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明道
思想
南宋净明道创始人为玉隆万寿宫道士周真公,净明道的特点是以道教融会儒、释,倡导三教合一,继承道家关于“道”的学说和“涤除玄览”的理论,吸收儒家的伦理观念和佛教的“普渡众生”之说,将“忠孝”作为修道的重要门径。净明道认为“以本心净明为要,而制行必以忠孝为贵”,才能合乎“中黄八极天心”,达于“无上清虚之境”。
发展
据传许逊曾仕晋为四川旌阳令,后辞官从兰公、谌母,于是通晓道法,后有道士何真公祈请他救度,得授"度人净明大法",传度弟子五百余人,净明之道于是传行于世。
南宋初年,西山何真公聚五百弟子创派,后失传。元朝初年由西山道士刘玉(1257年~1308年)重建,刘玉自称数遇许逊等仙,降授净明道要。又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遇西山道士胡惠超,告知“净明大教将兴,当出八百弟子,汝为之师”,刘玉遂“开阐大教,诱诲后学”,弘扬净明道法(《西山隐士玉真刘先生传》)。提倡以老子为宗,忠孝为本,敬天崇道,济生度死为主要内容。
净明道后得到元明两代不少重臣儒士的服膺称赞,被誉为仙家之“最正者”。同时,为应对北方全真道的迅速崛起,南方的道教流派逐渐归于正一道。净明道亦在明以后渐渐归于正一道。
与江右商帮关系
明清江右商帮的兴起与元代净明道教的改革有很大关系。净明道强调,以忠孝为本,敬天崇道,诚心正念,方寸净明,积功累德,就可得道成仙。净明道教经过这一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历史发展,让当时一大批江西儒生和工商人士看到了净明道是以真忠真孝,诚实守信,要求信众大力从事世俗事业。万寿宫一般是各地江右商帮的聚会中心,许逊与万寿宫信仰也成为江右人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
十二真君
元代胡惠超编撰《洪州西山十二真君传》,对净明道的信仰体系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将净明道推崇的历史人物归为西山十二真君,分别为:许逊、吴猛、时荷、甘战、周广、陈勋、曾亨、盱烈、施岑、彭抗、黄仁览、钟离嘉。
祖庭和福地
西山万寿宫(玉隆万寿宫):在今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西山。
南昌万寿宫(铁柱万寿宫):遗址在今南昌市区中山路万寿宫商城。
逍遥山: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称逍遥山,现多称西山,在南昌市郊。
西山洞: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方圆300里,名曰天柱宝极玄天。
影响
净明道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闾山道。
参考
秋月观暎著,丁培仁译:《中国近世道教的形成:净明道的基础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