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岳石文化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48
转发:0
评论:0
发现与研究进程发现和命名从岳石文化遗存的发现到对其认识和命名,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实际上,岳石文化是和龙山文化同时发现的。1959年修淄阳水库时,在大泽山东岳石村附近岸边发现东岳石遗址。考古工作者在此发掘出大量的石器、陶器、骨器和蚌器,经考证为东夷族创造的一种古老文化。岳石文化是山东省境内继“龙山文化”(1930年在章丘龙山发现)、“大汶口文化”(1959年在宁阳大汶口发现)两种最重要的考古“文化”之后的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考古发现。研究进程岳石文化的研究始于70年代末期,在此以后,随着人们追寻龙山文化去向问题的展开,有关岳石文化的发掘工作迅速增多,规模也不断扩大。重要遗址目前经过发掘的遗址主要有:平度东岳石遗址牟平照各庄遗址青州郝家庄遗址章丘王推官庄遗址泗水尹家城遗址菏泽安邱堌堆遗址杞县鹿台岗遗址文化特征基本特征古朴典雅、厚重使用是岳石文化陶器的主要风格,而夹砂陶草率粗糙,泥制陶古...

发现与研究进程

发现和命名

从岳石文化遗存的发现到对其认识和命名,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实际上,岳石文化是和龙山文化同时发现的。1959年修淄阳水库时,在大泽山东岳石村附近岸边发现东岳石遗址。考古工作者在此发掘出大量的石器、陶器、骨器和蚌器,经考证为东夷族创造的一种古老文化。岳石文化是山东省境内继“龙山文化”(1930年在章丘龙山发现)、“大汶口文化”(1959年在宁阳大汶口发现)两种最重要的考古“文化”之后的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考古发现。

研究进程

岳石文化的研究始于70年代末期,在此以后,随着人们追寻龙山文化去向问题的展开,有关岳石文化的发掘工作迅速增多,规模也不断扩大。

重要遗址

目前经过发掘的遗址主要有:

平度东岳石遗址

牟平照各庄遗址

青州郝家庄遗址

章丘王推官庄遗址

泗水尹家城遗址

菏泽安邱堌堆遗址

杞县鹿台岗遗址

文化特征

基本特征

古朴典雅、厚重使用是岳石文化陶器的主要风格,而夹砂陶草率粗糙,泥制陶古朴精致,两者反差甚大,又是岳石文化陶器的重要特征,推测两者是出自不同作坊的产品。其他诸如盛行子母口、凸棱、唇边外凸或叠唇、器物转折圆钝以及器底周缘外凸的作风,均构成岳石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与风格。

分期

主要根据尹家城、安丘堌堆、照格庄和丁公等遗址的资料,将岳石文化划分为四期。

典型陶器的演化

甗,岳石文化的主要炊器,数量甚多,已发现者多为腰以分,完整者甚少;

子母口罐,此类器型在岳石文化中数量不多,特征鲜明,并与龙山文化同类器的传承关系较为清楚;

平底尊,是岳石文化指征性器类之一,可分三式;

平底盒,均为泥质陶,高子口,折腹处突棱外伸,可分为3式;

蘑菇纽器盖,是岳石文化的指征性器类之一,造型特征为顶部有空心或实心蘑菇形纽,子母口,可分为3式。

年代

大约在距今3950~3500年之间。其上限有可能延伸到距今4000年,个别地区的下限有可能还会稍晚一些。

地方类型

照格庄类型:其分布区域以胶莱河以东的胶东半岛为主,包括周围沿海岛屿。

郝家庄类型:分布区域以弥河和潍河流域为主,东可抵胶莱平原西部,向南进入沂山北麓一带,西到淄河流域。

土城类型:以沂河、沭河中上游地区为主,并且包括日照、赣榆等东部沿海地区在内的沂蒙地区。

王推官类型:分布于岱北地区,东起孝妇河流域,西到聊城西部,北界可能已抵冀东南一带。

尹家城类型:包括岱南的汶河和泗河中上游地区,西界约在京杭大运河两岸一带。

安邱堌堆类型:主要分布在鲁西南、豫东和皖北地区,与龙山文化王油坊类型的分布区域基本一致,两者之间有继承发展关系。

社会经济

农业:岳石文化农业生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农具的改进创新和农具在全部工具中比例的上升两方面。

冶金业:青铜冶铸业是岳石文化时期成就最突出的手工业部门,此时已进入早期青铜时代。

建筑业:岳石文化的建筑技术水平,首先体现在城市建设方面;房屋建筑技术主要是继承了龙山文化的传统。

夏代,海岱地区的经济比龙山文化时期进一步发展了。从岳石文化的遗存来看,生产工具中主要是用石、骨、角、蚌制作的农具,也出土了少量青铜锥形器。在梁山青堌堆的岳石文化遗存中,发现了石制的斧、刀、铲、锤等;骨器有镞、凿、锥、针;角器有镞、锥和带倒刺的鱼镖;蚌器有镞与镰。此外,还有一些陶纺轮和网坠。青堌堆遗址还出土了不少淡水厚壳蚌和一些鹿角。从上述生产工具和动物遗骸,可以看出采集与渔猎经济在氏族的经济生活中仍占有一定地位。

