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小麦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29
转发:0
评论:0
历史基因组学研究表明:250万年前,小麦属与山羊草属(Aegilops)分开。100万年前,小麦属演化为生殖隔离的两种:一粒小麦(T.monococcum):二倍体乌拉尔图小麦(T.urartu):二倍体50万年前,乌拉尔图小麦和山羊草属的拟山羊草(英语:Aegilopsspeltoides)(Aegilopsspeltoides)杂交,形成了二粒小麦(T.turgidum)与提莫非维小麦(T.timopheevii),这两种均为四倍体。1.4万年前末次冰期结束,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小麦属只有上述4个野生种,分布在西至巴尔干半岛东部,东至外高加索(今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的狭小地域。该地域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漫长,冬季温和多雨。为了熬过漫漫炎夏,小麦属是一年生草本,种子在冬季到来之前萌发,以幼苗的形式越冬,在春季迅速拔高开花结实,酷夏到来前全株死亡,只剩下土壤中休眠的种子等待冬季到来...

历史

基因组学研究表明:250万年前,小麦属与山羊草属( Aegilops )分开。100万年前,小麦属演化为生殖隔离的两种:

一粒小麦( T. monococcum ):二倍体

乌拉尔图小麦( T. urartu ):二倍体

50万年前,乌拉尔图小麦和山羊草属的 拟山羊草 ( 英语 : Aegilops speltoides ) ( Aegilops speltoides )杂交,形成了二粒小麦( T. turgidum )与提莫非维小麦( T.timopheevii ),这两种均为四倍体。 1.4万年前末次冰期结束,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小麦属只有上述4个野生种,分布在西至巴尔干半岛东部,东至外高加索(今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的狭小地域。该地域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漫长,冬季温和多雨。为了熬过漫漫炎夏,小麦属是一年生草本,种子在冬季到来之前萌发,以幼苗的形式越冬,在春季迅速拔高开花结实,酷夏到来前全株死亡,只剩下土壤中休眠的种子等待冬季到来。这种一年生模式,使植株把营养尽量保存在种子之中。新月沃土地带的居民为了采集与磨粉小麦,开始磨制石镰与杵臼,这种磨制石器是进入新石器的标志。

1.28万年前发生的“新仙女木事件”导致全球气候突然变冷。野生小麦大量减少不能满足当时的人口需要,被迫开始尝试驯化、种植小麦。至迟1.06万年前在今土耳其东南部山区驯化了一粒小麦。随后又驯化了二粒小麦。

8000年前,在外高加索与今伊朗的里海沿岸,栽培的二粒小麦偶然与山羊草属的 粗山羊草 ( 英语 : Aegilops tauschii ) ( Aegilops tauschii ,也称作“节节麦”)杂交,形成了普通小麦,为六倍体。由于普通小麦更为耐寒,环境忍耐性更好,很快取代了一粒小麦和二粒小麦,成为人类广泛栽培最为熟悉的小麦。自五千年前起小麦就已经在印度、英国、西班牙等地栽培。

提莫非维小麦现今仅在格鲁吉亚西部有少量栽培种植。1960年苏联植物学家茹科夫斯基在那里的麦田中意外发现了提莫非维小麦和野生的一粒小麦天然杂交形成的 茹氏小麦 ( 英语 : Triticum zhukovskyi ) ( T. zhukovskyi ),为六倍体,这是小麦属第6种也是最后一个天然种。

大约距今五千年左右小麦进入中国。在此之前,中国南方和北方已经分别形成了以种稻饭稻、和种粟饭粟的农耕饮食文化。小麦自出现在中国西北新疆等地之后,在中国经历了一个由西向东,由北而南的扩张过程。考古证据表明:龙山文化开始的数百年内,在河西走廊、关中平原、黄海海滨几乎“同时”出现了小麦。甲骨文中用象形字“來”字表示小麦,上半部象征成熟的麦穗,下半部象征麦根。又因为“到来”的来与之发音近似,都是复辅音ml-开头,甲骨文又借用了“來”字表示“到来”。后来为区别同字多义,在“來”字下面加上了表示行走之意的“攵”,成为形声字麥。

西汉之际石磨被发明使用,研磨面粉的技术逐渐成熟,遂发展出“粉食”。可以说面食文化的确是起源于西汉。面条与馒头等美味的面食,到唐宋以后小麦才大致成为华北居民的主食之一 。

唐朝《本草拾遗》中就肯定了小麦的价值:“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味甘,性凉。能养心益脾,和五脏,调经络,除烦止渴,利。

