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法国历史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02
转发:0
评论:0
史前史Lascaux的洞穴壁画分别于1968年2009年,法国的希亚克(Chilhac)和莱齐尼昂拉塞布(Lézignan-la-Cèbe)发现了石制工具,这表

史前史

法国历史

  Lascaux的洞穴壁画

分别于1968年2009年,法国的希亚克(Chilhac)和莱齐尼昂拉塞布(Lézignan-la-Cèbe)发现了石制工具,这表明了早期人类在一百八十万年前已出现在法国地区。

约公元前四十万年,尼安德特人在欧洲地区出现 ,在大约三万年前灭绝,其灭绝的原因可能是被现代人类在一段冰期中击败。最早的现代人类——智人在大约四万三千年前到达欧洲。 拉斯科(Lascaux)和加拉(Gargas)的洞穴壁画以及卡纳克巨石林(Carnac stones)是当地史前活动的有力证明。

古代

希腊殖民地

法国历史

  饰有希腊传说的Massalia(现法国马赛)银币, 公元前5-1世纪

在公元前600年,来自福希亚的爱奥尼亚人于地中海沿岸建立了马萨利亚(colony of Massalia)(现法国马赛)的殖民地,建立了法国最早的城市。 同时,一些凯尔特部落渗透到了现法国的东部地区(上日耳曼尼亚),这种占领扩散到法国的其他地区的时间仅仅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之间。

凯尔特人

前450年到前400年,艺术品风格重新发生巨大变迁,这可能意味着政治方面也发生变化。在那个时候,出现La Tène文化。按照传统的观点,高卢的时代从此正式开始,但是考古遗址发生变化的理由目前还在争论中。

按照第一个观点,在地中海文明的影响下,社会发生逐渐的变化,外来民族逐渐扩散。按照第二个观点,凯尔特侵略原住民的领土,这些原住民从前史一直到凯尔特人的来临前,变化很小。

我们无法完全理解这些社会变迁的事实,只能提出一些假设。目前大部分的专家推出折中观点:既发生漫长的文化扩散过程,也发生凯尔特的入侵。

高卢

高卢覆盖着现代法国的大部分地区、比利时、德国和意大利北部,被很多凯尔特人及贝尔盖人部落占据,这些被古罗马人称作高卢人的民族居住在塞纳河和加龙河之间,使用粗糙的高卢语。根据尤利乌斯·凯撒的说法,在加仑河下游,高卢人使用阿基坦语, 前印欧语系 ( 英语 : Pre-Indo-European languages ) 的一种语言、基于巴斯克语和洛泰西亚北部的比利时语。在阿基坦高卢人建立图卢兹之时,凯尔特人建立了巴黎、波尔多等城市。

在罗马人定居之前,希腊的航海者定居在现在被叫做普罗旺斯(Provence)的地区。 菲西人 ( 英语 : Phoceans ) 建立了像马赛和尼斯这种重要的城市,而菲西人在这些城市的定居将他们卷入了与凯尔特人和利古里亚人(Ligurians)的冲突中。一些伟大的菲西人航海家,例如皮西亚斯(Pytheas),就出生在马赛。就凯尔特人自身而言,他们经常与阿基坦高卢人(Aquitanians)及德国人发生冲突,一次由布伦努斯(Brennus)领导的入侵罗马的高卢战争在公元前393年(或公元前388年)进行,而 阿利亚之战 ( 英语 : Battle of the Allia ) 很快在这次战役之后进行。

然而,高卢人的部落社会并没有为了想要征服他们的罗马帝国而改变的足够快。高卢部落联盟紧接着在森提努姆之战(battle of Sentinum)以及忒拉蒙之战(battle of Telamon)之类的数次战役中打败了罗马人,这些战役持续了整整一个BC3。 在公元前3世纪早期,贝尔格族(Belgae) 征服了在高卢北部的索姆河周边地区在一场在昂克尔河畔里布蒙(Ribemont-sur-Ancre)和阿龙德河畔古尔奈(Gournay-sur-Aronde)两地之间的一场被认为是反对阿莫里凯人(Armoricani)(当时布列塔尼的占据者)的战争中,这个地方同样是找到圣殿之处。

当迦太基指挥官汉尼拔·巴卡与罗马作战时,他在坎尼招募了几支为他效力的高卢人雇佣军。正是这次高卢的参与使得普罗旺斯于122 BC并入了罗马共和国。之后,高卢的领事-尤里乌斯·凯撒-征服了高卢的全部领土。尽管高卢的反对派被维辛格托里克斯(vercingetorix)这战士的至高王所领导,但高卢人还是在罗马的猛攻下屈服了。最初在日尔戈维亚,高卢人还是有一定成果的,但最终于BC 25年被罗马人在阿莱西亚之战打败。罗马人在高卢建立了里昂、纳博讷等城市的前身,并且允许在 斯·普兰库斯 ( 英语 : Lucius Munatius Plancus ) 和西塞罗之间通信,这就使得格勒诺布尔形式上存在。

高卢独立时代

公元前2世纪,希腊文和拉丁文之中关于高卢族和高卢国的记载越来越多,揭开高卢族部分的神秘面纱。高卢(拉丁语: Galli )一词最早出现在罗马政治家Caton的笔下(公元前168年),他指的是从法国入侵意大利北部的高卢族人。

在公元前二世纪末,在希腊殖民地马赛的影响下,且因高卢族和地中海的贸易交流,高卢族的一些部落开始希腊化,也开始运用希腊字写高卢语,但是由于宗教的忌讳,高卢族没有把其丰富的口传历史写成文字,限定文字的运用范围为商业和贸易。因此,在高卢语消失之后,这些传统随着被淡忘。

高卢被划分成几个部落,那些部落之间的领土界限显然被划定得非常清楚。这些界限和未来的罗马“城市”(Civis)的界限相吻合,亦和现代法国的省相吻合。

拉丁文化末期的高卢在语言、文化等方面显示出稳定的状态。但是,按照罗马的历史学家,在社会政治方面,高卢的君主制度和贵族制度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选定的法官(高卢语vergobretos)。

