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三别抄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850
转发:0
评论:0
概要高丽权臣崔瑀以备盗为名建立具有崔家私兵性质的骑马部队“马别抄”和夜间巡察部队“夜别抄”。为其最早的由来。这些两支部队后来被并入三别抄。崔氏政权崩坏后,高丽军事制度改变,三别抄军成为了高丽事实上的政府军。就在崔氏政权执掌高丽政权的同时,蒙古帝国开始崛起,征服了大量国家。1219年与高丽结为同盟,但蒙古要求高丽向其朝贡导致了两国关系的恶化。1231年,蒙古第一次入侵高丽。三别抄军是崔氏政权的私兵,而崔氏政权对蒙古持强硬态度,因此三别抄坚持抗击蒙古。1232年,高丽的都城从开城迁到了汉江河口的江华岛。蒙古断续的进攻高丽,高丽朝廷以文臣为首倾向于与蒙古讲和,1258年联合金俊、林衍等反对派武臣推翻了崔氏政权,向蒙古投降。林衍等武臣不愿投降,1269年废黜了亲蒙古的高丽元宗,掌握政权。蒙古以讨伐林衍为由进攻高丽,林衍动员三别抄军抵抗,但在期间死去。1270年5月,其子林惟茂倒台,武臣政权灭亡。元...

概要

高丽权臣崔瑀以备盗为名建立具有崔家私兵性质的骑马部队“马别抄”和夜间巡察部队“夜别抄”。为其最早的由来。这些两支部队后来被并入三别抄。崔氏政权崩坏后,高丽军事制度改变,三别抄军成为了高丽事实上的政府军。

就在崔氏政权执掌高丽政权的同时,蒙古帝国开始崛起,征服了大量国家。1219年与高丽结为同盟,但蒙古要求高丽向其朝贡导致了两国关系的恶化。1231年,蒙古第一次入侵高丽。三别抄军是崔氏政权的私兵,而崔氏政权对蒙古持强硬态度,因此三别抄坚持抗击蒙古。1232年,高丽的都城从开城迁到了汉江河口的江华岛。蒙古断续的进攻高丽,高丽朝廷以文臣为首倾向于与蒙古讲和,1258年联合金俊、林衍等反对派武臣推翻了崔氏政权,向蒙古投降。

林衍等武臣不愿投降,1269年废黜了亲蒙古的高丽元宗,掌握政权。蒙古以讨伐林衍为由进攻高丽,林衍动员三别抄军抵抗,但在期间死去。1270年5月,其子林惟茂倒台,武臣政权灭亡。元宗从江华岛回到了开城,下令解散三别抄军。1270年5月,三别抄的将军裴仲孙、夜别抄的卢永禧拥戴宗室承化侯王温,占据江华岛抗击蒙古。三别抄举兵的原因是其反蒙古的性格以及害怕被官军征讨。此后在江华岛自行任命官吏,拒绝承认开城的高丽朝廷。

6月,三别抄政权迁到了西南的珍岛。1271年,三别抄军向日本镰仓幕府求救,但镰仓幕府没有回应。同年2月又请求向蒙古投降,同时要求蒙古先退兵,并将全罗道让给三别抄军统治。但蒙古拒绝了这个要求,同时高丽派遣金方庆、洪茶丘联合蒙古攻陷了珍岛。金通精率领残部逃往耽罗(济州岛),驱逐了耽罗国王并占据了该岛。1273年,高丽、蒙古联军攻占了济州岛,三别抄之乱被平定。

