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
发展历史
创始起源
基督宗教认为,这个对独一真神的信仰是从创世之初就有的。神起初创造了人,亚当和夏娃与神有亲密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信仰的最高境界。亚当夏娃所犯的罪的根本就是不信神:神说“知善恶的树所出的,你不可吃,因为你吃它的日子必定死”,但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开了,你们就像神一样知道善恶”。
人选择了相信蛇,而不相信神,于是他们犯罪堕落了。后来的人常常悖逆神、忘记神,这个信仰就被遗忘、被扭曲。但神不放弃人,他派自己的独生爱子耶稣基督来,将信仰的真义完全彰显出来,将此一古老的信仰再次发扬光大。耶稣基督本身是三位一体永恒的神的第二位格,称为圣子,万物都是借着他造的,说他“建立了基督信仰”,最纯粹的意义是指,他从起初创造人开始就在人心里面启示了对神的信仰。
如果讲到一个被世人称为“基督宗教”的完整教义和独立组织的建立,这是从圣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传道、受死、复活之后开始的。按照圣经,在公元元年左右的罗马帝国犹太地区,童贞女马利亚受圣灵感孕,生下耶稣。他三十岁开始传道,自称神的儿子,宣扬爱神和爱人的福音,宣称信他的人会永远不死。
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传道三年以后,他被犹太祭司,被罗马官府判处死刑,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而这正好成就了耶稣降世的目的,他的死为人的罪付上赎价。他死后第三日复活,显现给他的门徒看有四十天之久,然后升天,坐在父神的右边。他还要荣耀再来,审判一切的活人死人,信他的人将不至灭亡,反得永生,不信的人将与神隔绝,永远沉沦。
耶稣受难的时候,他的门徒失去了信心,但耶稣复活以后,他们的信心被重新建立,开始真正理解耶稣所传的福音。耶稣在升天以前,把传福音的大使命交托给他们。这以后,门徒们开始聚集、传道,这就是教会的开始。
早期教会
圣经《使徒行传》记载了初代教会到约公元60年的历史,按照使徒行传的记载,耶稣复活又升天以后,耶稣的门徒约有100人在耶路撒冷聚集,然后开始对周围的人传讲耶稣是基督的福音,效果明显。
教会就这样开始成长,但很快逼迫临到他们,一位门徒司提反成了第一位殉道者,没有经过任何审判被用石头打死。耶路撒冷的教会大遭逼迫,除了几位使徒以外,众人暂时逃离,这也使得福音开始传向各地。
逼迫基督徒的人中间有一位叫做扫罗,他是一位年轻有为的法利赛人,精通犹太律法,司提反殉道他就有参与,然后抓了很多人下监。他拿了大祭司的文书前去大马士革,要逼迫那里的教会,路上耶稣向他显现,他便改信耶稣,并改名保罗,从此一生致力于将福音传给外邦人(就是当时罗马帝国境内的非犹太人),并写了新约圣经27本书中的至少13本书,最后在罗马殉道而死。
基督教开始还被看作是犹太教的一部分或者一个分支,比如,保罗去一个地方传教的时候,都去到犹太教的会堂。保罗传道基督教,很多犹太人都不接纳保罗,相比起传统的犹太教,基督教不强调行律法,而强调耶稣救赎的恩典,后来二者渐渐分道扬镳,被他们自己和别人都看作是两个不再相同的信仰。“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开始的”,这大概是公元43年的事情。基督教在外邦人中间(罗马帝国境内)反而渐渐传开了。
公元64年,罗马城发生大火,一说是尼禄皇帝为了建新城而故意纵火烧掉旧城。尼禄皇帝将大火归罪于基督徒,大大基督徒。后面几个世纪教会也遭遇多次大逼迫,基督徒被火烧死,在竞技场中被野兽吃掉,钉十字架等等。十二位使徒(犹大背叛之后补选一位)中只有圣约翰寿终正寝,其余的都殉道而死。基督徒学习耶稣的榜样,并不反抗。在逼迫中,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却越来越兴旺。
后来君士坦丁大帝归信基督教,于公元313年颁布米兰敕令,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君士坦丁将罗马帝国的首都迁往君士坦丁堡,引发了日后罗马与君士坦丁两地教会对教会领袖地位的争执。
