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天台山国清寺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31
转发:0
评论:0
创建该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寺庙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建筑格局国清寺现存建筑为建于清早期的建筑为官式建筑,弥勒殿和雨华殿为单檐歇山顶,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三圣殿、罗汉堂和禅堂是典型的南方厅堂建筑,妙法堂、方丈楼和迎塔楼为中西合璧。寺依山就势,层层递高,按四条南北轴线布列六百多间古建筑,分为五条纵轴线,正中轴由南而北依次为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观音殿;还有放生池、钟鼓楼、聚贤堂、方丈楼、三圣殿、妙法堂(上为藏经楼)伽蓝殿、罗汉堂、文物室等,大雄宝殿正中设明代铜铸释迦牟尼坐像。西轴线为安养堂、三圣殿、罗汉堂(文物室)、妙法堂(楼上为藏经阁)。东一轴线为聚贤堂(僧众餐厅)、方丈楼、迎塔楼。东二轴线为里客堂、大彻堂和修竹轩。像背壁后,有以观音像为中心的慈航普渡群塑,殿两侧...

创建

该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后取“寺若成,国即清”,改名为国清寺。寺庙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现存建筑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

建筑

格局

国清寺现存建筑为建于清早期的建筑为官式建筑,弥勒殿和雨华殿为单檐歇山顶,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三圣殿、罗汉堂和禅堂是典型的南方厅堂建筑,妙法堂、方丈楼和迎塔楼为中西合璧。寺依山就势,层层递高,按四条南北轴线布列六百多间古建筑,分为五条纵轴线,正中轴由南而北依次为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观音殿;还有放生池、钟鼓楼、聚贤堂、方丈楼、三圣殿、妙法堂(上为藏经楼)伽蓝殿、罗汉堂、文物室等,大雄宝殿正中设明代铜铸释迦牟尼坐像。西轴线为安养堂、三圣殿、罗汉堂(文物室)、妙法堂(楼上为藏经阁)。东一轴线为聚贤堂(僧众餐厅)、方丈楼、迎塔楼。东二轴线为里客堂、大彻堂和修竹轩。像背壁后,有以观音像为 中心的慈航普渡群塑,殿两侧列元代楠木雕刻的18罗汉坐像。山门外各建筑物——隋塔、寒拾亭、“教观总持”照壁,丰干桥、“隋代古刹”照壁和国清寺山门, 它们顺地势安排,没有一个相互平行,也没有互相垂直,自自然然地散落各处,却显得和谐协调。一进朝东的山门转入正中甬道,甬道两旁是仅高1.7米的黄色矮 墙,矮墙后面是茂密的竹林。构成一个拥有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3万平方米、8000余间房屋的古建筑群。

主要建筑

塔碑

国清寺主建筑群后的小山坡上,在苍郁的松林中有一座重檐挑角、方石铺地的碑亭。亭额上写着“法乳千秋”四个金字,亭中品字形排列着三座长方形的石碑。正中的丰碑为“天台智者大师赞仰颂碑”,碑座高0.86米、宽0.86 米、长1.86米、碑身高2.6米、宽1.26米、厚0.11米。长篇碑文和诗赞颂佛教天台宗创造人智者大师。右连的丰碑为“行满座主赠别最澄大师诗 碑”。丰碑稍低于智者丰碑。左边的一座丰碑是“最澄大师天台得法灵迹碑”,这座碑的大小与行满碑大小相同。三座丰碑的背面,有日本山田是谛1982年5月 写的敬白,长篇日文铭记了高祖先德,祈念中日两国永远亲善友好的虔诚心意。在“法乳千秋”碑亭左方,有一口围着石栏的古泉,上刻“锡杖泉”三字,相传宋僧普明坐禅于此,因寺内取水不便,遂以锡杖顿地曰:“此处当有泉!”即有泉水涌出,故名锡杖泉。

隋塔

隋塔位于天台城关镇东北6里。隋开皇十八年,晋王杨广为报智者大师受菩萨戒而建造的报恩塔。唐会昌法难受损,南宋建炎二年(1128)修葺。残高59.4米,边长4.6米,六面九级,为浙江最高的古塔之一。系空心楼阁式砖木结构,因遭火焚毁飞檐斗拱,形成四周的空洞。后人对塔基进行了加固,四周铺筑了台阶,已予整修一新,已列为省级文保单位。隋塔建造别致,除砖砌塔壁上,精雕佛像外,塔顶上没有通常的尖形塔头,站在塔内,切可直接仰见蓝天。

