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州之役
万历十八年(1590)始,播州(今贵州遵义地区)土司杨应龙与明政府的关系逐渐恶化,万历二十四年(1596),杨应龙野心勃勃公开反叛发动战争,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役爆发。
土司源于元代。元代对于归顺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首领授予宣慰使、宣抚使等职,管理地方,职位世代承袭。土司就相当于当地的土皇帝,但仍归附于朝廷的统治。
明初承袭元制,在地方设立行省,其后废除行省,设布政使司掌地方行政权。而在落后地区仍保留了元朝的土司制度,任命当地少数民族的领导进行统治。播州位于四川、贵州、重庆之间,群山环绕,地势险峻。唐朝末年,杨端因打败南诏有功,获封播州,至此开启了杨氏家族世代在播州的统治。
明洪武年间,时任播州地区首领的杨铿降明,明遂授其播州宣慰司使一职,管理当地。万历年间,播州杨氏家族第二十九代接班人——杨应龙承袭传统,被授予宣慰司使一职。这位野心勃勃的“土皇帝”,动起了摆脱明朝控制的念头。
土司势力分布图
万历十七年(1589年),杨应龙和朝廷碰发了第一次小火花。杨应龙一方面假装向明朝廷抵罪赎罪,另一方面又派苗兵攻入四川、贵州、湖广等数十个屯堡与城镇,烧杀抢掠为非作歹。朝廷对杨应龙叛乱,并没有采取有力对策,这下更是助长了杨应龙的嚣张气焰。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春,杨应龙再次作乱,朝廷下令王继光、刘承嗣、郭成兵分三路围剿杨应龙。杨应龙采取“声东击西”之计,假装投降,暗中统兵冲杀,结果明军大败,死伤过半。
两次交锋,明军都不敌小小土司,明廷开始重视起来。原先的负责此事的王继光被撤了职,新上台的官员,主张招抚杨应龙。
杨应龙深知,如若继续作乱,待到明军大兵压境之时,自己并不是对手,于是见好就收,积极认错。鉴于杨应龙认错态度积极,明廷遂决定免去其土司一职,让其缴纳罚金,并未深究其责。
但杨应龙本想卖个乖,大家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哪知道明廷不但要自己缴纳罚金,还要罢了自己这个“土皇帝”,加之此时其子杨可栋身死明廷。杨应龙遂决定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与明廷撕破脸,正式起兵反明。而此时明廷军队主力忙于朝鲜之役,对西南的军事部署匮乏。杨应龙势力暂无所遏,更加肆无忌惮地,不断扩张周边势力。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随着朝鲜之役的结束,明军主力陆续回国。明廷开始正式围剿杨应龙。
明廷下令贵州巡抚江东之和都司杨国柱、指挥李廷栋率兵合力围剿杨应龙,结果全军覆没。神宗皇帝大怒,遂任李化龙为四川巡抚,总领川、贵、湖广三省军务,全力围剿杨应龙。
海龙屯遗址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李化龙率军兵分五路攻打龙泉司。次月,又率24万军,兵分八路征讨杨应龙播州老巢。其后,各路明兵于海龙屯会师,对杨应龙进行最后的围剿,杨应龙见大势已去,遂上吊自杀,播州杨氏政权覆灭。
播州之战的胜利,使得明廷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统治,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促进了西南蛮夷之地的开发;但由于明廷接连作战,国力日趋衰弱,努尔哈赤趁机招兵,扩充势力,明廷无暇顾及,只能坐视其崛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