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后宫
后宫编制
皇帝将众多妾室分为不同的等级,册封各种位号,给予相应的侍遇。后宫指她们生活的地方,或其生活圈子。
上古
远古时期,传说三皇五帝中的黄帝、帝喾均有四妃,地位尊贵的妃子为正妃,地位次之的妃子为次妃。尧也遵循这种制度。到了舜,不立正妃,而是三妃并尊,并称夫人。
夏朝时期,夏王在舜帝三妃的基础上增加九人,合十二人,是谓“天子娶十二女”。
商朝时期,商王在“天子娶十二女”的基础上增加二十七人,合三十九人。有时有并后〈同时有三个王后〉的情况,称三配。
《周礼》记载:王的后妃“编制”为:一后〈嫡妻〉、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凡一百二十一人。诸侯一娶九女,且不再娶,可见妾是八个;大夫是一妻二妾;士则是一妻一妾。而庶民,则只许有一妻与之匹配,故而庶民被称为匹夫匹妇。 另外一些儒家作品则称天子“一娶十二女”,“古者天子娶后,三国来媵,皆有娣侄,凡十二女。”并称诸侯“一娶九女”,也有称天子“一娶九女”的。“媵”是陪嫁之意,可以是未出嫁的妹妹或侄女,或者是其他国家的人〈天子或诸侯娶妻时才会有〉,陪嫁作为妃嫔。
先秦的后妃之制还比较简单,王之妻称后,王之主要妾及诸侯之妻称夫人。
周朝时期,天子称王,正妻称后。《周礼》记载周制为:
后一人,正位宫闱,同体天王;
夫人三人,坐论妇礼;
嫔九人,掌教四德;
世妇二十七人,主丧、祭、宾客;
女御八十一人,序于王之燕寝。
后宫合一百二十一人。周朝的制度要求避免同时出现两个王后或诸侯夫人的情况,确立嫡庶之别。
秦朝
秦朝宫制承袭秦国,秦惠文王以后,定宫制:
王后〈至始皇才称皇后〉
夫人
美人,爵视二千石,比少上造
良人
八子,爵视千石,比中更
七子
长使
少使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纳诸国美人于宫中,爵封八品,但位号是否和上述相同则不得而知。由于史料缺乏,秦始皇的皇后和妃嫔皆无记载。
汉朝
西汉
汉初,开国皇帝刘邦的妻子吕雉被册立为皇后,他的妾室称夫人、姬。后来沿袭秦时之制,设置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七等称号。汉元帝时,傅婕妤、冯婕妤得宠,元帝为突显二妃异宠,特增设昭仪与婕妤之上,取“昭其仪”之意。另外,少使以下设五官、顺常、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
汉元帝后,定宫制:
昭仪
婕妤
娙娥
容华
充衣
美人
良人
八子
七子
长使
少使
五官
顺常
舞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
未有职号的上家人子、中家人子,位视有秩斗食。[师古曰:斗食谓佐史也。谓之斗食者,言一岁不满百石,日食一斗二升。]五官以下,葬司马门外。
太子妻称妃,侧室有良娣、孺子,共三级;皇孙正妻称夫人,侧室无正式位号,称家人子。《史记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在记述汉景帝的妃嫔王夫人事迹时,曾将太子妾时期的王氏称为美人,景帝登基后的王氏则被称为夫人。武帝建元二年春[公元前一三九年],卫子夫入宫,其后“子夫为夫人”。此时夫人是一个单独的封号,但后来渐渐在汉朝制度中消失了。
东汉
东汉以后,后宫位号改制:
皇后
贵人
美人
宫人
采女
东汉宫庭曾在首都洛阳乡间大规模选妃,这是中国最早记载的皇室选妃。皇子封王,妾数原无限制,此时也定制,王的正妻称妃,妾不得超过四十人。汉桓帝、汉灵帝时,后宫后妃、女官、宫女等,总数多达二万人。
南越国
