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清君侧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46
转发:0
评论:0
历史上的清君侧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著名的清君侧是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当时起事的七国提出要“诛晁错,清君侧”,以晁错为强化正当性的“乱臣贼子”。但事后晁错被杀后,战事并未停止。后唐闵帝时,李从珂任凤翔节度使、石敬瑭任河东节度使,均拥重兵。宰相朱弘昭、冯赟本以调动节度使的方式来分离军权,但反而激起叛变。934年李从珂以清君侧为由攻入洛阳,后唐闵帝在逃往魏博途中被石敬瑭俘虏,最后被从珂所杀。另外,元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孛罗帖木儿也以“清君侧”的名义,攻入大都。明朝初年的靖难之役,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杀齐泰、黄子澄的旗号攻入国都应天府,最终自己夺取了皇位。1645年(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南明宁南侯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统兵八十万,欲讨弘光朝马士英、阮大铖。日本在日本明治十年(1877)的西南战争中,著名维新志士西乡隆盛亦使用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对抗明治维新后的新政府。参见勤王

历史上的清君侧

中国

历史上第一次著名的清君侧是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当时起事的七国提出要“诛晁错,清君侧”,以晁错为强化正当性的“乱臣贼子”。但事后晁错被杀后,战事并未停止。

后唐闵帝时,李从珂任凤翔节度使、石敬瑭任河东节度使,均拥重兵。宰相朱弘昭、冯赟本以调动节度使的方式来分离军权,但反而激起叛变。934年李从珂以清君侧为由攻入洛阳,后唐闵帝在逃往魏博途中被石敬瑭俘虏,最后被从珂所杀。

另外,元朝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孛罗帖木儿也以“清君侧”的名义,攻入大都。

明朝初年的靖难之役,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杀齐泰、黄子澄的旗号攻入国都应天府,最终自己夺取了皇位。

1645年(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南明宁南侯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统兵八十万,欲讨弘光朝马士英、阮大铖。

日本

在日本明治十年(1877)的西南战争中,著名维新志士西乡隆盛亦使用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对抗明治维新后的新政府。