1918年日本北海道大学的植物生理学家 坂村彻 ( 日语 : 坂村徹 ) 发表了他长期耐心对小麦花粉母细胞的显微切片的试验观察结果:一粒小麦的染色体数量为14条,二粒小麦是28条,普通小麦是42条。随后其学弟 木原均 ( 英语 : Hitoshi Kihara ) 于1924年发表博士毕业论文,指出二粒小麦的28条染色体中的14条与一粒小麦的染色体相似,说明二粒小麦很可能是一粒小麦和另一种含14条染色体的植物的杂交产物。这些发现改变了以前植物学家与小麦育种工作者从外观形态上对小麦属分类,越分越细分成了几十种的局面。例如,此前,二粒小麦被分成了野生撒穗类型、栽培带皮类型、栽培裸粒类型等3个不同的种,从染色体角度弄明白了这都属于同一个物种。木原均在小麦遗传研究中最先提出染色体组分析;并创用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两个术语,以区分多倍体中染色体组的不同来源。通过染色体组分析技术,木原均于1940年发表了普通小麦来自山羊草属的成套染色体的研究结论。1955年、1959年、1963年木原均三次组队赴西亚、中东、苏联的阿塞拜疆科考,确认了小麦的发源地是里海西岸的阿塞拜疆及其周围地区。这一结论后来得到了基因组学研究的证实。

形态

小麦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秆中空或基部有髓,有分蘖;茎具4~7节,有效分蘖多少与土肥环境相关。叶片长线形;穗状花序直立,穗轴延续而不折断;小穗单生,含3~5(~9)花,上部花不育;颖革质,卵圆形至长圆形,具5~9脉;背部具脊;外稃船形,基部不具基盘,其形状、色泽、毛茸和芒的长短随品种而异。颖果大,长圆形,顶端有毛,腹面具深纵沟,不与稃片粘合而易脱落。

分布与生长

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范围较广,自北纬18°~50°,从平原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如中国)均有栽培。按照小麦穗状花序的疏密程度,小穗的结构,颖片、外稃和芒以及谷粒的性状、颜色、毛绒等,种下划分为极多亚种、变种、变型和品种;根据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个生理型,不同地区种植不同类型。在中国,黑龙江、内蒙古和西北种植春小麦,于春天3~4月播种,7~8月成熟,生育期短,约100天左右,在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一带栽种冬小麦,秋季8~12月播种,翌年5~7月成熟,生育期长达300天左右。

用途

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蛋糕、面条、油条、油饼、火烧、烧饼、煎饼、水饺、煎饺、包子、馄饨、蛋卷、方便面、年糕、意式面食、古斯米、乌冬面、意大利面等食物 ;发酵后可制成啤酒 、酒精、伏特加 ,或生质燃料 。

小麦也可作为家畜的饲料,麦草也可作为饲料或铺设屋顶的材料; 秆可作为编织和造纸等原料。

营养价值

小麦

  小麦制的食品

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他命A等。因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成分的差别较大。从蛋白质的含量看,生长在大陆性干旱气候区的麦粒质硬而透明,含蛋白质较高,达14~20%,麸质强而有弹性,适宜烤面包;生于潮湿条件下的麦粒含蛋白质8~10%,麦粒软,麸质差,可见地理气候对产物形成过程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健康考虑

在欧洲,南美,澳大利亚和美国的调查研究表明被调查地区大约有0.5–1%的人口患有未被察觉的乳糜泻。 在美国估计有乳糜泻的人占总人口的0.5–1%。 具有非洲人,日本人和中国人的血统的人中很少发现患有乳糜泻的。 乳糜泻在女性中比在男性中更流行。

乳糜泻是免疫系统对 麸朊 ( 英语 : gliadin ) 产生不良反应所造成的疾病。麸朊是一种在小麦(和 小麦族 ( 英语 : Triticeae ) 中其它类似的谷物,比如大麦和黑麦)中发现的麸质蛋白质。对待乳糜泻仅有的有效方法就是终生实行无麸质饮食。

经济价值

无庸置疑地小麦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可磨成面粉,成为人类的主要食粮。尤其是在欧美和其他温带地区,小麦是人们必需的食粮。小麦的世界产量和种植面积,居于栽培谷物的首位,以普通小麦(学名: Triticum aestivum )种植最广,占全世界小麦总面积的90%以上;硬粒小麦的播种面积约为总面积的6~7%。

