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诗品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3
转发:0
评论:0
内容提要鍾嵘字仲伟,魏太尉锺繇十一世孙,通易学,官至晋安王记室。《诗品》一书专论五言诗。大致分为序言与品语两部分。序言论述了诗的发生、体裁流变以及诗的本质,对诗歌创作的时俗流弊予以批评。品语则迎合汉末以来流行的品评人物之风气,效仿刘歆“七略裁士”、班固“九品论人”,建立了一套诗学源流与比较评论体系。取梁代以前五言诗作者一百二十余人,分为上、中、下三品,逐一品题。在重要诗人的评语中,先叙其诗风渊源、传承关系,再论其作品风格与优劣得失,以及不同诗人间的比较。因作者的美学思想难免受时代风气影响,以后世观点看来,其品评不乏失当之处。如将张协诗列为上品,魏武帝诗为下品,而最受后人诟病的是陶渊明诗仅列中品。《诗品》中将五言诗的源流分为三派:国风、小雅、楚辞。锺嵘取诗人作品的主流风格,追溯了曹植、阮籍、王粲等三十六人的诗风渊源。如论曹植诗“其源出于国风”,颜延之“其源出于陆机”,檀超、谢超宗等七人“并祖...

内容提要

鍾嵘字仲伟,魏太尉锺繇十一世孙,通易学,官至晋安王记室。《诗品》一书专论五言诗。大致分为序言与品语两部分。序言论述了诗的发生、体裁流变以及诗的本质,对诗歌创作的时俗流弊予以批评。品语则迎合汉末以来流行的品评人物之风气,效仿刘歆“七略裁士”、班固“九品论人”,建立了一套诗学源流与比较评论体系。取梁代以前五言诗作者一百二十余人,分为上、中、下三品,逐一品题。在重要诗人的评语中,先叙其诗风渊源、传承关系,再论其作品风格与优劣得失,以及不同诗人间的比较。因作者的美学思想难免受时代风气影响,以后世观点看来,其品评不乏失当之处。如将张协诗列为上品,魏武帝诗为下品,而最受后人诟病的是陶渊明诗仅列中品。

《诗品》中将五言诗的源流分为三派:国风、小雅、楚辞。锺嵘取诗人作品的主流风格,追溯了曹植、阮籍、王粲等三十六人的诗风渊源。如论曹植诗“其源出于国风”,颜延之“其源出于陆机”,檀超、谢超宗等七人“并祖袭颜延”。有少数诗人兼具两家风格,如陶渊明“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这些论断中也有不少颇具争议。如论陶渊明诗出于应璩,后人多以为“了不相类”。又诗源出自小雅者,仅有阮籍一人。

在文章词采上,锺嵘极为推崇曹植,以及风格与之相近陆机、谢灵运等人,强调诗的“骨气”、“词采”,又讲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反对过分追求声韵与堆砌典故,对任昉诗“动辄用事”与沈约的四声八病颇有微词。

贡献

《诗品》引用历史法的批评,探讨作家和作品的流别,而定其优劣,并进一步论述文学和社会环境的问题。《诗品》提出文学批评的原则,强调内在的“风力”和外在的“丹采”应同等重视。《诗品》并总结创作经验,反对用典、声病、玄风;主张赋和比兴协合运用。

收录诗人

版本源流

《诗品》现存之最早刊本为元延祐七年(1320年)圆沙书院刊《山堂先生群书考索》本。明代中期以后多有刊刻。最早的完整校注本为清咸丰十年(1860年)张锡瑜《锺记室诗平》三卷。今人校注本有陈延杰《诗品注》,曹旭《诗品集注》。

