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倭馆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91
转发:0
评论:0
中世的倭馆像明朝一样,朝鲜王朝也实行海禁政策,在对中国朝贡的官船以外的其他船只设立种种限制。后来日本大名和商人数量急增,因朝鲜的种种限制而无法获利,不少人成为了倭寇,骚扰朝鲜沿海一带。出于国防方面的考虑,朝鲜于1407年开辟了东莱县富山浦(今釜山广域市)和庆尚右道都万户所在地的金海府乃而浦(今庆尚南道镇海市)为兴利倭船的入港地点。1410年,日本使送船(官方使者)的入港地点被限定于上述两地。当时,对马的早田左卫门太郎把持着对朝贸易的大部分利益。1426年,早田欲在庆尚左右两道各地进行自由贸易,并向朝鲜提出请求。朝鲜拒绝了,但却再开了蔚山的盐浦(今蔚山广域市)一港,作为代偿。当时这些被开放的港口是日本船只指定的入港地点,然而在不久以后,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定居于此,朝鲜对此加以了制止。富山浦、乃而浦和盐浦三港的倭馆被统称为“三浦倭馆”。定居于朝鲜的日本人被称为“恒居倭”,其首领称为“头”,施行自...

中世的倭馆

像明朝一样,朝鲜王朝也实行海禁政策,在对中国朝贡的官船以外的其他船只设立种种限制。后来日本大名和商人数量急增,因朝鲜的种种限制而无法获利,不少人成为了倭寇,骚扰朝鲜沿海一带。出于国防方面的考虑,朝鲜于1407年开辟了东莱县富山浦(今釜山广域市)和庆尚右道都万户所在地的金海府乃而浦(今庆尚南道镇海市)为兴利倭船的入港地点。1410年,日本使送船(官方使者)的入港地点被限定于上述两地。

当时,对马的早田左卫门太郎把持着对朝贸易的大部分利益。1426年,早田欲在庆尚左右两道各地进行自由贸易,并向朝鲜提出请求。朝鲜拒绝了,但却再开了蔚山的盐浦(今蔚山广域市)一港,作为代偿。

当时这些被开放的港口是日本船只指定的入港地点,然而在不久以后,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定居于此,朝鲜对此加以了制止。富山浦、乃而浦和盐浦三港的倭馆被统称为“三浦倭馆”。

定居于朝鲜的日本人被称为“恒居倭”,其首领称为“头”,施行自治政策。恒居倭中有些人因为倭馆内的人口过剩而居住于外,从事渔业或农业,开展秘密贸易并逐渐倭寇化。当初朝鲜对恒居倭行使征税权和检断权,给予了恒居倭的生活以很大的压力。1510年,因贸易冲突和对朝鲜的不满,恒居倭以三浦为据点发动了大规模叛乱,史称“三浦之乱”。对马岛主宗盛亲亦派宗盛顺出兵朝鲜支援恒居倭。这次叛乱以朝鲜官军的胜利告终,王府关闭了倭馆,后来又重新开放。

三浦倭馆

富山浦倭馆

后被称为“釜山浦倭馆”。其旧址位于今釜山广域市东区子城台。行政上属于北方东莱县管辖。军事上属于西方万户营厅管辖。1494年约有450名日本人居住。1510年三浦之乱后曾短暂关闭,1512年对马与朝鲜签订壬申约条之后重开荠浦一港,1521年恢复富山浦倭馆。1592年丰臣秀吉出兵朝鲜之际,釜山浦倭馆依然存在,为三浦倭馆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

乃而浦倭馆

亦称荠浦倭馆,位于今庆尚南道镇海市荠德洞槐井里。当时属于北方的熊川县管辖。乃而浦是当时最大的倭馆,1494年馆内在住的日本人达2500人。来到朝鲜的日本人数量突破了日、朝双方规定的上限,朝鲜开始遣返一部分日本人,但在朝日本人人数依旧在增加。1510年,朝鲜对日本人的贸易进行制裁,导致了三浦之乱的发生。随后乃而浦倭馆被关闭。1512年对马、朝鲜签订壬申约条后再度开放。1544年又因倭寇事件而被再度关闭,此后便永久关闭了。

盐浦倭馆

位于今蔚山广域市中区盐浦洞。当时行政上属于蔚山旧市街置下的蔚山郡厅管辖,军事上归属于庆尚左道兵马节度使统治。1426年开港。1494年共有150名日本人居住。1510年三浦之乱后被封锁,二度恢复后又被关闭。为三浦倭馆中规模最小、存在时间最短的一个。

汉阳的倭馆

为了迎接希望通交的日本大名和商人,朝鲜王朝在首都汉阳(今首尔)设立了“东平馆”,亦通称为“倭馆”。但是东平馆只是纯粹的接待日本人的一个建筑,里面并无日本人定居。该地区被称为“倭馆洞”,于20世纪初依然存在。日本统治时代改称为“大和町”。现为首尔特别市中区忠武路。

