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南北朝时代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27
转发:0
评论:0
历史1331年,持明院统的光严天皇在镰仓幕府支持下即位,流亡的后醍醐天皇坚持不退位,为广义的南北朝时代开始。1333年大觉寺统的后醍醐天皇灭镰仓幕府后,进行首度王政复古,推行新政,史称建武新政。由于新政未能满足武士要求,且仅重用京都公家贵族,故引起军人们的愤怒。当中倒幕大将足利尊氏更为不满,其虽被赐予天皇名字中之尊字,但其有意建立幕府,采取架空皇室的武家政治。1335年,足利尊氏发动延元之乱,强迫后醍醐天皇退位,并立持明院统之光明天皇。光明天皇策封他为征夷大将军,建立室町幕府,是为北朝之始。而后醍醐天皇被迫退位后设法逃出,持着天皇象征的三神器复辟,退往大和(今奈良县)的吉野,是为南朝,至此南北朝终于形成,史书称为“一天二帝南北京”。南北朝开始早期,南朝之势力比北朝更为强盛,领有奥州、北陆、甲信全境及东海、畿内之大半。1338年北畠显家、新田义贞先后战死,北朝势力首次压过南朝。1338年至1

历史

1331年,持明院统的光严天皇在镰仓幕府支持下即位,流亡的后醍醐天皇坚持不退位,为广义的南北朝时代开始。1333年大觉寺统的后醍醐天皇灭镰仓幕府后,进行首度王政复古,推行新政,史称建武新政。由于新政未能满足武士要求,且仅重用京都公家贵族,故引起军人们的愤怒。当中倒幕大将足利尊氏更为不满,其虽被赐予天皇名字中之尊字,但其有意建立幕府,采取架空皇室的武家政治。

1335年,足利尊氏发动延元之乱,强迫后醍醐天皇退位,并立持明院统之光明天皇。光明天皇策封他为征夷大将军,建立室町幕府,是为北朝之始 。而后醍醐天皇被迫退位后设法逃出,持着天皇象征的三神器,退往大和(今奈良县)的吉野,是为南朝,至此南北朝终于形成,史书称为“一天二帝南北京”。

南北朝开始早期,南朝之势力比北朝更为强盛,领有奥州、北陆、甲信全境及东海、畿内之大半。1338年北畠显家、新田义贞先后战死,北朝势力首次压过南朝。1338年至1348年间,北朝逐渐收复近江以西的东国,并于1348年攻陷吉野,南朝朝廷逃至奈良,南朝领土仅余纪州、大和、河内、和泉、伊势、伊贺、志摩等地,南朝已无可用之兵。

1349年,足利家因家内直义派、师直派不和,爆发观应之扰乱,足利幕府爆发一分为二的内战。足利直义之子足利直冬在九州起兵,南朝的怀良亲王乘机从幕府管治下夺回九州。1351年,尊氏向南朝投降,达致正平一统。1352年,尊氏于关东平定观应之扰乱,其弟直义不久死去。同年4月,南朝乘尊氏前往东国之时攻入京都,被幕府二代将军足利义诠撃退,但南朝势力再度压过北朝。1355年6月,归顺南朝的足利义冬率南朝方的足利一门再度攻至京都,在与尊氏交涉后,同意撤退。1358年,尊氏去世前,北朝已掌握除畿内南部的整个本州岛、四国东部。南朝掌握九州全境、四国大部、畿内南部,南朝从此没落。1364年,二代将军足利义诠对畿内南部进攻,被撃退,亦曾一度攻下九州,后又被打退。因内乱不止,义诠在世年间仅攻下和泉、河内、纪伊北部。

1367年,二代将军义诠逝世,10岁的足利义满继任为三代将军,因北朝内乱之故,南朝再次兴盛。十二年间,北朝乱事被三代将军义满一一平定,并策划了对南朝的反攻。1379年至1384年,北朝夺回四国和南朝在畿内的大片领土,1385年夺回九州。1392年,北朝包围奈良,南朝后龟山天皇将三神器交给北朝后小松天皇,历时56年的南北朝时代于焉结束。

