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万户撞击坑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6
转发:0
评论:0
描述该陨坑西北毗邻谢切诺夫环形山、北面坐落着瓦维洛夫环形山、巨大的赫茨普龙环壁平原位于它的东北、东侧则是埃文斯环形山、南面横亘着帕申环形山。该陨坑的中心月面坐标为9°58′S138°55′W/9.96°S138.91°W/-9.96;-138.91,直径53.3公里,深度2.4公里。该陨坑充塞着赫茨普龙环形山撞击时抛射的溅射物,外观已发生很大改变。环陨坑四壁覆盖着数座小陨坑,坑壁高出周边地形1140米,坑内容积约2200公里。碗形的坑底地势崎岖,地表散布着一些大小不同的陨石坑。大卫星坑"埃文斯Q"连接在它的东南偏东,另一座年轻的小陨坑则附靠在它的东南侧壁上,同样,在它的西侧壁上也坐落着一座杯状的小陨坑。该特征的名称来源"万户",为一些近代西方文章中杜撰的“中国传统中记录的首位太空人”。卫星陨石坑按惯例,最靠近万户环形山的卫星坑在月图上以字母标注在该坑中心点的旁边。LAC-88详情图....

描述

该陨坑西北毗邻谢切诺夫环形山、北面坐落着瓦维洛夫环形山、巨大的赫茨普龙环壁平原位于它的东北、东侧则是埃文斯环形山、南面横亘着帕申环形山。该陨坑的中心月面坐标为9°58′S138°55′W / 9.96°S 138.91°W / -9.96; -138.91,直径53.3公里,深度2.4公里。

该陨坑充塞着赫茨普龙环形山撞击时抛射的溅射物,外观已发生很大改变。环陨坑四壁覆盖着数座小陨坑,坑壁高出周边地形1140米,坑内容积约2200公里。碗形的坑底地势崎岖,地表散布着一些大小不同的陨石坑。大卫星坑"埃文斯 Q"连接在它的东南偏东,另一座年轻的小陨坑则附靠在它的东南侧壁上,同样,在它的西侧壁上也坐落着一座杯状的小陨坑。

该特征的名称来源"万户",为一些近代西方文章中杜撰的“中国传统中记录的首位太空人”。

卫星陨石坑

按惯例,最靠近万户环形山的卫星坑在月图上以字母标注在该坑中心点的旁边。

万户撞击坑

  LAC-88 详情图.

 

参考文献

Andersson, L. E.; Whitaker, E. A.NASACatalogue of Lunar Nomenclature. NASA RP-1097. 1982. 

Blue, Jennifer.Gazetteer of Planetary Nomenclature. USGS. July 25, 2007 [2007-08-05]. 

Bussey, B.; Spudis, P. The Clementine Atlas of the Mo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978-0-521-81528-4. 

Cocks, Elijah E.; Cocks, Josiah C. Who"s Who on the Moon: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Lunar Nomenclature. Tudor Publishers. 1995. ISBN 978-0-936389-27-1. 

McDowell, Jonathan.Lunar Nomenclature. Jonathan"s Space Report. July 15, 2007 [2007-10-24]. 

Menzel, D. H.; Minnaert, M.; Levin, B.; Dollfus, A.; Bell, B. Report on Lunar Nomenclature by the Working Group of Commission 17 of the IAU. Space Science Reviews. 1971, 12 (2): 136–186.Bibcode:1971SSRv...12..136M. doi:10.1007/BF00171763. 

Moore, Patrick. On the Moon. Sterling Publishing Co. 2001. ISBN 978-0-304-35469-6. 

Price, Fred W. The Moon Observer"s Handboo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ISBN 978-0-521-33500-3. 

Rükl, Antonín. Atlas of the Moon. Kalmbach Books. 1990. ISBN 978-0-913135-17-4. 

Webb, Rev. T. W. Celestial Objects for Common Telescopes 6th revision. Dover. 1962. ISBN 978-0-486-20917-3. 