罗马人征服高卢之前一个世纪是高卢文明的鼎盛时代,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不像罗马作家和西方19世纪历史学家描述得如此野蛮落后。在那个时代出现规模非常大的城堡(oppidia),也开始运用钱币:高卢人文明的水平不低于前2世纪的罗马。

高卢人对罗马文化的贡献非常众多。在军法和技术方面,罗马人不仅采用高卢人的许多发明,也借用高卢语的词汇,例如:木桶、剑(gladius)、锁子甲、肥皂、马车(carrus)等。

罗马治下的高卢

主条目: 罗马治下的高卢 ( 英语 : 罗马治下的高卢 )

法国历史

 维钦托利投降尤利乌斯·凯撒,作于1899年,作者为Lionel-Noël Royer。

罗马统治下的高卢被划分成了数个不同的行省。为了防止高卢变成罗马统治的威胁,罗马人取代了当地人作为居民的身份。 因此, 许多凯尔特人被逐出了 阿基坦尼亚 ( 英语 : Gallia Aquitania ) ,亦或是被奴役后逐出高卢。罗马统治下的高卢经历了强劲的文化演变, 其中最明显的一点是将高卢语转化为通俗拉丁语。 在这个文化过渡时期,高卢语和拉丁语的相似处是有待争论的。高卢在罗马数世纪的控制下得以存续,但是凯尔特文化被高卢罗马文化取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卢人与罗马帝国更好的结合了。例如将军 马库斯·安东尼厄斯·普里默斯 ( 英语 : Marcus Antonius Primus ) 和阿古利可拉(Gnaeus Julius Agricola)都在高卢出生,但他们后来都成为了皇帝克劳狄一世(Claudius)和卡拉卡拉(Caracalla)。皇帝安东尼·庇护(Antoninus Pius)也同样出自高卢家庭。瓦勒良被波斯人俘虏十年后, 波斯图穆斯 ( 英语 : Postumus ) 建立了一个短命的高卢帝国,而这个帝国除了它原来的疆域之外,还包括了伊比利亚半岛和大不列颠岛。一些日耳曼人部落,例如法兰克人和阿勒曼尼人,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高卢的。这个高卢帝国被罗马皇帝奥勒良(Aurelian)于274年卡塔洛尼平原战役的胜利终结了。 一支凯尔特移民于四世纪在 阿莫里凯 ( 英语 : Armorica ) 被发现,他们来自不列颠,由一位堪称传奇的国王{{linnk-en|科南·梅若多克|Conan Meriadoc}率领。他们说着现已消失的古不列颠语言,这种语言已演变为现今的布列塔尼语,康瓦尔语以及威尔士语。

在418年时,阿基坦行省被割让给了哥特人作为他们对抗汪达尔人的交换。同样是这些哥特人在410年时洗劫了罗马,并在图卢兹建立了首都。

法国历史

  高卢士兵

罗马帝国艰难地抵抗了所有蛮族的侵略,并且埃提乌斯(Flavius Aetius)使这些部落自相残杀,试图保持些许罗马在这些地区的控制。他首先让匈人与勃艮第人争斗,使得这些雇佣兵摧毁了沃尔姆斯,杀死了勃艮第王 巩特尔 ( 英语 : Gunther ) ,使得勃艮第人撤退到了更远的西部。在443年时,埃提乌斯使这些勃艮第人在卢格杜努姆的附近重新定居。由阿提拉领导的匈奴人,在埃提乌斯利用西哥特人来对付他们之后,成为了更大的威胁。在451年时,这种冲突在沙隆战役时达到了最高点,在这场战役里阿提拉被罗马人与哥特人的联军击败。

此时的罗马帝国已经到了危机的边缘。阿基坦尼亚可以被确定落入西哥特人手中,而这些西哥特人将很快征服所有高卢南部的所有可控制区域,以及绝大部分利比里亚半岛。勃艮第人宣布建立了他们自己的王国,并且北部高卢已被法兰克人占领。除了日耳曼人以外,巴斯克人从比利牛斯山进入了进入加斯科涅,并且布列塔尼人建立了三个王国: 杜姆诺尼亚 ( 英语 : Domnonia ) , 科瓦努纳 ( 英语 : Cornouaille ) 以及 布罗 ( 英语 : Broërec ) 。

诸法兰克王国(486-987)

法国历史

 图尔战役(732)

在486年,克洛维一世, 萨利族法兰克人 ( 英语 : Salian Franks ) 的领导者,在苏瓦松击败了格里乌斯并在后来联合了几乎所有北部及中部高卢,将它们置于他的控制之下。之后,克洛维记录了一连串对其他日耳曼部落战争的胜利,诸如在曲尔皮希(Tolbiac)的与阿勒曼尼人的战争。在496年,作为异教徒的克洛维皈依了天主教。这使得他获得了更大的正统性及权力。向天主教会臣服的过程中,他被允许获得牧师的支持以反对在曲尔皮希的阿里乌斯派信徒。507年,他在武伊勒战役中击败了阿拉里克二世,并将原属西哥特王国的阿基坦等地区完全攻占,将它们纳入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中。

高卢人返回了托莱多,也就是以后会演化为西班牙的地方。克洛维将巴黎定为首都,建立了墨洛温王朝,但是他的王国并没有在他去世的时候存续。按照法兰克的遗产继承习俗,他的儿子们分割了这片土地,于是,四个王国建立了:苏瓦松国(后成为纽斯特里亚国)、巴黎国、奥尔良国(后成为勃艮第国)和梅斯国(后成为奥斯特拉西亚国)。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兰克诸国在数量及边界变化得非常频繁。同样在这段时间,最初作为国王们的顾问的法兰克王国的宫相,逐渐变为在这片法兰克土地上最有权力的人;墨洛温王朝的国王们被肢解为有名无实的傀儡。