当代,在对与汉武帝同时代的南越文帝赵眜墓葬所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南越国妃嫔使用夫人这一封号。黄展岳认为四位夫人地位高低依次为“右夫人”、“左夫人”、“泰夫人”及“口夫人”,“口夫人”又解读为“部夫人”、“否夫人”。四夫人的册封是南越国自创,还是效仿汉朝,不得而知。
三国
曹魏
曹操为魏王时,于王后以下定五等:
夫人
昭仪
婕妤
容华
美人
而据史书记载,曹操侧室中还有姬、妾等称谓。
魏文帝时增设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
夫人
贵嫔
淑媛
昭仪
修容
婕妤
容华
顺成
美人
良人
明帝时又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省除顺成,这样在皇后以下定制十二等级:
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
贵嫔,位次夫人,爵无所视;
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
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
昭仪,爵比县侯;
昭华,爵比乡侯;
修容,爵比亭侯;
修仪,爵比关内侯;
婕妤,视中二千石;
傛华,视真二千石;
美人,视比二千石;
良人,视千石。
鹾人,诋千里。
除此之外,魏还有贵人、才人,其爵位不详。
晋朝
晋武帝取汉魏之制,参用古法,始设三夫人、九嫔:
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位视三公。
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位视九卿。
九嫔以下还有美人、才人、中才人,爵视千石以下。
南北朝
南北朝时南朝的宋、齐、梁、陈皆承晋制,但名称略有变更。
南朝宋
南朝宋宫制在皇后以下有:
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位视三公
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傛华、充华,位视九卿
散号:美人
孝建三年世祖省夫人,置贵妃,省修华、修容、修仪,置昭仪、昭华、昭容以代之,列于九嫔之内;又置中才人、充衣为散役,改号为:
三夫人:贵妃〈位比相国〉、贵嫔〈位比丞相〉、贵人〈位比三司〉
九嫔:淑妃、淑媛、淑仪、昭仪、昭容、昭华、婕妤、容华、充华,位视九卿
散号:美人、中才人、充衣等
后经太宗多次改号,最后定为:
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
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
五职: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
散号:美人、中才人、才人、良人、充衣等
南朝齐
在南齐太祖建元元年,经礼司奏请而设置;
皇后一人
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
九嫔;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
散位;美人、中才人、才人
建元三年,皇太子的东宫内,增设三内职,为;
良娣,位视开国侯
保林,位视五等候
才人,位视驸马都尉
在之后的南齐世祖的永明元年,经礼司奏请,新增贵妃位号,并将九嫔中的淑妃位号独立出来,并将两个位号加上新的规制;
贵妃、淑妃受以金章紫绶,并配窴玉
淑妃和贵妃为次于皇后之位号,且位视三司
永明七年,又增设昭容填补九嫔中的空缺。
