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光子晶体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78
转发:0
评论:0
原理光子晶体在1987年由S.John和E.Yablonovitch分别独立提出,它是由不同折射率的介质周期性排列而成的人工微结构。由于介电系数存在空间上的周期性,进而引起空间折射率的周期变化。当介电系数的变化足够大且变化周期与光波长相当时,光波的色散关系会出现带状结构,此即光子能带结构(PhotonicBandstructures)。这些被终止的频率区间称为“光子频率禁带”(PhotonicBandGap,PBG),频率落在禁带中的光或电磁波是无法传播的。我们将具有“光子频率禁带”的周期性介电结构称作为光子晶体。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介电系数周期性排列的方向并不等同于带隙出现的方向,在一维光子晶体和二维光子晶体中,也有可能出现全方位的三维带隙结构。历史尽管光子晶体的研究自从1887年就开始了,但直到一百年后的1987年,光子晶体这个名词才被第一次出现在由EliYablonovitch[1]和...

原理

光子晶体在1987年由S.John和E.Yablonovitch分别独立提出,它是由不同折射率的介质周期性排列而成的人工微结构。由于介电系数存在空间上的周期性,进而引起空间折射率的周期变化。当介电系数的变化足够大且变化周期与光波长相当时,光波的色散关系会出现带状结构,此即光子能带结构(Photonic Band structures)。这些被终止的频率区间称为“光子频率禁带”(Photonic Band Gap,PBG),频率落在禁带中的光或电磁波是无法传播的。我们将具有“光子频率禁带”的周期性介电结构称作为光子晶体。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介电系数周期性排列的方向并不等同于带隙出现的方向,在一维光子晶体和二维光子晶体中,也有可能出现全方位的三维带隙结构。

历史

尽管光子晶体的研究自从1887年就开始了,但直到一百年后的1987年,光子晶体这个名词才被第一次出现在由Eli Yablonovitch [1] 和 Sajeev John [2]分别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两篇关于光子晶体的标志性文章中。

1987年以前,详尽的研究多集中在一维光子晶体,即排列规则的多层半导体材料上(例如布拉格反射镜)。瑞利爵士(Lord Rayleigh)从1887开始研究一维晶体,发现这种结构具有一维光子禁带,即对于一定波长范围的波具有极大的反射率。

直到1987,Yablonovitch和John 发表了他们的标志性文章。这两篇文章都探讨了高维规则光学结构──光子晶体。Yablonovitch 的出发点是通过改变光子态的密度(photonic density of states)从而达到控制光子晶体中物质的自发发射;John 的想法则是利用光子晶体来控制光的行为。

1987 后,关于光子晶体的学术论文的数量呈现出几何级数上升的趋势。但是,由于制作光学尺寸的光子晶体的难度太大,早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研究及微波级光子晶体的制造上。(电磁波具有非尺寸依靠特征,所以在麦克斯韦方程的解中没有实际的尺寸,因此厘米尺寸的结构对于微波的影响和纳米尺寸结构对可见光的影响是相同的。1991年,Yablonovitch制造出了第一个在微波范围的三维光子晶体。

1996年,Thomas Krauss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在光学尺寸上的二维光子晶体。他成功的开辟了一条新路,即利用已有的半导体技术来制造半导体材料的光子晶体。

到2017年,伴随着凝聚态物理中拓扑绝缘体的发展,光子晶体拓扑绝缘体和光子外尔晶体也都相继实现。光子晶体的拓扑性质成为当下的热点。

应用

光子晶体被用在各种各样的领域,从增加LED效率的反射涂层到到激光腔中的反射镜(例如VCSEL)。在Bykov 的关于一维光子晶体结构的理论研究中,他第一次研究了在光子晶体中,光子禁带对于镶嵌其中的原子分子的自发辐射的影响。Bykov还推测了二维以及三维光子晶体对自发发射的影响。但是,他的想法并没有受到重视。

如今,二维光子晶体,即半导体的薄片堆层应用在很多领域;如利用全内反射将光限制在晶体中而产生光子晶体效应及控制光的色散。世界上有很多研究围绕在利用光子晶体制作计算机芯片以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虽然这项技术还远没有达到商业应用,二维光子晶体已经被应用在光纤上。光子晶体光纤最早由Philip Russell在1998年制作,它相对于普通光纤有很多先进之处。

由于制作上的难度,三维晶体的研究远远落后于二维晶体,即使在半导体工业中也没有可以借鉴的方法来制造三维光子晶体。最近,一些科研组发展出一些有效的方法,不少样品被制作出来。[8] 例如,通过层层堆积方法制造出木料堆结构。又如,利用自组装方法──让大小均一的纳米尺寸微球通过自组装形成三维规则结构。

光子晶体体积非常小,在新的纳米技术中、光计算机、芯片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使用光子晶体制造的光子晶体光纤,也有比传统光纤更好的传输特性,可以进而应用到通信、生物等诸多前沿和交叉领域。

2005年美国的研究人员成功地使用两种新式二维光子晶体,将光的群速度降低了超过一百倍。这项装置未来可望被应用于各种光学系统及元件中,其中包括高功率、低阈值的光子晶体激光。

光子晶体也可以将拉曼光讯号放大一百万倍。英国的Mesophotonics宣称,该公司于2005年的Photonics West会议中发表这种结合光子晶体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术(surface 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SERS)的产品,由于灵敏度超高,未来可望应用在医疗诊断、药物输送,以至于环境监控上。