此时,穆斯林已经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并已经威胁到了法兰克王国。公爵 “伟大的”奥都 ( 英语 : Odo the Great ) 在图卢兹击退了一次重要的入侵军队,但他没能成功击退一支在732年入侵的奇袭队。这时的法国宫相查理·马特,于图尔一役打败了这支军队(这场战役在图尔与普瓦捷两地之间展开),这使他在法兰克王国内部获得了巨大的威望与尊重。在751年,假设的王冠被矮子丕平(查理·马特之孙)作为法兰克人的国王建立了加洛林王朝。矮子丕平之子查理曼的加冕礼,标志着加洛林王朝的王权达到了顶峰。在771年,在一段深远的分割之后,查理曼重新联合了法兰克人的聚居区域,并随后在774年征服了德西迪里厄斯(今意大利北部)的伦巴第人,在778年将巴伐利亚纳入王国的版图之中,在796年打败了多瑙河流域的阿瓦尔人,在801年将王国的边界推进到穆斯林控制的西班牙,最远推进到了南方的巴塞罗那,在804年,在一次漫长的战役后征服了下萨克森州。

法国历史

 查理曼的加冕礼

为了表彰他的成功,以及表达教会的政治支持,教宗利奥三世于800年将查理曼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或西罗马帝国的皇帝。虽然查理曼的儿子虔诚者路易(在位814-840)保持了帝国的完整,然而法兰克帝国却没有在路易去世时留存。他的两个儿子,秃头查理和日耳曼人路易——决定向彼此效忠以反对他们的兄长——洛泰尔一世——在斯特拉斯堡的誓言中,并且帝国被路易的三个儿子在843年以凡尔登条约的形式分割成三份。在最后一次的简短统一后(884-887),帝国头衔不再被西法兰克王国,也就是以后成为法兰西王国的国家掌控。东法兰克王国由亨利一世建立了奥托王朝 。

在加洛林王朝时期,王国被维京侵略者破坏。在这次斗争中,一些重要的人物例如巴黎伯爵奥托及他的哥哥罗伯特一世声名大振并成为了国王。新兴的罗伯特王朝,就是卡佩王朝的前身。由于 罗若 ( 英语 : rollo ) 的领导,一些维京人被授予了诺曼底并定居在这片土地上,最初作为伯爵而后被查理三世提为公爵,就是为了从其他侵略者手中保卫这片土地。这些混合了法兰克人及高卢罗马人的新兴维京贵族,被称为诺曼人。

法兰西王国的建立

法兰克王国的覆灭

教宗李奥三世(Léon III)在800年加冕查理曼为罗马人的皇帝以表扬其功勣及对罗马教廷的拥护。但他的儿子路易一世死后,路易的三位儿子在凡尔登条约(Traité de Verdun)里将查理曼的领土三分为东中西三部。加洛林王朝虽然在884年至887年间曾短暂统一,但罗马皇帝封号自此不再在西部通行,而西部亦渐渐演变为法兰西王国。

在查理曼统治后期,维京族(Vikings)沿他的王国北方及西部边境推进。自查理曼在814年死后,他的继任人未能团结去遏止维京人入侵。维京人和他们的长船纵横卢瓦尔河和其他内陆河流,到处攻掠:843年他们杀死南特(Nantes)市的主教,数年后又焚烧图尔(Tours)城的圣马丁教堂(L"église Saint- Martin),845年更掳掠巴黎。

现时法国领土大致与国王糊涂查理(Charles le Simple)统治时相同。他被逼将塞纳河下游两岸大片土地割与维京人,形成诺曼底(Normandie)公国。最后在断断续续的权力争夺中,加洛林王朝亦步上前朝覆灭的后尘:法兰西公爵及巴黎伯爵雨格·卡佩(Hughes Capet)在987年建立卡佩王朝(Capétiens)。它与其旁支瓦卢瓦王朝(Valois)和波旁王朝(Bourbon)将统治法国超过800年之久。

强势诸侯

在中世纪时期,法国是一个权力分散的国家。国王的宗教权是大于行政权的。十一世纪的法国,以国王为代价,诸侯达到了权力的顶峰。像诺曼底、佛兰德斯、朗格多克这样的省与王国相比,享有地方自治权,只不过与法兰西王国名称不同。继罗伯特王朝后,卡佩王朝,也就是那些成功代替了加洛林王朝的强大的诸侯登上了王位。

当卡佩王朝的国王们将他们的封邑并入法兰西王国的头衔中时,国王们除了高贵的头衔之外一无所有。在某种程度上,卡佩王朝使国王与诸侯得到了双重的地位;作为国王他们举行了加冕礼,并且作为巴黎伯爵他们保留了自己的封地,其中最著名的是巴黎大区(Île-de-France)。

事实上卡佩家族保留了诸侯与国王两者的土地,并将这些土地赋予了复杂的意义。他们被卷入了国王与诸侯的中,但作为国王,他们同时在法国天主教拥有神权。卡佩王朝的国王更多的将其他诸侯以敌人(或盟友)对待而不是向对待封臣那样:他们的王室头衔在被认可之前经常被无视。卡佩家族的权威已经弱到了在一些偏远地区土匪成为了有影响的势力。

有些国王的诸侯已经发展到了足够强大的地步,因此这些诸侯中的部分人成为了西欧最强大的统治者。诺曼人,金雀花,卢西昂,欧特维尔以及图卢兹家族,成功地为自己开拓了法兰西之外的地区。在法国历史中最重要的是征服者威廉的诺曼征服,记录在贝叶挂毯中不朽的黑斯廷斯战役,通过诺曼底将英法连接在了一起。虽然诺曼人作为英格兰国王的同时也是法王的封臣,但他们的政治中心地区依旧在法国。

作为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依旧被卷入了十字军东征,并且法国骑士建立并统治了十字军王国。例如,这些贵族在中东的历史遗物—谢芙拉叶城堡—这座城堡由的黎波里伯爵、图卢兹伯爵扩建。

