诺丽亚以及他所要求的西罗马帝国领土的所有权。为此他率领部下翻越阿尔卑斯山脉进入意大利北部,攻陷了包括维罗纳、米兰在内的数个城市。最后,他止步于罗马城下。 阿提拉在罗马城仅仅觐见了教皇,随后便带兵返回。这一放弃进攻罗马城的举动无疑为这位匈王赢得了赞誉,也使其个人魅力上升到更大的高度。
这场战役的激烈程度影响了十几个世纪,不仅因为阿提拉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军队规模所发动的对欧洲的野蛮入侵,更在于该战进行过程的急速和惨烈。对于该战的伤亡率,吉本说:鉴于这一(在伤亡率上)如此真实而影响深远的(兵力)损失,充分地证明了历史学家们的评论:由于君主们在那一小时内的疯狂,一整代的人被消灭。
延伸阅读
J.F.C. Fuller, "The Battle of Chalons", A Military History of the Western World: From he Earliest Times To The Battle of Lepanto, Da Capo Press, New York, vol. 1. pp. 282–301 ISBN 0-306-80304-6.
Man, John, Attila: The Barbarian King Who Challenged Rome New York: Thomas Dunne Books, 2006.
Jordanes,“De origine actibusque Getarum”(《哥特史》)
参见
阿提拉
尼达欧战役
其它连结
沙隆战役
后罗马帝国历史(1923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