南朝梁
梁武帝时定制:
皇后一人
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等,各一人
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容、昭仪、修华、修仪、修容等,各一人
五职;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
散位;美人、才人、良人,皆无定员
太子东宫有良娣、保林二职。
南朝陈
陈朝建国后,陈高祖以朴素自居,因此对于后宫位号并无详细定制。
陈文帝天嘉初年才有了较详细的宫制;
皇后一人
三夫人;贵妃、贵嫔、贵姬等,各一人
九嫔;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容、昭仪、修华、修仪、修容等,各一人
五职;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
散位;美人、才人、良人,皆无定员
北魏
北魏太祖后宫简朴,只设夫人,不论数目多少,但众夫人之间仍有一定的品次。
北魏世祖又稍做增加为;
皇后一人
左昭仪、右昭仪
贵人
椒房
中式
在北魏孝文帝的孝文汉化政策同时,改革后宫制度,后宫位号皆位视朝中官员;
皇后一人
左昭仪、右昭仪,位视大司马
三夫人,位视三公
三嫔,位视三卿
六嫔,位视六卿
世妇,位视中大夫
御女",位视元士
又置女官以掌教后宫典仪;
内司,位视尚书令、尚书仆
作司、大监、女侍中,位视二品
监,女尚书,美人,女史、女贤人、书史、书女、小书女,位视三品
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宫人,位视四品
春衣、女酒、女飨、女食、奚官女奴,位视五品
北齐
北齐初仅有夫人、嫔、御等位号,齐武成帝在位期间,两后并立,又大量增设后宫位号,名号之繁多勘称中国历朝之冠。齐武成帝于河清年间制定新宫制,仿照古制增加大量位号。齐后主时期,并立二后,昭仪以下妃嫔数量皆加倍,又设左娥英、右娥英于昭仪之上,寻置淑妃一人。最后北齐后宫宫制为:
皇后一人
左娥英、右娥英,各一人,位视左右丞相
淑妃,一人,位视相国
左昭仪、右昭仪,各一人,位视二大夫。
三夫人:弘德、正德、崇德为三夫人,位视三公。
上嫔:隆徽、光猷、昭训,位视三卿。
下嫔:宣徽、宣明、凝晖、凝华、顺华、光训,位视六卿。
二十七世妇:广训、修训、静训、敬训、敬婉、敬信、昭宁、昭华、婉华、芳华、芳猷、正华、光正、茂光、明范、明信、明淑、弘猷、弘徽、令则、晖则、晖范、贞范、艳仪、曜仪、曜德、和德,皆各一人,位从三品。
八十一御女:茂德、敬茂、茂范、妙范、修范、英范、晖章、琼章、瑶章、良媛、良信、正信、柔华、思柔、令仪、秀仪、慎仪、妙仪、婉仪、修静、茂仪、润仪、丽仪、弘仪、肃仪、穆仪、穆闺、穆华、明懿、崇明、明训、明艳、敬顺、崇敬、修敬、敬宁、昭顺、昭容、昭慎、穆光、曜光、光范、内范、艳光、媛光、彭媛、肃容、静肃、肃闺、怀顺、怀德、贞懿、贞凝、贞穆、贞媛、贞慎、弘慎、徽淑、徽娥、弘艳、艳华、婉德、明婉、艳婉、芳婉、凝婉、修媛、修礼、英淑、淑懿、淑猗、承闲、修闲、闲华、丽则、柔则、良则、妙则、训成、宁训,皆各一人,位正四品。
此外又置才人,采女等散号。
北周
北周置有三夫人〈后改三妃〉、三㚤、六嫔、御媛、御婉等,各等详细情形:
三夫人:贵妃、长贵妃、德妃,位视三公,武帝建德二年〈五七三年〉改称三妃;
三㚤:员额三人,位视三孤;
六嫔:员额六人〈其中之一称昭化嫔〉,位视六卿;
御媛:位视大夫,其中上媛、中媛、下媛分别位视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御婉:位视士,其中上婉、中婉、下婉分别位视上士、中士、下士。
后来北周宣帝五后并立:
天元大皇后;杨丽华