君主政体的崛起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君主政体克服了强大的男爵们,并且在十六世纪的法国建立了绝对的君主制。许多因素促成了法国君主政体的崛起。于格·卡佩建立的王朝延续到了1328年,并且长子继承制的法律使有秩序的继承得到安全保障。其次,卡佩家族的继承者被认为是辉煌且古老的王室,因此,他们比他们政治、经济上出众的对手要优越的多。第三,卡佩已经获得了教会的支持,且教会期望一个在法国的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这种与教会的联盟,是卡佩最强大,最持久的遗产。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几乎全部由法国诸侯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权在征服,占领,封建政治斗争中扩大了。

987年在兰斯的集会中的选举使于格·卡佩开始了法兰西王国的历史。卡佩从“法兰克公爵”仓促地成为“法兰克之王”(Rex Francorum)。于格的土地从巴黎盆地有了小幅的扩张。他政治上无关紧要的地位与选举他的强势的男爵们相衡。国王的许多诸侯(很长时间包括英国国王)统治着比国王大得多的土地。 据记录,他被高卢人、布列塔尼人、丹麦人、阿基坦人、哥特人、西班牙人、加斯科涅人承认为国王。

巴塞罗那伯爵博雷利二世 ( 英语 : Borrell II, Count of Barcelona ) 在对抗穆斯林的入侵中寻求过于格的帮助,但即使于格打算要帮助他,于格在与 下洛林公爵查尔斯 ( 英语 : Charles, Duke of Lower Lorraine ) 战争中也难以抽身。紧接着,其他西班牙公国也陷落了,西班牙的边界变得更加独立了。 于格·卡佩,第一个卡佩国王,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人物,他最大的成就是作为国王存活下去,并打败了加洛林王朝的宣称者,这允许他建立之后会成为欧洲最富有权势的王族的一支。

法国历史

 克吕尼修道院

于格的儿子-虔诚者罗贝尔-在于格去世之前被加冕为法兰克人的国王。于格·卡佩决定这样做是为了让王位的传承得到保障。罗贝尔二世,作为法兰克人的国王,在边界见到了皇帝亨利二世。他们同意结束二者的领土争端,开启了卡佩王朝与奥托王朝关系的新阶段。虽然国王权力很小,罗贝尔二世的影响依旧相当大。他的被保留下来的意味着他就像他父亲做的那样,很大程度上通过依赖教会来统治法兰西。虽然他跟他的情妇住在一起—勃艮第的贝莎—并因此被逐出教会,但对于修道士来说,他是一个虔诚的榜样(就像他的绰号—虔诚者罗贝尔)。 罗贝尔二世的统治非常重要,因为他卷入了始自989年的上帝的和平以及克吕尼改革。

十世纪时,罗贝尔二世为保障王权的延续,在于格10岁的时候加冕了他的儿子于格二世为法兰克人的国王。但于格二世反抗他的父亲,并于1025年在战斗中去世。

法兰克人的下一任国王是于贝尔二世的次子,亨利一世(统治时期1027-1060),像于格二世一样,与他的父亲一起,亨利被加冕为“共治国王(co-ruler)”,在卡佩王朝的传统里,这只是让他作为年轻的国王,在他父亲还活着的时候,有一些权势和影响力罢了。1031年,在其父亲死后,亨利一世被加冕为国王,这对于此时的法国国王来说,是超乎寻常的。亨利一世是法兰克人中的国王之一,并且他的统治导致了一些像征服者威廉这样强大的贵族的崛起。亨利一世的最大的封臣是他的兄弟 — 勃艮第的罗伯特一世 — 被他母亲卷入冲突的那位。勃艮第的罗伯特被国王亨利一世封为勃艮第公爵并满足于这个头衔。在亨利一世之后,勃艮第的公爵们一直作为法兰克国王的亲族,直到公国的尽头。

法国历史

 布永的戈弗雷, 法国骑士,第一次十字军东征领导者,耶路撒冷王国建立者.

国王腓力一世(统治时期1027-1060),被其基辅罗斯的母亲起了一个带有东欧色彩的名字,他并不像他的前任那样幸运,即使王国在长时间的统治中(1060-1108)确实享受了一定的恢复。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为收复圣地而发动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这使得他的家族很大程度上卷入其中,但他本人却并不支持这次远征。

自路易六世起(统治1108-1137),王室的权威变得更容易接受。路易六世不是一个学士,他更像是军人和好战的君主。他从封臣那里集资的方式使他相当不受待见;时间证明,他是一个野心勃勃而又贪婪的人。他经常攻击他的封臣,虽然这破坏了王室的象征,但强化了王权。自1127年起,路易获得了一个虔诚的政客的援助: 阿伯特·苏格 ( 英语 : Suger ) 。苏格出自一个骑士小家族,但他的政治建议对国王来说极其有价值。路易六世成功在军事及政治两方面被打败了,这之中有许多{{link-en|强盗贵族|robber barons}。路易六世频繁召集他的封臣到法院,并没收未现身贵族之土地财产,且以军事行动讨伐他们。这种激烈的政策明显强制了巴黎及其周边地区的王权。1137年路易去世时,卡佩王朝的王权明显加强了。

由于阿伯特·苏格政治上的建议,国王路易七世(1131-1137,1137-1180)比他的前任在法兰西享有更大的道德权威。强大的封臣向法国人的国王效忠。 1137年于波尔多,阿伯特·苏格准备了路易七世与阿基坦的埃莉诺的婚礼,这使他成为了阿基坦公爵并使其获得了相当大的权力。然而,在与香槟伯爵发生冲突时,这对夫妇在是否在维特里(法国马恩省的一个市镇,属维特里勒弗朗索瓦区)焚烧一千余人产生了分歧。

