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文
历史
传说中的彝文创造者是一个叫伯博耿的人,根据鸟兽足迹和事物的形象创造了彝文。 有人指出,彝文或由三星堆文字演化而来。 彝文是由彝族的毕摩(又称为贝耄,主持礼仪、祭司的人)代代相传的,通过著作和家谱传递。
贵州省六枝特区的拦龙桥碑记约镌于南宋末年,是今存世最早的彝文文献。 云南彝族撒尼人叙事长诗《阿诗玛》,其原著就是用彝文写的。
传承到现代的传统彝文分布于北部方言区、东部方言、南部方言区以及东南部方言的撒尼土语区和阿哲土语区。这些方言区的文字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又有大量不同。有一些彝字是借用或者改造汉字而得。《滇川黔桂彝文字集》分八卷收录了87,000多个彝字 ;而根据未来Unicode收录的古彝文,共有88,591个彝字 。
1974年,四川省民委语文工作组和凉山州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对北部方言区的传统彝文进行改造,拟定了《彝范方案》(草案)。这套凉山规范彝文在试行之后,于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推广。目前在凉山州和云南西北的小凉山通行。
1983年,云南省彝范领导小组成立,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拟定了跨方言的《云南规范彝文方案》,1987年经省政府批准试行。1995年云南省进一步完善了该方案。
贵州于1991年出版了《简明彝汉字典》(贵州本),对当地(属于东部方言区)传统彝文进行了整理,区分了正体字和异体字。
文字类型
早期的彝文是表意文字,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的表音节符号被加入到彝文中,成为表意为主、表音为辅的意音结合的意音文字。目前通行的凉山规范彝文是完完全全的音节文字,而云南规范彝文仍然是意音文字。
文字结构
用彝文书写的书籍
老彝文分独体字和合体字,合体字又分十余种结构,常见的有:上下、左右、左中右、内外、上中下、左半包围、右包半围、上包半围、下包半围、上下左右、交叉等等,还有很多不能分类的结构。
老彝文在云南、贵州、广西地区一般是从左到右横写或纵写,四川地区则从右往左横写或纵写。新的规范彝文均为从左往右横写。
老彝文没有标点符号,只有一些标题或书名号(带花边的方框)、句读符号(。或△)、篇章或段落号(△顶加波纹符),规范彝文通用汉字标点符号。
凉山规范彝文
这种文字通行于北部方言区,包括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小凉山,是1970年代在当地传统彝文的基础上设计的音节文字。下表介绍凉山规范彝文和标准读音的对应:行代表韵母、列代表声母,起头分别用拉丁字母转写和国际音标标出(以图片检视凉山规范彝文表) 。
云南规范彝文
云南规范彝文有单字2608个,其中表意单字2258个,借词表音字共350个。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出版了《云南规范彝文汉文字词对照》。这种文字目前没有广泛通行。
彝文拼音
声母
字母表中表示声母的拉丁字母对应的国际音标如下:
塞音
塞擦音
韵母
声调
字母表中,韵母无辅音字母结尾或以r结尾,表示读中调,调值33( ā, a˧˧ );韵母以t结尾,表示读高调,调值55( a̋, a˥˥ );韵母以p结尾,表示读低调,调值21( ǎ, a˨˩ );韵母以x结尾,表示读中升调,调值34( â, a˧˦ )。
统一码
凉山规范彝文已被Unicode收录。
2007年中国提交了传统彝文编码提案 ,有接近九万个字符,但是至今Unicode没有收录,也没有分配码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