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电感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55
转发:0
评论:0
概述应用麦克斯韦方程组,可以计算出电感。很多重要案例,经过简化程序后,可以被解析。当涉及高频率电流和伴随的集肤效应,经过解析拉普拉斯方程,可以得到面电流密度与磁场。假设导体是纤细导线,自感仍旧跟导线半径、内部电流分布有关。假若导线半径超小于其它长度尺寸,则这电流分布可以近似为常数(在导线的表面或体积内部)。自感流动于闭合回路的含时电流所产生的含时磁通量,会促使闭合回路本身出现感应电动势。如右图所示,流动于闭合回路的含时电流i(t){\displaystylei(t)}所产生的含时磁通量ΦΦ-->(i){\displaystyle\Phi(i)},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会促使闭合回路本身出现感应电动势E{\displaystyle{\mathcal{E}}}:其中,N{\displaystyleN}是闭合回路的卷绕匝数。设定电感L{\displaystyleL}为则感应电动势与含时电流之间...

概述

应用麦克斯韦方程组,可以计算出电感。很多重要案例,经过简化程序后,可以被解析。当涉及高频率电流和伴随的集肤效应,经过解析拉普拉斯方程,可以得到面电流密度与磁场。假设导体是纤细导线,自感仍旧跟导线半径、内部电流分布有关。假若导线半径超小于其它长度尺寸,则这电流分布可以近似为常数(在导线的表面或体积内部)。

自感

电感

  流动于闭合回路的含时电流所产生的含时磁通量,会促使闭合回路本身出现感应电动势。

如右图所示,流动于闭合回路的含时电流 i ( t ) {\displaystyle i(t)} 所产生的含时磁通量 Φ Φ --> ( i ) {\displaystyle \Phi (i)}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会促使闭合回路本身出现感应电动势 E {\displaystyle {\mathcal {E}}} :

其中, N {\displaystyle N} 是闭合回路的卷绕匝数。

设定电感 L {\displaystyle L} 为

则感应电动势与含时电流之间的关系为

由此可知,一个典型的电感元件中,在其几何与物理特性都固定的状况下,产生的电压 v {\displaystyle v} 为:

电感的作用是抵抗电流的变化,但是这种作用与电阻阻碍电流的流动是有区别的。电阻阻碍电流的流动的特征是消耗电能,而电感则纯粹是抵抗电流的变化。当电流增加时电感抵抗电流的增加;当电流减小时电感抵抗电流的减小。电感抵抗电流变化的过程并不消耗电能,当电流增加时它会将能量以磁场的形式暂时储存起来,等到电流减小时它又会将磁场的能量释放出来,其效应就是抵抗电流的变化。

互感

电感

  图上方,闭合回路1的含时电流 i 1 ( t ) {\displaystyle i_{1}(t)} 所产生的含时磁通量,会促使闭合回路2出现感应电动势 E 2 {\displaystyle {\mathcal {E}}_{2}} 。图下方,闭合回路2的含时电流 i 2 ( t ) {\displaystyle i_{2}(t)} 所产生的含时磁通量,会促使闭合回路1出现感应电动势 E 1 {\displaystyle {\mathcal {E}}_{1}} 。

如右图所示,流动于闭合回路1的含时电流 i 1 ( t ) {\displaystyle i_{1}(t)} ,会产生磁通量 Φ Φ --> 2 ( t ) {\displaystyle \Phi _{2}(t)} 穿过闭合回路2,促使闭合回路2出现感应电动势 E 2 {\displaystyle {\mathcal {E}}_{2}} 。穿过闭合回路2的磁通量和流动于闭合回路1的含时电流,有线性关系,称为 互感 M 21 {\displaystyle M_{21}} ,以方程表达为。

计算互感,可使用纽曼公式( Neumann formula ):

M 21 = μ μ --> 0 4 π π --> ∮ C 1 ∮ C 2 d ℓ ℓ --> 1 ⋅ ⋅ --> d ℓ ℓ --> 2 | X 2 − − --> X 1 | {\displaystyle M_{21}={\frac {\mu _{0}}{4\pi }}\oint _{\mathbb {C} _{1}}\oint _{\mathbb {C} _{2}}{\frac {\mathrm {d} {\boldsymbol {\ell }}_{1}\cdot \mathrm {d} {\boldsymbol {\ell }}_{2}}{|\mathbf {X} _{2}-\mathbf {X} _{1}|}}} ;