岳石文化的制陶技术比起龙山文化时期的鼎盛阶段,种类和器形都有较大变化,显出明显的衰落。大多数陶器为泥质灰胎黑皮陶和夹砂红褐陶。泥质陶的胎壁厚,种类少,不过都采取了先进的轮制方法,火候也比较高,普遍饰有凸棱数周而形成独特的风格。这一时期的陶器主要有尊、子母口罐、三足簋、圈足簋、豆、盂、鼎、盆、杯及大量蘑菇状钮的器盖。一些泥质陶器上还绘有朱色图案,也有用红、白、黄多彩兼施的云纹彩绘陶。夹砂的红褐陶器表面抹光,有敞口的大型罐和盆,还发现了袋足肥大的陶鬶,这些陶器的颈、腰、裆部常有附加堆纹。上述因素均不见于典型龙山文化,而与中原的夏代文化有一定关系。在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中十分盛行的鬶,至岳石文化时期已很少见到了。

河南龙山文化晚期阶段,已进入夏代统治时期。豫东龙山文化的造律台类型,与鲁西平原的梁山青堌堆等岳石文化遗址所反映的面貌是一致的,说明夏代中原文化迅速东进,其中主要是商族势力向东的发展。受到商族的排挤,岳石文化的一些氏族向淮河一带迁徙,在涡河、浍河、沱河、唐河的上游与那里的氏族相融合,成为商代的淮夷;还有一些氏族继续南下,在南京、镇江一带发展成后来的“湖熟文化”。泰山、沂蒙山以东则继续发展着岳石文化。

淮夷的形成与发展,与岳石文化一些氏族南下有关,也与原在豫东地区的有虞氏向东南迁移有一定关系。这种大规模的迁移,一方面是因为中原和山东两地新石器时代末期诸部落集团的矛盾冲突,另一方面受到黄河中下游及淮河流域的巨大洪水灾患的直接影响。安徽省淮北地区的宿县、淮北、蚌埠一带,发现了从新石器时代到商周时期的50多处古遗址,从这些遗址的面貌可以看出,当中原夏王朝的势力抵达宿县以西地区时,宿县以东尚属东夷族的岳石文化势力范围。夏王朝确立政治统治地位不久,在豫东一带活动的有虞氏即举族向东南迁移,并定居在江淮间的洪泽湖、高邮湖一带,他们与陆续到达这一地区的岳石文化诸氏族汇聚,并与当地土著居民结合,成为淮夷。

与皖北交界的河南省鹿邑县栾台遗址,是一处历经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代、商代、西周直至战国初期的聚落。从这个堆积厚达8米的重要遗址中,可以看出中原文化和山东古文化互相影响、势力消长的情况。遗址的堆积从最深处往上,底下第一层堆积属于大汶口文化晚期,出土了鲁西平原常见的陶鼎、鬶、盉、壶、罐、高柄杯等;往上第二期遗存,早期阶段的陶器尚有大汶口文化的基本面貌,演变发展关系清楚,但晚期阶段则增加了中原文化的因素,整体面貌与豫东龙山文化的造律台——王油坊类型较为一致;第三期又为岳石文化所影响,成为夏王朝时期东夷的属地;第四期的出土遗物则完全变成了商代的风格。这个遗址,正是中原与东夷交往与征战的缩影。

中原夏王朝与岳石文化的这种交往,在淮河流域有广泛的影响,淮河南岸的城东湖、瓦埠湖一带,也分布着类似栾台遗址文化面貌的一些遗址,其中霍丘县城南的红墩寺夏代文化堆积中,既有中原二里头文化的陶器,又有岳石文化的明显因素,表明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淮河流域的夏代文化遗存,其复杂的内涵深刻地表现出夏代正处于新的社会结构正在建立与完善,新的生产力正在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时期。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十分有利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交流与推广,极大地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这种交流与融合,自人类社会开始时起就已存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历史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其积极的作用。

社会性质

从大的方面看,社会形态仍然是龙山文化时期社会形态的延续,即属于城邦国家的发展时期,以家族所有制为主体的生产关系日益巩固,建立在家族基础之上的分散王权得到普遍加强和发展,军事力量不断扩大,以青铜器为代表的新生产力的出现,暗示着新的生产关系正在酝酿之中。

与同时期相邻诸文化的关系

与双砣子二期文化的关系:包括了三种文化因素,即当地土著文化、对当地龙山文化因素的继承和来自胶东的岳石文化因素。

与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关系:是一支分布于辽西、内蒙古东南部和京津冀北地区的早期青铜文化,其时代约当夏代和早商,约略和岳石文化的时代相当。

与二里头文化的关系:以岳石文化对二里头文化的影响为主,典型的岳石文化因素不仅深入到二里头文化分布区的腹地,并且在墓葬内出现,当有深层上的原因。相反,二里头文化对岳石文化的影响,在地域仅限于豫东一带,似未进入鲁中南等岳石文化腹地,在影响趋向上处于次要地位。