近世的倭馆

1592年,日本入侵朝鲜,两国断绝了外交关系。战争之后,对马遣使赴朝鲜,请求再开贸易,多被送归。但是被朝鲜捕虏将被遣返的人作出了必死的努力,因此在1607年,朝鲜派出通信使赴日,决定恢复外交关系。对马藩担当了江户幕府与朝鲜王朝进行外交交涉的使命,在釜山设立了倭馆,被赋予了对朝贸易的独占权。1609年,己酉条约缔结后,对马藩在名义上成为朝鲜的外藩,朝鲜授予对马藩藩主官职,承认其作为“日本国王使者”所拥有的特权。然而除了一次例外,日本使节赴汉城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而日本人离开倭馆外出也是被禁止的。

豆毛浦倭馆

1607年,朝鲜王朝又在豆毛浦开设新的倭馆。其址位于今釜山广域市东区佐川洞附近,占地约一万坪。豆毛浦倭馆被称为古倭馆,其内部以宴享厅(使者的应接所)为中心,由对马藩建造,建有馆主家、客馆、东向寺、日本方面的番所、酒屋以及其他日本家屋。1647年,由对马藩任命的馆主常驻馆内。因豆毛浦倭馆地势狭小交通不便,贸易难以发展,因此多次向朝鲜朝廷提出迁移倭馆的请求。1673年,朝鲜朝廷同意了请求,并于1678年将倭馆从豆毛浦迁至草梁。

草梁倭馆

建于1678年,位于今釜山广域市中区南浦洞龙头山公园一带,占地约十万坪。相对于豆毛浦倭馆,草梁倭馆被称为新倭馆。依龙头山的广大敷地而建,有馆主屋、开市大厅(交易场)、裁判厅、浜番所、 辩天神社等其他神社以及东向寺、日本人(对马人)住居等建筑。

被允许居住在倭馆内的日本人,在对马藩派遣的馆主之下,有代官(贸易担当官)、横目、书记官、通词的役职者及其属官,以及小间物屋、仕立屋、酒屋的商人。亦有数名学医者和朝鲜语学习者滞留馆内。当时,朝鲜王朝医学先进,不少日本的藩医和町医来到倭馆,学习内科、外科、针灸等医学知识。1727年,日本儒学家雨森芳洲在对马府中藩设置朝鲜语学校,其中优秀者获得赴倭馆留学的资格。估计长期滞留倭馆者约有400人至500人左右。

与倭馆相关的贸易

中世的倭馆贸易为:日本方面输出铜、硫磺、金,以及经琉球而间接获得的南方特产、赤色染料苏木、胡椒等香料类商品,转卖朝鲜;朝鲜方面的输出品以木棉和绵为中心。在中世,木棉尚未在日本进行大规模种植。直到江户时代,日本才没有进口木棉的必要。日朝之间正式的官方通交贸易往往是朝鲜将大藏经等书籍输入日本。

近世的倭馆贸易是:日本方面输出银、硫磺、金以及其他南方特产;朝鲜方面则输出人参、虎皮等朝鲜产品。江户时代前期,朝鲜最大的输出品为生丝、绢织物等中国产品。当时日本绢品质差劣,高级衣料多使用中国绢。因倭寇的骚扰,明朝与日本关系恶化,明朝禁止了日本船入港,致使日本无法获得中国绢。而朝鲜却能通过对中国的朝贡贸易和国境贸易获得大量中国绢。对马藩因此通过倭馆贸易从朝鲜买入丝绸,垄断了日本的丝绸贸易,获得了巨额利益。对马藩虽然是外样大名,但该藩的实际俸禄高达十万石以上,比其他外样大名高。

然而18世纪日本的绢生产技术得到了提高,购入的中国丝绸数量开始减少,釜山的倭馆贸易受到了冲击。虽然朝鲜禁止向日本人传授种植人参的方法,但后来日本国内仍旧成功栽培了人参。另一方面,日本国内银产量锐减,银的输出被禁止,铜和金成为主要输出品。因此在18世纪以后,倭馆贸易就衰退了。

倭馆的废止

1867年,对马藩家老来到釜山倭馆,向兴宣大院君通告了江户幕府垮台、明治政府成立一事。因江户时代对朝通交时幕府将军皆称“日本国大君”或“日本国王”,朝鲜以“日本新掌权者自称皇上”的理由拒绝接受国书。1871年,日本废藩置县,对马藩被废除,对朝鲜的外交权由外务省接收。1872年,日本外务丞花房义质到达釜山,要求接收草梁倭馆,改为日本公馆。朝鲜十分强硬地拒绝了这一要求。日朝之间因此产生了不少外交问题,日本国内支持“征韩论”的势力逐渐抬头。日本终于1876年的江华岛事件中用大炮和军舰轰开了朝鲜的国门,翌年,日朝双方签订《江华条约》,朝鲜承认日本外交使节可以在汉城驻留,并废除了倭馆。釜山倭馆的200年历史至此结束。

现存的倭馆地名

韩国庆尚北道漆谷郡有倭馆邑,为该郡郡厅所在地。倭馆邑也是京釜线上的一个车站名,位于京釜高速道路交汇处。该地区曾是万历朝鲜战争时期日本军队的兵粮集积场所,故名倭馆邑。