公元325年,教会召开尼西亚会议,确立了三位一体的教义。使徒们在世的时候所写的福音书、书信被教会保存,到第二世纪末,已经形成《新约圣经》的基本形态,到公元393年的大公会议被正式定型。
这时期著名的基督徒,在使徒彼得、保罗、约翰之后,有特土良、坡旅甲等。
罗马帝国国教
君士坦丁之后有一位罗马皇帝尤利安被称为叛教者,重新恢复罗马宗教,但他执政时间不长,到了380年,狄奥多西皇帝公布了一道谕旨,基督宗教正式成为罗马帝国国教。这道谕旨在米兰谕旨的基础上,指出基督教的信仰是值得全罗马帝国人民、值得所有有思想的人、值得所有有智慧的人去接纳的一个信仰。它虽然没有明确的说,要定基督宗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但它作为皇帝的命令方式发布,结果带来许多人不得不成为基督徒的气氛。
罗马帝国渐渐衰落,公元410年罗马城被日耳曼人攻陷,476年最后一位西罗马帝国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被废,西罗马帝国灭亡。有一种理论认为基督教为国教削弱了罗马帝国的武力,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之一,可是同以基督宗教为国教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力量却仍旧很可观,直至1453年才灭亡。
这时期著名的基督徒有奥古斯丁,耶柔米、圣帕特里克等。
中世纪前期
中世纪前期包括从6世纪至10世纪,这段时间,特别是到9世纪初的欧洲被称为黑暗时代。灭掉西罗马帝国的外族,以日耳曼的一个分支法兰克人为代表,建立了一系列的王国。这些外族在攻陷罗马的过程中常常对基督徒礼待有加,他们自己在6-7世纪中间也渐渐归信基督教。这些民族文化很低,甚至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可以称为是蛮族。教士和修士读书识字,成了黑暗时代中间文化的曙光。
教会中开始兴起修道院,修道院在文化、农业、商业、慈善事业上面都起了重要作用。罗马教会在众教会中的领导地位越来越突出,与君士坦丁教会的矛盾也加深。基督教在耶稣活动中心的中东阿拉伯世界发展不大。
公元610年穆罕默德建立教,迅速扩张,教成为阿拉伯国家的主流宗教。公元751年,法兰克王国进入卡洛林王朝,势力扩大,查理曼大帝时代尤其强盛。公元800年,罗马教宗里奥三世为查理曼大帝加冕,显示并进一步扩大了基督教的政治影响力。欧洲开始走出黑暗时代。
这时期的著名基督徒有罗马教宗格里高利一世等。
中世纪中叶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时的安条克之围,出自中世纪的泥金装饰手抄本。
11-13世纪,教会出现分裂。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公教(在中国称天主教)和正教(在中国称东正教)。
天主教以罗马教廷为中心,教导权主要于教宗与大公会议;东正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教会最高权力属于东罗马帝国的皇帝。1096年-1291年,天主教以维护基督教为口号,夺回被穆斯林占领的圣城耶路撒冷,展开了8次宗教战争(十字军东征)。
经院哲学成为神学的主流,引入亚里斯多德的思想,非常地思辨和哲学化。修道院的学校演变成为大学,教堂采用哥特式建筑,显示了技术的发展。教会渐渐腐败。
这时期的著名基督徒有托马斯·阿奎那、圣法兰西斯等。
中世纪晚期
赎罪券的发行日益盛行,成为后来宗教改革的导火索。
新教改革
1517年,奥斯定会的修士马丁·张贴了反对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运动,教会再次分裂。传统派被称为大公教会,中文又称天主教,改革派被称为新教,中文又称基督教(狭义用法)。同时期的著名改革家还有加尔文、慈运理等。他们强调因信称义,强调圣经的权威,否认罗马教会和教皇的权柄,他们的信仰要点可以用五个唯独来概括,与罗马天主教会产生极大的对立。英国出于政治的原因也脱离天主教控制,成立了英国国教会。信仰冲突席卷整个欧洲,加上其他的各种社会、经济、政治的原因,神圣罗马帝国瓦解,欧洲爆发许多的战争,包括三十年战争。天主教会内部也出现改良运动。