方丈楼

方丈楼在国清寺建筑群东部的中心位置上,是一座两层七开间房子,前有“聚贤堂”(斋堂——僧众用餐的地方),后有迎塔楼(寺中宾馆)。楼前有一个方石铺地的院子。方丈楼正中直条排列着三张八仙桌,两旁各有三排茶几木椅方凳,条桌上方挂有“弘阐天台宗”的大红底金字匾额,额下排有名画家邵宇、王子舞写的智者大师水墨画像。旁边挂有几幅名人字画,这是国清寺接待中外来宾的地方。

妙法堂

大雄宝殿左侧妙法堂,这是一座两层楼五开间的精舍。堂前芭蕉茂盛,玉桂常青,环境十分清幽。妙法堂楼上为藏经阁,开敞明净,阁的周转排列着百只木箱,珍藏 着《妙法莲华经》、《大藏经》等经籍。楼下为“台宗讲席”,是弘扬天台宗教义的场所。其布置正中为精雕细刻的讲座,座后挂有阿弥陀佛水墨画像,座前摆有香 案蒲团。讲座两边分列着几十张长条桌。每当讲经时,主讲法师高踞台上,两边讲座上坐落了老少僧众和男女信徒。妙法堂左近有罗汉堂,现辟为文物室。1975 年文物室整修开放,集中展出了佛教天台宗的历代祖师造影,天台宗主要经典著作,国清寺与日本佛教界友好交往等方面的文物。智者大师遗物衣钵及钦赐龙衣、造型精美的钦赐银亭、白玉卧佛、明万历铜镜。还有唐贞元二十年(804年),日本高僧最澄入唐求法时的“度牒”(护照),上有台州刺史的指示。1979年国清寺方丈唯觉随中国佛教代表团去日本访问,受到日本朝野人士的欢迎,方丈将从日本带回的文物、纪念品也在此展出。日本朋友来天台山访问一年四季不断,并留下了“风月同天永,万古结深缘”等字画,及法器、文物。

雨花殿

出门神殿,即见钟、鼓两楼中间又一座殿堂,常匾上书“雨花殿”三字。此名在别的佛寺中难得见到。相传是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曾在此讲述《妙法莲花经》,其精诚所至,感动天庭,天上下起法雨天花,故得此名。殿中供奉有“四大天王”神像。印度古神话传说中的“四天”指的是东、南、西、北四方,并说每一方都有一神堂管着,所以尊他们为“王”。“四大天王”亦称“四天神”或“四大金刚”所以一般寺庙中称此殿为“金刚殿”或“天王殿”。

观音殿

与锡杖泉相邻处,新建有重檐歇山,斗拱翘角的观音殿,雄踞于大雄宝殿之后上方,观音殿长约15米,宽12米,殿内正中供奉着千手千眼观音木雕贴金像一尊,两旁或立或坐着观音的三十二化身。此殿为美国洛杉矶天台山国清寺护法会夏荆山、杨茂慈先生、吴梅影女士等捐资十五万元建成。1983年10月29日举行了隆重的开光大典和法会。

报恩塔

报恩塔是观音殿西邻,建于1985年9月,高约3米,塔顶为黄铜宝顶,紫铜瓦盖成,在阳光下熠熠发光,塔体为录岩。呈四方形,正前方为日本文“南无妙法莲华经(日莲)”碑名, 另三面各嵌有黑底金字的经文。台基也为录岩铺成。这座经幢是日本莲宗信徒捐赠1000万日元建造的。宝塔建立在天台山国清寺的理由是,天台山是传教大师(日僧最澄大师)曾经留学过的最兴盛的灵址,日莲僧人非常敬仰天台大师(智者大师),而且坚信作为正法的法华经的源流是天台国清寺,以表“知恩报恩”的深意。

七佛塔

七佛塔,在寒拾亭前,俗称“七支塔”,也称迎宾塔,是为纪念“过去七佛” 而建,他们分别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因为是祭祀过去七佛,所以建在寺院门前。建于隋唐时的七佛 塔已不存在,1973年在旧址上重建七佛塔,我们看到的七佛塔只有30多年的历史。新建的七佛塔旁也没有任何的文字说明。 新七佛塔与旧七佛塔在造型上最大的区别在于新塔为实心,而旧塔是镂空的。七佛塔的上方,可以看到“一行禅师墓”。

文物古迹

国清寺在佛教发展史和中外关系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寺周保存了大量的摩崖、碑刻、手书、佛像和法器等珍贵文物。

国清寺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刹。孟浩然、李白、贾岛、皮日休、陆龟蒙、杜荀鹤、洪适、郭沫若、邓拓、赵朴初等文人雅士均留下墨宝。