面粉除供人类食用外,仅少量用来生产淀粉、酒精、面筋等,加工后副产品均为牲畜的优质饲料。

至2012年,世界十五大小麦生产国中,以中国占最多,其次是印度、美国和法国。

图片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小麦哲伦星系
相关条目大麦哲伦星系麦哲伦云参考资料^1.01.11.21.31.41.51.61.71.81.9NASA/IPACExtragalacticDatabase.ResultsforSmallMagellanicCloud.[2006-12-01].^Hilditch,R.W.;Howarth,I.D.;Harries,T.J.FortyeclipsingbinariesintheSmallMagellanicCloud:fundamentalparametersandClouddistance.MonthlyNoticesoftheRoyalAstronomicalSociety.2005,357(1):304–324.^^^参考文献外部链接NED–NGC292SEDS(英语:Studentsforthe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ofSpace)–NGC292SIM...
· 当传统小麦遇上现代机械化收割,古代收小麦的工具有哪些?
正当夏收时节,全国各地大量的农机在田间穿梭忙碌。在现代,各地农民采用现代化农机收割小麦,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收割,助力农业生产降本增效。随着科技日益的发展,农业机械参与农业生产,原来的一些传统农具慢慢淡出了人们的是视野,那么古代收小麦的工具有哪些?今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讲。图源自网络小麦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谷类作物,其栽培历史已有1万年以上。在皂角树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栽培小麦,且占粮食作物的第四位,由此说明我国最早在夏朝时期,小麦就已经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了。此外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告麦”、“食麦”记载。麦和稻的生长季节不同,只要安排得好,就可以在秋季收稻以后种麦,夏季收麦以后插秧。那么古代收小麦的工具有哪些?一、钐子钐子是古老的收割工具,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钐子是怎么样的,更不知道它的使用方法,钐子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高效农具,是用它来收割麦子的,相传钐子是诸葛亮发明的,是关中古...
· 小麦种子播前如何浸种催芽
蔬菜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可以促进种子吸水、萌动,种子发芽快、整齐,发芽率高,同时还能杀死种皮上的病菌,有利植株健壮生长。一、普通浸种普通浸种是用20℃至25℃的清水浸泡种子,把漂浮在表面的秕籽去除,用手搓洗种子,去掉黏在种皮上的果肉、果皮、黏液等,再用水浸泡。浸泡时间因各种蔬菜种子的性状不同而异,一般白菜、甘蓝、菜豆、黄瓜等种子的浸泡时间为2小时至4小时,茄子、辣椒等为4小时至8小时,冬瓜为12小时至24小时。二、温汤浸种温汤浸种是一种物理消毒方法,用40℃以上的温水浸泡,水的温度和浸泡时间因蔬菜品种而定。一般先将种子用洁净纱布包扎好,放在55℃的恒温水中浸泡15分钟至20分钟后再放入清洁水中浸泡,茄果类蔬菜种子浸泡4小时至8小时,豆类种子2小时至4小时,南瓜、黄瓜、冬瓜和丝瓜种子4小时至8小时,苦瓜12小时至24小时,然后取出晾干待催芽或播种;西瓜、胡萝卜、菠菜、萝卜、白菜在55℃的...
· 小麦和水稻决定中国历史
原文标题:小麦和水稻如何决定中国历史的走向?华夏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但是在秦统一中国之后,历代王朝却出现了不断向长江流域倾斜的趋势。到了明清时期,整个国家的经济几乎完全依赖于长江以南地区的钱粮赋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多历史学家说,这是因为北方频繁出现战乱,经济遭到了破坏,所以历代政权不得不把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可是这个说法不是很圆满:北方出现战乱,那么南方为什么没有?他们对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进行了认真思考之后,提出了一个猜想:也许这两千年从北向南的变迁,不过是小麦和水稻这两种农作物的一次接力赛而已。小麦与农民起义如果我们一手拿着《简明中国通史》,一手拿着农业区域经济地图对照。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小麦种植业与古代社会动乱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我们先看看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导致王朝覆灭的重大农民起义: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于安徽大泽乡: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爆发于山东莒县:东汉末...
· 连夜抢收小麦的画面好震撼,古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大面积种植小麦的?
麦子的成熟季已经到来,但是近日气象台预测陕西蒲城县有阵雨及雷暴大风,为降低对小麦收割影响,多辆联合收割机连夜帮助群众抢收小麦!在点点星光的照耀下,场面十分壮观。我国古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种植小麦的?小谱为你讲讲。小麦并不是我们本土的植物,它是由野生植物驯化而来。小麦起源于西亚农业起源中心区,西亚的古代先民为我们驯化出的农作物品种种类很多,谷物类包括小麦、大麦、燕麦、黑麦,也就是说所有的麦类作物都是起源于西亚。在小麦传入中国之前,古人的食物多是粟。虽然据考古发现,小麦在我国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但是它真正大规模种植应该是在汉代的时候。小麦根据少量文献的记载,可以推测出小麦是在汉朝推广种植的,但是这并不能完全证实这个推测,所以对于这个问题还有诸多争论。60年代以前,日本学者西嶋定生先生提出的“唐代碾碨经营论”。他认为,我国唐代的碾碨经营赋有独特的历史性,是以小麦的磨粉作业为主要内容的。如果小麦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