路易七世被这次事件深深地惊吓了,他前往圣地以寻求忏悔。后来,他卷入了法国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但他与埃莉诺的关系并没有因此改善。最后,这次婚礼以血缘的借口被教皇废除,并且埃莉诺很快嫁给了诺曼底公爵亨利二世,而他在两年之后,以亨利二世的身份成为了英格兰的国王。 路易七世曾经是一位非常强大的君王,而现在他必须面对一位更强大的诸侯,而这个诸侯跟他一样是国王,且是阿基坦与诺曼底的公爵。

阿伯特·苏格的建筑设想变成了广为人知的哥特式建筑。这种风格在中世纪晚期成为了欧洲诸多教堂的标准。

卡佩王朝晚期 (1165–1328)

较早期而言,卡佩王朝晚期的国王被认为是强大且有权势的。当腓力一世几乎不能控制巴黎的男爵之时,腓力四世却可以命令教皇与皇帝。虽然在卡佩王朝的后期,国王的统治时间要短于早期的国王,但他们往往更有影响力。这段时期还见证了国际的联盟和对立冲突这种复杂系统的演变,随着朝代的更迭,法国和英国的国王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腓力二世“奥古斯都”

在腓力二世统治时期(1179-1180,1180-1223),法国的君主政体里走出了重要的一步。他的统治见证了法国王室的土地及威望的急剧增加。他建立了使王权崛起的环境,就像圣路易和腓力一世一样。

法国历史

  腓力二世布汶战役得胜

腓力二世在布汶战役中获胜,因此他将诺曼底及安茹并入王室领地。这场战役在三个重要国家:法兰西王国、英格兰王国、神圣罗马帝国之间进行,而这包括一系列的复杂的国际联盟。

在腓力二世的统治时期,在对抗所谓的安茹帝国的的战争中,他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安茹帝国可能是自卡佩王朝崛起之时,对于法国国王来说最大的威胁。腓力二世统治的第一个时期,曾尝试用英格兰亨利二世的儿子来反对他。他自己则联合了阿基坦公爵、亨利二世之子—狮心王理查—他们一起对亨利的城堡和希农的首府发动了一次决定性的攻击,使得其权力被移除。

之后,理查取代了他的父亲,成为了英格兰之王。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这两个国王参加了十字军东征;然而,他们的联盟及友谊在这次东征中断绝了。在法兰西,这两个人再一次出现了争执并自相残杀;最后,理查几乎完全把腓力二世打败。

观察他们在法国的战役,英、法的国王都试图将他们各自的盟友在神圣罗马帝国获得最多的选票。腓力二世支持斯瓦比亚的腓力(霍亨斯陶芬家族成员),然后狮心王理查支持了奥托四世(韦尔夫家族成员)。奥托四世占了上风,在损害斯瓦比亚的腓力利益的情况下,成为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法国的王冠被理查的死所拯救,他在利穆赞攻打他自己的诸侯时,一个原本可以被治好的伤口成了他的死因。

失地王约翰,理查德的继任,拒绝去法兰西法庭参加一场反对路西安家族的审讯(路易六世经常对他难控制的诸侯这样做)。腓力二世没收了约翰在法国的财产。约翰的失败迅速到来,并且他试图再征服他的法国领地的行动(1214年,布汶战役)导致他完全的失败。经此一役,腓力二世成为了诺曼底和安茹的公爵以及布伦和佛兰德斯的伯爵,不过阿基坦和加斯科涅依旧忠于金雀花家族的国王。布汶之战附加的后果之一是,约翰的同盟神圣罗马帝国的奥托四世被腓特烈二世(霍亨斯陶芬家族成员,腓力的盟友)推翻。法国的腓力二世决定性地维护了西欧英法两者的政治格局。

腓力二世建立了巴黎大学的前身索邦学院,使巴黎成为了学者之城。

王子路易,也就是未来的路易八世(1223-1226),作为英国、法国人(准确的说是诺曼系英国人)被卷入了英国内战,原本统一的贵族如今因效忠而分解。当法国人的国王在于金雀花王朝作斗争时,教会发动了征讨阿尔比派教徒的十字军。法国南部大部分土地被并入王室。

圣路易 (1226–1270)

在路易九世的统治下,法兰西变成了一个完全中央集权的王国。圣路易经常被描述成一个拥有单一性格的人,一个信仰坚定及行革的完美代表,以及一个关心管理的人。然而,他的统治对所有人来说都并非完美:他发动了失败的十字军东征,他那扩大的行政机构增加了敌对势力,并且他在教皇的劝说下焚烧了犹太人的书籍。 他的判断并不总是有效,虽然这些在当时的标准来看是公正的。看来路易有很强的正义感并总是在判决下来之前亲自审判。路易和法国牧师要求将路易的诸侯逐出教会时说:

当牧师认为某人有罪时,迫使任何人寻求赦免都是反上帝反真理反正义的。

路易九世成为法兰西国王时年仅十二岁。他的母亲—卡斯蒂利亚的布兰卡—是有实权的摄政(虽然她并没有正式使用这个称号)。布兰卡的王权已经被法国男爵强烈反对,但她维护她的地位直到路易自己能统治。

1229年,国王不得不与 袭击巴黎大学的行动 ( 英语 : University of Paris strike of 1229 ) 作斗争。拉丁区被这次事件沉重打击。

王国变得易受攻击:战争仍然在图卢兹郡进行着,并且王室军队在朗格多克受阻,无法两头兼顾。图卢兹伯爵雷蒙德七世最后于1229年签订 巴黎合约 ( 英语 : Treaty of Paris (1229) ) ,在此合约中他终生保留了很多土地,但他的女儿嫁给了 图卢兹的阿方索伯爵 ( 英语 : Alphonse, Count of Poitiers ) ,使得他没有了继承人,因此图卢兹伯爵领并入法兰西王室。

英格兰的亨利三世还未意识到卡佩王朝在阿基坦尼亚的权位(overlordship),并且仍试图收复诺曼底及安茹,重建安茹帝国。1230年,他率领重兵登陆于圣马洛。亨利三世在布列塔尼与诺曼底的盟友并未支援他,因为他们不敢与他们亲自反击英国的君主作战。这次战役演化成1242年的 圣东日战役 ( 英语 : Saintonge War ) 。

