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雕具座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35
转发:0
评论:0
历史雕具座最早由法国天文学家尼可拉·路易·拉卡伊于18世纪创立,他同时也创立了另外13个南天星座。拉卡伊用法语的“Burin”一词(意为雕刻刀)来为这星座命名,而最初拉丁化的名称为“CaelumScalptorium”(意为雕刻者的凿子)。图为1825年的星图《乌拉尼亚之镜(英语:Urania"sMirror)》,可见雕具座在右下角,标记为“CelaSculptoris”。英国天文学家弗朗西斯·贝利依照约翰·赫歇尔的建议,也将二字的拉丁名缩减成一字的“Caelum”。虽然雕具座在拉卡伊最初的星图中是以雕刻刀和刻版画用的雕刻针(échoppe)来表示,但后来变成只用凿子来代表。德国天文学家约翰·波得不使用原文复数所有者的单数“CaelumScalaptorium”(雕刻者们的凿子),而改为使用单数所有者的复数“CaelaScalptoris”(雕刻者的凿子们,德语为(die)Grabstic...

历史

雕具座最早由法国天文学家尼可拉·路易·拉卡伊于18世纪创立,他同时也创立了另外13个南天星座 。拉卡伊用法语的“Burin”一词(意为雕刻刀)来为这星座命名,而最初拉丁化的名称为“Caelum Scalptorium”(意为雕刻者的凿子)。

雕具座

图为1825年的星图 《 乌拉尼亚之镜 ( 英语 : Urania"s Mirror ) 》,可见雕具座在右下角,标记为“Cela Sculptoris”。

英国天文学家弗朗西斯·贝利依照约翰·赫歇尔的建议,也将二字的拉丁名缩减成一字的“Caelum” 。虽然雕具座在拉卡伊最初的星图中是以雕刻刀和刻版画用的雕刻针(échoppe)来表示,但后来变成只用凿子来代表 。德国天文学家约翰·波得不使用原文复数所有者的单数“Caelum Scalaptorium”(雕刻者们的凿子),而改为使用单数所有者的复数“Caela Scalptoris”(雕刻者的凿子们,德语为(die) Grabstichel)来作这星座的名字,但这种写法当时并没有得到普及 。

总体特点

雕具座的南边是剑鱼座和绘架座,东边是时钟座和波江座,北边是天兔座,西边是天鸽座。雕具座的面积只有125平方度,在现代88星座中名列第81位。在南半球的夏季雕具座出现于南天显著的地方, 北纬41度线 ( 英语 : 4t parallel north ) 以南的观察者能在某些月份观察到整个雕具座 。组成雕具座主星群的恒星共有4颗,星座内视星等亮于6.5的恒星则有20颗 。

雕具座的边界由比利时天文学家尤金·德尔波特于1930年制定,形状是十二边的多边形。这些边界位处赤道坐标系统的赤经坐标04 19.5 至05 05.1 之间,以及赤纬坐标−27.02°至−48.74°之间 。国际天文联会于1922年决定采用“Cae”作为雕具座的三字母缩写 。

细节特征

恒星

雕具座是一个黯淡的星座:它没有任何视星等亮于4的恒星,只有两颗视星等亮于5的恒星。拉卡伊于1756年以拜耳命名法把α到ζ(第1至6个希腊字母)分配了给6颗恒星,但就没有使用ε,而把相邻的两颗星都命名为γ。约翰·波得后来再以拜耳命名法把到ρ(第17个希腊字母)为止的希腊字母都分配给雕具座内的其他恒星,但这些命名大部分已被废弃不用 。由于雕具座的位置实在太靠近南方了,因此并没有得到佛兰斯蒂德命名法的命名 。

雕具座

肉眼所见的雕具座。

雕具座内最亮的恒星雕具座α是一组双星,距地球20.17秒差距(65.8光年),内含一颗视星等为4.45的F型主序星和一颗视星等为12.5的红矮星 。雕具座β又是一颗F型星,它的视星等为5.05,较雕具座α远,距地球28.67秒差距(93.5光年)。β跟α不一样,它是一颗次巨星,处于比主序星后一点的恒星演化阶段 。雕具座δ的视星等也是5.05,是一颗遥远得多的B型次巨星,距地球216秒差距(700光年) 。

