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杨笛子——杨荫浏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97
转发:0
评论:0
一.简介杨荫浏杨荫浏(1899年—1984年2月25日),字亮卿,号二壮,又号清如,音乐教育家,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奠基者。对无锡道教音乐、青城山道教音乐、中国基督教圣乐、北京智化寺音乐、西安鼓乐、五台山寺庙音乐、湖南宗教音乐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堪称宗教音乐研究领域的先锋。建国后,杨荫浏任中央音乐学院研究部研究员、教授,音乐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及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他用30多年时间和毕生心血编著了《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完成专著20多种、论文近百篇。其中有《天韵社曲谱》、《雅音集》、《文板十二曲琵琶谱》、《古琴曲汇编》、《关汉卿戏曲乐谱》、《语言音乐学初探》等。杨荫浏,意气风发杨荫浏会多种乐器,尤擅竹笛,得到吴畹卿嫡传,夙负盛名。吹奏时,高音晶莹清澈,低音细若游丝,故被誉为“杨笛子”。二.所受影响少年时代,杨荫浏进入弥漫书香、触目皆宝的曲社,持续了十五年。他聪明过人,凡三弦、笛子、琵琶、...

一.简介

杨笛子——杨荫浏

杨荫浏

杨荫浏(1899年—1984年2月25日),字亮卿,号二壮,又号清如,音乐教育家,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奠基者。对无锡道教音乐、青城山道教音乐、中国基督教圣乐、北京智化寺音乐、西安鼓乐、五台山寺庙音乐、湖南宗教音乐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堪称宗教音乐研究领域的先锋。建国后,杨荫浏任中央音乐学院研究部研究员、教授,音乐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及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他用30多年时间和毕生心血编著了《中国古代音乐史稿》。完成专著20多种、论文近百篇。其中有《天韵社曲谱》、《雅音集》、《文板十二曲琵琶谱》、《古琴曲汇编》、《关汉卿戏曲乐谱》、《语言音乐学初探》等。

杨笛子——杨荫浏

杨荫浏,意气风发

杨荫浏会多种乐器,尤擅竹笛,得到吴畹卿嫡传,夙负盛名。吹奏时,高音晶莹清澈,低音细若游丝,故被誉为“杨笛子”。

二.所受影响

少年时代,杨荫浏进入弥漫书香、触目皆宝的曲社,持续了十五年。他聪明过人,凡三弦、笛子、琵琶、二胡,诸般乐器,莫不一试即通。曲社浓厚的氛围,为少年杨荫浏的启蒙心智,打下了基础。可以说,从乐器到演唱,从昆曲到十番,从音乐学到音韵学,基本功训练到家。典型事例是杨荫浏抄录的吴畹卿藏清光绪七年(1881)的昆曲曲谱。他缮写油印的《天韵社曲谱》(六集两函)完成于1921年,不但是年轻时代所下功夫的见证,也是生活内容的明证,更是他晚年尚能背诵的九十多套昆曲的物证。虽然曲学知识主要来自吴畹卿,但影响他的决非仅此一人,而是与带头人旗鼓相当的一批民间精英。后人关注的、或者希望解读的,就是冰山一角下面托举杨荫浏的那座巨大冰川。

