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盎格鲁化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63
转发:0
评论:0
外来语非英语的字汇经过英语化之后,可能将原来的拼写型态或发音,改变成英语使用者习惯的形态(其形态深受法语拼写影响)。比如英语中的“少女”一词damsel,就是从古法语的damoisele丢弃第二音节而来(该字的现代法语为demoiselle)。另一种常见的英语化型态则是将外来语的冠词含入(比如阿拉伯文中的al-qili转成alkali)。然而时至近代,缺乏权威正书机构约束的英语,渐渐约定成俗,不再偏好过度的盎格鲁化,英语吸收新字汇之后,已少在套用传统的框架,直接是吸收原本的拼写,例如中国地名大多导用汉语拼音,苏联解体后,新成立的捷克共和国的特殊的捷克语拼法之国名,以及异国的料理名称皆是直接导入英文。专有名词地名是最常受到英语化的名词。比如像意大利城市那不勒斯(Napoli)在英文里成了“Naples”,德国城市慕尼黑(München)成了“Munich”,丹麦首都哥本哈根(Københav...

外来语

非英语的字汇经过英语化之后,可能将原来的拼写型态或发音,改变成英语使用者习惯的形态(其形态深受法语拼写影响)。比如英语中的“少女”一词damsel,就是从古法语的damoisele丢弃第二音节而来(该字的现代法语为demoiselle)。另一种常见的英语化型态则是将外来语的冠词含入(比如阿拉伯文中的al-qili转成alkali)。然而时至近代,缺乏权威正书机构约束的英语,渐渐约定成俗,不再偏好过度的盎格鲁化,英语吸收新字汇之后,已少在套用传统的框架,直接是吸收原本的拼写,例如中国地名大多导用汉语拼音,苏联解体后,新成立的捷克共和国的特殊的捷克语拼法之国名,以及异国的料理名称皆是直接导入英文。

专有名词

地名是最常受到英语化的名词。比如像意大利城市那不勒斯(Napoli)在英文里成了“Naples”,德国城市慕尼黑(München)成了“Munich”,丹麦首都哥本哈根(København)成了“Copenhagen”,荷兰城市海牙(Den Haag)成了“The Hague”。这种英语化的影响十分深远,在廿世纪中期,几乎所有以英文书写的文本中,全都直接使用这种英语化的地名。

然而,从廿世纪末期起,许多人开始使用非英语化的名字,回复到比较接近原地名发音的写法。对同样使用拉丁字母的书写地区,开始回复带有“变音符号”的字母,如源自法语的fiancé(未婚夫)/fiancée(未婚妻)和cliché(陈腔滥调)。对非拉丁字母书写的地区,比如像阿拉伯字母、西里尔字母、希腊字母等等,则使用字母之间的直接转写。

另一方面,摆脱英语化的行为有时会跟该地区的民族自尊有关,特别是曾经受到殖民的地方,因为人们会十分敏感地将英语化视为欧洲统治的残迹。于是,现在在国际场合的官方文件中,愈来愈避免使用某些地区的英语化名词。比如中国的北京,从Peking改写为Beijing;印度的孟买,从Bombay改成现在的Mumbai。

在而其它情况下,由于人们已经长期间使用了英语化的名字,于是就不致于发生当地族群的自尊问题。如前述的慕尼黑、那不勒斯,以及罗马(Roma,英语Rome)、雅典(Αθήνα,英语Athens),以及许多的欧洲都市,当地人民并不在乎英语化的地名与他们语言的差异。

有时候一个英文地名与当地官方用法不同,看来像是英语化的结果,其实却不然。比如在意大利皮埃蒙特地区的都市杜林,今日意大利官方文件作Torino,但英语中的“Turin”反而是源自于更古早的皮埃蒙特语对当地的称呼。

在英国国内,人名也会受到英语化而有所更动。比如爱尔兰的姓氏“Ó Briain”、“Ó Néill”便受到英语化而在书写上丢弃了变音符号,成了今天常见的“O"Brien”与“O"Neill”。同样地,苏格兰的“Somhairle”、“Mac Gill-Eain”与“Mac Aoidh”便成了“Sorley”、“MacLean”和“MacKay”。甚至连过去的历史人物也有英语化的情况,如来到新大陆的哥伦布,他在西班牙语的名字写成“Cristóbal Colón”,英语中则改成了同源的英文型式“Christopher Columbus”;而中国的思想家孔子,英语则取用拉丁化的“Confucius”来称呼他。