Whitaker, Ewen A. Mapping and Naming the Mo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ISBN 978-0-521-62248-6. 

Wlasuk, Peter T. Observing the Moon. Springer. 2000. ISBN 978-1-85233-193-1. 

另请参阅

万户

嫦娥一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撞击
参阅碰撞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撞击坑撞击参数
· 万户
万户起源与万户相关的描述曾出现于1909年10月2日《科学美国人》的243页,JohnElfrethWatkins在他的文章中叙述了一个与万户相似的故事,但人名为WangTu,且时间为公元前2000年:值得注意,公元前两千年时中国还没有文字记录,属于传说中的夏代。皇帝要在两千年之后才有,而火药的发明要在此后三千年。1944年WillyLey的书籍《Rockets:TheFutureofTravelbeyondtheStratosphere》第一次使用“WanHu”这个名称。与之接近的描述又出现在赫伯特·齐姆(HerbertS.Zim)(1945)、G.EdwardPendray(1947)、TheCivilAirPatrol(1949)的作品当中。这些版本都提到了万户使用了带有火箭的座椅,有些版本中万户的座椅还带有风筝。1997年祁淑英所著传记《钱学森》亦提到,钱学森的导师王士倬曾经给他讲...
· 撞击坑
历史丹尼尔·巴林杰是第一位将一个地球上的地质形态确认为撞击坑的人:他指出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巴林杰陨石坑是一个撞击坑。但是当时他的理论没有获得很多支持者,当时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地球上没有遗留下来的撞击坑。巴林杰陨石坑1920年代美国地质学家沃尔特·布克(WalterH.Bucher)研究了美国境内的一系列环形山,最后他认为这些环形山是有巨大的爆炸事件造成的,但是他认为这些爆炸事件是强烈的火山爆发造成的。但是1936年其他地质学家得出结论认为这些环形山可能是由撞击造成的。这个问题一直到1960年代依然未完全解决,这个时期的一系列研究,尤其是尤金·舒梅克的详细研究提供了明确的证据证明这些环形山是由撞击形成的,这些研究确认了一系列只有通过撞击才会产生的冲击变态,其中最知名的是冲击石英。使用这些研究所获得的新的判断手段一些地质学家开始在全世界寻找撞击坑,到1970年他们已经初步断定了50多个撞击坑。虽...
· 撞击事件
撞击物体积和撞击频率进入大气层的火流星。许多小天体经常和地球相撞。天体的体积和撞击地球的频率关系是逆相关。直径约1公里的小行星平均500,000年撞击地球一次。较大物体的撞击,例如直径5公里的天体平均大约每一千万年撞击地球一次。最近一次直径10公里以上撞击地球的天体是6500万年前造成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的天体。直径5到10米的小行星平均一年进入地球大气层一次,释放能量约15000吨黄色炸药当量,相当于在广岛爆炸的小男孩原子弹。这些侵入的物体一般会在中间层爆炸,且大部分会被气化。直径约50米的小行星平均一千年撞击地球一次,产生的爆炸相当于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的能量。目前我们已知有一个直径超过1公里的小行星,(29075)1950DA可能在2880年3月16日撞击地球,但是杜林危险指数只估计未来一百年内可能撞击地球的物体,因此对该天体并不适用。直径小于10米的天体被称为流星体,如果落到地...
· 罗素撞击坑
尘卷风痕迹在火星的许多区域都曾经有大规模的尘卷风经过。火星表面大部分区域都被明亮的细砂覆盖,当尘卷风经过,表面的细砂会被移动,使下方的暗色区域暴露。这些尘卷风在火星表面和环绕火星的卫星上看到,这些尘卷风甚至将火星上的精神号和机会号太阳能电池上的尘埃吹除,延长了这两台火星车的寿命。前述两台火星车原始设计是使用3个月,但两者都使用超过了5年,并且机会号至今仍在使用。尘卷风痕迹(英语:Dustdeviltracks)的外观每数个月就会改变一次。图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