天大皇后;朱满月
天中大皇后;陈月仪
天左大皇后;尉迟炽繁
天右大皇后;元乐尚
其余后宫位号多不胜数。
隋朝
隋朝初时,由于隋文帝之皇后—独孤伽罗善妒,因此后宫位号虽有设置、但不作为妃嫔位号,只作女官位号;
皇后一人
嫔,三员,掌教四德,视正三品。
世妇,九员,掌宾客祭祀,视正五品。
御女,三十八员,掌女工丝枲,视正七品。
又参循汉、晋旧制,设置六尚、六司、六典等女官职,以掌后宫典仪。
在独孤皇后死后,隋文帝改为;
贵人,三位
嫔,增至九人
世妇,增至二十七人
御女,增至八十一人
隋炀帝时期参详典故,自制嘉名,著之于令:
皇后一人
三夫人;贵妃、淑妃、德妃,品正第一
九嫔;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品正第二
婕妤,十二员,品正第三
世妇;美人、才人十五员,品正第四
宝林二十四员,品正第五
御女二十四员,品正第六
采女三十七员,品正第七
另又有承衣、刀人,皆随侍左右,并无员数,视六品以下
唐朝
唐朝初开国时,参考前朝旧制而设立;
皇后一人
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
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
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
唐高宗时改制为:
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正二品
婕妤九人,正三品
美人九人,正四品
才人九人,正五品
又置女官;
赞德二人
宣仪四人
承闺五人
承旨五人
卫仙六人
供奉八人
侍栉二十人
唐高宗的儿子唐睿宗、唐中宗后宫依然沿用唐初的制度。唐玄宗登基之初,初册封太子妃王氏为皇后外,另册封董良娣为贵妃、杨良娣为淑妃、武良媛为贤妃。之后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又改宫制为;
皇后一人
惠妃、丽妃、华妃,各一人,正一品
贵嫔 , 从一品
六仪;淑仪、德仪、贤仪、顺仪、婉仪、芳仪,正二品
美人,四人,正三品
才人,七人,正四品
尚宫、尚仪、尚服,各二人,正五品
自六品至九品,即诸司诸典职员品第而序之,后亦参用前号。
玄宗改制的目地不详,仅知在开元十二年〈七二四年〉,王皇后被废后,玄宗特赐武氏为惠妃。武惠妃深受玄宗宠爱,在宫中的待遇等同于皇后。此次改制,是否为她而改,已经不得而知了。董贵妃、杨淑妃、武贤妃在此次改制中,是否被降或被废,亦不得而知。很可能三人已逝世。开元二十三年〈七三五年〉,皇甫德仪逝世被追赠为淑妃。武惠妃在开元二十三年〈七三五年〉逝世后,玄宗又专宠于杨氏,在天宝年间册为贵妃。与受宠的武惠妃一样,杨氏在宫中的待遇也等同于皇后。后世的唐朝皇帝,册封妃子的封号仍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唐朝中后期,出现封妃嫔为国夫人和郡夫人的情况。郡夫人的等级可能在才人之下。
五代十国
因朝代国家覆立更替频繁,后宫位号难以查阅。仅知其中的后唐庄宗定宫制位号为;昭容、昭仪、昭媛、出使、御正、侍真、懿才、咸一、瑶芳、懿德、宣一,这众多位号的等级和人数限制皆不明。
宋朝
宋朝沿用唐制,设四妃九嫔。真宗、仁宗在位时,将九嫔扩充至十八人,又在妃级别中增一位号名宸妃。
宋朝定宫制为;
皇后
妃:正一品,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合称四妃),宸妃(宋仁宗增设)
嫔,正二品:
婕妤,正三品。
美人,正四品。
才人,正五品。
贵人:真宗始设,仁宗朝无视品,神宗朝为正五品。
御侍、宫官:侍御、红霞帔、紫霞帔、听宣、听直、书直并非后宫名号。
