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桥
简介
永通桥在通惠河五闸普济闸以东,为通惠河上有名的古桥,因为距离通州老城以西八里之处而得俗名“八里桥”。如今的八里桥处在通州区与朝阳区的交界处。北京地铁八通线八里桥站便位于该桥稍南处。该桥地理位置重要,是明清两朝漕运入京及清朝皇帝东谒清东陵的必经之道,也是通州通往北京城的要道。该桥是北京三大具有防御功能的古桥之一(其他两座是卢沟桥、朝宗桥)。 另一种说法称该桥是拱卫京师四大桥之一(其他三座是卢沟桥、朝宗桥、马驹桥)。
永通桥始建于明朝正统十一年(1446年)。正统帝赐桥名“永通”。《永通桥记》载:“通州城西八里河,京都诸水汇流而东。河虽不广,每夏秋之交雨水泛滥,常架木为桥,比舟为梁,数易辄坏。”所以明朝朝廷决定在这里兴建该石桥。该桥平面呈南北向,横跨在通惠河上,为三孔联拱实心栏板石桥。此桥长50米,宽16米,两侧设有石栏,每侧望柱各33根,每个望柱头雕有石狮,石狮神态各异,堪与卢沟桥的石狮媲美。此桥桥面由花岗石铺成,各桥石之间用铁连嵌,使桥面连成一体,非常坚固。桥身用灰土填实夯固,灰土外有砖墙。四只石雕镇水兽卧在雁翅上。为使通惠河行船方便,该桥中间的券孔非常高大,两侧桥洞则小很多。旧时民间谚语称:“八里桥下不落桅”,称赞此桥通行船只之便利。
Felice Beato1860年拍摄的永通桥
2002年至2005年间,北京市乃至中国多家媒体曾报道该桥遭严重破坏,文物部门表示:“2003年已将八里桥文物保护列入北京市人文奥运补助项目,保存它的历史价值,但修复起来工程规模巨大,将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协商解决。”但保护工作一直没有进展。2006年,该桥桥面、石拦板、石狮许多遭到毁坏,还被人用油漆喷上的小广告。
八里桥东侧有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御制通州石道碑》。 此碑是为纪念雍正七年(1729年)敕筑北京朝阳门至通州各仓、码头间石道之事而立。该石碑南向面朝道路,艾叶青石制,总高七米。碑额篆刻“御制”二字,碑身阴刻御笔,左为汉文,右为满文,文字四周浮雕群龙游水。上述石道由于抢修过快,路基较软,工程质量较差,运输量增大,不过数年石道已经变得坎坷不平。乾隆三十七年(1722年)下令重修该石道,又御制石碑一通,立在三间房以西,形制与该石道碑相同。石道碑的碑文中有“潞河为万国朝宗之地,四海九州岁致百货,千樯万艘,辐辏云集,商贾行旅梯山航海而至者,车毂织路,相望于道,盖仓庾之都会而水路之冲达”之语,描写了当年通州经济的繁荣景象。
1984年,“永通桥及石道碑”被列入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永通桥及石道碑作为大运河北京段的一部分,被并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内。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