新教内部后来出现很多不同的宗派,最主要的早期教派,有圣公宗(英国国教)、归正宗(加尔文派)、信义宗(派)等。
启蒙运动至今
随着地理大发现以及西方帝国主义殖民扩张,基督教正式传到了世界各地,并成为西方殖民地的主要宗教,当时更有国教地位。1583年利玛窦将天主教传入中国,1807年马礼逊将基督新教传入中国。
启蒙运动开始了对神的理性质疑,基督教内部出现了神学,与正统基督教神学传承有出入。
基督教的经典
古腾堡圣经,第一本印刷的圣经
基督教的基本经典是圣经,由《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两大部分构成,有四十余位执笔作者,前后写作时间跨越约1千6百年。
旧约圣经
《旧约圣经》成书约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500年,源流自耶稣在世时代以前所写成的《希伯来圣经》,即犹太教的《塔纳赫》。全书记载了从耶和华创造天地到公元前5世纪为止以以色列人为核心的历史,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摩西五经,记载了神给以色列人的律法,另外还有历史书、智慧书、先知书等内容,原文以希伯来语和亚兰语写成。
现今,有7卷被天主教和东正教承认的旧约经书未被列入现在犹太教和新教承认的圣经,被基督新教称为次经,不同教派间另外还有一些较小的差别,包括分卷、排列。天主教旧约圣经46卷,东正教50卷,新教39卷。
新约圣经
《新约圣经》是耶稣升天以后由耶稣的门徒写成,内容有福音书(记载耶稣言行生平)、使徒行传、使徒书信、启示录等27卷书,原文以希腊语和部分亚兰语在1世纪写成,从2世纪开始被编排成典。同时,犹太教并不承认新约,也不相信耶稣为神的独生子,也不是一个先知,而穆斯林则认为耶稣为一名先知,并不是神的独子。
对圣经内容的观点与论述
传统的基督教教义认为圣经是神启示,由人写下来的,是基督教最重要的信仰根据。但不同教派和思潮对圣经的观点有所不同。天主教对教会的圣谕也给予很高的地位,新教则提出“唯独圣经”,19世纪出现的神学否定圣经是神的启示,与之对立的基要派则提出“圣经无误”。
圣经本身多处宣称自己是神的启示,常常直接引用神的话语,“神吩咐这一切的话”(出埃及20:1),“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耶利米书1:4),新约福音书直接引用耶稣的话语,保罗对自己书信的内容宣称“我不是从人领受的,也不是人教导我的,而是借着耶稣基督的启示而来”(加拉太书1:12)。保罗总结说:“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提摩太后书3:16)。此处“圣经”原文应该是指《旧约圣经》,因为这封书信本身是新约圣经的一部分,写的时候新约圣经还未正式成典,但新约成典以后,基督教将这句话的意思推及整本圣经。
4世纪的奥古斯丁著有“论基督教教义”,专门讲读圣经的方法论和由此所得到的对神的认识,他认为圣经是教义的根本基础。在第四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以后,教会逐渐形成一些增补的教导、礼仪,后来教会认为也是神所启示的基督教信仰的必要部分,与圣经一样重要。
16世纪宗教改革,以马丁、加尔文、慈运理为代表,提出“唯独圣经”,基督新教只承认圣经为信仰的唯一正确、不变经典,并且反对罗马公教教会与教皇有诠释圣经的最高权威。
19世纪开始出现神学思潮,认为圣经最多来说是神对当时的人的一些启示,有历史的时限性,而且记载中有很多错误,中间很多东西根本可能只是传说、寓言、想像,认为圣经中有很多,甚至绝大部分,是错误、过时的内容,比如童女怀孕、死人复活、行神迹等,因而反对用圣经作为信仰的基础,只使用圣经中一些他们认为可取的道德教训。这种思潮影响到不同教派。现代福音派基督徒反对这种看法,称神学的人根本就是不信基督教教义。福音派中间的一些对圣经的权威性进一步强调,提出“圣经无误”,一般这些人被称为基要派。
主要宗派
天主教
隐修院修会
从隐修休会发展而来,后逐渐发展到有组织的集体隐修,遵守统一的规章制度的基督教教会。主要包括本笃会、苦修会、克吕尼修会、西多会、加尔都西会等。
