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朗开
出生背景
富朗开出生在德国北部临近汉堡的吕贝克。他出身名门,父亲是瑞士巴塞尔大学的法学博士,母亲是市长的女儿。 三岁那年,他的父亲接受萨克森哥达公爵,人称敬虔者恩斯特一世(Duke Ernst I,1601-1675)的邀请,举家迁移前往当地担任宫廷法律顾问。当时,亚恩特去世已将近半个世纪,但他的巨著《真基督教》(True Christianity)依然是西、北欧地区最盛行的属灵经典。哥达公爵恩斯特一生不遗余力在自己的公国里推展这部著作,想借此影响百姓的灵。富朗开就是在这样浓浓的敬虔气氛里成长。
奥古斯特·赫尔曼·富朗开
成长经历
富朗开成长过程中,富朗开先后前往耳弗特(Erfurt)、基尔(Kiel)、汉堡(Hamburg)等大学短期学习,接受多元领域的充实及训练。他精通英文、法文、意大利文,但是最擅长的学科莫过于近东语言及圣经原文。毕业于莱比锡大学(University of Leipzig),后在莱比锡大学任教。
重要性
富朗开受菲利普·雅各·施本尔的敬虔主义(Pietism)影响,组织“爱圣经团契”(Collegium Philiobiblicum),主张按属灵角度来研究圣经。 这段时期,富朗开结识了到德累斯顿牧养的施本尔。施本尔给了“爱圣经团契”不少宝贵的建议,提醒他们不要只是钻研原文字义,应多留意默想经文。
富朗开意识到自己灵性枯干,没有经历到基督里丰盛的生命。在一次赴外讲道的前夕,他深觉自己没有真道可以供应给信徒,于是谦卑屈膝,求主挪除他内心的怀疑与不信。就在祷告那刻,他强烈感受到上帝的同在,确知他己经历到在圣灵里的重生。重生后的富朗开,讲道与授课都变得很有能力,成为施本尔最好的同工以及敬虔运动的尖兵,在莱比锡大学带来极大的影响力。
哈勒大学(Halle)成立后,他成为那里的教授,并担任哈勒附近之格劳哈(Glauchau)教会的牧职。不久,他的教导和讲道吸引很多人来跟从他,他亦先后开了为贫民而设的学校和孤儿院,而且极为成功,招惹到哈勒地区的教牧人士的嫉妒和反对。 后来普鲁士王腓特烈一世( Frederick I) 在1713年探望他,公开表扬他的成果,并且后来还按他的模式制定教育法例,反对他的人也就渐渐少起来。
富朗开的成功可归因于两文方面:他重视个人对宗教的责任,或宗教对个人的影响;同时亦有很强的实际意识,他的属灵教导从来都不是空洞高调的。
创建富朗开基金会
公元1691年富朗开抵达革劳哈,触眼所及尽是脏乱、贫困、乞丐、游民与孤儿。三十年战争造成的社会问题太严重,就连统治版图仅次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勃兰登堡选侯国都无力整顿败坏的道德风气,也穷于应付民生的窘困。当时中下阶层的百姓之间有句流行谚语为:“今日命尚存,明朝恐无生”。
富朗开发挥敬虔运动实践信仰的精神,经常赒济穷人帮助孤儿,但穷人们常把拿到的钱拿去买醉或赌博。陷入两难的富朗开苦思根治问题之道。1695年复活节前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祷告后,富朗开决定凭信心开始穷人教育与孤儿院的事工。他开放自己的牧师馆作课室,鼓励信徒暂时提供住处给孤儿居住,并邀请大学生参与教化穷人的工作。
凭借著单纯祷告祈求的信心操练,富朗开不断经历上帝奇妙的带领。许多奉献与支援像旷野涌出的十二道以琳水泉,适时供应他推展各项慈惠及教育事工的需要。 一百年后,他的精神感召了就读哈勒大学的乔治慕勒(George Muller,1805-1898),使他在英国步上富朗开的后尘,成法当地的孤儿之父。
富朗开不仅是拥有基督心肠的好牧者,也是擅于组织管理的经理人。他受到合一弟兄会总主教柯美纽斯教育理念的感召,短短数年陆续在哈勒成立了免学宿费用的穷人学校、培育贵族子弟进入大学的预科寄宿学校、提升专业素养的拉丁文学校、平民德语学校。其中,平民德语学校更是破天荒招收女学生,要让原是文盲的女子习得基础教育来教化儿女。
1727年富朗开去世,富朗开基金会的哈勒园区已有三千多名师生、同工。迄今,仍有几座老建筑保留下来,其他倾颓的建筑体也陆续在重建。这种在敬虔信仰的根基下,结合教育及慈惠的社区至今仍无任何单位能出其右,它的典型之后也成为新生铎夫伯爵师随的标竿。不过,上帝并没有让新生铎夫伯爵按一样的模子打造相同的社区。祂是作新事的神,要透过不同的器皿成就不一样的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