最后,亨利三世被打败并承认了路易九世的权位,尽管法兰西的国王并没有从亨利三世手中夺取阿基坦。路易九世成为了法兰西最重要的土地拥有者,增加了他的王室头衔。在他统治的诺曼底有一些对手,然而与被残忍征服图卢兹伯爵对比,他们被证明是非常容易统治的。之后演化成最高法院的 国王议会 ( 英语 : Conseil du Roi ) 在此时建立。在路易与英王亨利三世冲突后,路易与金雀花王朝的国王建立了亲密的关系。 一个有趣的奇闻称:亨利三世作为阿基坦公爵,参加了法国的国王议会。然而,这英格兰的国王总是迟到,因为他每当听到牧师做弥撒时总是喜欢驻足观看。所以,路易总是确保亨利三世来的路上没有牧师。亨利三世和路易九世为了证明自己是最虔诚的,开始了一段长时间的争斗;而这发展到了二人都从来没有准时到过国王议会的地步,这种缺席使他们能够为之辩论。

圣路易同样支持像哥特式建筑那样的新艺术形式;他的圣礼拜堂成为了一座非常有名的哥特式建筑,而且他依旧因为 摩根圣经 ( 英语 : Morgan Bible ) 而受到称赞。在圣路易治下,王国卷入了两次十字军东征:第七及第八次十字军东征。对于法国国王来说,二者均被认为是彻底的失败。他死于第八次十字军东征,腓力三世继承王位。

腓力三世和腓力四世

1270年,腓力三世在圣路易死于第八次十字军东征后成为国王。腓力三世被叫做“勇敢者”,这并不是因为他的统治才能,而是由于他的战斗和马术技巧。腓力三世参加了灾难般的阿拉贡十字军运动——这使他在1285年丢掉了性命。

腓力四世实行了更多的行革,他也被叫做美男子腓力(1285-1314)。这位国王是圣殿骑士团灭亡的原因,他签署了老同盟,并创建了巴黎最高法院。不同于卡佩王朝早期的国王,腓力四世权势达到了他可以指定教皇和皇帝的地步。天主教会被迁至阿维尼翁并且同时代的教皇都是法国人,例如腓力四世的傀儡克雷芒五世。

瓦卢瓦王朝(1328-1589)

1328年,卡佩王朝末代帝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 le Bel,1294年—1328年2月1日)因中风去世,而卡佩王朝(法语: la dynastie Capétienne )无男嗣来继承王位,因此由卡佩王朝家族的旁支瓦卢瓦王朝来接替卡佩王朝的统治,他们是腓力三世的第三子瓦卢瓦伯爵查理的后裔。

瓦卢瓦王朝(1328-1589)的统治延续二百余年,直到亨利三世(Henri III)遇刺身亡,而瓦卢瓦王朝无子嗣继承王位,故王位由亨利四世(Henri IV)继承。至此,瓦卢瓦王朝结束,波旁王朝(Maison de Bourbon, 1589~1792, 1814~1830)开始其在法国的统治。

瓦卢瓦王朝统治期间,爆发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其造成极大的损失。在百年战争期间,由于政治、社会、军事上面临重重危机,1358年法国农民爆发札克雷暴动(la Grande Jacquerie)。此外瘟疫(黑死病,一般被认为认为是腺鼠疫)在欧洲肆虐,从从意大利迅速地传播到罗纳河谷地,并且蔓延至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地区。

英法百年战争

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身亡,卡佩王朝(Capétiens)绝后。瓦卢瓦王朝(Valois)成员腓力六世(Philippe VI)继承王位。但是英王爱德华三世(Edward III),前法王腓力四世(Philip IV)的外孙,宣称自己是法国王位唯一合法继承人。此王位争议成为英法百年战争的导火索。1337年11月英王爱德华三世率军进攻法国,战争开始。英法百年战争导致两国的民族意识大大提高,但百年战争期间,两国都不约而同地出现内乱,如1381年英国的瓦特·泰勒农民起义(Tyler"s revolt)和1358年法国的札克雷暴动(Jacquerie)。

法军在1337年至1360年间节节败退,濒临亡国。但在1369年至1396年间转入反攻。1415年英王亨利五世在阿金库尔战役(英语:Battle of Agincourt,法语:Bataille d"Azincourt)的胜利,令瓦卢瓦王室失去其他贵族家族的支持,最终导致7年后巴黎沦陷和1420年特鲁瓦条约(Treaty of Troyes)的签署。导致法国王室对卢瓦尔河(Loire)以南的管治权大大削弱。

1428年,英军更进一步,占领包括巴黎在内的法国北部,并且围攻通往法国南方的要塞奥尔良。此举再次激起法国人的爱国热情,纷纷起兵反抗。次年,女英雄圣女贞德(Joan of Arc)率军驰援奥尔良,击退英军。并在历史名城兰斯(Reims)拥立查理七世为新任法王。但贞德很快被勃艮第人逮捕,并交与英军。在英军宗教审判所的不公道的审讯下,贞德被判为异端,于1431年被钉上十字架,活活烧死。

后来英国内部发生冲突,再加上法王和勃艮第公爵菲利浦(Philippe of Burgundy)的和解,导致法国渐渐反败为胜。最终陆续收复巴黎(1436年)、诺曼底(1450年)及波尔多(1453年10月)等地,法军获得最后胜利,收复除加来(Calais)外的全部领土。在这场战争以后,法王逐步加强中央集权,并分别将勃艮第(1477年)和布列塔尼(1491年)收归中央。

