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特征
树干不分枝,高达12~15米。茎直径约15公分,6-9枚叶簇生于茎的顶端。果实外皮坚硬,内含一百粒槟榔子。采收期约每年的八月底到隔年的六月,去皮煮沸处理晒干后呈透明。咀嚼时可以蒟叶包覆,亦可生吃。槟榔花亦可食。但槟榔其口感若要好需种植于带海拔400~900米,在这个海拔范围所生长的槟榔其价格也最高。
化学成分
槟榔具有生物碱,包括槟榔碱(英语:Arecoline)(主要)和槟榔次碱(英语:Arecaidine),槟榔果实含有浓缩单宁(原花青素),此原花青素尚未证实具有抗老化“自由基”的作用,咀嚼果实有些微成瘾性,萃取物已证实有抗忧郁(抗抑郁)效果。槟榔吃后会面红耳赤,如醉酒一般,苏东坡写过“两颊红潮增妩媚,谁知侬是醉槟榔”、“暗麝着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槟榔”的诗句。槟榔碱曾被用来治疗寄生虫(绦虫、钩虫(英语:Hookworm infection)、蛔虫、蛲虫、姜片虫等),但具有致癌性。
致癌物质
2003年,IARC依据新有的研究证据,作出了“槟榔子属第一类致癌物”,证实即使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槟榔子也会致癌。
倒吊子槟榔
“倒吊子槟榔”跟一般槟榔的大小颜色一样,唯一的不同在于一般槟榔都是朝上生长,但是“倒吊子槟榔”是朝下生长,虽然只有生长方向不同,但许多人误食“倒吊子槟榔”后会很快出现中毒症状,死亡率也不低。
一般都认为“倒吊子槟榔”的生物碱含量高出一般正常生长方向的槟榔许多,但台湾高雄医学院实际将“倒吊子槟榔”以及一般槟榔进行分析,却意外的看不出两者的槟榔碱含量有明显的差距。因此“倒吊子槟榔会致命”的原因尚待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
用途
可作药用,中医认为可以利尿消积,可防治寄生虫、消化不良。也常被当成娱乐性药物。抑或开设家族产业,下文将详加描述。
文化习俗
除了入药外,亚洲有许多地区,例如: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及印度,均有嚼食槟榔的风俗。
印度
槟榔是佛教供奉时不可或缺的圣品。《文殊师利问经卷上》:“佛告文殊师利,有三十五大供及以可味香和槟榔杨枝浴香”。佛教高僧认为,吃槟榔可治病。玄奘当年在印度那烂陀寺留学取经,可以享受瞻步罗果一百二十枚、槟榔二十颗,豆蔻二十颗,龙脑香一两,并供给大人米一升。
中国
中国典籍中东汉杨孚《异物志》最早记载:
唐刘恂《岭表录异》记载更详:
槟榔原是重要药用植物之一。剖开煮水喝可驱蛔虫。明朝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有记载如下:“岭南人以槟榔代茶御瘴,其功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盖食之久,则薰然颊赤,若饮酒然,苏东坡所谓红潮登颊醉槟榔也。二曰:醉能使之醒。盖酒后嚼之,则宽气下痰,余酲顿解,朱晦庵所谓槟榔收得为去痰也。三曰:饥能使之饱。盖空腹食之,则充然气盛如饱,饱后食之,则饮食快然易消。”
湖南
湘潭槟榔
湖南人嚼干壳槟榔,消费群体基本为男性。湖南槟榔最早始于湘潭,有俗谚“湘潭人是个宝,口里含根草”。由于湖南本地不产槟榔果,大量槟榔均从热带地区海南岛、泰国和台湾输入,再由本地加工。即食型槟榔分为干壳和加工之后两类,以后者为主。干壳槟榔即不做其他加工直接咀嚼食用,加工后干壳槟榔程序,其制作大体有四道主要程序即煮熟、烘干、外壳上糖(焦糖)、去籽。
根据湖南省槟榔协会的报导,湖南省境内的槟榔相关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年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潮汕地区
潮汕人有称橄榄为“槟榔”者。正月拜年时,主人端零食盘谓客人“请槟榔”,其实是让客人吃盘中的橄榄。大概因为橄榄跟槟榔一样可以清洁口腔,而又可登大雅之堂的缘故。
一般槟榔
台湾将槟榔当成娱乐性药物使用的历史悠久,与南岛语系各民族相同,台湾原住民长期有嚼食习惯,也在祭典等场合使用。台湾咀嚼槟榔的风气非常盛行,曾被戏称为“台湾口香糖”,保守估计台湾嗜嚼槟榔的人口每年花费于槟榔超过千亿新台币。
参看
口腔癌
槟榔西施
湘潭市
槟榔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