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吴郡陆氏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57
转发:0
评论:0
姓源郡望与籍贯房支颍川枝,东汉颍川太守、尚书令陆闳的后裔,号颍川枝荆州枝,东汉扬州别驾陆续的后裔,号荆州枝丹徒枝,丹徒县县令陆肃的后裔,号丹徒枝乐安枝,汉朝尚书右仆射、乐安侯陆逢的后裔,号乐安枝谏议枝,西晋谏议大夫陆恢之子陆弘的后裔,号谏议枝鱼圻枝,吴郡从事陆元之隐居于鱼圻,其后裔号鱼圻枝太尉枝,东晋侍中、司空陆玩死后被赠予太尉,其后裔号太尉枝侍郎枝,东晋中书侍郎陆瓘的后裔,号侍郎枝

姓源

郡望与籍贯

房支

颍川枝,东汉颍川太守、尚书令陆闳的后裔,号颍川枝

荆州枝,东汉扬州别驾陆续的后裔,号荆州枝

丹徒枝,丹徒县县令陆肃的后裔,号丹徒枝

乐安枝,汉朝尚书右仆射、乐安侯陆逢的后裔,号乐安枝

谏议枝,西晋谏议大夫陆恢之子陆弘的后裔,号谏议枝

鱼圻枝,吴郡从事陆元之隐居于鱼圻,其后裔号鱼圻枝

太尉枝,东晋侍中、司空陆玩死后被赠予太尉,其后裔号太尉枝

侍郎枝,东晋中书侍郎陆瓘的后裔,号侍郎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汉末三国的6大顶级士族之吴郡陆氏
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夏、商、周三代是“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天子、诸侯、大夫、士、奴隶等级分明。秦人以武力统一六国,结束了这种局面,可惜二世而亡。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两汉实行的选官体制是察举制,具体就是朝廷官员有权力举荐孝廉、茂才、贤良方正等德才兼备的人才,这也是入仕做官的基本前提。由于被举荐者是举主的门生、故吏,这样逐渐形成一种依附、报恩的关系,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察举制已经逐渐沦为变相的世袭制,不再是公平公正的选官制度。其实东汉末年,天下已经成了许多累世公卿的顶级士族,他们在三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今天就来盘点一下汉末三国时期的六大顶级士族之陆氏:吴郡陆氏吴郡陆氏,乃妫姓田敬仲之后,见于《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田齐十一世至齐宣王,其少子通封于平原陆乡(今山东境内),即陆终之故地,因以乡为氏。陆通谥元侯,生恭侯陆发,为齐上大夫。陆发生二子...
· 皋氏郡望吴郡
①西汉初以会稽郡治所在吴县,故亦称吴郡。《汉书·高帝纪》:六年(前201),“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都五十三县立刘贾为荆州王”。一说楚汉之际分会稽郡置,汉武帝后废。《汉书·灌婴传》:“度江,破吴郡长吴下,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稽郡。”②东汉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置,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上海市长江以南,大茅山以东,浙江长兴、吴兴、天目山以东,与建德市以下的钱塘江两岸。三国以后逐渐缩小。南朝梁太清三年(549)改为吴州。大宝元年(550)复为吴郡。陈祯明元年(587)改置吴州,隋开皇九年(589)移治今苏州市西南横山东五里,改为苏州。大业初复为吴州,寻复为吴郡。唐武德四年(621)改为苏州,七年(624)还治今苏州市。唐天宝元年(742)又改为吴郡。乾元元年(758)复改苏州。
· 言氏郡望吴郡
①西汉初以会稽郡治所在吴县,故亦称吴郡。《汉书·高帝纪》:六年(前201),“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都五十三县立刘贾为荆州王”。一说楚汉之际分会稽郡置,汉武帝后废。《汉书·灌婴传》:“度江,破吴郡长吴下,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稽郡。”②东汉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置,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上海市长江以南,大茅山以东,浙江长兴、吴兴、天目山以东,与建德市以下的钱塘江两岸。三国以后逐渐缩小。南朝梁太清三年(549)改为吴州。大宝元年(550)复为吴郡。陈祯明元年(587)改置吴州,隋开皇九年(589)移治今苏州市西南横山东五里,改为苏州。大业初复为吴州,寻复为吴郡。唐武德四年(621)改为苏州,七年(624)还治今苏州市。唐天宝元年(742)又改为吴郡。乾元元年(758)复改苏州。
· 覃氏郡望吴郡
①西汉初以会稽郡治所在吴县,故亦称吴郡。《汉书·高帝纪》:六年(前201),“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都五十三县立刘贾为荆州王”。一说楚汉之际分会稽郡置,汉武帝后废。《汉书·灌婴传》:“度江,破吴郡长吴下,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稽郡。”②东汉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置,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上海市长江以南,大茅山以东,浙江长兴、吴兴、天目山以东,与建德市以下的钱塘江两岸。三国以后逐渐缩小。南朝梁太清三年(549)改为吴州。大宝元年(550)复为吴郡。陈祯明元年(587)改置吴州,隋开皇九年(589)移治今苏州市西南横山东五里,改为苏州。大业初复为吴州,寻复为吴郡。唐武德四年(621)改为苏州,七年(624)还治今苏州市。唐天宝元年(742)又改为吴郡。乾元元年(758)复改苏州。
· 源流-吴郡朱氏考
吴郡朱氏考(录自“叙伦堂”古吴朱氏宗谱)按汉史,下邳朱肇,避和帝讳,更名梁,以经明行,修举孝廉。擢冀州守进、御史中丞,拜殿中尚书,因党锢变,上疏请开,忤旨,谪守苏州,卒于官,墓在娄门外二里许,子孙遂居焉。汉三国时,定天下之姓,立九品,置中正功曹掌之,尊世胄、卑寒、微权归右姓,凡主部功曹,皆取著姓,仕族为之以定门胄、品藻人物,各郡皆然,东吴以朱、张、顾、陆为右姓。又定郡姓,以中国士人差第阀阅为之,制尚书而上为甲姓,九卿方伯为乙姓,常侍大夫为丙姓,员外刺史为丁姓。东吴以朱、张、顾、陆为甲焉。晋仍魏之后亦尚著姓,设谱局以品第天下之族,置令史统之,过江则为侨姓,王、刘、袁、萧为大。山东为邵姓,崔、卢、李、郑为大,关中亦邵姓,韦、裴、柳、薛、杨、杜为大,东南为吴姓,朱、张、顾、陆为大。陆机诗云:八族未足侈,四姓实名家。四姓者,指朱、张、顾、陆也。扬州刺史周俊问蔡洪曰:东吴旧姓之后何如?对曰:朱永长,...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