寺内有中国佛教天台宗第五祖章安灌顶大师手植的“隋梅”一株,至今仍郁郁葱葱。纪念唐代著名诗僧寒山、拾得、丰干的“三贤堂”,重13吨的明代释迦牟尼青铜像,18尊元代所雕的楠木罗汉,王羲之、柳公权、黄庭坚、米芾、朱熹的摩崖手迹,寺外有纪念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为编制《大衍历》至国清寺求算学的“一行到此水西流”碑及“一行禅师之塔”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天台寺门宗
名称由来比叡山延历寺的第3代天台座主圆仁和第5代天台座主圆珍的佛教解释互异,造成日后二派冲突,圆珍派下山入三井寺。之后、留在比叡山的圆仁派称作山门派、入三井寺的圆珍派称作寺门派。教义山门派以法华经的圆教为中心,提倡圆・密・禅・戒的四宗兼学,天台寺门宗是加上修验道的圆・密・禅・戒・修验之五法门。以此法门达到“显・密・修验三道鼎立”的目标,以“上求菩提下化众生”。寺格总本山园城寺大本山别格本山金仓寺(香川县善通寺市)历代长吏圆珍惟首猷宪康济增命良勇增命(再任)明仙势祐敬一运昭房算行誉禅艺余敬胜算明笔勧修穆算勧修(再任)胜算(再任)明肇文庆教静文庆(再任)心誉文庆(三任)明尊永圆明尊(再任)觉圆隆明增誉行尊觉猷觉宗行庆道惠觉忠觉讃房觉公显实庆定惠静惠法亲王真圆实庆(再任)公胤实庆(三任)公胤(再任)行意觉任觉实圆忠觉朝良尊圆静静忠道庆重圆觉惠法亲王公縁道智仁助道仁静仁圆助隆辨觉助隆辨(再任)行昭...
· 天台山方广寺禅联
浙江省天台山方广寺有一禅语对联很有特色,它把现实中的山寺景色反映于佛学禅语之中,既具佛理又增韵味。联云: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击钟鼓声,无声不寂月色,山色,草色,树色,云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
· 于山国
三国史记和东国舆地志《东国舆地志》巻之七江原道《三国史记》说明了于山国在朝鲜三国时代时就已存在。在512年,新罗的将军异斯夫攻打于山国,使于山国向朝鲜本岛臣服。不过,到了11世纪初,于山国受到女真族的海盗侵略而灭亡。韩国人认为古代名称的于山岛是和日本争执的独岛,但日本人认为于山岛是在郁陵岛接近的竹屿。李氏朝鲜柳馨远《东国舆地志》(1656),于山的地图于山官撰《新増东国舆地胜覧》(1530)朝鲜八道总図《新増东国舆地胜覧》(1530)朝鲜八道总図(部分:郁陵岛和于山岛)《广舆图》(1737-1776)郁陵岛和"所谓于山"金正浩《大东舆地图》(1861):(部分)郁陵岛和于山金正浩《大东舆地图》(1861):(部分)于山和郁陵岛东岸官撰《大韩地志》(1899)大韩全図(部分):郁陵岛和于山
· 中山国
历史沿革西周至春秋中山国的前身是狄族鲜虞部落,为姬姓白狄,最早时在陕北绥德一带,后来转移到太行山区。姬姓是周王族的姓,白狄的来历,有说是周文王后裔毕万的后裔,也有说是来自周文王封给弟弟虢仲的西虢国。西虢国历代国君世袭兼任周王朝卿士一职,同时又是三公之一,担负为周王朝南征北战、东讨西杀以惩罚不庭的任务,可能是周宣王时期虢国国君虢季子白北御猃狁,在内蒙古萨拉乌素河、榆溪河朔方城之后,其部分后裔就留在陕北了。鲜虞之得名出自鲜虞水,鲜虞水即今源出五台山西南流注于滹沱河的清水河,这一带是鲜虞最早的发祥地。鲜虞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国语》一书中。该书记载,前774年太史伯答郑桓公问话时谈到,成周雒阳四周有16个姬姓封国,6个异姓诸侯国,还有“非王之支子母弟甥舅”的南蛮、东夷及西北的戎、狄国家或部落集团,其中就有鲜虞。春秋时的鲜虞部落联盟,由鲜虞、肥、鼓、仇由几个部落组成,逐渐开始扩张势力。前652年春,鲜...
· 天台县
历史沿革三国吴大帝黄武至黄龙三年(222~231年)之间,从会稽郡章安县分置始平县。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改名始丰县。761年改名唐兴,属台州。五代时属吴越国,曾名唐兴、天台、始丰、台兴,均属台州;960年又改台兴为天台。行政区划下辖3个街道、7个镇、5个乡:街道办事处:赤城街道、始丰街道、福溪街道。镇:平桥镇、街头镇、白鹤镇、坦头镇、三合镇、洪畴镇、石梁镇。乡:龙溪乡、雷峰乡、三洲乡、南屏乡、泳溪乡名胜天台山国清寺教育天台中学赤城中学实验中学育青中学平桥中学县街头中学栖霞中学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