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经济学派
学派的形成
该学派成员谈到自己学派历史时多会从1930年代就聚集在芝加哥大学的第一代人物(尤其是从法兰克·奈特)谈起,但是在1950年代以前,确实是没有“芝加哥经济学派”名称的产生,该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中除了奈特以外并没有人发表过很受注目的经济学主张。1946年米尔顿·弗里德曼重返母校(即芝加哥大学)任教被视为很关键的一年,在短短数年间,其主要是透过货币理论的论述,他为该学派注入了生气。1957年经济学家爱德华·钱柏林的著作《迈向一般性的价值理论》中有一个专章介绍芝加哥学派,这是最早提出该学派名称的文献。至1960年代,该学派的存在已普遍被认知,其成员也开始以一个学派自居,然后形成了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高材生毕业后回到母校任教与献身本学派的传统,直到1980年代之前,它的影响力逐年增加。一般论者都认为芝加哥经济学派的兴盛与第二代领袖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慧黠、辩才无碍有关。第三代的芝加哥经济学派以小罗伯特·卢卡斯与盖瑞·贝克分别代表了的两个不同的研究方向,并且在学术上都获得了很高的成就。
学派成员
在芝加哥大学任教的成员
法兰克·奈特(Frank Knight, 1885-1972)- 该学派的早期人物,后来该学派的中坚成员多是他的学生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1912-2006)-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illiam Schultz,1902-1998)-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乔治·斯蒂格勒(George Stigler, 1911-1991)- 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罗纳德·科斯(Ronald H. Coase, 1910-2013 )- 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罗伯特·福格尔(Robert Fogel, 1926- )- 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盖瑞·贝克(Gary Stanley Becker, 1930- )- 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小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Emerson Lucas, Jr., 1937- )- 199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理察·波斯纳(Richard Posner ,1930- )
汤玛斯·索维尔(Thomas Sowell ,1939- )
尤金·法马(Eugene Fama,1939- )-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非芝加哥大学教授
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James McGill Buchanan, 1919-2013) - 该校博士毕业生,同样反对政府干預,198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也是发展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的重要学者。
参见
奥地利经济学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