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行为主义心理学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023
转发:0
评论:0
一、产生背景(一)社会背景行为主义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初,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已进入新的垄断阶段,迫切要求充分利用人的全部潜力来提高生产效率,而生产效率是直接通过身体动作的效率而体现的,要提高生产效率就得提高身体动作的效率。并且,维持社会秩序也要靠人们的行动来遵守社会秩序。因此,探索和掌握行为的规律,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量及其效率,是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大工业机械生产的迫切需要,也是华生行为主义的社会主旨。(二)哲学背景1.机械唯物主义哲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深受自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笛卡儿关于人的身体机制的机械论思想、拉•美特利把人看作机器的观点对行为主义有明显的影响。可以以说,笛卡儿和拉•美特利既是行为主义的先行者,又是美国行为主义的哲学渊源。2.实证主义哲学实证主义是19世纪中叶法国哲学家孔德首创的一种科学哲学。孔德始终倡导“以被观察到的事实为...

一、产生背景

(一)社会背景

行为主义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初,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已进入新的垄断阶段,迫切要求充分利用人的全部潜力来提高生产效率,而生产效率是直接通过身体动作的效率而体现的,要提高生产效率就得提高身体动作的效率。并且,维持社会秩序也要靠人们的行动来遵守社会秩序。因此 ,探索和掌握行为的规律,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量及其效率,是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大工业机械生产的迫切需要,也是华生行为主义的社会主旨。

(二)哲学背景

1. 机械唯物主义哲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深受自1 8 世纪产业革命以来的机械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笛卡儿关于人的身体机制的机械论思想、拉 •美特利把人看作机器的观点对行为主义有明显的影响。可以以说,笛卡儿和拉•美特利既是行为主义的先行者,又是美国行为主义的哲学渊源。

2. 实证主义哲学

实证主义是19世纪中叶法国哲学家孔德首创的一种科学哲学。孔德始终倡导“以被观察到的事实为基础”的实证精神,实在、确定和实证是实证精神的要素。华生等人的早期行为主义正是根据这样一种标准,放弃了对不可观察的意识的研究而改以可观察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抛弃了主观的内省法而改以自然科学的客观方法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 实用主义哲学

作为美国官方哲学,实用主义对于华生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深刻。实用主义哲学的要点是强调立足于现实生活,把确定信念当作出发点,把采取行为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的。华生把人的实践活动简化为刺激一反应的行为模式,把有效地控制人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的根本目的,这些都是实用主义哲学在心理学中的具体体现。

(三)科学背景

俄国的生理学研究为行为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伊凡•米哈伊洛维奇•谢切诺夫是俄国生理学的创始人。他根据新的反射图示提出把心理学改造成为客观科学的纲领。他认为,心理学要想大大进步,必须靠科学的、能够证实的事实,而不是靠未经证实的意识假设。拉茨拉恩评价谢切诺夫思想和观念时,指出“其中绝大部分是起源于训练”。这种激进的环境主义与华生强调环境的重要性的取向有共同之处。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的观念和实验技术确实深深地影响了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对华生创立行为主义产生了重大作用。首先,巴甫洛夫用生理学术语描述高级神经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这启发了华生,他在阐释其行为主义理论时,宣布用肌肉运动、腺体分泌和肢体反应等生理学名词代替传统心理学的感觉、思维、情绪等概念。其次,条件反射的概念描述的是行为可具操作性的单元,是有关行为最简单的模式。华生正是据此建立了S—R这一行为主义公式。最后,华生在他的研究中,把条件反射作为一种具体的实验技术而加以采用。

(四)心理学背景

1. 机能主义

华生作为机能主义集大成者安吉尔的学生,深受机能主义的影响。机能主义把人的心理、意识作为适应环境的工具,也就抹杀了人在意识指导下的行为与动物本能行为之间的本质差异,把人的行为等同于动物的行为,为华生提出行为主义原则做了必要的理论准备。华生的行为主义正是把机能主义合乎逻辑地推向极端,剔除掉残余的思辨遗迹,把机能主义顺利地过渡到行为主义。

2. 动物心理学

华生曾明确宣称,他的行为主义是动物心理学研究的直接结果,表明行为主义与动物心理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进化论所包含的生物学化倾向被英国动物心理学家摩尔根所发展,他提出了“吝啬律”,认为在动物心理研究中,只要能用更低级的心灵作用来解释活动,就绝对不用较高级的心灵作用来解释活动。

