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源氏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190
转发:0
评论:0
历史氏族是天皇臣籍降下的姓氏,通常是下赐给被降为臣籍的皇子皇女。第一代的源氏是嵯峨天皇的子孙,后来渐渐成为了日本全国各地驻留的武士。清和天皇的清和源氏更是成为了源氏系谱中最有名,源平合战讨伐平氏的将领源义经、源赖朝等非常活跃,源赖朝更成为了镰仓幕府的将军。其他的分支有村上源氏、仁明源氏、阳成源氏、宇多源氏、花山源氏、后白河源氏、后嵯峨源氏及正亲町源氏等。平安时代以后,很多源氏的人物开始成为守护大名而更改姓氏。文学作品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描绘了光源氏及其子孙的爱情故事,代表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源氏谱系嵯峨源氏仁明源氏文德源氏清和源氏阳成源氏光孝源氏宇多源氏醍醐源氏村上源氏花山源氏三条源氏后三条源氏顺徳源氏后嵯峨源氏后深草源氏参考文献‘新订増补国史大系・尊卑分脉第1篇’吉川弘文馆黒板胜美、国史大系编修会(编)ISBN4642003622‘新订増补国史大系・尊卑分脉第2篇’吉川...

历史

氏族是天皇臣籍降下的姓氏,通常是下赐给被降为臣籍的皇子皇女。第一代的源氏是嵯峨天皇的子孙,后来渐渐成为了日本全国各地驻留的武士。清和天皇的清和源氏更是成为了源氏系谱中最有名,源平合战讨伐平氏的将领源义经、源赖朝等非常活跃,源赖朝更成为了镰仓幕府的将军。其他的分支有村上源氏、仁明源氏、阳成源氏、宇多源氏、花山源氏、后白河源氏、后嵯峨源氏及正亲町源氏等。平安时代以后,很多源氏的人物开始成为守护大名而更改姓氏。

文学作品

日本女作家紫式部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描绘了光源氏及其子孙的爱情故事,代表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