参考书目

陈延杰,1961,《诗品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曹旭,1994,《诗品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钟嵘《诗品》
钟嵘《诗品》是在刘勰《文心雕龙》以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这两部著作相继出现在齐梁时代不是偶然的,因为它们都是在反对齐梁文风的斗争中的产物。钟嵘,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生卒年不详。他在齐梁时代曾作过参军、记室等小官。他的《诗品》是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以后于今南京写成的。钟嵘的时代,诗风的衰落已经相当严重。据《诗品序》描写,当时士族社会已经形成一种以写诗为时髦的风气,甚至那些“才能胜衣,甫就小学”的士族子弟也都在忙着写诗,因而造成了“庸音杂体,人各为容”的诗坛混乱情况。王公搢绅之士谈论诗歌,更是“随其嗜欲,商榷不同。淄渑并泛,朱紫相夺。喧议并起,准的无依”。所以钟嵘就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写成这部品评诗人的著作,想借此纠正当时诗坛的混乱局面。《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全书共品评了两汉至梁代的诗人一百二十二人,计上品十一人,中品三十九人,下品...
· 钟嵘《诗品》
钟嵘《诗品》是在刘勰《文心雕龙》以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这两部著作相继出现在齐梁时代不是偶然的,因为它们都是在反对齐梁文风的斗争中的产物。钟嵘,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生卒年不详。他在齐梁时代曾作过参军、记室等小官。他的《诗品》是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以后于今南京写成的。钟嵘的时代,诗风的衰落已经相当严重。据《诗品序》描写,当时士族社会已经形成一种以写诗为时髦的风气,甚至那些“才能胜衣,甫就小学”的士族子弟也都在忙着写诗,因而造成了“庸音杂体,人各为容”的诗坛混乱情况。王公搢绅之士谈论诗歌,更是“随其嗜欲,商榷不同。淄渑并泛,朱紫相夺。喧议并起,准的无依”。所以钟嵘就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写成这部品评诗人的著作,想借此纠正当时诗坛的混乱局面。《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全书共品评了两汉至梁代的诗人一百二十二人,计上品十一人,中品三十九人,下品...
· 司空图与《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837~908),唐代诗论家、诗人。字表圣,自号耐辱居士、知非子。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咸通十年(869)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唐末政局混乱,他力求退隐,归居中条山王宫谷别墅中,游吟于泉石林亭间。曾作《休休亭记》以示放达。司空图论诗发展殷□、皎然之说,注重含蓄蕴藉的韵味与清远醇美的意境,提倡“咸酸之外”的“味外之旨”和“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的“韵外之致”(《与李生论诗书》);讲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与极浦书》)。他推崇王维、韦应物“趣味澄□”的诗风,而批评元稹、白居易为“力□而气孱”(《与王驾评诗书》)。他也赞美过李白、杜甫之作与韩愈歌诗的气势奔腾,“物状奇变”(《题柳柳州集后序》),但并不专主一格。《与李生论诗书》中曾自引其得意诗句,有得于早春、山中、江南、塞下、丧乱、道宫、夏景、佛寺、郊园、乐府、寂寞、惬适等,大都属于抒写闲情逸趣而偏于静美的。他的部分作品如《秋思》...
· 司空图与《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837~908),唐代诗论家、诗人。字表圣,自号耐辱居士、知非子。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咸通十年(869)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唐末政局混乱,他力求退隐,归居中条山王宫谷别墅中,游吟于泉石林亭间。曾作《休休亭记》以示放达。司空图论诗发展殷□、皎然之说,注重含蓄蕴藉的韵味与清远醇美的意境,提倡“咸酸之外”的“味外之旨”和“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的“韵外之致”(《与李生论诗书》);讲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与极浦书》)。他推崇王维、韦应物“趣味澄□”的诗风,而批评元稹、白居易为“力□而气孱”(《与王驾评诗书》)。他也赞美过李白、杜甫之作与韩愈歌诗的气势奔腾,“物状奇变”(《题柳柳州集后序》),但并不专主一格。《与李生论诗书》中曾自引其得意诗句,有得于早春、山中、江南、塞下、丧乱、道宫、夏景、佛寺、郊园、乐府、寂寞、惬适等,大都属于抒写闲情逸趣而偏于静美的。他的部分作品如《秋思》...
· 《三国演义》的史诗品格
本文旨在阐明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史诗性的品格及其形成原因。文章首先论述《三国演义》的一般史诗特征,然后从《三国演义》一书所展示的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以及众多智勇超绝的历史英雄等方面,阐述《三国演义》史诗性的品格的生成特点。【关键词】《三国演义》史诗品格我国古代在叙事史诗的创作中没有产生过象西方《伊利亚特》、《奥德赛》那样的宏篇巨制。但《诗经·周颂》的一些诗篇已呈现出史诗所特有的崇高风格,还有司马迁的史传作品,通过人物活动的描述,展开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也已具有史诗的性质。到后来的宋元讲史,其体制的阔大,人物性格的鲜明,情节的曲折动人,就更具有史诗的风格了。在这样一个深厚的文学传统的根基上,加之“吾国人具有一种崇拜古人之性质,崇拜古人则喜谈古事,”〔(1)〕,于是到明代便产生了《三国演义》这样“陈叙百年,该括万事”的大型史诗性叙事作品。一、《三国演义》的一般史诗特征所谓史诗性...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