到了1910年,在美国已有哈佛等8所大学建立了动物心理学实验室。华生明确承认,正是在芝加哥大学长期从事动物心理的研究,使他形成了一种观念,既然能对动物的行为进行纯粹客观的观察和解释,那么也就能够对人类行为进行同样纯粹客观的观察和解释。为此,华生彻底地贯彻了摩尔根的吝啬律,走上行为主义的立场。

二、发展历程

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两个主要时期。

(一)早期行为主义

1913~1930年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被称为早期行为主义(early behaviorism),或称古典行为主义(classical behaviorism)。

第一代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霍尔特、亨特、拉什利等。他们基本上都主张放弃意识改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抛弃内省法而改以客观法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新行为生义

1930〜I960年初为新行为生义(neo-behaviorism)。

1. 狭义的新行为主义。通常指托尔曼、赫尔、斯金纳等的行为主义。这些第二代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虽然理论体系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已不像早期行为主义者那样完全无视有机体的内部过程,开始注意对动机和认知机制的研究。

2. 广义的新行为主义。还包括第二代行为主义者的助手和学生对新行为为主义的发展,又称为新的新行为主义(new neo-behaviorism)。虽然这些第二代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没有根本摆脱经典行为主义的理论架构,但是他们已经大胆地把传统上被行为主义拒之于门外的心理学概念,诸如意识、思维、心象等,回归为心理学合法的研究对象’以趋向认知、整合吸收和突出社会内涵为其主要特征。

三、主要理论

(一)古典行为主义体系

古典行为主义和创始人是华生。华生宣称行为主义的“理论目标就是对行为的预测和控制”。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主张心理学用自然科学的客观方法研究行为。由此,华生认为凡是不可经验的对象都不能作为心理学的对象,主张放弃传统的内省法,放弃所有与意识有关的范畴,诸如感觉、情绪、思维,等等。

1. 刺激——反应理论

华生认为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全部活动。为了便于对行为进行客观的实验研究,华生把行为和引起行为的环境影响分析为两个最简单的要素,即刺激(S)和反应(R)。刺激是指引起有机体行为的外部和内部的变化,而反应则是构成行为最基本成分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这样,全部行为,包括身体活动,也包括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都不外乎是一些物理变化引起的另一些物理变化而已。因此,华生的行为主义又称刺激——反应心理学。

2. 本能理论

华生最终否认遗传的本能行为。他提出人的行为完全是由于环境造成的。他说:“请给我十几个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在我的特殊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之中,我随便拿出一个来,都可以训练他成为任何一种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的,我都能够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首领,甚至也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

这段话一直被人们公认为环境决定论的经典表述。华生又提出了动作流的概念,以代替詹姆斯的意识流。他把人一生的全部行为制成一个由简到繁的图表,认为人的一生的行为是川流不息的动作流,从受精卵开始,随年龄增长日趋复杂。一些非学习行为存在的时间很短,有些则存在的时间较长。华生把这个动作流图作为他的行为主义观点的表达,并认为行为主义正是通过这些动作流来理解人的行为。动作流为行为主义观察人的心理提供了现实的背景。

3. 情绪理论

华生用条件反射法研究了情绪的发展变化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首先,他根据对一个11个月男孩形成条件恐惧反应的事实,认为条件化是使情绪复杂化和发展的机制,人的各种复杂情绪都是在前述三种原始情绪的基础上,通过条件作用而逐渐形成的。

其次,华生的实验还表明,条件化的情绪反应具有扩散或迁移的作用3例如,形成对白鼠的条件恐惧反应时,相似的刺激物如白兔、皮外衣、圣诞老人面具等都可以引起恐惧反应。而在适当的条件下,又可分化开来,形成分化的条件情绪反应。例如,除条件刺激白鼠外,其他刺激单独使用时不以敲击声来强化,则扩散消失,只对白鼠保留反应。

此外,华生还通过对一个3岁孩子的实验研究表明,重行条件作用或解除条件作用是消除不良情绪反应的最有效的方法。

(二)新行为主义体系

新行为主义的主要特征:

不排除意识经验。承认有机体内部活动的作用,重视对动机和认知机制的研究,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