其中, μ μ --> 0 {\displaystyle \mu _{0}} 是磁常数, C 1 {\displaystyle \mathbb {C} _{1}} 是闭合回路1, C 2 {\displaystyle \mathbb {C} _{2}} 是闭合回路2, X 1 {\displaystyle \mathbf {X} _{1}} 是微小线元素 d ℓ ℓ --> 1 {\displaystyle \mathrm {d} {\boldsymbol {\ell }}_{1}} 的位置, X 2 {\displaystyle \mathbf {X} _{2}} 是微小线元素 d ℓ ℓ --> 2 {\displaystyle \mathrm {d} {\boldsymbol {\ell }}_{2}} 的位置。

由此公式可见,两个线圈之间互感相同: M 12 = M 21 {\displaystyle M_{12}=M_{21}} ,且互感是由两个线圈的形状、尺寸和相对位置而确定。

导引

穿过闭合回路2的磁通量 Φ Φ --> 2 ( t ) {\displaystyle \Phi _{2}(t)} 为

其中, S 2 {\displaystyle \mathbb {S} _{2}} 是边缘为 C 2 {\displaystyle \mathbb {C} _{2}} 的任意曲面, d a 2 {\displaystyle \mathrm {d} \mathbf {a} _{2}} 是微小面元素。

改用磁矢势 A 1 {\displaystyle \mathbf {A} _{1}} 计算:

其中, ∇ ∇ --> 2 {\displaystyle \nabla _{2}} 是对于变矢量 X 2 {\displaystyle \mathbf {X} _{2}} 的偏微分。

应用斯托克斯公式,可以得到

磁矢势 A 1 ( X 2 , t ) {\displaystyle \mathbf {A} _{1}(\mathbf {X} _{2},t)} 的定义式为

磁通量与流动于闭合回路1 C 1 {\displaystyle \mathbb {C} _{1}} 的电流 i 1 {\displaystyle i_{1}} 的关系式为

所以,互感为

这方程称为纽曼公式( Neumann formula )。注意到对换闭合回路 C 1 {\displaystyle \mathbb {C} _{1}} 与 C 2 {\displaystyle \mathbb {C} _{2}} 不会改变结果, M 21 = M 12 {\displaystyle M_{21}=M_{12}} ,因此,可以以变数 M {\displaystyle M} 统一代表。

类似地,穿过闭合回路1的磁通量 Φ Φ --> 1 ( t ) {\displaystyle \Phi _{1}(t)} 为

除去所有下标,令 C {\displaystyle \mathbb {C} } 、 C ′ {\displaystyle \mathbb {C} "} 代表同一闭合回路,自感以方程表示为

当 X 1 = X 1 ′ {\displaystyle \mathbf {X} _{1}=\mathbf {X} "_{1}} 时,这积分可能会发散,需要特别加以处理。另外,若假设闭合回路为无穷细小,则在闭合回路附近,磁场会变得无穷大,磁通量也会变得无穷大,所以,必须给予闭合回路有限尺寸,设定其截面半径 r 0 {\displaystyle r_{0}} 超小于径长 ℓ ℓ --> 0 {\displaystyle \ell _{0}} ,

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化解这困难。例如,令 C {\displaystyle \mathbb {C} } 为闭合回路的中心曲轴,令 C ′ {\displaystyle \mathbb {C} "} 为闭合回路的表面,则 X 1 ≠ ≠ --> X 1 ′ {\displaystyle \mathbf {X} _{1}\neq \mathbf {X} "_{1}} ,这积分就不会发散了 。

电感与磁场能量

将前面论述加以推广,思考 K {\displaystyle K} 条闭合回路,设定第 k {\displaystyle k} 条闭合回路的卷绕匝数为 N k {\displaystyle N_{k}} ,载有电流 i k {\displaystyle i_{k}} ,则其磁链 N k Φ Φ --> k {\displaystyle N_{k}\Phi _{k}} 为