现代中文对半元音J-转译的特殊例子

至于拉丁字母所代表的音值转变,也会产生英语化的异读情况。比如拉丁文原来发/iː/, /i/的字母 I 可以同时用作元音和半元音。到了中世纪,人们逐渐分离出一个代表半元音的新字母 J,让 I 纯作元音使用。后来这个新的半元音字母 J,在法语区产生了“颚化”的作用,人们再也不把该字视为一个元音字母,而读成一个颚音辅音。当英语变为一个成熟的语言,也同时承袭了这种习惯。影响所及,造成英语使用者在阅读文本中的此类名称时,与原来的古代发音有相去甚远的情况。比如基督教《圣经》中的人名,Iesous、Jesous在经过了英语化后,同时改变原来的拼写和阅读,成了Jesus;而古罗马皇帝Julian,拉丁语读若“尤利安”,但在英语习惯中便读成了“朱利安”。

其它语言的英语化现象

近百年来对于语言学上的发展可以发现到,许多非英语使用者的词汇都借自于英语,或使用与英语发音类似的字汇。自从廿世纪以来,拥有全球强势媒体的英美两国都使用英语,使得其它国家很自然地从英语借字,特别是与科技相关的新词汇。比如“internet”、“computer”,由于各国先前没有可供描述的词汇,于是拉丁字母书写的国家便直接使用,成为相当通用的字。中文汉字则常借自英语字,以发音相近的汉字组凑出新词,如“巴士”、“的士”,便是取自英语中的“bus”和“taxi”。至于本国原已存有字,有时也会受到英语的排挤,比如德语中已有“fernsprecher”(电话)一字,但今日一般人已很少使用,而改用与英语发音雷同的“telefone”。许多非拉丁字母书写系统(如中文、日文)的文本中,里头文句夹杂一些英语字词,已是常见的现象了;而日文更是习惯以假名直接转写英语字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盎格鲁街
历史在尼斯城市化以前,尼斯海岸还只是一片荒芜的海滩,被大鹅卵石所覆盖。第一所房屋位于海边的高地上。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英国人开始来到尼斯过冬,疗养肺病,欣赏海岸的全景。有一年冬天特别寒冷,来自北部的乞丐大批涌入尼斯,于是一些富有的英国人提议为他们兴建一个有用的工程:沿海岸修筑一条步行道(chemindepromenade)。尼斯市这条舒适的步行道的前景激起了人们的兴趣,大大增加了工作的机会。步行道最初按照当地方言尼斯语(Niçard)称为CamindeiAnglès(英国路)。1860年,尼斯被并入法国,随之这条街也按照法语改名为LaPromenadedesAnglais。当地居民将盎格鲁街简称为“Promenade”(步行道)或“Prom”。每到星期天,能看见许多骑自行车的人,以及推婴儿车的,和全家人,沿着这条路散步。这里也是滑板和溜冰者喜爱的地方。盎格鲁街上会举行许多活动,例如尼斯狂...
· 盎格鲁人
参见撒克逊人
· 盎格鲁美洲
参见盎格鲁-萨克逊人
· 盎格鲁-弗里西语组
族谱盎格鲁-弗里西语例词
· 盎格鲁-撒克逊人
语源盎格鲁-撒克逊一词出自阿佛列大帝时代的拉丁文件。在文件中,他似乎频繁使用rexAnglorumSaxonum或rexAngul-Saxonum这一称呼。古英语词汇ænglisc和Angelcynn("Angle-kin",gensAnglorum)的意义已被证实与其专指盎格鲁人而排除撒克逊人的原意不同,早期的纪录显示其指五世纪后迁徙至英格兰的条顿民族。八世纪初,毕德在他的《英格兰教会及人民史》(HistoriaecclesiasticagentisAnglorum)中提出:多数英格兰北部王国(东盎格利亚、麦西亚、诺森布里亚)的人是盎格鲁人,他们来自今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Angeln半岛,因而得名。艾塞克斯,萨西克斯和韦塞克斯的人是撒克逊人,他们来自(德国的)古撒克森尼地区。肯特和南哈姆郡的人属于朱特人部落。其他古代文人没有提供相关的区别。尽管与其他王国相比,肯特王国的风俗显著不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