至于两方何者为正统性,直至20世纪初期,幸德秋水提出当时明治天皇的正统性问题,明治天皇最后作出结论:以南朝天皇为日本的正统,北朝天皇保留名号,但不列入正统。

时期内天皇列表

注释

^ 北朝第一位天皇为光严天皇,但光严即位时尚为镰仓时代。

参考文献

参见

两统迭立

持明院统

大觉寺统

后南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南北朝时期的文字中国北碑南帖时代的到来
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进入北碑南帖时代。北朝碑刻书法,以北魏、东魏最精,风格亦多姿多彩。代表作有《张猛龙碑》《敬使君碑》。碑帖之中代表作有:《真草千子文》。北朝褒扬先世,显露家业,刻石为多,余如北碑南帖,北楷南行,北民南土,北雄南秀皆是基差异之处如论南北两派之代表作,则是南梁《鹤铭》。北魏《郑文公碑》可谓南北双星,北派书写者多为庶人,书不具名。书法时冠冕,被誉为“书中之圣”的是北派王右军。晋至八王之乱,王室内讧以后,势力逐渐衰微。在北方,随着西晋的灭亡。形成了“五胡十六国”的混乱时期。后拓跋氏结束十六国,建立北魏,促成了一百四十九年的相对统一。这是北朝。晋室东迁至灭亡,从公元三一七年至公元四二零年,是南朝。此时书法,也继承东晋的风气,上至帝王,下至士庶都非常喜好。南北朝书法家灿若群星,无名书家为其主流。他们继承了前代书法的优良传统,创造了无愧于前人的优秀作品,也为形成唐代书法百花竞妍群星...
· 南北朝货币分类南北朝中国货币史上大混乱时代
南北朝货币: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大动荡时代,也是中国货币史上大衰退、大混乱时代,宋、齐、梁、陈各自都曾铸钱,造成货币缺乏统一性和连续性,导致货币减重极盛,私铸劣钱盈市。这个时期还超凡脱俗地出现了不以重量命名的国号钱和年号钱南朝钱币东晋东晋偏安江南,至晋恭帝司马德文元熙二年(公元420年)灭亡。其后160余年间,我国南方先后历经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史称南朝。南朝时期,币制混乱,随着朝代的更迭,货币屡次更改。我们这里主要介绍五铢钱。宋东晋恭帝元熙二年,执掌朝政的重臣刘裕废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宋,建元永初,史称刘宋。《宋书·文帝纪》:“元嘉二十四年(公元447年)六月……以货贵,制大钱,一当两……(元嘉)二十五年五月罢大钱当两。”这种大钱当两,被认为是当两五铢钱。当两五铢钱直径2.7厘米,穿径1厘米,厚肉,重5克,面文“五铢”文字粗壮,面有外郭无内郭,背有内外郭;钱径重量均不同两汉...
· 揭秘:魏晋南北朝时代为何被称为“乱世”?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黑暗的“乱世”。在此期间,连绵不绝的军阀混战和地方割据,持续不断的族群侵并、政权倾覆,频繁的人口迁徙和灾难;只有西晋短短36年,勉强算是名义上的“统一”,但其内部冲突和争斗亦极为惨烈。长达400余年的时间里,多重矛盾交错并织,形成了一个巨大而持久的“历史漩涡”,素为治史者所慨叹。从大历史的视角看,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秦汉旧秩序的瓦解期,又是隋唐新生机的孕育期。贯穿于两个过程之中并对历史走向产生深刻影响的重要因素,就是世族与国家关系及其交互作用机制。网络配图黄巾起义第一张“多米诺骨牌”魏晋南北朝历史,是秦汉秩序瓦解的产物。其起点,可追溯到公元184年的汉末黄巾大起义。这场起义既是东汉末年乱局的开端,也是长期累积的社会矛盾的总爆发:一方面,东汉末期的皇权不振和宦官、外戚等“寄生势力”野蛮生长,导致国家治理中枢衰朽不堪;另一方面,士族豪门持续扩张,形成了累世公卿和累世...
· 五万年简史——传说中的“黑暗时代”: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
?中国人谈历史,统一与分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三国演义》开篇的那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可谓妇孺皆知,也反映了一般人在王朝循环观念下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因此,大多数人对魏晋南北朝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漫长的分裂时代,进而联想到因为国家分裂,战乱频繁,而造成的人民流离失所,生活痛苦。因此传统观点也把这一时代视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黑暗”时期。魏晋南北朝的特点是,分裂的时间持续得非常长。中国人平素喜欢讲“强汉盛唐”,汉和唐是一般中国人最引以为豪的两个朝代,迄今为止,仍是各种文学作品、电视媒体宣扬的盛世。尽管“汉唐”这个词经常被使用,但是我们查一下中国历史朝代表便不难注意到,在汉与唐两个大一统王朝之间,横亘着魏晋南北朝这样一个分裂时期。我们把《三国演义》的开头——公元189年董卓进京,视为东汉政权瓦解的标志,同时也是魏晋南北朝的实际起点。尽管在此之后,东汉政权名义上仍维持了三...
· 南北朝时代南北实力的消长:刘宋北伐惨败的后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这首词主要讲诉的是刘宋时期,南方和北方之间的军事斗争,也反映了当时南北方实力的消长,其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和“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更是鲜明的对比,下面就由笔者来谈谈这个时期南北实力的消长。东晋自立国以来,虽然偏安于江南,但历代帝王都希望收复北方的国土。其中以王、谢、桓、庾四大家族为主的北伐,在东晋时曾进行过多次,在其中也不乏名将的指挥。公元311年,大将祖逖出兵收复河北,但后因受到朝廷的排斥忧郁而死,最终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在此之后,当权的士族多标榜北伐以增加门户威望,其中以桓温的三次...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