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
词源
陆地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一书。《管子·山至数》:“故币乘马者,布币于国,币为一国陆地之数。谓之币乘马。”《汉书·货殖传》:“故曰陆地牧马二百蹄,牛千蹄角,千足羊,泽中千足彘,水居千石鱼波,山居千章之萩。”明代袁可立《陈发兵出海之期疏》:“陆地抵复州三十里,盖州百八十里,水路抵盖则半日程。”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二五:“北方水源颇少,陆地沾湿处,宜种此稻。”
历史
地球板块结构
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 ,火山活动形成了大气和海洋。地球的海洋由来自于小行星、彗星的冰或水蒸气液化后形成 ,而此时的大气因温室效应让水能保持液态,让海洋占地球表面70%以上。35亿年前,地球磁场诞生,使得大气层不会被太阳风给吹散 。地球上的大气与海洋不断形塑陆地的形状。陆地是地球的熔融外层冷却形成的,也成为地壳。一旦陆地成为生物栖息地,生物将持续演化数百万年并更加丰富多样,直到下个大灭绝发生 。根据上述两个模型与理论 ,陆地的规模可能是稳定成长到现在的规模 ,或是一下子就到此时的规模 。
陆地的位置与形状因大陆板块运动,在地球历史上经历了多次的分分合合。形成于11亿年前的罗迪尼亚大陆在前寒武纪开始分裂,并在7.5亿年前分裂成两半,形成了古大洋。寒武纪时期冈瓦那大陆在南极附近形成。巨神海在劳伦大陆(北美)、波罗地大陆(北欧)和西伯利亚大陆这几个古大陆之间扩张。奥陶纪时,古海洋分隔开劳伦大陆、波罗地、西伯利亚和冈瓦那大陆,古大洋则覆盖了北半球的大部分。志留纪时,劳伦大陆与波罗地大陆碰撞闭合了巨神海的北面,形成了欧美大陆。石炭纪早期,欧美大陆和冈瓦那大陆间的古生代海洋闭合,形成了盘古大陆的西半部分。白垩纪时南大西洋张开。印度从马达加斯加分离,加速向北对着亚欧大陆撞去;而北美仍与欧洲相连,澳大利亚仍然是南极洲的一部分。5千万至5千5百万年前,印度开始撞击亚洲,形成了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原本与南极洲相连的澳洲,此时也开始迅速向北移动。地球进入了大陆碰撞的新阶段,这最终会在未来形成新的盘古超大陆。
分类
陆地划分
“大陆”或“洲”是指地球上面积大于格陵兰岛的陆地。地球上的陆地可以分为欧亚大陆、非洲大陆(合称为欧亚非大陆)、美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或分为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美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南极洲。其中面积最大的是欧亚大陆,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澳大利亚洲);中美洲与南美洲合称拉丁美洲。地质学上,洲除位于海平面上的陆地部分外,还包括环绕它的大陆架。大陆架的地壳的平均密度是2.8克/立方厘米,与海洋的地壳平均密度2.9克/立方厘米相差甚大,这个差别的原因是因为两种地壳的组成部分和形成过程不同。
“次大陆”指一块大陆中相对独立的较小组成部分。地理意义上的次大陆一般由山脉、沙漠、高原以及海洋等难以通过的交通障碍同大陆的主体部分相隔离。文化意义上的次大陆可以指任何与大陆主体部分相比,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的部分。如印度次大陆(“南亚”、“南亚次大陆”、“印巴次大陆”),可以看作是亚欧大陆或亚洲的次大陆。欧洲可以看作是亚欧大陆的次大陆,中美洲可以看作是北美洲的次大陆。西亚,可以看作是亚欧大陆等。
“半岛”是一种三面环水域,一面连陆地的地形,相当小的半岛称为海岬或海角,至于像欧洲、南美洲南部、非洲南部那样极为巨大的半岛称为大陆延伸。目前,阿拉伯半岛是国际普遍认为的世界最大半岛。
其他陆地分类还有:按组成物质分为冰原、岩漠、沙漠、泥漠、土壤表面。按常态地形分为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
参见
地壳
海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