此后蒙古在该岛设置耽罗总管府,高丽全境成为蒙古的附庸国。新任的高丽国王忠烈王向日本派遣使节,1274年,高丽积极建议蒙古进攻日本,并为蒙古提供军船兵粮以及兵将。

三别抄与琉球

20世纪后半叶,在冲绳县浦添市的浦添极乐陵中发掘出高丽瓦。该瓦的文字,与三别抄军在珍岛的据点龙藏城迹土的瓦上文字十分相似。浦添极乐陵出土的瓦上刻着“癸酉年高丽瓦匠造”的字样,癸酉年可能是1153年、1273年、1333年、1393年等等。其中1273年正是三别抄军在济州岛被完全消灭的那一年。因此有学者推断,三别抄军生还者逃亡琉球避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别抄之乱
背景自1231年起,高丽间断性地遭到蒙古人的侵略。这段时期里,高丽由崔氏家族实施军事统治。1232年,高丽武人政权掌权者崔瑀将傀儡国王和朝廷迁到了江华岛以避开蒙古骑兵的兵锋,继续抗击蒙古的侵略。然而由于当时高丽朝廷对地方统治的薄弱,不少叛军投靠了蒙古人,1258年,蒙古人在高丽北部设置了双城总管府和东宁府。与这些叛军不同的是,三别抄军始终坚持其反蒙古政策,这是由于该军队是由主战派掌权者崔瑀一手缔造的私兵,因此绝对地效忠于崔瑀。1258年,将军金俊率领杀害崔氏政权首领崔竩,崔氏政权覆灭。但金俊上台后,执行亲近蒙古的政策,将王子王倎送到了蒙古。王倎被忽必烈扶植即位,是为高丽元宗;元宗又同王世子王䞐前往蒙古以获取支持。1268年,林衍率三别抄军杀死了金俊。次年林衍试图废黜元宗,但在蒙古的压力下让元宗复位。1270年最后一任武人政权的掌权者林惟茂被三别抄军杀害。长达100余年的武人时代终于结束,权...
· 分三别两
分三别两分三别两分三别两的意思分三别两是什么意思分三别两什么意思分三别两的近义词分三别两的反义词分三别两的拼音【成语意思】:同“分星擘两”。【用法分析】:分三别两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等。【成语来源】:老舍《牛天赐传》二十:“更使他惭愧的是,他分三别两,谁的是谁的。”【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使用程度】:一般成语【成语年代】:当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fēnsānbiéliǎng【成语声母】:FSBL【分三别两的近义词】:分星擘两、分星劈两【近似成语】:两袖清风:原指两袖迎风而起;飘飘扬扬的姿态。后比喻做官的时候;十分清廉;除衣袖中的清风之…两厢情愿:两厢:双方;情愿:心里愿意。两方都愿意;互不勉强。也作“两相情愿”。两相情愿:两方面都愿意。两相情原:双方互相愿意。两面三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用两面派手法。比喻居心不良。【成语接龙】:分三别两→→...
· 扬三世·索别斯基
早年扬·别索斯基出身于波兰贵族索别斯基家族。1648年,在扬赫梅尔尼茨基起义期间自愿参加军队。因军功被擢升为将军。其后,国王波兰扬·卡齐米日派遣扬·别索斯基至伊斯坦布尔为大使。波兰当展示进入大洪水时代,瑞典出兵波兰,扬·索别斯基指挥鞑靼军队迎战。扬·索别斯基忠诚地为国王作战,并在1665年新婚的妻子玛丽亚·卡齐米日(为法国王室的分支,汲引法国的力量帮衬其夫)的帮助下,于同年被擢升为大元帅。隔年,他又被升为“副王”的等级盖特曼(相当于首相,波立联邦一般同时有四位盖特曼)。1667年,他在波兰-哥萨克-鞑靼战争(1666-1671年)取得中的伟大胜利当时波兰正与哥萨克酋长国及其盟友克里米亚汗国发生大范围的边境冲突,盖特曼约翰率领波军,于1667年的波海赤战役(BattleofPodhajce)大败哥萨克-克里米亚联军,获得决定性的胜利及停战协定。1668年2月5日,已成为知名人物及受人尊敬指挥...
· 愚管抄
概略初代・神武天皇至第84代・顺德天皇的历史,潮流已由贵族的时代转换到武士的时代,根据末法思想和“道理”的理念,全书以假名文记述。构成‘愚管抄’的内容由风格相异的三部分构成,全7卷。卷1和卷2是“汉家年代”“皇帝年代记”,是神武以来之天皇年代记,卷3到卷6是以道理的推移为中心的历史叙述,卷7是论说,关于道理的总括。版本日本古典文学大系本〔旧大系〕(岩波书店、1967年)丸山二郎校注‘愚管抄’(岩波文库、1949年)新订増补国史大系本‘古今着闻集・愚管抄’(吉川弘文馆、2000年)ISBN4-642-00320-7参考文献尾崎勇‘愚管抄とその前后’(和泉书院、1993年)ISBN4-87088-578-6大隅和雄‘愚管抄を読む中世日本の历史観’(讲谈社学术文库、1999年)ISBN4-06-159381-1石田一良‘愚管抄の研究その成立と思想’(ぺりかん社、2000年)ISBN4-8315-...
· 历经三朝的太监冯保为何被抄家?
冯保评价冯保为明朝人。生于1543年,死于1583年,享年40岁。冯保在历史上是一名著名的太监,坚持推进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使明朝的政治、经济处于复苏的状态。除此之外,冯保在书法和音律上也颇有造诣,冯保鉴刻了诸如《启蒙集》、《四书》、《书经》、《通鉴直解》等等作品,备受后人的推崇。冯保作品欣赏在政治上,冯保和张居正为北宋经济的复兴做出了贡献。并且在生活中认真教育辅佐宋神宗,冯保的功绩不可忽视,冯保并在当时有很高的权力威望。冯保在政治上,得到李太后的赏识,教育辅佐十岁的皇帝宋神宗。和宰相张居正积极推行“一条鞭”法,为北宋的冗官、冗政、冗兵进行了精简,并且为北宋的经济复兴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而宋神宗也十分欣赏冯保的的做法,屡次进行夸赞,并且亲自赐送图章与冯保,内刻“光明正大”、“尔惟盐梅”、“汝作舟楫”等字词表扬冯保。但在后期,冯保恃宠而骄,做了很多为的权力,不惜伤害他人的事件。比如:王大臣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