雕具座γ¹是一组双星,主星是一颗视星等为4.58的红巨星,伴星的视星等为8.1。主星距地球55.59秒差距(181.3光年)。由于两颗星的视星等差距大以及相隔不远,因此用小型的业余望远镜很难分辨出它们是两颗星 。这组恒星与无关联的 雕具座X ( 英语 : X Caeli ) (前名雕具座γ²)组成了光学双星,雕具座X距地球98.33秒差距(320.7光年),是一颗盾牌座δ变星 。那是一种具有短周期(最长6小时)光度脉动的恒星,可用作标准烛光和星震学的研究对象 。雕具座X本身也是联星,具体来说是密接联星 ,也就是说那两颗恒星接近到能够共有包层。雕具座RV是雕具座内另一颗肉眼能见的变星,它是一颗光谱型为M1III的脉动红巨星 ,其视星等的变化范围为6.44至6.56 。

现在仍会间中以拜耳命名来称呼雕具座内的三颗其他恒星,不过它们的亮度都在肉眼能见度的边缘。雕具座ν 是另一组双星,内有一颗视星等为6.07的白色巨星 ,和一颗视星等为10.66且光谱型未知的恒星 。这个系统距地球约52.55秒差距(171.3光年) 。 雕具座λ ( 英语 : Lambda Caeli ) 的视星等为6.24,它是一颗距地球227秒差距(740光年)的红巨星,因此颜色比ν红得多,也比ν离地球远得多 。雕具座ζ比前面两颗恒星更加黯淡,它的视星等只有6.36。这颗恒星距地球132秒差距(430光年),它是一颗光谱型为K1的K型次巨星 。雕具座内其余12颗肉眼能看见的恒星已经不再使用波得的拜耳命名,其中包括雕具座RV。

雕具座

图为位于雕具座的西佛星系HE0450-2958,是一个不寻常的活动星系。

雕具座RR ( 英语 : RR Caeli ) 是此星座内其中一组距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组互食双星,与地球的距离为20.13秒差距(65.7光年) 。这个恒星系统内有一颗昏暗的红矮星和一颗白矮星. 。虽然雕具座RR离地球较近,但是由于它的两颗恒星都暗,所以视星等只有14.40 ,因此用业余的装备很难看到。2012年天文学家发现了这个恒星系统含有一颗巨行星,而且还发现了第二颗次恒星天体存在的证据 。这个系统是一组后共有包层联星,其角动量随时间流失,最终导致红矮星向白矮星传质。这在90至200亿年后会使得整个系统变成激变变星 。

深空天体

由于雕具座不但面积小,而且离银河系平面远,因此深空天体甚为缺乏,也没有梅西耶天体。雕具座内唯一受到不少关注的深空天体叫HE0450-2958,它是一个不寻常的西佛星系,其喷流的宿主星系最初很难找,而且那喷流就像从虚无中喷射出来一样 。虽然有人提出该天体是一个被射出的超重黑洞 ,但是天文学家普遍认为宿主是一个很难看见的小星系,那喷流和旁边星暴星系的光使得它很难被看见 。

