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大明宫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353
转发:0
评论:0
历史沿革大明宫始建于贞观八年(634年)。原是隋代禁苑的一部分,唐太宗后为其父李渊在该地修建的夏宫永安宫。贞观九年(635年)李渊去世后,改称为大明宫,又称“东内”。唐高宗继位后,认为原来居住的太极宫过于潮湿,便于龙朔二年(662年)对大明宫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更名为蓬莱宫,并入住其中。咸亨元年(670年)宫殿再次改名为含元宫,神龙元年(705年)复名大明宫。自唐高宗开始,大明宫成为国家的统治中心,历时达234年。整座宫殿的规模宏大,建筑雄伟,王维诗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描绘了当时的盛景。中唐和晚唐时朱泚和黄巢先后据此称帝。唐僖宗时,大明宫屡遭兵火,最终于乾宁三年(896年)被烧毁。数年后,因为战备的原因,宫殿的遗迹也都被拆除,此后便成为一片废墟。宫城丹凤门(复原)大明宫选址在唐长安城宫城东北侧的龙首塬上,利用天然地势修筑宫殿,形成一座相对独立的城堡。宫城的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

历史沿革

大明宫始建于贞观八年(634年)。原是隋代禁苑的一部分,唐太宗后为其父李渊在该地修建的夏宫永安宫。贞观九年(635年)李渊去世后,改称为大明宫,又称“东内”。 唐高宗继位后,认为原来居住的太极宫过于潮湿,便于龙朔二年(662年)对大明宫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更名为 蓬莱宫 ,并入住其中。咸亨元年(670年)宫殿再次改名为 含元宫 ,神龙元年(705年)复名大明宫。

自唐高宗开始,大明宫成为国家的统治中心,历时达234年。整座宫殿的规模宏大,建筑雄伟,王维诗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描绘了当时的盛景。中唐和晚唐时朱泚和黄巢先后据此称帝。唐僖宗时,大明宫屡遭兵火,最终于乾宁三年(896年)被烧毁。数年后,因为战备的原因,宫殿的遗迹也都被拆除,此后便成为一片废墟。

宫城

大明宫

丹凤门(复原)

大明宫选址在唐长安城宫城东北侧的龙首塬上,利用天然地势修筑宫殿,形成一座相对独立的城堡。宫城的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南宽北窄的梯形。城墙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5公里,周长7.6公里,面积约3.11平方公里 。城墙南段与长安城的北墙东段相重合,其北另有三道平行的东西向宫墙,把宫殿分为三个区域。所有墙体均以夯土板筑,底宽10.5米左右,城角、城门处包砖并向外加宽,上筑城楼、角楼等。

宫城共有九座城门,南面正中为丹凤门,东西分别为望仙门和建福门;北面正中为玄武门,东西分别为银汉门和青霄门;东面为左银台门;西面南北分别为右银台门和九仙门。除正门丹凤门有五个门道外,其余各门均为一个门道。在宫城的东西北三面筑有与城墙平行的夹城,在北面正中设重玄门,正对着玄武门。宫城外的东西两侧分别驻有禁军,北门夹城内设立了禁军的指挥机关——“北衙”。

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以南,有宽176米的丹凤门大街,以北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等组成的南北中轴线,宫内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着这条轴线分布。在轴线的东西两侧,还各有一条纵街,是在三道横向宫墙上开边门贯通形成的。

前朝

含元殿

大明宫

从大明宫含元殿遗址看丹凤门方向

大明宫

含元殿遗址

含元殿 是大明宫的正殿,位于丹凤门以北约600米处、龙首塬的南沿,是举行重大庆典和元旦、冬至大朝会之所,俗称“外朝”。主殿面阔八间,进深四间,每间宽5.3米。实测殿基高于平地15.6米,东西长75.9米,南北长41.3米,四周有宽5米的副阶。在主殿的东南和西南方向分别有翔鸾阁和栖凤阁,各以曲尺形廊庑与主殿相连,整组建筑呈“凹”字形。主殿前是一条长78米、以阶梯和斜坡相间的龙尾道,分为中间的御道和两侧的边道,表面铺设花砖。在龙尾道的前方还有一座宫门,可能是牌坊式建筑,其左右各有横贯东西的隔墙。含元殿建造时充分利用了龙首塬的高地,威严壮观,视野开阔,可俯瞰整座长安城,诗句“千官望长安,万国拜含元”就形容了它当时的巍峨气势。