关于郑州南关外下层遗存:1955年,在郑州旧城南关发掘了一处包含有战国和商代文化的遗址。其中商代地层又分为上、中、下三层,上、中层分别与二里冈上、下层相当,下层则是一种时代较早的新类型。

与湖熟文化的关系:岳石文化和湖熟文化有诸多相似之处,两者之间的传播与影响也显而易见。湖熟文化中的岳石文化因素比较明显,在岳石文化中,也有少量湖熟文化的因素。以岳石文化对湖熟文化的影响为主。

参看

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

东夷

中国新石器文化列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岳石遗址
备注参考资料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岳石遗址资料.青岛政务网.2006-06-10.
· 福建省-龙岩市石应岳
石应岳,明嘉靖二十年(1541)生,字钟贤,号介峰,龙岩人。明隆庆五年(1571)举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授户科给事中、礼科给事中,又先后任长南太仆、应天府尹、顺天府尹、兵部侍郎、户部侍郎。万历三十六年(1608)十月病逝,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应岳以廉正直谏著称,先后上疏十余次,请节约宫庭开支以充裕国库,广建宗藩、节制赏赐等。任应天府尹时,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海瑞配合,严惩-污吏。民间流传“总宪(指海瑞)清似水,京兆(指应岳)白如霜”。
· 郁氏文化--石条山
石条山美丽的石条山,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宝昌镇西偏北约4公里的地方。因其由奇特壮美的岩柱群组成峭壁闻名于世,而上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09年第8期封面。石条山声名鹊起,旅游者络绎不绝。据有关资料介绍,这是约2.3亿~6700万年前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岩柱,是中国七大火山岩石柱群之一。崖草苍苍生不尽,故情脉脉总相依,石条山是大地的情人。岁月悠然应静好,得来风雨砺精神,石条山是草原人的脉根。静静的石条,似佛的根根仙指,像神的柄柄剑锋,一眼越千年,大器天成,凝望代代相传的精神家园,一步一春秋,不染风尘,见证生生不息的家国传承。万年石峰觅古踪,千丈岩前望晴空,这穿越千年的凝眸,坚守着大山的忠贞。山脚下的花草且摇且舞,石缝间的风声且歌且奔,大山的呼号伴着雄鹰祈福的诵经。削壁奇峰映霞红,万仞开屏照影长,前世情牵今世相逢,举目仰望两眼空朦。修炼千载共筑梦,忠诚万世守誓盟,那坚如金刚的崖壁...
· 启母石与嵩山文化
启母石与嵩山文化一、启母石之“石”在太室山万岁峰南麓数百米处,绿树掩映中突兀着一块硕大无比的巨石。人们都叫她“启母石”。它重约3000吨,长约9.5米、宽9米、高11米。明显和周围平地不相协调。如此巨大之石从何而来,又是谁把它放在这里的呢?我怀着极大的好奇对她进行了了解。这还要借助于地质科学,从嵩山的形成说起。早在三十六亿年前后,当世界还处于沧海横流时,嵩山已首次横空出世,形成了嵩山最古老的花岗岩系。后又经历25亿、18亿、5亿年前后的嵩阳、中岳、少林等大的造陆运动,让嵩山三起三落。之后的2、3亿年前后,中国的版土上,又发生了一次延续很长时间的地壳运动,即“燕山运动”。嵩山地区受到南北方向的推挤,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最终确定了现在的山态地貌。自此,嵩山才笑傲于天下。启母石所在的嵩山七十二峰之一的万岁峰,属登封群系,它目睹并经历了这全部过程。站在万岁峰的南侧向山坡下望,可见或远或近躺着七、八...
· 中医文化―中药文化―石指甲草的传闻
清代维峰脚下,有一个姓曾的农民,年40岁,子女各一,男耕女织,生活过得很好。有一天男主人忽然腹痛,里急后重,大便粘液浓血,一日二十多次,急请当地医生治疗,诊断为痢疾,服药却无效。一天,女儿拔了一篮猪草回来,内中有很多石指甲草,姓曾的想起此草能治猪的腹泄,便要妻子煮一碗给自己配粥吃。刚吃二餐腹就不痛了,连服3天,粘液浓血全止,痢疾痊愈。邻里人患同样痢疾者,也用此草配粥吃,全都好了。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都知道了石指甲草治疗痢疾有神效。石指甲草,学名垂盆草,又名佛甲草,属景天科属植物。性甘凉,味微酸,功用清热解毒,利胆。用于痈疽疮疡,毒蛇咬伤,烫伤,喉痹及湿热黄疸等病症。民间有如下一些验方流传,仅供读者参考。1、治疗黄疸性肝炎:鲜垂盆草100g,煎2次去渣存汁,粳米100g,煮粥2餐分服,连服7天病痊愈。2、治疗急性肠炎:用干垂盆草50g,水煎3次,去渣存汁,粳米100g,煮粥2餐分服,连服2...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