天球赤道座标: 05 h 00 m 00 s ,−40°00′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山西发掘金元明清墓葬172座含3座砖雕壁画墓
郝家沟金元、明清时期墓地位于山西省汾西县永安镇郝家沟村北山梁上。2015年7月,山西其亚铝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在施工取土过程中,发现了一座精美的金代砖雕壁画墓。随后的考古勘探表明,在郝家沟村北这道山梁的南端,竟保存了上百座宋金、明清时期的墓葬。今年3月至7月初,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工作站、汾西县文物旅游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新发现的其余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网络配图据了解,这次实际发掘面积约4000余平方米,比较完整地清理了一批金元、明清时期墓葬,数量共计172座。其中,金元时期砖雕壁画墓4座(1座残),明清时期砖券墓7座,其余多为明清时期竖穴土洞室墓。出土各类器物200余件(套),主要有陶器、瓷器、铁质文物、石质文物、铜钱、铜烟斗、镇墓砖、镇墓瓦等。该项目领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武俊华介绍说,此次抢救性发掘的重要收获是金元时期的3座砖雕壁画墓,保存较为完整。其中两座墓均为...
· 唐太宗昭陵首现唐石雕莲花座为双重覆莲形
本报西安6月18日专电(驻陕记者韩宏)修建在陕西省礼泉县九嵕山上的“天下名陵”昭陵,占地200平方公里,拥有陪葬墓180余座,是中国帝王陵园中面积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这座埋藏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最近爆出考古发现,在其陵园陪葬墓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唐陵考古队田野调查发现一座石雕莲花座,这是昭陵发现的第一件唐代石雕莲花座,覆莲部分为双层覆莲而且莲瓣宽阔莲子饱满,独具一格,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而以往在唐代陵园发现的莲花座则为单层覆莲且莲瓣平浅。网络配图这件唐代石雕莲花座是在昭陵陪葬墓区61号无名墓的神道南侧偏东80米处被发现的,近日被运至昭陵博物馆收藏。昭陵博物馆副馆长李浪涛告诉记者,石雕莲花座呈灰白色,由一块整石雕刻而成,通高56厘米、边长78厘米。榫眼为方形,边长26.5厘米、深25厘米。石座上圆下方,上为覆盆状,最大直径76厘米,顶部直径约56厘米,为双重(上下两层)覆...
· 四川发现两座宋代双石棺墓构造独特刻有雕花
8月9日,平昌县文物局得到四川省文物局的鉴定报告,确认8月7日在平昌县泥龙镇金华村地下两米挖掘出来的两座古墓为宋代的石棺墓,现场挖掘出来的两件文物距今有800多年左右的历史,如不被损坏,这批文物价值可达到国家二级文物的标准。8月7日,平昌县文物局接到泥龙镇居民谢剑波的电话,在泥龙镇金华村筑库作业施工现场,当挖掘机撬开一块厚重的石板时,发现了一座石棺墓,该墓构造独特,并刻有雕花,平昌县文物局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前往现场进行勘查。据谢剑波介绍,下午4点钟左右,当挖掘机撬开一块厚重的石板时,发现了一座石棺墓,都在地下两米左右,后来在周围又发现了两座双石棺古墓,其中在一座古墓里发现两件文物。“我们赶到现场后,对地下古墓及文物进行了考证。”据平昌县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藏身”在淤泥中的两件文物已被损坏,还原发现,一件是瓷壶,一件是陶碟。通过对古墓结构考察,发现该处的石棺墓和宋代时期的拱形石棺墓结构非常相...
· 木雕
使用的木材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做法传统的木雕是将整块木头粗加工(例如加工成规则形状例如正方形等)后再进行细加工(将木料用刀具雕刻成所想要的图案)。参见木刻木工
· 角雕
特征角雕的上身羽毛呈灰黑色,下身的则是白色。在胸部上至颈部有黑间。头部呈淡灰色,有两个冠。雄雕及雌雕外观完全一样。爪长达13厘米。雌性角雕平均长108厘米,翼展阔200厘米,重6.5-9公斤。只有食猿雕及虎头海雕有接近的身型,但角雕的翼展较短。雄雕只重约3.8-5.4公斤。生态飞行中的角雕。角雕是肉食性的,会主动捕获猎物。其猎物主要有栖于树上的哺乳动物,如蜘蛛猴、吼猴、长鼻浣熊、食蚁兽、树懒、豪猪、负鼠,它们也会攻击其他鸟类,如金刚鹦鹉和一些爬虫类,如鬣蜥、双领蜥属和蛇。曾有过记录一条宽度5公分的蛇被角雕切碎吞下。偶而角雕也猎捕更大的猎物,像是水豚、西猯和鹿。角雕的爪极度强壮,可以压住猎物,施加的压力达4.1M帕斯卡。它们也可以抓起超过其体重四分之三的物件。虽然体型巨大,但飞行时发出的声响却非常小,即使在猎物头顶上掠过,也不容易被察觉。角雕会在高树上以树枝筑巢,很多时都会在南美洲最高的爪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