本笃会:529年,本笃(一译尼狄克)在意大利中部卡西诺山建造了第一座本笃会修院。主要规定包括 “ 发三愿”和咏唱“大日课”。该会规成为天主教修会制度的范本。
克吕尼修会:本笃会的一个分支,又称“重整本笃会”。该修会要求恢复本笃修道团严格的规矩,培育个人属灵的生活。史称“克吕尼修院改革运动”。
托钵修会
亦称“乞食修会”,始于13世纪。规定不置恒产,会士以托钵乞食为生。开始时,仅包括方济各会、多明我会、加尔默罗会、奥斯定会,15世纪后,续有增加。
方济各会:又译法兰西斯派、小兄弟会。该会会规要求会士必须效忠教皇,并提倡过清贫生活,衣麻跣足,托钵行乞。会士间彼此互称“小兄弟”。
多明我会:又译多米尼克派、布道兄弟会。该会以布道为宗旨,着重劝化异教徒和排斥异端,主要在城市的中上阶层传教。
耶稣会
该会反对宗教改革运动,仿效军队编成半军事性的组织,纪律森严,机构严密。正式会士需发四愿,并对会士进行长期的灵性训练和知识培养,也鼓励信徒为保卫天主教的利益进入世界。
(东)正教
君士坦丁正教会
最古老的自主正教会之一。4世纪在君士坦丁堡主教区基础上形成。7世纪开始在正教中起领导作用,使正教传入东欧和东南欧各国。后因奥斯曼土耳其的侵入,逐渐,仅保留有普世牧首的荣誉首席地位。
亚历山大里亚正教会
最古老的自主正教会之一,因埃及北部名城亚历山大而得名。现牧首尊称“亚历山大里亚和全非牧首”,府邸在亚历山大。
安提阿正教会
最古老的自主正教会之一。因古都安提阿而得名。现牧首尊称安提阿和全东方牧首,是由圣主教公会和组成全体大会的平信徒代表秘密选出,府邸在大马士革。
耶路撒冷正教会
最古老的自主正教会之一。因基督教诞生地耶路撒冷圣城而得名。其教会被称为所有教会之母。其职能之一是保护巴勒斯坦圣地。现牧首尊称为“耶路撒冷圣城和全巴勒斯坦牧首”。
希腊正教会
亦称“埃拉多斯正教会”。为希腊国教。源于1世纪下半叶保罗的传教活动,4世纪起受君士坦丁堡管辖,19世纪中叶,君士坦丁堡教会教会承认其自主地位。大主教府邸设在雅典。
俄罗斯正教会
俄罗斯最大的正教组织。11世纪成立,原属君士坦丁堡牧首管辖,16世纪宣布自主。自主后的教会进行了改革,统一了礼仪,修订了俄译本《圣经》,后又取消牧首制改为主教公会制。1943年牧首制恢复。现为正教中最大的自主教会。
(基督)新教
宗
亦称“信义宗”。以马丁·的宗教学说为依据的各派思想的统称,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的得救在于信仰上帝,强调《圣经》的权威高于教会的权威,主张建立不受罗马教廷管辖的民族教会,采用民族语言和礼仪的形式。
加尔文宗
亦称“归正宗”、“长老宗”。以加尔文的宗教学说为依据的各派思想的统称。主张《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根据和权威,强调因信称义,宣扬上帝预定,并在教会建立长老制。
安立甘宗
即“圣公会”。16世纪30年代,从罗马教会中独立出来,但在教义、礼仪、组织制度等方面则保留了天主教会的大部分传统。同时也具有新教的基本信仰如坚持《圣经》为教义的最高权威等。
公理宗
采用公理制形式。公理会的多数教派采用正统加尔文派的观点,强调信仰自由、个人与上帝的圣约。主张各教堂独立自主,由教徒公众管理;教徒行政上没有各级总机构,只有团契联谊组织。
浸礼宗
17世纪初,浸礼宗从英国清教徒独立派中分离出来的一派。反对婴儿受洗,坚持成人施洗;主张全浸符合《圣经》原则,是合法的洗礼方式。
卫斯理宗
又称“循道宗”。其主要是以约翰·卫斯理的宗教思想为依据的各教会的统称。主要包括:卫理公会、中华基督教卫理公会、循道公会、圣道公会等。
灵恩派
灵恩派,即圣灵降临派。强调基督是上帝启示的中心,圣灵的位格是建立在与圣父圣子的关系之上,所以圣灵不只是圣灵本身,同时也是圣父的灵和圣子的灵。
福音派
亦称“新福音派”。强调耶稣基督福音、个人悔改得救、以圣经为唯一信仰基础的基督教新教教会及其信徒的通称。福音派是在中国影响较大的基督教派之一。
共同信仰
耶稣
由于基督教有不同教派,所以不同教派的教义会有所出入,主要教派在信仰上的共同性远大于其差异,以下的教义尽量涵盖各教派公认的基本信仰。
神学教义
独一真神
宇宙间只有一位独一的至高神,是自有永有、昔在、今在、永在的全能者,称为耶和华。
三位一体