太子、太孙未册先封王或郡王时妻妾:国夫人、郡君 [南宋郡君改郡夫人],似乎也为寄禄内命妇官,可同时领有两个位号。
辽朝
由于史料缺乏,对辽朝后宫并无全面的了解。《辽史·后妃传》记载的辽朝皇后中,除家族不明的辽穆宗皇后萧氏和辽世宗第一位皇后甄氏外,皆出身于契丹萧氏。她们来自两个不同的萧姓家族,一个是由述律氏赐姓萧氏,另一个则是由拔里氏赐姓萧氏。出自述律家族的述律平是辽朝册封的第一位皇后,而萧绰则是第一位来自于拔里氏家族的皇后。除此之外,《辽史·后妃传》漏记的辽圣宗废后萧氏,亦无从知晓她的家族。
《辽史·后妃传》记载的妃皆出于契丹萧氏。从《辽史》其余记载可知,妃嫔亦有出身于渤海国和汉人。有记载的妃的位号有元妃、贵妃、德妃、惠妃、文妃五种。妃以下的位号,仅知辽圣宗朝有丽仪、淑仪、昭仪、顺仪、芳仪、和仪六种,这与唐玄宗朝的“六仪”类似,但是否仅有“六仪”,不得而知。又有尚寝、尚服、尚功、尚书四种位号,是否是女官或低阶妃嫔位号不得而知。
金朝
“大金”建国初,妃嫔皆无位号。金熙宗时开始有贵妃、贤妃、德妃的称号,后宫制基本沿用唐制::
皇后一人
元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正一品。
九嫔:
二十七世妇:
八十一御妻:
金熙宗在贤妃之下增设次妃、夫人两等。金海陵王当政时,皇妃位号多达十二等:元妃、姝妃、惠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
在金宣宗贞祐年间后改制为;
皇后一人
贵妃、真妃、淑妃、丽妃、柔妃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
婕妤
丽人、才人,为正三品。
顺仪、淑华、淑仪,为正四品
金朝后宫制:
皇后一人
元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正一品。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正二品
二十七世妇:
八十一御妻:
在金宣宗贞祐年间后改制为:
皇后一人
五妃:贵妃、真妃、淑妃、丽妃、柔妃
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
婕妤
丽人、才人,为正三品。
顺仪、淑华、淑仪,为正四品
尚宫夫人,尚宫左夫人、尚宫右夫人、宫正夫人、宝华夫人、尚仪夫人、尚服夫人、尚寝夫人、钦圣夫人、资明夫人,为正五品
尚仪御侍、尚服御侍、尚寝御侍、尚正御侍、宝符宸侍、奉恩令人、奉光令人、奉徽令人、奉美令人,为正六品
司正御侍、宝符御侍、司仪御侍、司符御侍、司寝御侍、司饰御侍、司设御侍、司衣御侍、司膳御侍、司药御侍、仙韶使、光训良侍、明训良侍、遵训良侍、从训良侍,为正七品
典仪御侍、典膳御侍、典寝御侍、典饰御侍、典设御侍、典衣御侍、典药御侍、仙韶副使、承和良侍、承惠良侍、承宜良侍,为正八品
掌仪御侍、掌服御侍、掌寝御侍、掌饰御侍、掌设御侍、掌衣御侍、掌膳御侍、掌药御侍、仙韶掌音、祗肃良侍、祗敬良侍、祗愿良侍,为正九品。
金海陵王当政时,皇妃位号多达十二等:元妃、姝妃、惠妃、贵妃、贤妃、宸妃、丽妃、淑妃、德妃、昭妃、温妃、柔妃
当女皇金朝后宫带着妃子时,她把她带到了她的汉族奴梁珫隶阉割身上。
元朝
元朝初期后宫位号简朴,只设皇后、妃子二等,但人数不定。以斡儿垛[宫帐]来区分后妃的地位,一座宫帐可同时住着数位皇后或妃子,而在众宫帐中,以第一宫帐中的第一皇后地位最尊。后期斡儿垛制度消失,位号有皇后、妃、嫔、才人四等,而元朝皇帝在后期尽量保持同时间只有一位皇后在位。
明朝
明朝后宫,皇后为最高位号,贵妃仅次于皇后,其为妃。诸妃位号除贵妃外,取贤、淑、庄、敬、惠、顺、康、宁作为徽号,寓意美好。后妃以下,杂置宫嫔,设婕妤、昭仪、贵人、美人等名号,名目凌乱。景泰帝时封唐氏为皇贵妃,地位更高于贵妃,后被撤销。明宪宗再封万贵妃为皇贵妃,以后渐成定制。贵妃位号退为第三等级。嘉靖十年[一五三一年]仿古礼册立九嫔,确定了宫中的嫔位,位在妃位下。
