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丛报
创办背景1829年9月23日,裨治文接受美部会差遣,与“海员之友社”传教士雅裨理(DavidAbeel)一起,前往中国广州。在奥立芬的安排下,裨治文和雅裨理住在黄埔港的美国商行内,马礼逊帮助他们熟悉广州情况,很快,马礼逊就和他们成为密友。与雅裨理不同,裨治文一直坚持在广州展开各项传教与传播知识。裨治文为了实现其传播基督教福音、了解中国的理想,他决心“立意传道,方旷览诸俗,以验生平所学之是,兼以予所见所闻者,播之异土”。他认真研习中国文字和语言,对此马礼逊全力支持,除介绍自己的中文老师帮助裨治文学习中文外,还推荐他的助手梁发协助裨治文工作。裨治文来到广州后,清政府的禁教政策没有改变,虽然生活环境与马礼逊当初来的时后有所改善,但外国人在广州的活动依然受到严格限制。但裨治文并没有因中国的禁教政策而放弃信念,他反而苦心极力,为基督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而奔走。在马礼逊的倡议和鼎力支持下,裨治文和欧美来...
创办背景
1829年9月23日,裨治文接受美部会差遣,与“海员之友社”传教士雅裨理(David Abeel)一起,前往中国广州。在奥立芬的安排下,裨治文和雅裨理住在黄埔港的美国商行内,马礼逊帮助他们熟悉广州情况,很快,马礼逊就和他们成为密友。
与雅裨理不同,裨治文一直坚持在广州展开各项传教与传播知识。裨治文为了实现其传播基督教福音、了解中国的理想,他决心“立意传道,方旷览诸俗,以验生平所学之是,兼以予所见所闻者,播之异土”。他认真研习中国文字和语言,对此马礼逊全力支持,除介绍自己的中文老师帮助裨治文学习中文外,还推荐他的助手梁发协助裨治文工作。
裨治文来到广州后,清政府的禁教政策没有改变,虽然生活环境与马礼逊当初来的时后有所改善,但外国人在广州的活动依然受到严格限制。但裨治文并没有因中国的禁教政策而放弃信念,他反而苦心极力,为基督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而奔走。在马礼逊的倡议和鼎力支持下,裨治文和欧美来华传教士一道于1832年5月创办《中国丛报》,裨治文被推选担任主编,直到1847年迁居上海后不再担任此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https://imgs1.zupu.cn/static/web/img/toplogin.png)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5f77025c-05aa-4528-8ff4-390397a5720d.png)
0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fc60bb85-0172-4554-b1b5-84e226beefd2.png)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831/77b1b221-2263-4a50-a438-3fe70c458147.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bf46d3b7-c6b5-4a58-ae45-919cadfc8f58.png)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106cf47a-2bf9-43b3-8b6f-76bb2958edd9.png)
{{item.label}}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3/71ed74ca-9551-4d33-913e-aed4f1956e48.jpg)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 新民丛报
![](https://imgs0.zupu.cn/news/2020/10/16/326/85dfc5eb-5217-4912-b4e3-954ca157d120.jpg)
历史《新民丛报》主要负责人梁启超《清议报》遭遇大火停刊后,梁启超于1902年2月8日在日本横滨办起了大型综合性半月刊《新民丛报》。在创刊号上刊登的《本报告白》中宣布:“本报取《大学》‘新民’之意,以为欲维新中国,当先维新我民。中国之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故本报专对此病开药治之。务采合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理论以为智育之原本。本报以教育为主脑,以政论为附从,但今日世界之所趋,重在国家主义之教育,故于政治亦不得不洋,惟所论务在养吾人国家思想,故于目前政府一二事之得失,不暇沾沾辞费也。本报为中国前途期间,一以国民公益为目的,持论务极公平,不偏与一党派。不为灌夫骂座之语,以败坏中国者,咎非专在一人也,不为危险激烈之言,以导中国进步当以渐也。”1902年《新民丛报》共出版24期,卷首插图80幅;与《民报》论战1904年后,由于革命思想的蔓延,持改良观点的《新民丛报》与其发生
·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目录
· 酒文化—中国名酒—丛台酒
丛台酒,是河北省邯鄣市所产的名酒。因酒厂座落在战国时代的赵国丛台附近,故酒以“丛台”命名。1979年,在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全国优质酒。邯郸酿酒,久负盛名,已有2300余年的历史。早在战国赵武灵王时期(公元前325~299年),赵酒就被列为珍品,名扬列国。如今丛台酒于1977年问世,是在邯郸酒厂原产的邯郸大曲酒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名酒的先进经验,去精取精,酿造出来的。丛台酒,以华北特产的红高粱为原料,用小麦制曲,稻皮作副料,采取高温制曲,清蒸辅料,回醅发酵,回酒发酵,分批蒸烧,缓慢蒸馏,分级摘酒,分质贮存,精心勾兑等工艺而成。丛台酒酒质无色透明,芳香浓郁,入口绵软,落口甜净,回味悠长的特点,及浓香型的风格,远稍北京、天津及全国各地。
· 酒文化―中国名酒―丛台酒
丛台酒,是河北省邯鄣市所产的名酒。因酒厂座落在战国时代的赵国丛台附近,故酒以“丛台”命名。1979年,在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全国优质酒。邯郸酿酒,久负盛名,已有2300余年的历史。早在战国赵武灵王时期(公元前325~299年),赵酒就被列为珍品,名扬列国。如今丛台酒于1977年问世,是在邯郸酒厂原产的邯郸大曲酒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名酒的先进经验,去精取精,酿造出来的。丛台酒,以华北特产的红高粱为原料,用小麦制曲,稻皮作副料,采取高温制曲,清蒸辅料,回醅发酵,回酒发酵,分批蒸烧,缓慢蒸馏,分级摘酒,分质贮存,精心勾兑等工艺而成。丛台酒酒质无色透明,芳香浓郁,入口绵软,落口甜净,回味悠长的特点,及浓香型的风格,远稍北京、天津及全国各地。
· 一报还一报
【成语】一报还一报【成语】一报还一报【拼音】yībàohuányībào【解释】指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也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出处】《隋唐演义》四十回:一报到头还一报,始知天网不曾疏。“把这厮绑了,五车裂了,可与俺李存孝一报还一报。”(元关汉卿《哭存孝》第四折)《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七【近义词】一还一报
关于我们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fc6ee093-f219-47fc-90da-21bd9721b53d.jpg)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10901/ea3c7971-1e11-4045-b81c-880d962d4986.png)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https://imgs0.zupu.cn/photos/common/20201105/f86bb195-6306-4041-b306-d17003e00182.png)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