强调操作性的界定。新行为主义者之间有一个共识,即如果要使用抽象的概念或命题,必须遵循逻辑实证主义所要求的方式,将之与可观察的现象联系起来或对之进行操作性的界定。

使用非人类的动物作为被试。这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动物被试比人类被试更易于控制相关变量;其二,在新行为主义者看来,动物与人类的认知和学习过程相比,只有程度上的差异,因而可以把动物研究的结论推及到人类身上。

注重对学习的研究。与早期主要集中研究反应时、感觉、知觉、注意的心理学不同,行为主义将其注意的焦点集中在学习上,并把学习看作是心理学的基础。学习作为理解和控制行为的一种手段,成为心理学中很有前途的一个研究领域。新行为主义者更是对学习问题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赫尔、托尔曼、斯金纳无不如此,他们通过对动物学习机制的深入探讨,来研究有机体是如何适应环境变化的。

1. 认知行为主义

托 尔 曼 面 认 为 ,我们可以认同那些有意义的、有助于解释生物有机体行为的心理学概念,另一方面他又强烈地认同自己是一个行为主义者。为了解决这一困境,他引入了中介变量(intervening variable),即介于环境刺激与可观察反应之间的认知过程。他受到逻辑实证主义的启发,对他所有的理论术语进行了操作定义。

例如,我们知道,白鼠可以学会走迷津,但关键的问题在于它是怎样学会的。托尔曼运用假设、期待、信念、认知地图等中介变量对其进行了解释:

当把白鼠首次放在一个T 形迷津的起点时,这种经验对它来说是全新的,因而没有来自先前经验的知识可供利用。当它穿过迷津,遇到选择点时,有时会向右转,有时会向左转。假设实验者安排白鼠向左转就会得到食物强化,那么在某一时刻,白鼠就会得出一个未经充分论证的假设,即转向某一个方向会得到食物,而转向另一个方向得不到食物。在假设形成的早期,白鼠会在选择点停住,好像在“考虑”选择哪条路。由于这种“考虑”不是以外显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是在其内心进行的,因而托尔曼称之为替代性尝试-错误。如果白鼠早期形成的假设“如果我向左转,就会得到食物”得到了证实,那么它就会产生一种期待:“当我向左转,将会得到食物”。如果期待总是被证实,白鼠就会产生一种信念:“在这种情形下,我每次向左转,都会找到食物。”在这个过程中,动物会形成一个认知地图,即意识到在某一情形中所有可能发生的事。

2. 逻辑行为主义

赫尔主要采用了数学推理的方法,使心理学体系数量化,因而他的理论被称为逻辑行为主义(logicalbehaviorism)或假设-演绎行为主义。

在华生刺激-反应联结理论的基础上,赫尔断定在解释行为时必须考虑中介的内部条件,并试图在中介变量与可观察的刺激、反应之间建立起数量关系。在赫尔的理论中,剌激和反应仍是处于核心地位的概念,但二者是通过内驱力、疲劳、习惯强度、诱因等中介变量连接起来的。

内驱力是刺激和反应之间重要的中介变量之一,它是个体行为发生的内在动力。赫尔认为,内驱力是一种有机体组织状态引起的刺激,它的力量可以由生物需要被剥夺的时间长短或所激起的行为的强度、力量等客观指标来加以确定。

3. 操作行为主义

斯金纳认为除了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之外,还有另一种反射类型即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conditioning),他用了大量的精力来研究操作性条件作用行为,建立了自己的理论学说,因而斯金纳的理论也被称为操作行为主义理论 ( operant behaviorism theory)。

在经典性条件作用中,行为是对刺激的应答或反应,因而这种条件作用也叫应答式条件作用。例如巴甫洛夫的狗一听到铃声就分泌唾液,它们不需要做任何事情来“贏得”肉的强化,所以是被动的。

而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在有机体做出行为时没有明确的外部刺激,行为是自发产生的,强化往往是在操作行为发生之后才出现,这种行为又称操作(operant behavior)。

斯金纳非常重视强化的作用,以至于有人称他的行为原理为操作-强化学说。斯金纳认为,任何习得的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他曾说,自然选择解释了小部分人类行为以及大量非人类的动物行为,但是大部分人类行为是通过强化来选择的,尤其是文化行为。

(三)新的新行为主义体系

新的新行为主义的代表理论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或观察学习理论、罗特的社会学习人格理论和米歇尔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等。尽管这些理论侧重点不同,但其共同的特点是既坚持行为主义的客观化精神 ,又吸收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又称无尝试学习或替代性学习。在班图拉看来,由于人有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获得信息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得个体通过观察 他人(榜 样 )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不必事必躬亲便能学到复杂的行为反应。也就是说在观察学习中,学习者不必直接做出反应,也无须

