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沈姓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00
转发:0
评论:0
来源一、出自姬姓,以国为姓,是黄帝的后裔。沈本是上古国名,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周初时,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摄政。三监不服,与武庚(商纣王之子)勾结,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旦所灭。季载(文王第10子)因平叛有功,被周公举荐为周天子的司空,后成王将其叔叔季载封于沈国,又名聃国。季载又称冉季载。聃又写作冉,古时,冉、沈读音相同。春秋时,沈国为蔡国所灭,季载之后子逞逃奔楚国,其后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沈氏。二、出自芈姓,是颛顼帝的后裔。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公子贞被封在沈邑,其后遂以封邑名命姓,称沈姓。三、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国为氏。少昊金天氏裔孙台骀氏之后有人建立沈国,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子孙遂以沈为氏。迁徙分布沈姓起源于今河南、安徽两省间地。秦时,子逞之子沈平封竹邑(今安徽符离集)侯。沈平之子沈遵徙居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东汉时有沈戎举家徙居会稽乌程吴兴(今浙江吴...

来源

一、出自姬姓,以国为姓,是黄帝的后裔。沈本是上古国名,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周初时,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摄政。三监不服,与武庚(商纣王之子)勾结,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旦所灭。季载(文王第10子)因平叛有功,被周公举荐为周天子的司空,后成王将其叔叔季载封于沈国,又名聃国。季载又称冉季载。聃又写作冉,古时,冉、沈读音相同。春秋时,沈国为蔡国所灭,季载之后子逞逃奔楚国,其后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沈氏。

二、出自芈姓,是颛顼帝的后裔。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公子贞被封在沈邑,其后遂以封邑名命姓,称沈姓。

三、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国为氏。少昊金天氏裔孙台骀氏之后有人建立沈国,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子孙遂以沈为氏。

迁徙分布

沈姓起源于今河南、安徽两省间地。秦时,子逞之子沈平封竹邑(今安徽符离集)侯。沈平之子沈遵徙居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东汉时有沈戎举家徙居会稽乌程吴兴(今浙江吴兴县),此为沈姓南迁之始。魏晋南北朝是沈姓大举南迁之时。至唐代,沈姓已散居今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唐初,中原有将军沈彪(字世纪) 随从陈政、陈元光父子领军入闽开辟漳州,在福建安家落户,其子孙散居龙溪、漳浦、南靖、长泰、诏安等地,唐末,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又有中原沈姓族人随同迁王。南宋初有吴兴人沈启承官至汀州府知府,其子沈廷辅,随父入闽,后迁居福建省建阳县。沈廷辅有8子,分居宁化、龙岩、长汀、清流、延平、连城、上杭等地,其后又有人徙居广东的大埔、梅州等地。

古代名人

沈约:南朝梁文学家,编写《四声谱》,把中国汉字分为平上去入四声,使汉字声韵学步入新境界。

沈妙容:陈朝文帝皇后,初为临川王妃。

沈婺华:陈朝后主皇后,擅长经史,工书翰,后得炀帝宠幸。

沈佺期:唐朝著名诗人,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省内黄)人。沈佺期工于五言律诗,与宋之问同为当时著名的宫廷诗人,对律诗的成熟与定型起到了巨大的贡献,是公认的唐代五言律诗的奠基人之一,文学史上并称“沈宋”。

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科学家。沈括博学多闻,著有《梦溪笔谈》,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科学著作。

沈万三:明朝开国时南京富商。在元朝中期时,沈万三的父亲沈祐从浙江湖州南浔迁到周庄。沈万三利用东江西接京杭大运河,东北接浏河的优势,出海贸易,将周庄变成了一个粮食、丝绸及多种手工业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促使周庄的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发展。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捐钱,修建了南京都城的三分之一。朱元璋封了他两个儿子的做官。他又在南京盖房置地。沈万三富得连朱元璋都眼红了,一日,沈万三请求犒劳军队,洪武帝大怒说:“匹夫犒天下之军乱民也,宜诛之”,后来沈万三被充军云南去了。沈家在周庄也就慢慢的衰落了。现在的沈厅是由沈万三的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建成共有大小一百多间房间。

沈周(1427年-1509年)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沈有容:明朝著名将领,曾参与万历援朝战争,曾大破倭寇及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于澎湖刻有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等石碑。