宣政殿

大明宫

宣政殿遗址

宣政殿 位于含元殿以北约三百米,为皇帝每月朔望临朝听政之所,称为“中朝”。殿基东西长70米,南北宽40多米。殿前左右分别有中书省、门下省和弘文馆、史馆、御史台馆等官署。在殿前130米处,有三门并列的宣政门,左右是横贯式的宫墙,墙、殿之间形成较大的院庭。

紫宸殿

大明宫

紫宸殿遗址

紫宸殿 是寝区正殿,亦是皇帝日常办公的场所,位于宣政殿以北95米处,称为“内朝”,群臣在这里朝见皇帝,称为“入阁”。含元、宣政、紫宸组成的外朝、中朝、内朝格局多为后世的宫殿所效仿,北京紫禁城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便是这种格局的体现。

内庭

大明宫

太液池

大明宫

麟德殿复原模型

大明宫

麟德殿遗址

大明宫的北部为园林区,建筑布局疏朗,形式多样。紫宸殿以北约200米处即为龙首塬的北沿,其下有太液池,又名蓬莱池,面积约16000平方米。水池的形状接近椭圆形,在池内偏东处有一土丘,高5米多,称作蓬莱山。池的沿岸建有回廊,附近还有多座亭台楼阁和殿宇厅堂。

麟德殿 位于大明宫的西北部,是宫内规模最大的别殿,建于高宗麟德年间,是皇帝举行宴会、观看乐舞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所。殿基用夯土砌筑,四壁铺砖,实测南北长130米,东西宽80余米。高台上原有前中后毗连的三座大殿,分上下两层。东西侧分别有对称的郁仪楼和结邻楼以飞廊与主殿上层连通,楼前有亭,全都建在夯土高台上。整个麟德殿的总建筑面积达12300平方米,周围有回廊环绕,目前已在遗址的基础上复原了其平面布局。

唐朝的统治者崇尚道教,认老子为祖先,因此在大明宫内也有三清殿、大角观、玄元皇帝庙等道教建筑。三清殿位于宫城的东北隅,殿基面积达4000平方米,台上是楼阁式建筑。此外,清思殿、大福殿等遗址也是重要的考古发掘对象。