神有圣父、圣子、圣灵(又译为圣神)三个位格,圣父是万有之源,圣子是耶稣基督,圣灵是神的灵。三者为同一本体、同一本质、同一属性,圣父是神,圣子是神,圣灵是神,但只有一位神,而非三位神。亚他拿修信经对三位一体进行了比较得到公认的解释,但这仍然是比较难理解的一个概念。但相信三位一体被基督徒看作是最重要的一项教义。
创造
神创造了天地万物,最后照神自己圣洁良善的形象造人,乃是造男造女,名为亚当和夏娃。
罪与死
基督教的“罪”原文的字面意思是“不中靶心”,“罪”指一切不符合神的圣洁良善的行为、思想。人的始祖亚当和夏娃犯罪,带来了死。从此,罪与死进入了世界,世人生而有罪(罪性),必然会犯罪(罪行)。如果没有神的救赎,都要走上灭亡之路,不仅肉体要死亡,灵魂也要永远死亡,而灵魂的死,不是永远的消亡,而是永远受火湖折磨。
基督救赎
耶稣基督本为神的儿子,与神同在,他就是神。耶稣基督为了将世人从罪恶中拯救出来而降世为人,从三十岁开始传道,在十字架上被钉死,他的无罪之身成了赎罪的祭,赎了世人的罪。他第三日从死里复活,升到天上,与父同在,他让父差下圣灵住在信他的人心中,与他们同在。他还活着,他在继续地作工。他将要再来,审判一切的活人死人,彻底地消灭罪,成就新天新地。
复活与永生
耶稣基督将要再来,所有的人都要复活,接受最后的审判。信耶稣基督的人罪得赦免,得到永生,与神和好。罪不得赦免的最后会因罪而下地狱,与神永远隔绝。(圣经对末世的启示不是很清楚,基督教的末世论在细节上可以很复杂,不同意见也比较多。)
荣耀
人生存的目的是为了荣耀神,全然归给神,使人真正的谦卑下来,做“荣神益人”连结人的枝子。
神学的神学观是例外,他们基本对上述教义全部否定,只承认有一位慈爱的神,但他创造世界、能行神迹、将来审判都是不大可能的事。耶稣在世上传播爱的福音,后来被人而死,是我们学习的道德典范,但童女怀孕、死后复活,都是不大可能的事。福音派认为是“不信派”。“”是一个没有真正信仰的宗派,只是在表面上探讨圣经。不是把神当做当受敬拜的来对待,而是把上帝当做一个题目来讨论。
人伦道德
与基督教的神学教义有紧密联系的是它的人伦道德的教导,如果说神学教义侧重于人与神的关系,那么这些道德的教导就是侧重于人与人的关系,但这两者之间也没有严格的界限。这些道德的教训是圣经和基督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大众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爱”是基督教信仰的道德观的最重要的一点,神对人最大的诫命是要爱神、爱人。另外,基督教也强调认罪、悔改、饶恕、谦卑等等。“十诫”和“登山宝训”是圣经中对道德的比较集中的论述。基督教信仰中的伦理道德观虽然与其他宗教、文化的伦理道德观有很多相通之处,但其根源、目的、方法、侧重又有诸多不同,这十分关键。基督教认为爱来于神,行善的目的是为了荣耀神,善行需要出于真心的爱。
基督新教特别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的好行为应该是对神的信心的结果,不应该脱离信心而单独强调做好事。因为众人都死在罪中,没有能力行善,而真正能够行善也是圣灵借着信徒所结出的“圣灵的果子”。(加拉太书5:22-23)
宗教比较
基督教源于犹太教(独一真神),后来又有教承接二者若干渊源而另立旁支,三者可称为亚伯拉罕诸教。这三者有若干相似之处,与其他宗教相比,它们颇为独特。
相信只有一位独一真神。这与其他的多神论宗教就区分开了。
相信这位神是有位格的神,就是神有自我的意识,并进而有思想、意志、情感,这与自然神论不同。
相信这位神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是永恒、全能、全善、全知、全在的神,他还要来审判。相比起来,中国传说里的盘古、印度教的梵天,创造世界之后现在已经不在了。审判的观念非常独特(犹太教对于审判的观念比较模糊一点,基督教和教都很清楚)。
相信这个世界只是神的创造物,非常忌讳将神的创造物当作神来拜,因此非常强调不可拜偶像,这与许多宗教都不相同。
强调经典:犹太教的《希伯来圣经》,基督教的《圣经》,教的《可兰经》。这几个宗教传统上都很强调其经典是神的启示,是无误的,是其信仰的重要基础。它们对经典的严谨态度比其他许多宗教更强(19世纪开始的神学在这一点上反对传统的观念。)
这三者之间殊途同源,关系错综复杂。按时间的先后:犹太教、基督教、教。后来出现的信仰对前面的信仰多多少少有些承认,同时又有很多的发展/变化,前面的信仰都不承认后来的信仰。