沈德潜:清代诗人。

近代名人

沈寿:清末民初刺绣名家。

沈钧儒:近代著名社会活动家,政治活动家。曾任中国民主同盟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沈从文: 原名沈岳焕, 湖南凤凰县人,汉族,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著。他活了86岁,文学水平十分高,即使在讲课也体现出坦言和直率品质。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永宁尤姓本姓沈
永宁尤姓本姓沈时间:2011-8-710:45:50作者:佚名来源:尤氏家园查看:211评论:0在永宁,有这样一个特别的姓氏―――尤。现在居住在永宁尤姓的人已不多,但相传在明朝永宁建城初期,尤氏家族却是一个颇为显赫的望族。据尤氏族谱记载,永宁尤姓本来姓沈,原是河南光州固始人。在唐朝僖宗甲午年间,因躲避战乱而来到闽,当时落脚的地方名为尤溪。当时在位的闽王名为王审知,沈思礼(尤姓的开基始祖)是当时的郡马,为了避嫌,沈思礼将姓氏的三点水旁去掉,剩下的右半部则形似“尤”,由此改为尤姓。到了宋朝庆元二年时,尤姓宜中考取进士,后被授予福州罗源县尉,便举家迁往邑东招贤里。本已落地生根的尤姓,由于元末的战乱,又迁居鉴地(鉴江),所以至今仍有尤姓是从鉴江繁衍相传的说法。尤姓传至尤震时,相传,尤震投身军旅后,因擅长武略,故屡建功勋。在明朝洪武十八年时,尤震又自荐前往防御倭寇,遂从鉴江调往永宁卫。到永宁卫后,在...
· 沈姓概述
西周、春秋时代有沈国,其地在今河南平舆县北。关于这一沈国的来源,古人有二说。南朝沈约说,是黄帝之子少昊的后裔。而《元和姓纂》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则说,周文王第十子聃叔季被封于沈,其地就是后来的平舆沈亭。近人据传世铜器“沈子”考订,知道作器的沈子是周公曾孙,其父始封于沈。因此这沈国是姬周的后裔。(注:①沈国于公元前506年被蔡国所灭,后裔遂以国为氏。)春秋时楚国又有沈县,其初也许是所占领的沈国的一部分。楚庄王之子公子贞被封于此地,据《通志》说,其后裔也为沈氏。汉代以后,沈氏以居于吴兴武康(治所在今浙江德清县西)者为最鼎盛。今存最早的叙述沈氏源流的文献,是齐梁时代沈约所撰《宋书》的《自序》。这是仿司马迁、班固的体例而作。《自序》开头所说沈子国是少昊金天氏之后云云,并非事实,是受了《左传》中五行家说的影响。但所叙秦汉以后史事,时代越近,可信度应越高。沈约说:汝南平舆的沈子国被蔡...
· 沈姓古代姓氏名望
沈靖西汉,济阴太守沈戎东汉,?—58,祖籍安徽。东汉初,为光禄勋,九江从事,累迁济阳太守。沈莹三国时期,?-280,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曾担任左将军,丹阳太守。著《临海水土志》,详述夷州。沈君谅唐朝,湖州武康县,684年—685年担任宰相(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沈千运唐朝,713—756,原籍浙江吴兴,盛唐天宝年间著名诗人。沈阿翘原是吴元济家中艺伎,善跳《何满子》。沈约南北朝梁,441~513,吴兴武康,字休文,文学家、史学家、声律学家。首创“四声”之说。沈括北宋,1031-1095,杭州钱塘,字存中,号梦溪丈人,科学家、改革家。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沈周明代,1427-1509,江苏苏州,字启南,号石田,又号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吴门画派四家之一。著《石田集》《石田杂记》等。沈和杭州,字和甫。戏曲作家。能词翰,善谈谑,兼明音律。沈仕明代,1488-1565,浙江仁和,字懋学,号青...
· 中华沈姓概述
沈姓概述中华沈氏网2011年2月9日沈氏裔族西周、春秋时代有沈国,其地在今河南平舆县北。关于这一沈国的来源,古人有二说。南朝沈约说,是黄帝之子少昊的后裔。而《元和姓纂》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则说,周文王第十子聃叔季被封于沈,其地就是后来的平舆沈亭。近人据传世铜器“沈子”考订,知道作器的沈子是周公曾孙,其父始封于沈。因此这沈国是姬周的后裔。(注:①沈国于公元前506年被蔡国所灭,后裔遂以国为氏。)春秋时楚国又有沈县,其初也许是所占领的沈国的一部分。楚庄王之子公子贞被封于此地,据《通志》说,其后裔也为沈氏。汉代以后,沈氏以居于吴兴武康(治所在今浙江德清县西)者为最鼎盛。今存最早的叙述沈氏源流的文献,是齐梁时代沈约所撰《宋书》的《自序》。这是仿司马迁、班固的体例而作。《自序》开头所说沈子国是少昊金天氏之后云云,并非事实,是受了《左传》中五行家说的影响。但所叙秦汉以后史事,时代越近,可信度应越高...
· 沈姓历史名人—沈佺期
沈佺期简介沈佺期(约656-约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安阳市内黄县)人,祖籍吴兴(今浙江湖州)。唐代诗人。与宋之问齐名,称"沈宋"。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建安后,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沈佺期与宋之问,尤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有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人物简介沈佺期(约656-约715),字云卿,唐代诗人。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由协律郎累迁考功员外郎。曾因受贿入狱。出狱后复职,迁给事中。中宗即位,因谄附张易之,被流放驩州。神龙三年(707),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常侍宫中。后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