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彝文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449
转发:0
评论:0
历史传说中的彝文创造者是一个叫伯博耿的人,根据鸟兽足迹和事物的形象创造了彝文。有人指出,彝文或由三星堆文字演化而来。彝文是由彝族的毕摩(又称为贝耄,主持礼仪、祭司的人)代代相传的,通过著作和家谱传递。贵州省六枝特区的拦龙桥碑记约镌于南宋末年,是今存世最早的彝文文献。云南彝族撒尼人叙事长诗《阿诗玛》,其原著就是用彝文写的。传承到现代的传统彝文分布于北部方言区、东部方言、南部方言区以及东南部方言的撒尼土语区和阿哲土语区。这些方言区的文字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又有大量不同。有一些彝字是借用或者改造汉字而得。《滇川黔桂彝文字集》分八卷收录了87,000多个彝字;而根据未来Unicode收录的古彝文,共有88,591个彝字。1974年,四川省民委语文工作组和凉山州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对北部方言区的传统彝文进行改造,拟定了《彝文规范方案》(草案)。这套凉山规范彝文在试行之后,于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推广。目

历史

传说中的彝文创造者是一个叫伯博耿的人,根据鸟兽足迹和事物的形象创造了彝文。 有人指出,彝文或由三星堆文字演化而来。 彝文是由彝族的毕摩(又称为贝耄,主持礼仪、祭司的人)代代相传的,通过著作和家谱传递。

贵州省六枝特区的拦龙桥碑记约镌于南宋末年,是今存世最早的彝文文献。 云南彝族撒尼人叙事长诗《阿诗玛》,其原著就是用彝文写的。

传承到现代的传统彝文分布于北部方言区、东部方言、南部方言区以及东南部方言的撒尼土语区和阿哲土语区。这些方言区的文字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又有大量不同。有一些彝字是借用或者改造汉字而得。《滇川黔桂彝文字集》分八卷收录了87,000多个彝字 ;而根据未来Unicode收录的古彝文,共有88,591个彝字 。

1974年,四川省民委语文工作组和凉山州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对北部方言区的传统彝文进行改造,拟定了《彝范方案》(草案)。这套凉山规范彝文在试行之后,于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推广。目前在凉山州和云南西北的小凉山通行。

1983年,云南省彝范领导小组成立,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拟定了跨方言的《云南规范彝文方案》,1987年经省政府批准试行。1995年云南省进一步完善了该方案。

贵州于1991年出版了《简明彝汉字典》(贵州本),对当地(属于东部方言区)传统彝文进行了整理,区分了正体字和异体字。

文字类型

早期的彝文是表意文字,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的表音节符号被加入到彝文中,成为表意为主、表音为辅的意音结合的意音文字。目前通行的凉山规范彝文是完完全全的音节文字,而云南规范彝文仍然是意音文字。

文字结构

彝文

  用彝文书写的书籍

老彝文分独体字和合体字,合体字又分十余种结构,常见的有:上下、左右、左中右、内外、上中下、左半包围、右包半围、上包半围、下包半围、上下左右、交叉等等,还有很多不能分类的结构。

老彝文在云南、贵州、广西地区一般是从左到右横写或纵写,四川地区则从右往左横写或纵写。新的规范彝文均为从左往右横写。

老彝文没有标点符号,只有一些标题或书名号(带花边的方框)、句读符号(。或△)、篇章或段落号(△顶加波纹符),规范彝文通用汉字标点符号。

 

凉山规范彝文

这种文字通行于北部方言区,包括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小凉山,是1970年代在当地传统彝文的基础上设计的音节文字。下表介绍凉山规范彝文和标准读音的对应:行代表韵母、列代表声母,起头分别用拉丁字母转写和国际音标标出(以图片检视凉山规范彝文表) 。

云南规范彝文

云南规范彝文有单字2608个,其中表意单字2258个,借词表音字共350个。云南民族出版社1994年出版了《云南规范彝文汉文字词对照》。这种文字目前没有广泛通行。

彝文拼音

声母

字母表中表示声母的拉丁字母对应的国际音标如下:

塞音

塞擦音

韵母

声调

字母表中,韵母无辅音字母结尾或以r结尾,表示读中调,调值33( ā, a˧˧ );韵母以t结尾,表示读高调,调值55( a̋, a˥˥ );韵母以p结尾,表示读低调,调值21( ǎ, a˨˩ );韵母以x结尾,表示读中升调,调值34( â, a˧˦ )。