基督教实际上有多派系的,在某些派系的仪式和信条或组织上,其实和其他一神论信仰很相似的,如在中世纪的天主教和十九世纪前的东正教,有些像伏都教或萨满教一样有魔法化的仪式,而在新教却有些像犹太教和教的的信条,如否定偶像崇拜和接受牧师结婚。
信徒生活
相比起犹太教、教来说,基督教对于基督徒的生活在形式上(比如在礼拜、衣着、饮食方面)要求是比较少的。
旧约圣经中神给以色列人颁布了很详细的律法,涉及到宗教礼仪、饮食衣着条例、司法民法等方面。基督教在从犹太教分离出来的初期过程中,与保守的犹太教徒在是否要遵行旧约的律法条例产生了矛盾,以保罗为代表的基督徒认为旧约律法的目的是带领人认识耶稣基督,律法的总纲是爱神与爱人,这是我们要坚守的,而非关道德的律法不重要。
律法终将归于无有,而信、望、爱却将长存,其中最大的是爱。关于律法的不同理解是基督教从犹太教中分裂出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后来基督教在发展过程中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礼仪,宗教改革中间新教教派对这些礼仪进行了改革,许多形式上进行了简化,但增加了普通信徒的参与。
礼拜与聚会
基督徒一般会在礼拜天聚会和进行礼拜,这个做法在圣经上没有明确的规定,但从尼西亚会议后就开始了。使徒行传(宗徒大事录)20章提到“七日的第一日,我们聚会擘饼的时候 ”,可见那时就有了。一般解释这是纪念耶稣基督在这一天复活。在希伯来原文中,基督是犹太教徒。一些教会按照需要会增开更多的礼拜时间,一般基督徒按自己时间参加其中一次。
传统宗派(天主教、圣公会、东正教)视主日为最主要的节庆,并按十诫守安息日的精神,邀请教友共同参与基督的祭献(弥撒/神圣礼仪),把一周的成果奉献。现代安息日聚会时间横跨周五晚上至周六太阳下山,开设数教会,以方便教友参加。
新教的礼拜堂一般比较简朴,并且不用雕像,画像一般也较少,用意是希望信徒全心敬拜那无处不在的神。天主教、东正教传统的教堂比新教教堂宏伟壮观,堂内圣像或是圣像画,展现基督在世的生活,或是教恩的果实(圣人),以激励信众在世成圣自己,并以圣人为榜样。
基督新教的礼拜仪式一般有会众唱圣诗和牧师讲道的环节,部分传统教会每次都领圣餐,有些教会不是每次都有,其他环节依各个教会安排而定。
天主教,正教会主日及每日的祈祷生活以弥撒为中心。分为圣道礼(悔罪、读经、讲道、信友祷文 (主日及大节日) )及圣祭礼,以圣体圣事作礼仪的高峰。而同时亦有时辰祈祷(日课),在弥撒以外供热心教友选择在不同时间,个别或集体祈祷。
基督新教的教会常常在礼拜天的礼拜以外有其他的周间的小型聚会,称为团契,或者查经班。天主教现在也有这样的聚会。
婚姻与家庭
天主教罗马礼教会要求全职的神父过单身的生活,基督新教没有这个限制,牧师可有自由选择建立家庭的权利。
天主教认为婚姻是一种圣礼,基督新教认为不是,但也很重视婚姻,认为这是神所设立的一男一女的神圣结合。
天主教在理论上不许可离婚,只能于婚姻无效(如其中一方拒绝完婚、被迫结婚等保禄特权情况下)或与非基督徒结婚而对方并不接受信仰(伯多禄特权)的情况下,由主教(保禄特权)或教宗(伯多禄特权)宣告婚姻无效。基督新教的教导是反对离婚,但教会对于普通会众离婚没有制约权力。
天主教目前的正式教导是反对人工避孕的,认为婴儿是从天主而来,并为婚姻爱情中的祝福。基督新教一般没有这样的看法,但不鼓励婚前。天主教和传统的基督新教教会反对堕胎,即使在对母亲生命没有威胁、并且不是由于及近亲怀孕的情况下,也是反对堕胎的。
传统的基督新教教会反对基督徒进行同性,认为根据教义同性恋这是一种罪。不少教会基于教义反对同性恋的立场,反对同性婚姻。
工作与教育
基督教提倡积极工作,天主教自十九世纪,良十世教宗颁布新事通谕以后提出重视工作之重要及权益。并特将劳动节加上圣若瑟日加以特别记念。
基督新教在周日除了礼拜以外一般开有主日学,是儿童和成人会众进行圣经教育的时间,周间的团契的一个主要活动内容也是学习圣经。 天主教一直有主日学教育自幼领洗或外教儿童,并于近年愎复团契(亦即基基团)的做法。
基督宗教设立了许多的神学院,授予从学士到博士多种不同的学位,培育神职人员或增进普通信友神学知识。各宗派神学院一般都存在各自传统及特色。