参见

勤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君侧杀庆舍——须无父子立功
陈无宇是陈须无之子,陈完的五世孙,阜宁陈氏之远祖也,谥为桓子。春秋齐景公时,庆封为齐相国,专齐政,骄淫纵欲,为国人所不齿。陈无宇为庆封办差,深受庆封的信任,常随侍庆封左右。无宇父陈须无很识大势,见庆封、崔杼杀君乱国,腐败堕落,,要儿子与庆封保持距离。陈须无不屑与庆封为伍,告老在家,暗中与晏婴等大臣勾通,伺机除掉庆封一伙,为齐国除害。有利条件:一是齐景公不满庆封专齐政,一直想夺回实权,不愿当傀儡;二是(齐惠公的孙子)齐大夫高虿(字子尾)、栾灶(字子雅)因不满庆封扣减公家供卿大夫午膳(免费)标准,食物无双鸡,发怒而谋之;三是卢蒲敝志在报庆封夺妻之仇,安插其弟卢蒲癸在庆封身边,伺机杀庆氏,陈须无暗中把这些力量整合在一起,结成同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机会终于来了。秋八月,庆封率族人往东莱打猎游玩,亦使陈无宇同往,无宇向父亲须无辞行。须无说:“庆氏祸将来临,同行恐与其难,何不辞之?”。无宇对曰:“辞...
· 中国古代最大的造反借口“清君侧”
“清君侧”这是一个地方势力反抗中央政权时最常用到的借口。历史上最出名的“清君侧”当属汉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和明成祖朱棣的靖难之役。说是“清君侧”实际上就是给自己造反制造一个有利的借口,借着所谓清除皇帝身边的佞臣,而起兵造反。而正常情况下这些所以的“佞臣”实际上都没有多大的过错,只不过是他们的一些有利于加强皇权的主张损害了这些地方势力的利益。恩师晁错,出谋划策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清君侧”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七王之乱。七王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央政府与地方藩王的权力之争,而引发这场叛乱的导火索则是当时汉景帝采纳了他的老师晁错的《削藩策》。晁错在汉文帝时期就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等职位。到了汉景帝继位后,对于这个老师可谓是言听计从,再加上晁错确实也是一个可用之才,很快晁错就升至御史大夫,得到重用的晁错提出了多项改变措施。其中在经济上“重农抑商”,主张纳粟受爵,增加农业生产。边境问题上,提出...
· 左良玉起兵“清君侧”为何以失败告终?原因是什么?
左良玉起兵“清君侧”以悲剧性的结局而收场,这种悲剧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果单单从弘光朝内部矛盾来看,左良玉起兵有其正当性和进步性。马、阮集团把持朝政,政治腐败,大肆打击东林党复社人士,百姓也怨声载道,皆斥马、阮为的奸臣,弘光朝廷存在仅仅一年,就有马士英、阮大铖两人名列《明史》奸臣传中。左良玉起兵“清君侧”除奸党,也可称之为义举。但左良玉起兵却没有得到广泛认可与响应,以致失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左良玉军队成分复杂,军纪败坏,战斗力严重下降。左良玉军队一向以纪律败坏、骚扰百姓而闻名,特别是江南的士民们对左军在崇祯十六年沿江东下大掠、滋害扰民的情形还记忆犹新,心有余悸,?“左良玉兵半群盗,甚淫毒,没入民家索贿,用板夹爇之,肥者或脂流于地。又所掠妇女,公淫于市,若入舟后,或注目岸上,望父夫若泣,则身首立分”。左军“所过焚庐舍,夷井灶,鸡犬无所留,千里一空,江左大震”。此外,左良玉长期不听节制...
· 盘点:中国古代以“清君侧”为借口造反的王臣
清君侧,顾名思义,就是清除君王身旁的奸臣。清除奸臣嘛,这本来是个十分高尚的事情。可是,具体实行时,却往往变成了造反的借口,到最后,都变成了“清君”——清除君王。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好几起以“清君侧”为旗号的造反事件。由此可见,这个借口是多么受欢迎。第一个使用“清君侧”的,是汉景帝时期的吴王刘濞。当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建议:削藩。刚开始,削的都是小藩国,没有引起叛乱,但削到吴国这样的大国时,刘濞不干了。刘濞这个人,人如其名,非常的牛逼。他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骁勇善战,跟着刘邦打过不少仗。论辈分,他还是汉景帝的大爷。现在,削藩要削到大爷的头上了,他当然不答应。于是,他就联合了楚国等其他六国,一块凑了个“七国之乱”。其实,刘濞早就看汉景帝不爽了,因为汉景帝是他的杀子仇人。景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刘濞的儿子进京找他玩,俩人下棋,不知是谁耍赖悔棋,俩人便吵了起来,这一吵不要紧,气性很大...
· 号称清君侧的朱棣靖难之役开始为什么失败
靖难之役的意思是:“清君侧,靖国难”。在建文帝采取削藩的措施的背景下,朱棣于公元1399年8月6日发动靖难之役,到1402年7月13日结束。历时四年从北京打到南京夺取了他大侄子朱允炆的皇位。图片来源于网络说起靖难之役的起因还得从朱棣的老爹朱元璋说起。明太祖朱元璋通过农民起义推翻元朝之后大肆分封藩王以保证朱家可以守护政权万年。因此每个藩王有很大的权力并且拥有自己的军队。燕王朱棣是各地藩王中势力最大的。因此当朱元璋死后对即位的建文帝的威胁也是最大的。建文帝听取黄子澄等人的建议开始削藩,先搞定了周王、齐王、代王等几个势力比较弱小的藩王。当建文帝部署削掉朱棣时,朱棣经过秘密谋划打出了“清君侧”的口号起兵。战争的第一阶段是朱棣的军队节节胜利,建文帝这边由于经过朱元璋大肆功臣几乎没有可以与朱棣匹敌的人才,所以节节败退。不过这个阶段双方力量悬殊,朱棣的胜利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第二个阶段是建文帝的军队取得...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