亲身体验强化,只要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并观察他人接受一定的强化便可完成学习。个体能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得到某种认知表象,并以之指导自己以后的行为,这样就使得他减少了不必要的尝试错误。

2. 罗特的社会学习人格理论

罗特在其社会学习理论体系中阐述了一些基本的原则或假设,表明了他在基本理论问题上的观点。其中,比较重要的假设有:

人格研究的单元是个体与他的有意义环境(meaningful environment) 的相互作用。

人格概念的解释不依赖于任何其他概念(包括生理的、生物的或神经学的)。

人格是统一的。个体的经验(或个体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是相互影响的,新经验有赖于已获得的意义,并且已经获得的意义会随着新经验而变化。因而,要准确预测习得行为就必须了解个体的先前经验。也就是个体的人格随年龄的增长而日趋稳定和一致。

行为是目标导向的,这种方向性可以从强化条件的效果推论出来。也就是外部强化影响着人格。人总是最大限度地获得奖赏,而最小限度地获得惩罚。

3.米歇尔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

米歇尔是现代社会学习论的第三号代表人物。他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大致可分为四部分,即满足延宕研究、人格变量理论、认知原型理论、认知- 情感人格系统理论 。

满足延宕(delay o f gratification)是个体为了将来得到价值更髙的奖赏,.通过一系列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延宕即刻可以获得满足的、价值较低的奖赏的一种行为。满足延宕能力是一项关键的人格指标。

米歇尔提出了五种认知社会学习个体变量,试图去解释人们行为中稳定的个体差异及其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

① 认知与行为建构能力(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construction competencies)

②编码策略与个人建构(encoding strategies and personal constructs)

③行为—结果预期(behavior-outcome expectancies)、刺激——结果预期(stimulus-

outcome expectancies)

④主观刺激价值(subjective stimulus values)

⑤自我调节系统和计划(Selfregulatory systems and plans)

米歇尔等人还探讨了个体对人和情境进行分类的认知原型(cognitive prototype)。他们的研究表明,被试能够按等级有次序地对各种类型的人进行分类,并且某些特征对于特定范畴内的人是特别关键和具有说明性的,也就是说,每一个人或题目都可以根据与之相联系的、具有说明性的特征的数目与质量来加以界定和区分。

认知-情感人格系统(Cognitive-affective Personality System, CAPS)理论是看待人格系统的一种统一的观点,它有两个主要的假设:一是个体在认知-情感单元的长期可通达性不同,即特定的认知-情感单元或内部心理表征被激活或“想起来”的难易程度不同:第二个假设是个体在认知-情感单元之间关系的结构上存在稳定的差异。

四、评价

(一)贡献

1. 使心理学走向客观研究的道路

行为主义坚持客观研究法,彻底摒弃内省心理学,使心理学从主观的唯心主义的科学向客观的唯物主义的科学发展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2. 丰富心理学一些新的研究领域

行为主义加深心理学的一些基础研究,使动物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特别是实验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取得了重大成果。

美国实验心理学的巨大进步主要是受行为主义的影响,行为心理学家极为重视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并力图用动物学习规律来说明人类心理规律。

行为主义极大地发展了联结学习理论,把被动的古典条件作用学习推进到主动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的新阶段,并蕴含着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因素或胚胎形式,呈现出联结学习理和认知学习理论趋近和融合的态势。因此,行为主义对学习心理学的贡献是巨大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华生在儿童心理学客观化方面(方法和术语两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华生把实验法引进儿童心理学领域,他的情绪条件反射的实验研究十分有名,促使人们对于儿童情绪的发展和特定情绪的特定反应模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进一步丰富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3. 促进了心理学应用于实际生活

行为主义注重吸收自然科学的成果,面向实际生活,强调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促进了心理学的广泛应用。华生不遗余力地倡导把心理学技术应用于商业和工业,在20世纪20~30年代,他还做了大量的心理学普及工作,使行为主义在美国得到了普遍承认,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在美国,行为主义的方法、技术不仅普遍应用于各种社会机构,特别是学校、医院、诊所、工厂、政府机关,且已渗入到西方人文科学如社会学、政治科学、行为科学甚至艺术领域。