在历史上教会对于现代教育制度的出现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修道院就有教育及研究的职能,于中世纪至近代培养不少哲学、科学家,如托马斯·阿奎那、孟德尔、圣贺德佳,并于大学任教(见道明会、耶稣会等修道人员),中古大学就以此为基础所建立。
对文化的影响
基督教文学
基督教对文学世界做了巨大贡献,同时,它也有大力支持文学事业的优秀传统。《圣经》是作为上帝话语而被信徒们奉为经典,而且,作为文学作品也成为全人类的重要范本。
基督教与文学和科学的亲密都表明了基督教不是反智主义。而且事实上,基督教文学和它的文化一直都与希伯来,特别是希腊文学、哲学分不开。而且,基督教精神作为一个核心,在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中都大放异彩。罗伯特.哈钦斯说:“没有一种文明像西方文明,这种对话的贡献是一大批思想巨著。”西方社会发展的目标就是“对话的文明”,西方文化的精神就是探索的精神。它的主宰因素是“逻各斯”。(逻各斯:即Logos,基督教教义中指上帝的道,就是上帝的话,上帝就是用它创造世界,耶稣基督就是道成肉身。)
基督教音乐
几个世纪以来,西方社会的圣乐许多都是由基督徒或者受基督教影响的音乐家所创造,其对人们的启迪影响甚为深远。西方音乐之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它的这些作曲家,如安布罗斯、巴赫、亨德尔、莫扎特、门德尔松,受到基督的生、死和复活的激励,音乐家认识到上帝存在并引导他们的生活。他们相信他们的存在是上帝的意志而不是生物学上的偶然。他们的生命有意义,他们的音乐就是对这些信念的共鸣。这就是为什么,比如巴赫,感到所有的音乐,甚至世俗音乐,都是“一种神性的表达”。唐纳德.格劳特(Donald Grout)也是如此,他毫不怀疑地说“西方音乐艺术的历史确切始于基督教会的音乐”。
从基督教存在的最早年代以及之后的几个世纪,基督徒音乐家赋予了西方音乐甚至世俗音乐以美丽和庄严。从他们身上反映出耶稣基督的影响。公正的说,就其影响来看,基督教在其音乐方面取得的成就,已经取得了人们的共识,成为了人类共同的经典。真正做到了其教义中所宣扬的“耶稣是为全人类而生的”,他超越了民族、宗教、文化等人为的所有的藩篱。
基督教艺术
基督教艺术几乎每一个时期每一位艺术家的创作都非常明显的受到了耶稣基督生死和复活的感动和影响。基督教爱的不仅是希腊艺术的自然之美,更是一种超越自然的神圣的美。
哥特式教堂
早期的基督教艺术,特别是在公元头3个世纪,由于基督徒的历史处境,大多数作品局限于地下坟墓和基督徒有限的敬拜场所里。伴随着12世纪哥特式教堂的出现,真正表达属灵的艺术形式横空出世。至今,哥特式教堂已经成为基督教教堂艺术的某种范式,哥特式建筑甚至成为基督教建筑的“语言”。
“它深不可测的高度表达了人性向往一位被爱和被寻求的上帝的热望。”他使人意识到那看不见和无限的,以至神变得无处不在。他真正做到了把石头和艺术精神化了。是用石头和玻璃写成的圣经。当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基督教艺术登上了最辉煌了时期。
基督教艺术的真理和宗教意义不仅仅在艺术本身,它还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部分,艺术被视为有内在的力量去更新人类的生活。因此,不管是在基督教的早期,在中世纪,在文艺复兴时期或者宗教改革时代,基督教艺术普遍展示了人类生活的图景,在圣经历史的光照和背景下,它传递着一个宇宙性的认识,即上帝无处不在,不管他是通过圣灵还是他的儿子耶稣基督。正是基督教艺术的这种品质使它成为艺术世界的一个伟大和历久不衰的贡献者。
重要人物
初期
耶稣基督
保罗(或译保禄)
彼得(或译伯多禄)
安得烈(或译安德肋 )
公义者雅各
坡旅甲
帕皮亚
教父时期
亚历山太的革利免
罗马的革利免
特土良
居普良
俄利根
圣奥古斯丁
耶柔米
安波罗修
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
教宗额我略一世
中世纪
大阿尔伯特
托马斯·阿奎那
圣伯尔纳铎
宗教改革以来
圣依纳爵·罗耀拉
马丁·
加尔文
慈运理
约翰·卫斯理
约翰·纽曼枢机
爱德华滋
司布真
查尔斯·芬尼
约翰·纳尔逊·达秘
本杰明·威尔士·牛顿
乔治·慕勒
约翰·贝勒特
伊凡·罗伯斯