其中, Φ Φ --> k {\displaystyle \Phi _{k}} 是穿过第 k {\displaystyle k} 条闭合回路的磁通量, L k , k = L k {\displaystyle L_{k,k}=L_{k}} 是自感, L k , n = M k , n , k ≠ ≠ --> n {\displaystyle L_{k,n}=M_{k,n},k\neq n} 是互感。

由于第 n {\displaystyle n} 条闭合回路对于磁通量 Φ Φ --> k {\displaystyle \Phi _{k}} 的总贡献是卷绕匝数乘以电流,即 N n i n {\displaystyle N_{n}i_{n}} ,所以, L k , n {\displaystyle L_{k,n}} 与乘积 N k N n {\displaystyle N_{k}N_{n}} 成正比。

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以得到

其中, v k {\displaystyle v_{k}} 是第 k {\displaystyle k} 条闭合回路的感应电压。

第 k {\displaystyle k} 条闭合回路的电功率 p k {\displaystyle p_{k}} 为

假设原先所有电流为零,即 i 1 = i 2 = ⋯ ⋯ --> = i K = 0 {\displaystyle i_{1}=i_{2}=\dots =i_{K}=0} , 储存于所有闭合回路的总磁能为 0 {\displaystyle 0} 。现在,将第一条闭合回路的电流 i 1 {\displaystyle i_{1}} 平滑地从 0 {\displaystyle 0} 增加到 I 1 {\displaystyle I_{1}} ,同时保持其它闭合回路的电流不变,则储存于第一条闭合回路的磁能 W 1 {\displaystyle W_{1}} 为

然后,将第二条闭合回路的电流 i 2 {\displaystyle i_{2}} 平滑地从 0 {\displaystyle 0} 增加到 I 2 {\displaystyle I_{2}} ,同时保持其它闭合回路的电流不变,则储存于第二条闭合回路的磁能 W 2 {\displaystyle W_{2}} 为

案照这方法继续地计算,储存于第 k {\displaystyle k} 条闭合回路的磁能 W k {\displaystyle W_{k}} 为

所以,当每一个闭合回路的电流都平滑地增加到其最终电流之后,储存于所有闭合回路的总磁能 W {\displaystyle W} 为

假设将 I n {\displaystyle I_{n}} 与 I k {\displaystyle I_{k}} 的数值交换,总磁能 W {\displaystyle W} 不会改变。满足可积分条件 ∂ ∂ --> 2 W ∂ ∂ --> I n ∂ ∂ --> I k = ∂ ∂ --> 2 W ∂ ∂ --> I k ∂ ∂ --> I n {\displaystyle {\frac {\partial ^{2}{W}}{\partial I_{n}\partial I_{k}}}={\frac {\partial ^{2}{W}}{\partial I_{k}\partial I_{n}}}} ,必需要求 L k , n = L n , k {\displaystyle L_{k,n}=L_{n,k}} 成立。所以,电感矩阵 L k , n {\displaystyle L_{k,n}} 是个对称矩阵。

从物理角度来看,上述增加电流方法并不是唯一方法,还有其它很多种增加电流方法。由于能量守恒,没有任何耗散能量。所以,不论选择哪一种方法,只要每一条闭合回路的电流增加到其最终电流,则储存的总磁能都相等。

串联与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

电感

 

如右图所示, n {\displaystyle n} 个电感器串联在一起。现将电源连接于这串联电路的两端。按照电感的定义,第 k {\displaystyle k} 个电感器两端的电压 v k {\displaystyle v_{k}} 等于其电感 L k {\displaystyle L_{k}} 乘以通过的电流的变率 d i k d t {\displaystyle {\frac {\mathrm {d} i_{k}}{\mathrm {d} t}}} :

按照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从电源(直流电或交流电)给出的电流 i {\displaystyle i} 等于通过每一个电感器的电流 i k {\displaystyle i_{k}} 。所以,

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电源两端的电压等于所有电感器两端的电压的代数和:

所以, n {\displaystyle n} 个电感器串联的等效电感 L e q {\displaystyle L_{eq}} 为

由于电感器产生的磁场会与其邻近电感器的缠绕线圈发生耦合,很难避免紧邻的电感器彼此互相影响。物理量互感 M {\displaystyle M} 能够给出对于这影响的衡量。

例如,由电感分别为 L 1 {\displaystyle L_{1}} 、 L 2 {\displaystyle L_{2}} ,互感为 M {\displaystyle M} 的两个电感器构成的串联电路,其等效互感 L e q {\displaystyle L_{eq}} 有两种可能:

假设两个电感器分别产生的磁场或磁通量,其方向相同,则称为“串联互助”,以方程表示,

假设两个电感器分别产生的磁场或磁通量,其方向相反,则称为“串联互消”,以方程表示,

对于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电感器的串联电路,必需考虑到每个电感器自己本身的自感和电感器与电感器之间的互感,这会使得计算更加复杂。等效电感是所有自感与互感的代数和。

例如,由三个电感器构成的串联电路,会涉及三个自感和六个互感。三个电感器的自感分别为 M 11 {\displaystyle M_{11}} 、 M 22 {\displaystyle M_{22}} 、 M 33 {\displaystyle M_{33}} ;互感分别为 M 12 {\displaystyle M_{12}} 、 M 13 {\displaystyle M_{13}} 、 M 23 {\displaystyle M_{23}} 、 M 21 {\displaystyle M_{21}} 、 M 31 {\displaystyle M_{31}} 、 M 32 {\displaystyle M_{32}} 。等效电感为

由于任意两个电感器彼此之间的互感相等, M i j {\displaystyle M_{ij}} = M j i {\displaystyle M_{ji}} ,后面两组互感可以合并:

导引

电感

  串联互助电路图。

电感

  串联互消电路图。

如右图所示,两个电感器串联互助在一起。将电源连接于这串联电路的两端。应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按照点规定,可以得到

其中, v {\displaystyle v} 是电源两端的电压, i {\displaystyle i} 是电流。

电压 v {\displaystyle v} 和电流 i {\displaystyle i} 之间的关系为

所以,两个电感器串联互助的有效电感为

类似地,可以得到两个电感器串联互消的有效电感。

并联电路

电感

 

如右图所示, n {\displaystyle n} 个电感器并联在一起,类似前面所述方法,可以计算出其等效电感 L e q {\displaystyle L_{eq}} 为

由于电感器产生的磁场会与其邻近电感器的缠绕线圈发生耦合,很难避免紧邻的电感器彼此互相影响。物理量互感 M {\displaystyle M} 能够给出对于这影响的衡量。上述方程描述 n {\displaystyle n} 个电感器无互感并联的理想案例。

由电感分别为 L 1 {\displaystyle L_{1}} 、 L 2 {\displaystyle L_{2}} ,互感为 M {\displaystyle M} 的两个电感器构成的并联电路,其等效互感 L e q {\displaystyle L_{eq}} 为 :

假设两个电感器分别产生的磁场或磁通量,其方向相同,则称为“并联互助”,以方程表示,

假设两个电感器分别产生的磁场或磁通量,其方向相反,则称为“并联互消”,以方程表示,

对于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电感器的并联电路,必需考虑到每个电感器自己本身的自感和电感器与电感器之间的互感,这会使得计算更加复杂。

导引

电感

  并联互助电路图。

电感

  并联互消电路图。

如右图所示,两个电感器并联互助在一起。将电源连接于这并联电路的两端。应用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按照点规定,可以得到

其中, v {\displaystyle v} 是电源两端的电压, i 1 {\displaystyle i_{1}} 和 i 2 {\displaystyle i_{2}} 分别是通过两个支路的电流。

所以,电流 i 1 {\displaystyle i_{1}} 和 i 2 {\displaystyle i_{2}} 之间的关系为

应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总电流 i {\displaystyle i} 为

电流 i 1 {\displaystyle i_{1}} 和 i {\displaystyle i} 之间的关系为

电压 v {\displaystyle v} 和电流 i {\displaystyle i} 之间的关系为

所以,两个电感器并联互助的有效电感为

类似地,可以得到两个电感器并联互消的有效电感。

镜像法

对于某些案例,不同的电流分布会在空间的一些区域产生同样的磁场。这论据可以用来计算电感。例如,思考以下两个系统:

一条笔直的载流导线与导体墙之间的距离为 d / 2 {\displaystyle d/2} 。

两条互相平行、载有异向电流的导线,彼此之间的距离为 d {\displaystyle d} 。

这两个系统的磁场在导体墙外的半空间( half-space )相等。第二个系统的磁能与电感分别是第一个系统的两倍。

非线性电感

很多电感器是用磁性材料制成。假若磁场超过材料的饱和度,则这些材料会显示出非线性磁导率行为与伴随的磁饱和效应,从而促使电感成为施加电流的函数。虽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仍旧成立,但电感会具有多重歧义,依计算电路参数或磁通量而不同。

“大信号电感”是用来计算磁通量,以方程定义为

“小信号电感”是用来计算电压,以方程定义为

非线性电感器的电压为

类似地,可以给出非线性互感的定义。

简单电路的自感

很多种电路的自感可以以闭形式给出:

对于高频率案例,由于集肤效应,电流均匀地分布于导体表面。依几何组态不同,有时必须分为低频率和高频率案例,因此必须增加参数 Y {\displaystyle Y} :

Y = 1 / 2 {\displaystyle Y=1/2} :电流均匀地分布于整个导体截面。

Y = 0 {\displaystyle Y=0} :集肤效应,电流均匀地分布于导体表面。

对于高频率案例,假若导体彼此移向对方,另外会有屏蔽电流流动于导体表面,含有参数 Y {\displaystyle Y} 的表达式不成立。

参阅

点规定

LC电路

RLC电路

RL电路

漏电感

磁动势

变压器

参考资料

Frederick W. Grover. Inductance Calculations. Dover Publications, New York. 1952.

Griffiths, David J. Introduction to Electrodynamics (3rd ed.). Prentice Hall. 1998. ISBN 0-13-805326-X.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电感元件
概述通俗地说,穿过一个闭合导体回路的磁感线条数称为磁通量。由于穿过闭合载流导体(很多情况是线圈)的磁场在其内部形成的磁通量变化,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闭合导体将产生一个电动势以“反抗”这种变化,即电磁感应现象。电感元件的电磁感应分为自感应和互感应,自身磁场在线圈内产生磁通量变化导致的电磁感应现象,称为“自感应”现象;外部磁场在线圈里磁通量变化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称为“互感应”现象。比如,当电流以1安培/秒的变化速率穿过一个1亨利的电感元件,则引起1伏特的感应电动势。当缠绕导体的导线匝数增多,导体的电感也会变大,不仅匝数,每匝(环路)面积,连缠绕材料都会影响电感大小。此外,用高渗透性材料缠绕导体也会令磁通量增加。电感元件即利用这种感应的原理,在电路中发挥了许多作用。储存的能量一个电感元件储存的能量(单位:焦耳)等于流经它的电流建立磁场所做的功,其值由下式给出:其中L为电感,I为流经电感的电...
· 静电感应
解释正常的物质都带有等量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因此总的来说是不带电的。如果把带电的物体靠近不带电的导体,例如一片金属,则导体上的电荷将会重新分布。例如,如果把带正电的物体靠近一块金属(参见右面的图),则金属上的负电荷将会被吸引过去,而正电荷则会被排斥。这样便导致金属的靠近外界电荷的部分带有负电荷,而远离外界电荷的部分则带有正电荷。由于这只是电荷的重新分布,因此物体仍然是不带电的。静电感应是可逆的,也就是说,如果外界的电荷被移走了,那么由于物体上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的吸引,它们将重新搀和起来。用静电感应来使物体带电用验电器来演示静电感应静电感应也可以用来使物体带电。例如,如果把物体靠近正电荷,并同时把物体与大地用导线相连,则大地的一些负电荷会因正电荷的吸引而流入物体中。如果在这时切断物体与大地之间的导线,则物体将会带负电。这可以用验电器(一种探测电荷的仪器)来演示。首先把带电物体靠近验电器的顶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