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结合能
实验测量
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构成。每个中子和质子都有自己的质量。但由于强相互作用与库伦相互作用的存在,一个原子核的质量不完全等于每个中子和质子的质量和。
比如氦原子的质量M( ( H e 2 4 ) {\displaystyle (He_{2}^{4})} )=4.002603原子质量单位(u),氢原子的质量M( ( H 1 1 ) {\displaystyle (H_{1}^{1})} )=1.007825u,中子的质量M(n)=1.008665u
氦核( ( H e 2 4 ) {\displaystyle (He_{2}^{4})} )的质量与组成它的2质子(即2个氢原子)与2个中子质量和不同:
2×M( ( H 1 1 ) {\displaystyle (H_{1}^{1})} )+2×M(n)=2×1.007825u+2×1.008665u=4.032980u
M( ( H e 2 4 ) {\displaystyle (He_{2}^{4})} )= 4.002603u
其差值为:
△M=4.032980u-4.002603u=0.030377u
当二个中子和二个质子组成一个氦核时,要损失△M=0.030377u的质量。通过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可以算出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形成一个氦核所释放的能量:ΔE=ΔM ⋅ ⋅ --> {\displaystyle \cdot } c 2 {\displaystyle {c^{2}}} =28.30兆电子伏特。
原理
核结合能主要由强相互作用引起。其中包括体积能、表面能、库伦排斥能、对称能和对能等组成。
液滴模型
由于原子核的结构与水滴的结构十分相近,可将原子核近似看做密度十分巨大的液滴来处理,这就是原子核的液滴模型 。
结合能与比结合能
很显然,组成原子的核子越多,它的结合能就越高。因此,我们不妨将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定义为一个新的物理量—— 比结合能 (又称 平均结合能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精密的物理检测表明对于质量数偏低的原子,核子比结合能随着质量数的增大而增大,而在镁和铁之间达到最大,之后便随着质量数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可以得出,当重原子裂变成两个或多个原子时,生成原子的结合能总和会大于原来重原子所具有的结合能,此间的差值便会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这便是核裂变反应。反之,当几个轻原子结合,合成原子的结合能大于原本所有原子结合能之和,这便是核聚变反应放出能量的来源。
应用
核能因为其巨大的能量具有强大的应用潜力但同时如果应用不当,落入反和平人士手中,其高强度能量却有可能变成全人类的灾难。核能一直备受抵制却不可替代。 核能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种形式:
核电站
医疗(放射性治疗)
小型核能动力装置
核武器
参见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
核动力
核裂变
核聚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