(二)局限

1. 陷入生物主义

行为主义抹煞人与动物的本质差别,把人归结为动物而陷入生物主义。

2. 陷入客观主义

行为主义抹煞心理、意识与行为的差别把心理、意识归结为行为陷入了客观主义,行为主义贬低作为主体的人在心理和行为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3. 陷入还原主义

行为主义抹煞社会与自然的本质差别*把心理现象归结为纯自然现象,陷入了还原主义。行为主义者力图将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心理学还原为自然科学,将心理学还原为生理学和物理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行为主义
方法差异依据重点的不同,行为主义有许多在研究方法上的分别。一些行为主义者认为观察一个人的行为,是最好也最方便的研究一个人心理和精神过程的方法。而有些人则认为,这事实上也是唯一一种真实有效的研究方法。还有一些人则认为,心理学唯一应该研究的对象就是“行为”,而其他常用的心理学用词(如信念、目标等等)则根本与“行为”无关、或者并非完全针对“行为”,因此他们往往将行为主义的领域称为“行为分析学”或“行为科学”,而不是常用的“心理学”一词。路线差异关于行为主义路线分别到现在还没有一定的共识,以下只是简略的分别:正统(Classical):华生所论述的行为主义,主张客观的研究行为,否定心理的过程和内部状态。方法论(Methodological):以第三人称的客观观点观察行为,观察到的心理数据必须以主体间(inter-subjectively)可检验的方式记载,而不是理论上的方式。此方法被运用于一般的实...
· 演化心理学
概要演化心理学为生理辨认运作于"个体生理的物理适应。"演化心理学之目的为研究"个体的心理其自然演变的情感和认知适应。演化心理学就StevenPinker而言是“不止一种单一理论,但为集大成之假说。”和“并且是一个关于心智,重点放在适应、基因级选择的和心智区域modularity的特化演变理论。”演化心理学分析人类的大脑由很多功能机制组成,,中止心理适应或由天择的演化认知机制设计。例如语言习得模组、乱伦退避机制、骗子侦测机制、智能于性-交配的特殊偏爱、搜寻食物机制、结盟伙伴关系、侦测觉知机制等。演化心理学是根基在认知心理学和演化生理学。它是描写行为环境、人工智能、遗传学、动物行为学、人类学、考古学、生理学和动物学。演化心理学是接近相似社会生物学,但两者间不同的关键重点在“物种个体差异范围”与“物种全体范围”的机制。关于适合量的趋势,重要的配错理论为心理学而不是行...
· 超心理学
历史超心理学(parapsychology)一词由德国哲学家,美学理论家马克思·德索在1889年左右创立,源于para意味着在“在......旁边,沿着”和psychology(心理学)一词。美国植物学家莱因(JosephBanksRhine)在20世纪30年代因使用实验室方法进行超心理学研究而闻名,由于他的推广,超心理学一词逐渐代替心灵研究(psychicalresearch)一词在英语世界中普及。美国科学促进会在1969年接纳超心理学会为其下属学会。英国爱丁堡大学在1985年设置了凯斯特勒超心理学教席(KoestlerChairofParapsychology)。现状现在,超心理学研究在30多个国家开展。研究场地和实验室主要由私人机构和大学提供。在美国,超心理学的研究高峰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自那以后,大学的研究热情出现了下降;但是,私人研究机构依旧从捐款中获得资助。自20世纪80年...
· 内容心理学
一、产生背景(一)社会背景内容心理学在19世纪70年代产生并非偶然,而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科学进步的产物。经过1848年革命,欧洲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开始迅速发展。现代的工业生产发展,不仅需要有探察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和活动方式的科学,而且还需要有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独立科学。因此,冯特建立的内容心理学正是当时社会发展和生产实践迫切需要的产物。(二)哲学背景任何心理学都以特定哲学为其方法论的基础,内容心理学也不例外。创始人冯特生活在19世纪具有德国古典哲学传统的国度里,当时的科学主义思潮发端于实证主义和马赫主义;人本主义思潮发端于意志主义的时代。关于科学和哲学的关系上,主要倾向是强调一切知识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基础上,应当抛弃玄学争论。(三)科学背景19世纪后,德国为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需要,大力发展自然科学,并在大学里开设自然科学课程,提倡观察和实验。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 心理学评论
外部链接ListoffreePsychologicalReviewarticlesavailableonline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