参见

晶体

光子晶体光纤

文献

E. Yablonovitch "Inhibited Spontaneous Emission in Solid-State Physics and Electronics", Phys. Rev. Lett., Vol. 58, 2059 (1987)

S. John, "Strong Localization of Photons in Certain Disordered Dielectric Superlattices", Phys. Rev. Lett. 58, 2486 (1987)

J. W. S. Rayleigh, "On the remarkable phenomenon of crystalline reflexion described by Prof. Stokes." Phil. Mag. 26, 256-265. (1888)

V. P. Bykov, "Spontaneous emission in a periodic structure." Sov. Phys. JETP 35, 269-273 (1972)

V. P. Bykov, "Spontaneous emission from a medium with a band spectrum." Sov. J. Quant. Electron. 4, 861-871 (1975)

Yablonovitch, Gritter, Leung, Phys Rev Lett 67 (17) 2295-2298 (1991)

Krauss TF, DeLaRue RM, Brand S "Two-dimensional photonic-bandgap structures operating at near infrared wavelengths" NATURE vol. 383 pp. 699-702 (1996)

Review: S.Johnson (MIT) Lecture 3: Fabrication technologies for 3d photonic crystals, a surveyotons/tutorial/L3-fab.pdf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光子
命名光子起初被爱因斯坦命名为“光量子”。光子的现代英文名称photon源于希腊文φῶς(在罗马字下写为phôs),即光的意思。这名称是由物理化学家吉尔伯特·路易斯于1926年在他的一个假设性理论中创建的。在路易斯的理论中,photon指的是一种新种类原子,是光的载子,像原子一般,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阿瑟·康普顿在一篇发表于1928年的论文里特别提到,路易斯曾经建议使用这术语。在这之前,这术语曾经在不同地方至少有四次被用到过。尽管由于路易斯的理论与大多数实验结果相违背而从未得到公认,photon这术语很快被很多物理学家所采用。在物理学领域,光子通常用希腊字母γ(音:Gamma)表示,这一符号有可能来自由法国物理学家保罗·维拉德(英语:PaulVillard)于1900年发现的伽玛射线,伽玛射线由欧内斯特·卢瑟福和英国物理学家爱德华·安德雷德(英语:EdwardAndrade)于1914年...
· 光子时期
参考资料Allday,Jonathan.Quarks,LeptonsandtheBigBang.SecondEdition.2002.ISBN978-0750308069.
· 晶体
工业用单晶体用来制作工业用的晶体的技术之一,是从溶液中生长。种晶可用来促进单晶体的形成。在这个工序里,种晶降落到装有熔融物质的容器中。种晶周围的熔液冷却,它的分子就依附在种晶上。这些新的晶体分子承接种晶的取向,形成了一个大的单晶体。蓝宝石和红宝石的基本成分是氧化铝,它的熔点很高,因此很难制造能盛装其熔液的容器。人工合成蓝宝石和红宝石是用维尔纳叶法(焰熔法)制成,即将氧化铝粉和少量上色用的钛、铁或铬粉,通过火焰下滴到种晶上。火焰将粉熔解,然后在种晶上重新结晶。生产人造钻石需要高于1600℃的温度和60000倍大气压。人造钻石颗粒小且黑,它们适宜工业应用。区域熔化过程用来纯化半导体工业中的硅晶体:一个单晶体垂直悬挂在硅棒的顶端上,在两者接触处加热,棒的顶端熔化,并在单晶体上重结晶,然后将加热处慢慢地沿棒下移。晶体种类晶体的一些性质取决于将分子联结成固体的结合力(原子之间的吸引力)。这些力通常涉...
· 晶体管
历史第一个晶体管的复制品.1925年,加拿大物理学家尤利乌斯·爱德利林费尔德(英语:JuliusEdgarLilienfeld)申请场效应晶体管(FET)的专利1926年,尤利乌斯·爱德利林费尔德(英语:JuliusEdgarLilienfeld)也在美国申请专利,但是他没有发布过相关的文章,而且当时还没有制作高品质半导体的相关技术。1934年,德国发明家奥斯卡海尔(英语:OskarHeil)申请类似装置的专利。1947年12月,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顿组成的研究小组,研制出一种点接触型的锗晶体管。运用及分类NPN型晶体管示意图晶体管主要分为两大类:双极性晶体管(BJT)和场效应晶体管(FET)晶体管一般都有三个极,其中一极兼任输入及输出端子,(B)基极不能做输出,(C)集电极不能做输入之外,其余两个极组成输入及输出对。晶体管之所以如此多用途在于其信号放大能力,当微细信号加于其
· 晶体学
基本理论普通显微成像的原理是利用光学透镜组汇聚来自待观测的物体的可见光,进行多次成像放大。然而,可见光的波长通常要远大于固体中化学键的键长和原子尺度,难以与之发生物理光学作用,因此晶体学观测学要选择波长更短的辐射源,如X射线。但一旦使用短波长辐射源,就意味着传统的“显微放大”和“实像拍摄”方法将不能(或难以)应用到晶体学研究中,因为自然界没有材料能制造出可以汇聚短波长射线的透镜。所以要研究固体中原子或离子(在晶体学中抽象成点阵)的排列方式,需要使用间接的方法——利用晶格点阵排列的空间周期性。晶体具有高度的有序性和周期性,是分析固体微观结构的理想材料。以X射线衍射为例,被某个固体原子(或离子)的外层电子散射的X射线光子太少,构成的辐射强度不足以被仪器检测到。但由晶体中满足一定条件(布拉格定律,Bragg"slaw)的多个晶面上的原子(或离子)散射的X射线由于可以发生相长干涉,将可能构成足够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