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止观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85
转发:0
评论:0
概念止与观,止是止息一切妄念,观是观察一切真理。止属于定,观属于慧,止观就是指定慧双修。止息一切外境与妄念,而专注于特定对象,并生起正智慧以观一对象。又作寂照、明静。止如明镜止水,观如明镜中水影现万象,止与观,实一体而不二。故称“止观不二”。止观十门止观十门,又称十乘观法,十法而成止观。心行称理摄散名止。止不滞寂,不碍观事。由理事交彻而必俱遂使止观无碍而双运。理事形夺而俱尽,故止观两亡而绝寄。绝理事无碍之境,与泯止观无碍之心,二而不二,故不碍心境而一味,不二而二,故不碍一味而心境。由即理之事摄一切法故,即止之观,亦见一切。由此事即是彼事故,今止观见此心即是彼心。由前中六则一多相入而非一。七则一多相是而非异,此二不二同一法界,止观无二之智,顿见即入二门,同一法界而无散动。由事则重重无尽,止观亦普眼齐照。即此普门之智为主,故顿照普门法界时,必摄一切为伴,无尽无尽。十乘观法天台宗十乘观法所观之境...

概念

止与观,止是止息一切妄念,观是观察一切真理。止属于定,观属于慧,止观就是指定慧双修。止息一切外境与妄念,而专注于特定对象,并生起正智慧以观一对象。又作寂照、明静。

止如明镜止水,观如明镜中水影现万象,止与观,实一体而不二。故称“止观不二”。

止观十门

止观十门,又称十乘观法,十法而成止观。

心行称理摄散名止。

止不滞寂,不碍观事。

由理事交彻而必俱遂使止观无碍而双运。

理事形夺而俱尽,故止观两亡而绝寄。

绝理事无碍之境,与泯止观无碍之心,二而不二,故不碍心境而一味,不二而二,故不碍一味而心境。

由即理之事摄一切法故,即止之观,亦见一切。

由此事即是彼事故,今止观见此心即是彼心。

由前中六则一多相入而非一。七则一多相是而非异,此二不二同一法界,止观无二之智,顿见即入二门,同一法界而无散动。

由事则重重无尽,止观亦普眼齐照。

即此普门之智为主,故顿照普门法界时,必摄一切为伴,无尽无尽。

十乘观法

天台宗十乘观法所观之境,即:阴界入、烦恼、病患、业相、魔事、禅定、诸见、增上慢、二乘、菩萨。

止观方法

主要有三种方式,即:

止观舍

止观舍,是指天台宗止观修行中的差别。

修止观意义

止为定;观为慧,一切善法从修而生,皆为止观所摄。止能遮结;观能断惑。

不放逸、庄严大智、得自在。或为观生死恶果报、增长善根、破诸烦恼。

南传上座部

南传上座部,将禅那表达为心的特质“安止”(appanā),经由奢摩他和毘钵舍那,即将心固守在一个特别的对象上,和以慧对它进行观察与思索,而进入四种禅那,进而得到解脱智。现代南传上座部佛教有将止观二者具体化为:

奢摩他禅修(samattha bhāvanā):止寂禅以坐姿为主,且不宜变换姿势,若身体不适须要换姿势,也要守住所缘(目标)。止禅于所缘,保持“寻”(vitakka﹐专注目标)、“伺”(vicāra﹐继续专注目标),所缘是概念法(世俗谛)。

毘钵舍那禅修(vipassanā bhavanā):内观禅不拘姿势。观禅寻、伺(专注、继续专注)对象,所缘是究竟法(真实谛),如:观“触”:呼吸的触、腹部起伏(=风触色)、坐姿及臀部的触等、感受、声音的生灭;其它的蕴、处、界,不宜当初始观禅的对象;观“色的集法”(rūpassa samudayo),则可观察具有身、心、鼻才有吸气,与具有身、心、鼻才有呼气,又从众缘生可悟入无常,导致更高阶的智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文观止——送石处士序
送石处士序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原文河阳军节度御史大夫乌公为节度之三月,求士于从事之贤者。有荐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生居嵩、邙、瀍、榖之间,冬一裘,夏一葛,食朝夕饭一盂,蔬一盘。人与之钱则辞,请与出游,未尝以事辞,劝之仕不应。坐一室,左右图书,与之语道理,辨古今事当否,论人高下,事后当成败,若河决而东注,若驷马驾轻车、就熟路,而王良、造父为之先后也,若烛照,数计而龟卜也。”大夫曰:“先生有以自老,无求于人,其肯为某来耶?”从事曰:“大夫文武忠孝,求士为国,不私于家。方今寇聚于恒,师环其疆,农不耕收,财粟殚亡。吾所处地,...
· 古文观止——祭石曼卿文
祭石曼卿文欧阳修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昭如日星。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其轩昂磊落,突兀峥嵘、而埋藏於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但见牧童樵叟,歌吟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孤貉与鼯鼪?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有愧乎太上之忘情。尚飨。作者欧阳修(1007~1073年),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人,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译文在治平四年七月某日,具...
· 静止环境观测卫星
観测卫星列表参见遥测
· 《古文观止》书名的含义
清代人吴楚材、吴调侯两人编选了一本古文选读本,定名为《古文观止》。为什么定名为《古文观止》呢?“观止”二字出于《左传》:吴国季札在鲁国观乐,见舞《韶箾》,称赞说:“观止矣!若有他乐!君不敢请已。”意思是说,这些音乐舞蹈妙极了,其他的就不要再听再看了。后人以“观止”称赞所见事物尽善尽美,无以复加。《古文观止》收文上起东周,下至明末,共选辑文章222篇;选材广泛,能照顾到各种文章体裁的多方面的艺术风格。所以,作者认为,他所选辑的文章是最好的,其他文章超不出这些文章的水平。
· 《古文观止》收录多少篇散文
《古文观止》上起先秦,下迄明末,收文222篇,分为12卷。这部历代散文选本由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并经吴兴祚审定。此书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镌版。编选此书的目的是为了“正蒙养而裨后学”。吴兴祚字柏成,号留村。其先浙江山阴人,入正红旗籍。官至两广总督。平生有很多著述。楚材是他从子,调侯是他从孙。近人王文濡等人的《续古文观止》按《古文观止》体列,精选清代著名古文篇章,从而使《古文观止》囊括自先秦至民初古文没落二千多间中国古文精华。《古文观止》所录文章大多是各个时代的名著选段和名家作品,大多为脍炙人口的佳作,因其选择“简而该”、“评注详而不繁”,在同类选本中脱颖而出,成为流传最广的中国古文选本。《古文观止》所收以散文为主,兼取骈文。与《文选》以来的古文选本相比,它包括的时代既长,卷帙又不甚多,而且文章的体裁多样,较少派别的偏见,可谓广收博采,而又繁简适中。在编排上,全书按时代先后分为7个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