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军
历史南唐灭闽(945年)后,闽地三分,南唐得建州、汀州,吴越得福州,而泉州、漳州为当地人留从效、陈洪进占据,称清源军、平海军,至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为宋所灭。外交公元945年,闽王朝灭亡。次年,留从效罢黜泉州刺史兼闽国皇室的王继勋,掌控军政,南唐因无法控制而追任留从效为泉州刺史,同年再任董思安为漳州刺史。949年,董思安遭留从效的兄长留从愿毒杀,并自任刺史;因此,南唐只得改设立清源军,并以留从效为节度使统治闽南。南唐后又封其为鄂国公,再进封为晋江王。疆域节度使相关条目闽国参考与注释
历史
南唐灭闽(945年)后,闽地三分,南唐得建州、汀州,吴越得福州,而泉州、漳州为当地人留从效、陈洪进占据,称清源军、平海军,至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为宋所灭。
外交
公元945年,闽王朝灭亡。次年,留从效罢黜泉州刺史兼闽国皇室的王继勋,掌控军政,南唐因无法控制而追任留从效为泉州刺史,同年再任董思安为漳州刺史。949年,董思安遭留从效的兄长留从愿毒杀,并自任刺史;因此,南唐只得改设立清源军,并以留从效为节度使统治闽南。南唐后又封其为鄂国公,再进封为晋江王。
疆域
节度使
相关条目
闽国
参考与注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文章价值打分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当前文章打 0 分,共有 0 人打分
文章观点支持
0
0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一下作者~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丁仁清谱书源
雨山大丁家村丁氏,因其家族中传世史料甚少,没能见到有一部详尽记载世系源流之宗、祖谱。继《雨山大丁家村北祖茔碑文》、《丁氏建修祠堂记》之后,长钺深感忧虑,恐怕年久失考,博访袒。于民国二十年七月(1931),撰写了《修谱书缘由》,将其认为确实者编写成册。(时年,长钺已57岁,与其请老师撰写北祖茔碑文时的21岁相比,此时的长钺,就人生阅历、思维能力趋于成熟,在《修谱书缘由》中,对始迁祖的论述要比《北祖茔碑文》中的“附识”较准确了。)此册中包括:《雨山大丁家北祖茔碑文》、《丁氏建修祠堂记》、《修谱书缘由》、《大丁家排家定世四十个字》,就始迁祖至六世祖及以后众世祖,按遇架沟村古茔和雨山大丁家村北祖茔分布情况,慎重地按“世系”排列造册。此世系排列,就称做丁氏《世系谱》吧。在此,长钺并寄希望于丁氏后人更继续为之。民国三十年三月(1941),丁仁滋依据丁长钺的“悉载册”复抄了两册,与哥哥丁仁清各执一册。丁...
· 潮汕文化—地名源故—军田村·军沟
揭东县云路镇有一军田村,村旁有一条“军沟”,它们的名称都是有来历的。相传南明永历初年,明皇朱由榔见潮州总兵车任重极为骄恣,便遣心腹将领郝尚久密图车任重。于永历二年(公元1648年)正月十五日,在崇福庵设鸿门宴,企图将车任重等人一网打尽。席间,车任重的副将张飞熊外出解手,幸免于难。他潜逃到揭阳鸡笼山下寨斗庄藏身,并改名为魏彪。寨斗庄寨主见魏彪魁梧奇伟,武艺出众,即收留下来作为护庄武师。不料3个月后寨主被魏彪毒杀,家财妻小也被霸占了。魏彪一面纠集旧部,招兵,一面投靠揭阳县令张晓。张晓以魏彪的暴戾早有所闻,但又爱惜他的骁勇,便任命魏彪为镇北协守。从此,魏彪就更加飞扬跋扈,肆无忌惮,经常以“剿匪”为名,到处横征暴敛,人民怨声载道。魏彪的所作所为,激起了乌岗山上义军的愤怒,他们决心为民除害。但魏彪武功高强,轻易近他不得,因此义军决定智取。他们经过观察,发现寨斗庄北靠鸡笼山,山高林密,荆棘丛生,峰峦险...
· 明清之际“西学中源”
在中国古代数千年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基于“厚德载物”理念而产生的包容精神,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壮大,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显著特征,也是传统文化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绵延至今的重要原因。这种包容精神,不仅体现在中国境内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吸收,而且还反映在中华传统文化对外域文明的吸纳与融会。明末清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西文化交流的高峰时期。以传教士为媒介的西方异质文明的传入,为中国士大夫打开了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促使他们去了解西学,认识西方文化,并尝试解决中学与西学的关系问题。明末李之藻、徐光启等学者接受西学,与传教士合作翻译西方天文数学、农学水利等书籍,他们看到西学与中学之间在自然科学乃至宗教、道德方面体现出来的某些相近、相合或相通之处,由此得出“东海西海,心同理同”的看法,并进而提出“会通”、“超胜”的主张。清代初年,在进一步研究、比较、会通...
· 闽清郑氏探源
说起郑这个姓氏,大家都会想到郑成功这位福建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吧,只可惜本文和他关系不是很大,我们现在来说说郑氏。郑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周朝的郑桓公为姬姓郑氏得姓始祖。郑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七位。至2006年,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支持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按人口排序,郑姓在中国大陆为第二十一大姓(在台湾地区是第十二大姓)。大陆郑姓人口约为936万,约占大陆总人口的0.78%。郑氏入闽最早于晋怀帝年间。郑桓公第三十九世孙郑庠,字文序,晋平难将军,任东安太守,治在丹阳。晋永嘉元年丁卯(307年)八月十九日过江,由安徽寿春迁江苏丹阳赴任,居江苏秣陵县桑梓里,谱传庠生为郑氏过江始祖。庠公次子昭公,字元质,晋龙骧将军,东安太守。永嘉之乱后昭公随父南渡,居福建侯官,为郑氏入闽始祖,先后为建州,泉州(今福州)刺史,卒葬于长乐。郑氏第二批入闽时在...
· 莫志清祖祠序源
莫志清祖祠序源新祖是(振)公之孙。(总翰)祖之次子。是(志清)祖号(泉中)宋理宗宝庆乙酉科举人。与李士昂同榜。从由佳兴之门也。任江西省太和县尹致仕终养,与兄(志诚)由东莞蕉莉而迁增城云母。兄居官田。弟居龙尾岗是开居之始祖也。(志清)公生于宋宁宗嘉恭辛酉年五月十四日。终于恭宗德。乙亥年十月初六日寿享七十五岁。原配(霍氏)诰封儒人。生于宋宁宗嘉仄壬戊年十二月初二日终于端宗景炎戊寅年三月初二日,享寿七十七岁合葬在朱径约。客家户新村。土名黎头脚。戊生辰兼辛乙之原。砖石板灰封茔。至嘉庆戊寅。二十四世孙(和让)率捐金通秋瓦石。为万不朽之茔也。(真)公系(观志)公之孙系罗生公之长子也。字(宣义)号(信贤)由增城龙尾岗迁从化县留狄角村之始祖也。生于至正戊午年五月廿九日亥时终于明永乐十五年丁酉年五月初五日。安葬土名细埔林。嘉庆二十五年重修。坐亥向巳分金。此山东至坑,南至坑,西至谷子地。北至谷子地。此山莫姓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