统一码

凉山规范彝文已被Unicode收录。

2007年中国提交了传统彝文编码提案 ,有接近九万个字符,但是至今Unicode没有收录,也没有分配码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彝族文化彝族彝文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字
彝文是彝族文化的瑰宝。汉文史志称之为“爨文”、“爨字”、“爨书”、“倮倮文”、“韪文”、“夷经”;彝族自己则称“诺苏补玛”、“乃苏讼纳”、“聂苏索”、“尼斯”、“阿哲苏”、“纳苏缩”等。关于彝文的产生年代,现在还无定论。不过,从山东邹平县丁公遗址出土的龙山时代晚期陶文,与彝文非常近似,并且全部可以识读,云南省昭通地区发现西汉堂郎府彝文印章,贵州大方有东晋彝文“济火碑”,结合彝文经籍和汉文志书上的记载来推算,彝文最迟也很可能产生于汉代或更早一些时候。有关彝文的创始人,在民间传说中有:吉禄老人、本夺本耿、毕阿伍、伯博耿、宓阿叠、冉冉一义等。由此看来,彝文不是一人一时的创造,而是先后有若干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区,对彝文进行过整理或改进。彝文是一种古老的音节文字,一个字形代表一个意义,其文字总数达万余字。这些彝字从结构上看,有点、横、竖、横析,大致有象形、会意、指事、假借四类。彝文独特体字多...
· 彝族文化彝族织布文化“腰机”织布的历史
织布文化在中国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而最早的织布机是坐在地上的踞织机,俗称“腰机”。在彝族文化中就有“腰机”的织布文化,所纺织而成的服饰品是最古老的手工创造。“工艺源于大自然所给予的材料。没有材料,就无工艺可言。工艺本无故乡,因其不同的种类、变化与趣味,才产生了不同的故乡。地方特色也体现了工艺之美。因为是在某个特殊地方的特殊材料的产物,所有都是天然之恩赐。”由此来看,对于任何服饰,制作服饰的材料是最基础的物质载体,如果离开了材料这个载体,任何服饰上的图案、配饰、工艺等都无从谈起。而制作服饰面料的纺织工具和织造方法决定着服饰在质感、款式、色彩及艺术上的风格。凉山彝族“腰机”织布工艺的存在接续了中国传统服饰由经纬线交织的古老文明。“腰机”织布的历史在纺织历史上最早的织布机,是席地而坐的踞织机(也叫腰机)。这种足蹬式腰机没有机架,而是将卷布轴的一端系于腰间,双足蹬住另一端的经轴并张紧织物,用分经棍...
· 彝文书祖阿田可
彝族文字创制者阿田可,今马龙人,被后世称为彝文书祖。清代马龙人杜锦在《爨人阿田可论》(见于《马龙州志》)中说:“李唐时,马龙为东爨纳垢部,其裔有阿田可者,产于半个山。负质殊异,能察日辰,占星象,预期知风雨,未事识灾祥。爰作爨书,厥号曰《韪》,字母一千八百四十,三年始成。可以究天道,可以定人事。滇境诸彝凡所传习者,皆是书也。彝之能习是书而为人祈禳者加以尊礼,谓之毕慕。”据说,仓颉造字成功,“天雨粟,鬼夜哭。”因为汉字的出现,可用来表情达意、记载事物、沟通协调,可喜可贺,故而“天雨粟”;因为有了文字,“人生糊涂识字始”,民智大开,民德渐离,欺诈奸猾、争名夺利、杀戮等由此增多,天下自此难以太平,连鬼神也不得安宁,所以鬼要哭泣。而阿田可创制彝族文字,具有同样的作用。杜锦在《爨人阿田可论》中说:“则阿田可之造象于无,着文为有,非有所承受而能神明于一心以为诸彝宗,可不谓贤哉?!”就像吕思勉先生在《中国...
· 彝族文化彝族的婚俗有什么奇特之处
彝族文化:奇特有趣的彝族婚俗彝族婚俗是一部“活态”的婚姻发展史,是彝族人民婚姻的缔结,不仅是一家一户的个体行为,而且与整个家族、婚亲、邻居都有关系,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播与接受的过程。其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了独特的民俗情趣。彝族婚俗中的恋爱彝族的恋爱是相对来说比较自由的,他们有专门的恋爱场地——姑娘房。姑娘房是青年谈情说爱的场所,姑娘长到十六七岁时,就要离开父母,搬到姑娘房去住,白天回家干活,晚上就在姑娘房绩麻纺线、挑花绣朵。有小伙子来相会时,陪坐谈天。彝族人认为在家中谈情说爱是不礼貌的,必须在姑娘房进行。姑娘房一般是公房。在姑娘房里,姑娘可以留宿来会自己的小伙子,二人同床而睡。即使同时有几对青年男女也是如此,大家不见怪,无拘束。但是照彝族规矩,姑娘小伙同床,只能动口,而决不能动手。稍有越轨,就会群起而攻之。姑娘房大小不一,大的可以住十余人,小的可以住三五人,一般都建在村头或村尾,一是...
· 彝族习俗文化彝族的抢婚是怎么来的
彝族抢婚拥有着悠久的历史,以抢婚的形式来表达对新人的祝福,在婚礼的当天彝族人都热热闹闹的进行着,彝族人认为在新人的婚礼中没有抢亲是不吉利的,只有经历抢亲才能保证两人日后的生活事事平安。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多姿多彩的重要体现。彝族抢婚的传说彝族抢婚是对新人的一种祝福,传说很古老的时候,鹤庆蜜息山上住着一个青面獠牙的魔鬼。魔鬼十分厉害,左手一指,天就会刮风;右手一指,天就会下雨;大嘴张开吐口气,天地间立刻黑雾滚滚,飞沙走石,雷电冰雹跟着来,最可恶的是,魔鬼把所有白彝女子,全部抢进它住的魔洞里去做它的媳妇。白彝部落的人们,千方百计同魔鬼斗。可是,魔鬼的魔力太大,总是斗不过。后来,被魔鬼抢进魔洞的白彝女子们想出了除魔的法子。这些女子,被魔鬼抢进魔洞后,手脚让魔鬼用大铁链子锁住,不能自由行动。魔鬼整天吃饱喝够了,睡够了,就无休止的折磨这些善良的女子们。把他们折磨够了,又强迫她们为它唱歌取乐。女子们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