影视

2000年电视连续剧《大明宫词》

2009年央视纪录片《大明宫》

2010年IMAX3D电影《大明宫传奇》

参见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长安、唐长安城

唐代建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大明宫名的历史由来:大明宫为什么叫大明宫?
大明宫位于隋朝皇宫大兴宫(唐称太极宫)之东北,始建于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宫,唐太宗建造初衷是为给太上皇李渊居住,以尽孝道。但大明宫未建成,李渊就离开了人世,大明宫的修建于是停止。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唐高宗扩建,次年迁入大明宫执政。大明宫成为了大唐帝国新的政治中心。大明宫是唐长安城规模最大的一处宫殿区,选址在唐长安城宫城东北侧的龙首原上,利用天然地势修筑宫殿,形成一座相对独立的城堡。宫城的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南宽北窄的梯形。周长7628米,面积约3.2平方公里,为北京紫禁城的四倍,相当于三个凡尔赛宫,十二个克里姆林宫,十三个卢浮宫,十五个白金汉宫,五百个足球场。平面形制是一南宽北窄的楔形,西墙长2256米,北墙长1135米,南墙为郭城北墙东部的一段,长1674米,东墙的北部偏西12度多,由东墙东北角起向南(偏东)1260米,转向正东,再304米,又折向正南长1050米,...
· 大明宫的主要建筑:大明宫里有哪些重要景点?
丹凤门丹凤门是唐大明宫中轴线上的正南门,东西长达200米,其长度、质量、规格为隋唐城门之最,体现其千般尊严、万般气象的皇家气派。它的规制之高、规模之大均创都城门阙之最,对研究唐长安城和中国都城考古均有重要价值,被文物考古界誉为“盛唐第一门”。丹凤门沿用历史长达240余年,北面正对含元殿,两者之间为长600余米的御道。丹凤门始建于唐高宗龙朔二年(662),是大规模营筑大明宫时,于大明宫南墙也即长安城北郭墙东段开辟修建的。肃宗至德二年(757),曾改名“明凤门”,不久复名“丹凤门”。自建成之日起,丹凤门就成为唐朝皇帝出入宫城的主要通道,在大明宫诸门中规格最高。丹凤门上有高大的门楼,是唐朝皇帝举行登基、宣布大赦和改元等外朝大典的重要场所。丹凤门遗址位于西安市自强东路道北,2005年发掘时实测门阙墩台东西长74.5米、南北宽33米,共开五孔门道,门道各宽8.5米,道中设石门槛,与史籍中“凤门五开,...
· 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历史1938年花园口决堤事件后,大量河南省难民沿火车道走到西安,定居道北。1980年代初,道北地区作为唐大明宫遗址所在地,因为文物保护法的规定被要求不能进行各种大型建设。2008年遗址公园开始建设,2010年10月1日正式开园。布局大明宫遗址博物馆大明宫遗址公园的地下文物博物馆,依托于保护前村民们私自挖凿的垃圾坑建设。争议大明宫开园后刚建好的大量现代仿古建筑被拆除,这是被认为要为申请世界遗产做工作。火灾2015年8月19日凌晨1时20分,遗址公园内的仿古建筑模型“栖凤阁”发生火灾,建筑上层木质部分被烧毁,钢构的下半部分也出现毁坏。2015年9月7日,嫌疑人雷某某被西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抓获。
· 大明宫的历史沿袭:大明宫是如何退出历史舞台?
大明宫初建于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名永安宫,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而修建的夏宫,也就是避暑用的宫殿,贞观九年(635年)五月,李渊病死于大安宫,夏宫的营建工程也就此停工。李渊去世后,改称为大明宫,又称“东内”。大明宫再次大规模营建是在高宗龙朔时期。“龙朔二年(662年),高宗染风痹,恶太极宫卑下,故就修大明宫”。当时为修此宫曾征收关内道延、雍、同、岐、幽、华、宁、鄜、坊、泾、虢、绛、晋、蒲、庆等十五州121钱,且在龙朔三年二月减京官一月俸,以助修建。经过这次大规模营建,大明宫才算基本建成,更名为蓬莱宫,并入住其中。咸亨元年(670年)宫殿再次改名为含元宫,神龙元年(705年)复名大明宫。此后大明宫尚有多次营建和葺修,如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曾修大明宫,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十三年又曾二次增修大明宫宫殿,“新造蓬莱池周廊四百间”,浚龙首池,起承晖殿。不过这些工程只是增修...
· 大明宫玄武门遗址
遗址情况大明宫玄武门遗址位于今天西安市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以北玄武路上,重玄路以南;遗址保存较为完好,已经是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一部分。从大明宫宫墙东北角的骆驼岭向西沿着北宫行走,不一会儿眼前就出现了一座高大的由青砖包裹的建筑,此乃玄武门遗址。在其北面有一座由黄色材料半包裹的建筑,就是重玄门。两门之间东西有廊,似一瓮城。《长安志》记载:“德宗造门(玄武门)楼,外设两廊,持兵宿卫,谓之北衙”。其描述与今天的考古发现基本一致。从玄武门门洞穿过,门洞南面不远处还发现了一处门址,周围有铺砖和散水,被暂称作“内重门”。傅斯年根据考古发掘的材料对玄武门和重玄门进行了复原。据《唐六典》记载,大明宫的宫城门有十一门。玄武门为大明宫北面中门,位于北城中部略偏西处,西距宫城西北角538米,东距宫城东北角597米。也许是汲取了玄武门之变的血淋淋的教训,大明宫玄武门防御系统之复杂森严,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据考古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