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县
历史
兰考县紧靠黄河,很久以前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相传黄帝、蚩尤曾途经县境,黄帝的儿子青阳氏(郭沫若认为是少昊氏一酋长)死后埋葬在青陵岗,即今兰考县红庙镇青龙岗村。再根据县境及其附近的伯牛岗(杞县崔林河东岸)、牛牧岗(民权县双塔东)、窦固堆(东明县境内)等地出土的石器、陶器等文化遗迹证明,远在五六千年以前就有先民在这一带繁衍生息。
古时兰考县境属豫州之地。西周时期,其西部属魏国,东部属戴国。历来分别设置了东昏县和谷县,进而演变为兰阳县、仪封县和考城县三县。今日兰考县就是由历史上的兰封县(由兰阳县、仪封县合并)考城县合并而成。
齐桓公葵丘会盟所在地。
经济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50.89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13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7亿元。
2011年,入驻企业总数达到113家,实现税收2.44亿元。全县工业已初步形成了木制品加工、装备制造、民族乐器、纺织服装、医药化工五大产业集群。全县工业企业达到131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00多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0家,大中型企业3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44.4亿元,增长25%。
2011年,全县实际利用县外资金31.7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2个,出口创汇2860万美元。
区划人口
兰考县辖5个镇、11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城关镇,面积:13平方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4°48′,北纬34°39′,南北长3.58千米,东西宽3.59千米。
固阳镇,人口:5.8万人,是原考城县旧址。
南彰镇,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5.6万人,地理坐标东经115°36,北纬34°40。
红庙镇,面积:63.8平方千米,人口:5.05万人,位于兰考县城东10千米处。
张君墓镇,面积:94平方千米,人口:7.8万人,位于兰考县城东33千米。人口2.36万人,建成区面积3.2平方千米。
城关乡,面积:102平方千米,人口:5.6万人,地处兰考县城四周。
坝头乡,人口:28515人,位于兰考县的西北部。
爪营乡,面积:38平方千米,人口:34749人,位于兰考县城东北12千米处。
谷营乡,面积:55.166平方千米,人口:39480人,位于兰考县城东北15千米处。
小宋乡,面积:73平方千米,人口:4.7万人,位于兰考县城东北部30公里处。
孟寨乡,面积:38平方千米,人口:24118人,位于兰考县的东北部。
许河乡,人口:23132人,位于兰考县东北部。
三义寨乡,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52699人,位于兰考县城西部。
葡萄架乡,人口:24610人,位于兰考县中东部。
闫楼乡,面积:25平方千米 人口:25678人,位于兰考县中部,距县城东北约22千米。
仪封乡,人口:4.2万人,位于兰考县城东12千米处。
名人
历史上,这里曾养育并造就了许多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如下:池子华、陈平、虞延、虞放、张从正、张世禄、王延相、刘大谟、张囟、王鹗、张百行、梁云构、杨廷弼、蔡谟、韩干、张昱、江淹、戴圣等,而在兰考做官和到过兰考的著名人物更多,例如:孔子、张良、宋祁,治河功臣贾鲁、潘季驯、刘大夏、刘天和、林则徐等。
陈平(?—前178年),字儒子,汉相户牖候,秦朝阳武县户牖乡(今兰考县)人,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辅佐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并为巩固西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江淹(443年—505年),字文通,宪伯醴陵侯,南朝济阳考城人。一生历经南朝宋、齐、梁三代。幼年时家境贫困,上学力求上进,平时很少说话,不喜欢与人交往游玩。但他写的文章出众。开始做南徐州从事,后来跟随宋建平王景素来到兖州,因受广陵令郭彦文一案牵连入狱。江淹在狱中上书,情恳意切,景素见其才华横溢,推荐他为南徐州秀才,转任巴陵令王国左常侍,并随景素至荆州。那时,皇帝昏庸无道,多有失德。景素又与其同流合污,江淹多次劝戒,景素不听,因为与景素意见不合,被贬为建安吴兴县令。
王廷相(1474年—1544年),字子衡,中原哲人,号滩川,明代仪封县(今兰考县仪封乡)人,曾任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兼院事、太子太保。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军事家。
旅游
焦桐五彩园
焦裕禄纪念园
焦裕禄精神文化苑
外部链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