杨笛子——杨荫浏

弹古琴的杨荫浏

杨荫浏于早年写作、晚年编辑的成组短文《天韵杂谈》,记录了曲社成员的高素养:陆振声善鼓板、蒋旸谷善三弦、张敏斋能笛与鼓板、惠杏村弄笛、陈馥亭善笛……沿袭清唱传统的精英,闲居静思,朝夕聚晤,昆曲丝竹,终年不断,是一方水土培育的一根粗藤上结出的一嘟噜甘果!后人只知吴畹卿,不知的艺人还大有人在。杨荫浏的记录让人知道“各抱绝技,称一时之秀”的辈出英才。吴畹卿和与之齐名的陆振声、蒋旸谷、张敏斋、惠杏村、陈馥亭、朱勤甫等,个个身怀绝技,人人旗鼓相当。翻读《杂谈》,追观前贤,可以约略估量隐藏于江南小镇的强大阵容。杨荫浏行走的空间,充满这类人物。它就是托举冰山一角的巨大冰川。无需说,大部分现有视域的表达,都搞错了冰山之上和水面之下的比例。影响杨荫浏的另一个传统社团,是无锡“雷尊殿”的道士群体。 1911年,12岁的杨荫浏认识了阿炳,跟其学习江南丝竹《三六》《四合》。此前,他与哥哥杨荫甫,一直跟随雷尊殿的颍泉道士学习音乐,并逐字抄录其带来的工尺谱。因颖泉出任住持,无暇顾及,才介绍阿炳前来。不难看出,两位前后脚踏入杨家的道士,是与“天韵社”不同的延续地方文化的另一类型。虽然杨荫浏与颍泉、阿炳的师生缘不长(颍泉约六年,阿炳不到一年),因杨家人对道士阶层的歧视而没有继续,但可以看到,这根线早就搭上了。 1950年,杨荫浏为阿炳录音后,两人心情愉悦,一起合奏了两曲(因录音磁带太少而抹掉),说明两人所奏乐曲是共同熟悉的。这也是杨荫浏带着录音机采访时听到阿炳数年不动乐器却坚持录音的“前理解”。社,从明代延续至清代的生活痕迹,就会了解了杨荫浏积蓄传统音乐功底的环“半入江风半入云”。一般人只关注“暴风境,就等于了解了“天纵之才”阿炳也非“天眼里”的人,而不关注暴风之所以起于青外来客”的环境,《二泉映月》吐露的神思,萍之末的风头水尾,只关注表面上不多几更非“游心尘外、超然神授”的突降灵感。个被传扬的符号,而忘记了构成塔尖之所按照艺术史上一群艺术家“扎堆”是相互以凸显的锥形塔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杨
· 杨
杨姓杨姓,中华姓氏之一,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15年2月,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杨姓人口约有380万,是杨姓第一大省。“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昜”组成。“木”指扶桑,也称杨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在今连云港云合山),“昜”古同“阳”,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中文名杨姓类型中华姓氏得姓始祖杨伯侨郡望弘农郡、天水郡、河内郡等堂号弘农堂、关西堂、四知堂等代表人物杨坚、杨万里、杨利伟等发源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目录1历史发展?起源始祖?迁徙传播2人口分布3姓氏文化?郡望堂号?宗祠对联?家谱文献?字辈排行4姓氏名望杨姓历史发展杨姓起...
· 如何评价杨七郎杨延嗣?杨七郎杨延嗣简介
如何评价杨七郎杨延嗣?杨七郎杨延嗣简介杨延嗣,字延嗣,是杨家将之一,是金刀老令公杨业的七个儿子中最小的一个,因此称为杨七郎。在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中杨延嗣是八尺身高,使丈八蛇矛枪,曾在擂台上力劈擂主潘豹,不慎失手将其打死。潘豹是潘仁美的儿子,与本来就与杨业格格不入,又遇此事,更加对杨家怀恨在心。潘仁美上书宋帝,称“杨家依仗军功,肆意行凶”,要求严惩杨家、将七郎斩首示众。幸有呼延赞力保,之后就以发配为名随父杨业驻守代州。北宋雍熙三年,杨家军征战幽州时,杨延嗣单枪匹马首个到达幽州城外,力杀四门,与辽军交战数百回合,令辽军元帅韩延寿胆颤心惊。杨延嗣怎么死的金沙滩之战,杨家军在激战中被辽兵冲散,各自为战,杨业的几个儿子几乎纷纷阵亡,杨业以死相抗,最终全军覆没,他不想被捕,于是,一头撞死在李陵墓前。七郎杨延嗣冲出重围,来拜见主帅潘仁美搬兵求救,没想到的是,潘仁美还对他杀害自己儿子的事怀恨在心,所以...
· 杨姓
来源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晋武公之子伯侨的孙子羊舌突,羊舌突的孙子杨誉(字叔向)被封在杨邑(今山西洪洞),以邑为氏,遂为杨氏。少数民族姓,如五胡十六国时氐族姓氏,据《晋书》云;氐有杨氏,世居仇池(甘肃仇池山)。如《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胡人姓“莫胡芦”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杨”氏。出自“扬”姓,古时杨扬不分,以邑为氏,古时有“扬氏邑”。他姓改姓。各族杨姓汉族杨姓杨姓起源于古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周宣王将儿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日本族杨姓日本族的杨,假名是やなぎ,罗马字是Yanagi,为日本人的姓氏。例如杨智森、杨泷清。朝鲜族杨姓朝鲜族姓氏一般都存在不同的本贯,本贯既祖籍,指本家族认定的祖先曾居住的地方。朝鲜族杨氏主要有南原杨氏、密阳杨氏、昔城杨氏、安岳杨氏、中和杨氏、清州杨氏、通川杨氏等。南原杨氏(남원양씨)
· 杨吴
历史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杨行密为唐淮南节度使,据扬州。天复二年(902年)封为吴王。建都广陵(即扬州),称江都府。杨行密注意招集流亡,奖励农桑,使江淮一带社会经济有所恢复。吴最强盛时,有今江苏、安徽、江西和湖北等省的一部分。唐天祐二年(905年)杨行密去世,其子杨渥继位,大权旁落摄政徐温。919年,杨行密子杨隆演称吴国王。吴天祚三年(937年)徐温养子宰相徐知诰废杨溥,建立南唐。吴国共历4主,30年。杨吴的统治地区包括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一部分。君主君主列表君主世系图历史遗存杨吴城濠,在今南京市留存有东段。杨隆演主政时期,派徐温镇守金陵,徐温命手下陈彦谦重建金陵城。杨吴城濠即为金陵城人工开凿的护城河,明朝后被误认为是青溪,1949年后又被误认为是秦淮河。注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