相关条目

倭馆地毯式轰炸(朝鲜语:왜관 전면 융단폭격작전)(1950年)

日本人町

日本人街

对马国

对马府中藩

日朝贸易

朝鲜通信使

宗氏

癸亥条约

三浦之乱

参考文献

村井章介 《中世倭人传》(岩波新书,1993年) ISBN 4-00-430274-9

田代和生 《倭馆:锁国时代的日本人町》(文春新书,2002年) ISBN 4-16-66028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倭姬王
家族
· 北虏南倭
北虏更多资料:北元、鞑靼、瓦剌和俺答封贡元朝残余力量北逃后,是为北元,北元又分裂为鞑靼和瓦剌二部。其中鞑靼衰退,瓦剌遂成为中国北疆的最大威胁。瓦剌也先汗在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年)入寇中国,是为土木堡之变。蒙古在此后百年的内斗,鞑靼重夺主宰地位,鞑靼土默特部的俺答脱颖而出,于大明嘉靖年间独立建国,进而威胁中原。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俺答称汗,遣使议和并求通贡市,明世宗屡次拒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俺答兵迫大同,是为庚戌之变。俺答以武力成功逼使明廷答应开市,但北部边境蓟辽地区的滋扰直到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方始消停。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年),俺答为救孙儿把汉那吉,与明朝开始和谈,次年达成协议,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开放十一处边境贸易口岸,史称俺答封贡。蒙古方面接受王封,对明朝俯首称臣,双方之间开始了正常的政治交往和经济贸易,使得明朝的西北边境得到了较长时间的安宁
· 抗倭英雄任环
任环,字应乾,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生,山西长治人。他自小勤奋好学,饱读诗书,少年时代又拜师学武。为了磨练毅力,锻炼体魄,任环常随师傅爬山涉水,去家乡附近的太行山深处旅行,广交朋友,还练出一身武艺。善击剑又精骑射,这在同时代青少年文化人中是很少的。抗倭英雄]编辑基本信息[明](公元一五一七年至一五六一年间在世)字应乾,号复庵,长治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武宗正德十二年至世宗嘉靖四十年间在世,年四十岁。嘉靖二十三年(公元一五四四年)进士。历知抗倭民族英雄任环广平、沙河、滑县三县。迁苏州府同知。以御倭功擢按察使佥事,整饬苏淞二府兵备道。仕至山东右参政。专著环为文高简有法度,著有《山海漫谈》三卷,《四库总目》传于世。生平事迹明代嘉靖年间,朝败,内忧外患日益严重。江南苏州地区由于地处东南沿海,又是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一度倭患严重。曾历任苏州府同知、兵备佥事与苏淞兵备道副总兵的任环率领军民奋起抗击...
· 倭黑猩猩
特征倭黑猩猩和黑猩猩外表相似,但比起黑猩猩,他们较能直立,但体型较黑猩猩小。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他们的体型其实和黑猩猩没有差异,只是身形较为修长苗条,唯一较黑猩猩小的是脑容量。“倭”并非对他们准确的描述。分类学倭黑猩猩(英文俗名:Bonobo)之学名为“Panpaniscus”。它们的DNA超过98%和人类(Homosapiens)相同,比大猩猩更接近人类。但对此尚存争议。一些科学家认为倭黑猩猩和一般黑猩猩都如此相似于人类,其属名应该归为和人相同的人属,学名应为“Homopaniscus”、“Homosylvestris”、或“Homoarboreus”。无论怎样,改变属名的争议性在于它卷入了在分类学中和人类相似度之问题,其中也包括南猿。近期DNA证据表明倭黑猩猩和一般的黑猩猩在至少一百万年前就演化为两个不同的种。。黑猩猩系列和人类大约在六百万年前由共同祖先走上演化歧路。因为除了现代智人...
· 御倭斗争
明朝建立之初,东南沿海地区面临着倭寇即日本海盗的骚扰和侵害。如何解决倭患问题,保护国家的领土主权和人民的生命财产,这是朱元璋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近邻,中日两国的关系原先一直非常友好,但在元代出现了一段波折。原来,蒙古统治者在13世纪30年代征服高丽后,南下灭金图宋,即同时开始策划远征日本。至元十一年(1274)和十八年,先后两次出动大军,远征日本,结果均遭败北。这两次战争,给中日关系蒙上了阴影。终元之世,日本一直不与元朝通使往来,处于绝交的状态。日本在宋代与中国的贸易非常发达。元灭南宋后,至元十四年,在泉州、庆元、上海、澉浦(今浙江海盐县澉浦镇)分别设立四个市舶司,每岁召集商舶,到邻近各国博易珠翠香货等物。后来,又在杭州、温州、广东等地开设市舶司。至元十五年,忽必烈特地“谕沿海官司,通日本国人市舶”,恢复同日本的贸易。日本的商船每年必至,殆成定例。日本的武士阶级,也积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