宾路易师母
巴辛
倪柝声
重要城市
基督教并没有教的麦加那种必须前往朝圣的圣城,但朝圣是古今基督宗教的一个重要项目(见圣年),古时作悔罪的行程,现今作反思信仰的行动。
下面是基督宗教历史中涉及到的几个重要城市。除了少数城市之外,多数都位于巴勒斯坦境内。由于巴勒斯坦是耶稣在世时生活、以及基督教早期发展的地方,基督徒常将巴勒斯坦别称为“圣地”。
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以色列的首都,耶稣被钉十字架和发生其他众多圣经事件的地方。基督教建立后,城内许多出现在圣经内的地点都建有教堂作纪念、并作为朝圣地。
伯利恒(或译为白冷):耶稣的出生地。
拿撒勒(天主教称纳匝勒):耶稣长大的地方,耶稣因而又被称为“拿撒勒人耶稣”。
安提阿(或译为安提约基雅):基督教向罗马帝国开展的中心。
罗马:天主教会的中心,历任教宗的驻扎地。在前往耶路撒冷受阻的年代,该城做为替代耶路撒冷之圣地地位的地方(见罗马四大殿)。
君士坦丁堡:直到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为止,一直是东正教的中心。
基督教对文明的贡献
倡导生命的神圣
反对杀婴弃婴
基督教强调生命神圣性的一个方式是积极地反对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杀婴弃婴行为(包括堕胎),也促进了相关禁止的法律的出现,并使这一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反对自杀
基督教强调生命神圣性的另一个重要的方式是反对自杀。基督教认为,结束一个人的生命是上帝的绝对主权。基督教的反对,影响并促使全世界许多地区废除了自杀恶俗,也推动了全球性死刑的废除。
倡导爱和自由
提升妇女地位
基督教认为不论男女,在耶稣基督那里都是一样的。基督赐予妇女自由和尊严,就像耶稣充满仁慈地对待撒玛利亚妇人和马大。在基督教的世界里,耶稣赐予了妇女与男性同等的尊荣和地位。
取消一夫多妻
基督教认为一夫一妻制是设定婚姻生活的唯一形式。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与兴盛发达,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一夫一妻制已经成为主要的婚姻模式。
废除奴隶制度
基督教的信仰促使许多教徒参与到废除奴隶运动的运动中去,并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废除奴隶制度是基督教的一项伟大的成就。
平等、自由和公正
基督教认为,从属灵来讲上帝面前人人拥有平等、自由和获得公正对待的权利。
慈善事业
基督教会一直是人类慈善公益事业的主要推动者,许多学者认为现代慈善事业源于基督教会的社会服务。基督教信仰鼓励人行善,鼓励人积极参加各种自愿性团体进行慈善事业。
对医疗和健康的贡献
基督教徒把医学视为行善,促进了最早的基督教医院和随之而来的医疗护理的产生。受基督的影响,从过去促使其门徒建造医院和发展医疗护理,到现在蔓延开来,渗入到世界各地。
可以说现代医疗体系和健康系统都源于基督教会与基督徒们一直以来的努力和贡献。尤其是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公共卫生系统的建立离不开传教士们的奉献。如1948年中国的10大医院有9家是由教会发起建立的。今天影响最大的世界卫生组织的前身就是基督徒企业家洛克菲勒发起的洛克菲勒基金会医学部。
对教育的贡献
基督教重视教育。早期基督教在教育方面的贡献,是对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和种族背景的人都一视同仁,男女平等接受教育。中世纪的教育主要在宗教或政治层面,重视教会领袖与神职人员的训练超过普通个人;而文艺复兴时期,逐渐将焦点由僧侣转移到世俗人上,但多为上层社会子弟和社会菁英。
16世纪的新教改革,也间接促成了普世教育和具有初级、中级、大学的学校系统的发展。人们熟知的当代著名大学大部分都与教会有关。第一所英语为主的牛津大学校训就是“上帝耶和华是光”;哈佛大学的创始人也是牧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