成为欧洲霸权

法国历史

  法国在三十年战争中的罗克鲁瓦战役中获胜。这次胜利标志着西班牙的失败和法国的复兴。

法国历史

  法国 - 1552到1798年

从瓦卢瓦到波旁

殖民扩张

宗教战争

在十七世纪三十年战争中,在红衣主教黎塞留的策划下法国成为赢家,在欧洲大陆确定其霸权地位。

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时期(1643-1715),法国的霸权进入有史以来的最高峰。自从1661年路易十四亲政后,法国历经一连串对外扩张的战争:产权转移战争(1667-1668),法荷战争(1672-1678),重新联合战争(1681-1683),大同盟战争(1688-1697)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2-1713)。这个时期的战争包含许多相持不下的围城战与运动战,但是总的来说,法国的疆域在稳定扩张。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初期,法军名正言顺地控制南尼德兰,并且逐渐占据莱茵河西岸和卢森堡。为了阻止法国的扩张,欧洲各国再次形成反法联盟。在路易十四后期,英国成为法国的大敌,并且与荷兰、哈布斯堡王朝结成三角联盟。虽然这个联盟无法在陆地上彻底击败法国,但英国皇家海军在海上建立起绝对的控制权,法国不但因此丢掉许多海外殖民地,还被迫在1713年签下乌得勒支和约,放弃西班牙在欧洲各处的属地,只保留西班牙本土与王位传承给法国王室,路易的野心大挫。而英国逐渐在18世纪中成为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并开始仿效法国,用它的钱资助其欧洲大陆之盟友。

18世纪,法国仍然主宰着欧洲,但是由于内部的问题已经开始走下坡。这时法国参与许多战争,但是法国在这些战争中只得到一点利益。同时,英国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大,而另外一个新生力量普鲁士成为法国的一个主要威胁。大国之间利益平衡的变化导致1756年的外交革命,法国与奥地利之哈布斯堡王朝在几个世纪的敌对之后结成联盟。法奥联盟在七年战争(1756-1763)中并没有达成消灭普鲁士的目标,反而是法国国力大衰,失去霸权地位并被英国夺去大部分海外殖民地。后来在美国独立战争(1776-1783)中,法国帮助美国人大胜英国,虽然报了七年战争的一箭之仇,但法国却因为国内问题(巨额国债)岌岌可危,无力重建失去的霸权。

革命和帝国

法国大革命

1776年美国爆发独立战争,路易十六的法国支持北美十三个殖民地反抗英国统治,但法国海军的直接干预也暴露出它自身的一些问题。几个世纪以来的奢靡浪费和与欧洲列强的军现困难。恶化的经济情况,对贵族和教士等特权阶级的普遍憎恨,以及缺乏可供选择的其它变革方式是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动因。这终于导致1789年法国大革命,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走到尽头。

1792年9月22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由国民公会宣告成立,经吉伦特派掌权,雅各宾派专政;热月政变后,又相继有热月党人、督政府和执政府时期。

拿破仑

1804年5月,第一共和国被法兰西第一帝国取代,12月拿破仑一世加冕称帝,1815年6月拿破仑退位,第一帝国告终。

19世纪

政权更迭

法国历史

  欧洲 - 19世纪初

1815年拿破仑失败被流放,波旁王朝。1830年发生七月革命,诞生七月王朝。1848年2月26日推翻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1851年12月,拿破仑三世,建立军事后,第二共和国名存实亡;1852年,第二共和国被拿破仑三世的法兰西第二帝国所代替。

1870年普法战争时,法国九月革命推翻第二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宣告成立,但直到1875年才通过共和制宪法(期间曾一度出现全球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这一次共和体制一直持续到194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国占领。

虽然法国的革命家坚决主张共和和平等这些原则,法国在这一时期恢复对绝对君主制或君主立宪制多达四次。

殖民帝国

到拿破仑失败之时,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几乎丢尽,但是自1830年之后,法国重整旗鼓第二次开拓殖民地,在非洲、印度,确立法国殖民势力,并于1869年挖通苏伊士运河。

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导致法军人员的重大伤亡和装备巨大损失。在1920年,法国在与德国接壤的边界建立马奇诺防线,并且与东欧的各新兴小国结成“小协约国”联盟,防止德国和奥地利的复兴。但英国法国政府在1930年代推行的绥靖政策,导致德国纳粹党和希特勒的坐大,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沦陷更使“小协约国”联盟立即灰飞湮灭。纳粹德军其后更在1940年6月绕过马奇诺防线,迅速攻陷法国北部3/5的土地,包括富有的洛林-阿尔萨斯。

同年7月10日,法军一次大战英雄贝当元帅(Henri Philippe Pétain)在法国南部的维琪/维希(Vichy)被推举为傀儡政府的首领。为维护维希政府仅有的主权,贝当只好默认德国在法国掠夺资源,更征召法国人为役夫,为纳粹德军服务,甚至还要将政府税收的一半“缴纳”给德国。但是最终维希法国难逃被纳粹德军所灭的命运。1942年11月,纳粹德军进占法国南部,全权接管当地军政大权。而贝当与其政府被迫“流亡”到德国,且被纳粹当局。

另一方面,第三共和国最后一任国防部长夏尔·戴高乐将军(Gen. Charles de Gaulle)逃亡到英国,并成立“自由法国”武装抵抗组织,在法国发展地下运动,以图终有一日光复法国。终于“自由法国”汇同盟军在1944年底,光复全法国。

战后

二战结束后,法国新政府要面对战后涌现的一大堆新问题。由夏尔·戴高乐将军领导的临时政府。1946年10月法国根据由公民公决通过的新宪法草案,成立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戴高乐将权力交与基于政党执政联盟的新共和国政府,而戴高乐将军自己也很快归隐田园,淡出政治舞台。但这个政府与议会同盟内部往往缺乏协调,这个缺陷在法国政府处理在中南半岛和阿尔及利亚的独立运动的政策便表露无遗,更导致执政内阁的连串危机和变动。1958年5月,在阿尔及尔的军官和法国居民发动叛变,企图阻止法国政府允许阿尔及利亚独立,更令法国政府的倒台危机升级。最后,法国总统只好请戴高乐再次出山,收拾残局。戴高乐迅速成立紧急政府,并立即通过另一部共和国宪法,立即进行总统选举。