皇后之下依序除了皇贵妃、贵妃、妃、嫔之外,另特殊情况下有诸多散号:
皇后
皇贵妃[明宪宗创设]
贵妃
妃
嫔: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参仿古代九嫔之制而册立:德嫔、贤嫔、庄嫔、丽嫔、惠嫔、安嫔、和嫔、僖嫔、康嫔,位在妃之下。
不过明代嫔妃的徽号规定较为混乱,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度,各代都有许多新的徽号出现,世宗时虽然立下九嫔制度,但仍然出现许多不同徽号,也没有限制只有九个嫔号。另有散号杂置其间:婕妤、昭仪、昭容、贵人、美人。宫女或宦官有答应执事、答应人、答应宫女等,慈宁宫及东宫、慈庆宫则设置常在。
终明一朝,其妃嫔制度为:
皇后
皇贵妃
贵妃
妃
嫔
婕妤
昭仪
昭容
贵人
美人
东宫太子妃以下,设三等:
才人
选侍
淑女
清朝
清军入关前,后宫称福晋或格格。努尔哈赤的妻子称福晋,尊称大福晋。皇太极时,使用元妃的称号。顺治帝时,元妃和福晋、格格并存。只是福晋和格格已经低于妃的封号。顺治十五年[一六五八年]决定采用礼官建议,乾清宫设夫人一名,淑仪一名,婉侍一名,柔婉、芳婉都是三十名。慈宁宫设贞容一名,慎容二名,勤侍没有定数。此外还有女官。然而这个制度并没有真正执行。而官女子此位份也无真正记载,因此无书写于以下。
另清代前期亦有庶妃这一称呼,但所谓庶妃并非正式嫔妃位号。
康熙时,后妃制度逐渐完善,将之分为八等级,分别为:
皇后一人
皇贵妃一人
贵妃两人
妃四人
嫔六人
贵人不限人数
常在不限人数
答应不限人数
官女子不限人数
每个皇帝的妃嫔数目有很大差异:康熙皇帝拥有后宫正式封号的嫔妃就有七十九人,另至少有大小答应二百多人,而光绪皇帝只有一后二妃共三人。
太平天国
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国后,妻妾皆称“王娘”,又广纳妃嫔,但弃用后、妃等传统位号,设有两个嫡妻位号,元配称为正东宫、平妻称为又正东宫,实际上正东宫之位属其自称在天上所娶的“天妻”,原来的正室赖惜英仅封为又正东宫。后来因为洪秀全自比太阳,妻妾则为月亮,故把“东宫”改为“月宫”。后宫制度如下:
正月宫一人
又正月宫一人
副月宫不限人数
又副月宫不限人数
此外还有女官:统教、提教、通御、正看、副看。
先朝妃嫔
先朝妃嫔通常是指前任皇帝的妃嫔,称太妃或太嫔。前朝皇帝的妃嫔,一般是在宫中养老。不同朝代也有过把她们殉葬、送去出家、乃至放回娘家自由等不同的处理方式。清朝规定先朝妃嫔五十岁前不能会见当朝皇帝,就算当朝皇帝召见也要设法避免,以防乱伦。
仆役
宫女和女官
与妃嫔相比,宫女的人数更为宏大。同时,她们又被视为君主的准妾室。具备品级的宫女则是女官。
乳母也是女官的一种,但她们本身有丈夫,并不会成为妃嫔。如果哺育的皇子成为皇帝,她们会获得一定的封赏。
宦官
管理机构
隋朝时,置内侍省。
日常起居
衣食
住所
都城城池或称皇城,而宫城通常是城中之城。
出行
政务
注释
^“九嫔”的“九”仅是概括之称,而非实际人数。
^辽景宗的渤海妃
^辽圣宗的淑仪耿氏
参考文献
来源
《宋史》 卷一百六十三‧志第一百一十六 职官三:“内命妇之品五:曰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曰大仪、贵仪、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曰婕妤,曰美人,曰才人、贵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