源氏谱系

嵯峨源氏

仁明源氏

文德源氏

清和源氏

阳成源氏

光孝源氏

宇多源氏

醍醐源氏

村上源氏

花山源氏

三条源氏

后三条源氏

顺徳源氏

后嵯峨源氏

后深草源氏

参考文献

‘新订増补国史大系・尊卑分脉 第1篇’吉川弘文馆 黒板胜美、国史大系编修会(编)ISBN 4642003622

‘新订増补国史大系・尊卑分脉 第2篇’吉川弘文馆 黒板胜美、国史大系编修会(编)ISBN 4642003630

‘新订増补国史大系・尊卑分脉 第3篇’吉川弘文馆 黒板胜美、国史大系编修会(编)ISBN 4642003649

‘新订増补国史大系・尊卑分脉 第4篇’吉川弘文馆 黒板胜美、国史大系编修会(编)ISBN 4642003657

‘新订増补国史大系・公卿补任 第1篇’吉川弘文馆 黒板胜美(编)ISBN 4642003568

‘新订増补国史大系・公卿补任 第2篇’吉川弘文馆 黒板胜美(编)ISBN 4642003576

‘新订増补国史大系・公卿补任 第3篇’吉川弘文馆 黒板胜美(编)ISBN 4642003584

‘新订増补国史大系・公卿补任 第4篇’吉川弘文馆 黒板胜美(编)ISBN 4642003592

‘新订増补国史大系・公卿补任 第5篇’吉川弘文馆 黒板胜美(编)ISBN 4642003606

‘国史大事典 第13巻’吉川弘文馆 国史大辞典编集委员会(编)ISBN 464200513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岑氏远源考
岑氏远源考岑荣光中华民族皆称炎黄子孙,岑氏源自姬姓,而姬姓源自黄帝(轩辕),故岑氏乃黄帝子孙也!黄帝—玄嚣—蛟极—帝喾—弃(后稷)—不绌—鞠—公刘—庆节—皇朴—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太王)—季历(王季)—姬昌(周文王)、姬耀—姬发(周武王)、姬渠(岑氏始祖)一、作者在周文王陵园二、周武王陵墓三、周王先世世系表四、岑氏始祖——姬渠公五、周文王(姬昌)——姬渠公伯父六、周武王(姬发)——姬渠公堂兄
· 鲁氏考源
《广韵》上声十姥:鲁,又国名,伯禽之后,以国为姓,出扶风。又羌复姓鲁步氏。《元和姓纂》鲁氏:周公子伯禽封鲁,至顷公,三十四代(位)九百余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汉鲁赐,砀人也。后汉中牟令鲁恭。魏有鲁芝。扶风d县,鲁芝官至荆州刺史。晋又光禄大夫鲁褒。新蔡、鲁恭十代孙澄,永嘉乱,居江州新蔡。五代孙裴,齐衡州刺史,生益之,梁义阳太宗,生广达,陈侍中。齐将军绥,越公,生广陈,子谅、子讷、子谟。子谅,广荆州司马;子谟,幽州录事参军。《古今姓氏辩让》鲁氏:出自姬姓,周公子伯禽所封,传国三十四世,至鲁顷公灭于楚,迁于下邑,子孙以国为氏,世吏二千石。汉哀公问自鲁徙扶风平陵。汉鲁匡为王莽义和,生武陵太守某,某生恭,字仲康,汉司徒。生谦,陇西太守。谦子旭,太仆。恭弟丕,子叔陵,为侍中,所谓五经复兴。魏荆州刺史芝,自平陵徙d县。南燕有尚书鲁邃。《通志.氏族略二》鲁氏:武王克商,封其弟周公旦于曲阜,本少昊之墟...
· 龙氏姓源
姓,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古代社会姓氏的出现,是文明的一再发展。有了姓氏,原始社会中的人类,才彻底告别“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的蒙昧状况。姓氏的来源,有的产生于图腾,有的产生于神话传说;有的以国名为氏,有的以地名为名,有的以字、名、次、谥为氏,有的以官、爵、技、事为氏,还有皇帝赐姓,避讳改姓,“胡姓汉化”等等。宋郑樵《通志·氏族录序》云:“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这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中华民族的姓氏有五六千年的历史。据1996年版《中华姓氏大辞典》,从古到今,中华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有一万一千九百六十九个。传说,三皇之首的伏羲氏,画八卦,正姓氏。姓字由“女...
· 鲁氏考源
鲁氏考源《广韵》上声十姥:鲁,又国名,伯禽之后,以国为姓,出扶风。又羌复姓鲁步氏。《元和姓纂》鲁氏:周公子伯禽封鲁,至顷公,三十四代(位)九百余年,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汉鲁赐,砀人也。后汉中牟令鲁恭。魏有鲁芝。扶风d县,鲁芝官至荆州刺史。晋又光禄大夫鲁褒。新蔡、鲁恭十代孙澄,永嘉乱,居江州新蔡。五代孙裴,齐衡州刺史,生益之,梁义阳太宗,生广达,陈侍中。齐将军绥,越公,生广陈,子谅、子讷、子谟。子谅,广荆州司马;子谟,幽州录事参军。《古今姓氏辩让》鲁氏:出自姬姓,周公子伯禽所封,传国三十四世,至鲁顷公灭于楚,迁于下邑,子孙以国为氏,世吏二千石。汉哀公问自鲁徙扶风平陵。汉鲁匡为王莽义和,生武陵太守某,某生恭,字仲康,汉司徒。生谦,陇西太守。谦子旭,太仆。恭弟丕,子叔陵,为侍中,所谓五经复兴。魏荆州刺史芝,自平陵徙d县。南燕有尚书鲁邃。《通志.氏族略二》鲁氏:武王克商,封其弟周公旦于曲阜,本...
· 丘氏(邱氏)姓源
邱姓本为丘。西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为避孔丘讳,颁诏丘加邑部(“阝”)改为邱。金明昌三年(1192年)修曲阜孔庙,命臣庶回避孔丘之名,其域内丘姓改邱姓。但影响最大,范围最广泛的一次丘改邱姓是清雍正三年(1725年)因尊孔避讳孔丘之名,雍正帝诏令丘加邑(“阝”)为邱。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国后,参议院议员丘逢甲等于1912年提议恢复祖先肇姓之丘。认为丘姓得自姜太公封地营丘,早于孔丘,无先人避讳后人之理,并在广州登报呼吁族人恢复丘姓。因此,闽粤台部分族人闻之响应。但全国大部分省区族人,因不知情,或因涉及法律户籍等诸多问题,仍然使用邱姓。故今丘、邱通用。丘(邱)姓源很多,主要有四大源头:一、出自姜姓:炎帝生于姜水(今陕西歧山县西),因以为姜姓。炎帝裔孙伯夷,号太岳,辅大禹治水有功,而封于吕(今河南南阳西),子孙从其封姓。其裔吕尚,又称姜子牙、太公望,辅佐周灭商,因殊功封于齐,建都营丘(今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