1958年9月,第五共和国宪法经过公民公决后通过,第四共和国结束;10月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2月戴高乐当选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

1965年,法国人民在20世纪第一次以选票直接选举总统。戴高乐赢得第二轮投票,以55%的选票击败弗朗索瓦·密特朗。1969年4月,戴高乐在其提出的公投案被否决后辞职。继任法国总统的是戴高乐派的乔治·让·雷蒙·蓬皮杜(1969-1974),独立共和党的瓦勒里·季斯卡·德斯坦(1974-81)、法国社会党的弗朗索瓦·密特朗(1981-95)、新戴高乐派的雅克·希拉克(1995-2007)。2007年4月22日,尼古拉·萨科齐当选总统,5月17日,萨科齐任命弗朗索瓦·菲永出任总理。2012年,弗朗索瓦·奥朗德当选总统。

参见

法国人口,人口史

法国经济史 ( 英语 : Economic history of France )

法国外交关系史 ( 英语 : History of French foreign relations ) (1969年前)

法国外交(1969年起)

法兰西殖民帝国

法国君主家族树 ( 英语 : French monarchs family tree )

法国新闻史 ( 英语 : History of French journalism )

巴黎历史

列强国际关系史(1814-1919) ( 英语 :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Great Powers (1814–1919) )

后拿破仑时期法国司法系统 ( 英语 : Judicial system of post-Napoleonic France )

法国君主列表

法国总统列表

法国总理列表

法国军事史

法国政治

法国领土演变 ( 英语 : Territorial evolution of France )

法国历史年表

法国女性史 ( 英语 : Women in France )

参考书目

香港读者文摘出版社:《历史悬案》

台湾三民书局:《法国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法国号
历史号角法国号的英文名Horn这个字是兽角的意思,而在巴洛克时代后期的乐谱中也还称之为猎角,可见其乃是起源于打猎时用的乐器。最初的法国号是以羊角制成,horn(角)于打猎时担任猎角的工作,然后演进成圆形可背于肩上,以手臂撑起吹奏,(在电影“总统的秘密情人”中即有这种样子的法国号)可骑在马上当作皇室出游狩猎的猎角。发展法国号慢慢从号角演进成室内乐的吹奏乐器,管长越来越长,缠绕的圈数也越来越多,也因为其的管子比一般铜管乐器长很多,故其泛音也是所有乐器中最多的,利用右手在喇叭口的控制,在不使用按键下可以吹完一个完整的八度,因为这需要灵活的右手,故现在法国号才以左手按键,也是铜管乐器中唯一用左手按阀键的乐器。但是在大约第十九世纪,德国其中的发明家制造了阀门,法国号的吹奏也变得容易多了,更难而能发挥乐器的潜能的作品也开始出现了(有如Glière的法国号协奏曲)。原始的法国号称作自然号(Natural...
· 法国本土
地区历史法国本土在数十万年已有人类居住。公元前57年,法国本土被称为高卢,当时的居民多为高卢族人。而法兰克人是于公元5世纪移此定居。大约在10世纪,查理曼帝国分裂;根据《凡尔登条约》,法国本土地区的查理曼帝国逐渐成为现在的法兰西。于15世纪,英国入侵法国本土,爆发百年战争。1789年爆发法国大革命,并开始逐步建立起共和制、推向民主制。但是,法国本土其后多次交叉转为共和制和帝制。而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法国本土于1940年被纳粹德国所占。战后,法国本土成立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58年,法国本土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即现在的法国本土政权法兰西共和国。现今法国本土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区之一。政区法国行政区划法国行政区划法国城市法国本土分成26个大区(行政区的一种,本土有22个)(法语:Régionsadministratives),这些行政区再进一步分割成100个省(本土有96个)(法语:Dépa...
· 自由法国
洛林十字自由法国军队中的Thierryd"Argenlieu上尉认为洛林十字作为自由法国标志最合适不过了,既能回忆圣女贞德,又能对纳粹展现其自身不懈的斗志。国际和他方承认自由法国从皇家海军得到的原法国军舰——孤拔级的巴黎号战列舰当时,英国亦处于纳粹德国的威胁,于是丘吉尔决定承认戴高乐建立的自由法国政府,与纳粹德国和维希法国抗衡,但只是一个流亡政府。而全球当时除了英国以外的国家,皆承认维希法国为正式的法国政府,但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也承认自由法国,之后向德国等轴心国宣战的美国等其他同盟国也转向支持自由法国政府。自由法国政府获得了当时法国殖民地法属西非及法属赤道非洲的承认。反主义初期的自由法国没有很多法国军队,于是先与以下法属殖民地的军队取得联络:乍得(Chad)喀麦隆(Cameroon)刚果(Congo)乌班吉(Ubangi)加蓬(Gabon)法属印度(FrenchIndia)法...
· 法国足球
外部链接法国足球
· 法国大革命性质法国大革命历史背景分析
法国大革命在世界上也是非常出名且典型的革命运动,今天我们就来聊一下法国大革命性质。法国大革命图片法国大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的革命,其革命性质第一点是以其规模来看来势汹汹、动作迅猛,叫人来不及反应。从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开始,法国全国各地的人民犹如收到了信号一般全国各地的革命反抗势力迅速崛起。其二则是法国人民群众在这次革命中彰显了群众的力量不可忽视,每当到了革命的紧要关头,都会推动革命的发展。因为贵族的压迫,法国人民承担着沉重的税收,却毫无政治权利;同时资产阶级虽然赚取着大量的金钱,却同样接受者贵族阶级的剥削,并且毫无政治权利。正因为这一点将双方团结起来,并且爆发了革命。其三,则是这场革命将斗争进行到底。从这场革命的兴起到结束,法国的封建统治被推翻了。在这场贵族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双方斗争到底,直到其中一方的消失。因为贵族长期以来的压迫,资产阶级被长期的剥削的怨恨,再加上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法国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