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土木堡之变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9
转发:0
评论:0
明朝兴起后,蒙汉两族在北方边境的冲突不断。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刺太师也先遣使节2000余人,但诈称3000人向明廷邀赏,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瓦刺借此挑起事端,兵分四路大举向内地侵犯。针对瓦刺挑起的战事,明英宗不顾兵部尚书邝埜(kuàngyě)和侍郎于谦力谏,在宦官王振的蛊惑下,执意率二十五万大军亲征前线,最终酿成祸端,险些亡国。明英宗朱祁镇画像明军一开始制订的战略计划其实很简单:率领大军出大同,在大同北面与瓦剌军主力决战。然而,受英宗崇信的王振独揽大权,随征文武大臣无法参与军政,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一个没什么文化,没有任何作战经验的宦官来统领几十万大军,本就荒唐可笑,但迫于王振的淫威,无人敢提出异议。许多大臣上奏反对皇帝亲征,都被王振驳回,甚至还有甚者,因反对出征而被王振打了板子。王振画像1449年7月17日,明朝大军出征。据当时边关急报,蒙古军大约只有两三万人,王振...

明朝兴起后,蒙汉两族在北方边境的冲突不断。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刺太师也先遣使节2000余人,但诈称3000人向明廷邀赏,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瓦刺借此挑起事端,兵分四路大举向内地侵犯。

针对瓦刺挑起的战事,明英宗不顾兵部尚书邝埜(kuàng yě)和侍郎于谦力谏,在宦官王振的蛊惑下,执意率二十五万大军亲征前线,最终酿成祸端,险些亡国。

土木堡之变

明英宗朱祁镇画像

明军一开始制订的战略计划其实很简单:率领大军出大同,在大同北面与瓦剌军主力决战。

然而,受英宗崇信的王振独揽大权,随征文武大臣无法参与军政,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一个没什么文化,没有任何作战经验的宦官来统领几十万大军,本就荒唐可笑,但迫于王振的淫威,无人敢提出异议。许多大臣上奏反对皇帝亲征,都被王振驳回,甚至还有甚者,因反对出征而被王振打了板子。

土木堡之变

王振画像

1449年7月17日,明朝大军出征。

据当时边关急报,蒙古军大约只有两三万人,王振认为,明军集结二十万,二十万对三万,怎么打都稳操胜券。于是他们前后只准备了五天便启程出征。

1449年7月19日,二十万明军出居庸关,过怀来,到达宣府。8月1日,明军到达大同。

此时,两军尚未交锋,但大同镇守太监郭敬向英宗和王振报告说也先因人数较少,不打算和明军正面对抗,于是主动北撤,从而诱明军深入。而王振充分发挥了他的无知。在看到瓦剌军北撤后,坚持要率军继续北进。

实际上,在明军到达大同之前,大同附近已经发生过一次激战。也先率瓦剌军有备而来,双方在阳和交战,明军战败,几乎全军覆没,领军大将宋瑛被斩,随军的大同镇守太监郭敬则装死逃过一劫,逃了回去。

王振决定要率军北进时,逃回来的郭敬向王振报告了阳和的战况,王振听完后有些害怕和担心,于是决定放弃北进,立刻班师回朝。

此时的明军刚刚到达大同,如果按原路撤退,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也先暂时摸不透这二十万大军的底细,也不会轻易进攻。

但王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临时改变撤军路线,带着大军前往自己的家乡蔚州——满足私欲,“衣锦还乡”。

本来从路线上来看,经过蔚州也没什么问题,过了蔚州,再过紫荆关,就可以入京,沿着这条路,平安回京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8月3日,明朝大军在王振的带领下开始回京。但没前进多远,部队突然接到命令,全军转向,回到大同,改从居庸关回京。对于这个决定,很多人都十分不解。继续前行,不久即可入京,现在突然改道要走一条远路,不知为何。

发布此命令的王振给出的解释是:秋收在即,大军路过蔚州地区,必定会践踏庄稼,现在全军转向,以免扰民。

“一心为民”的王振最终的目的的确达到了,保护了蔚州的庄稼,只不过代价是数十万条人命。

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中明军的往返路线

8月10日,疲惫不堪的大军到达宣府。眼看大军就要进入居庸关,然后平安回京,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然而此时,一直跟在后面准备伺机而动的瓦剌军在也先的带领下终于找到了明军的弱点:趁其疲惫不堪,发动奇袭。

随即,也先立即命人向明军发起进攻。所幸,明军意识到了这一点,立即派出邠(bīn)国公吴克忠与将领朱勇率领两部大军共约五六万人,在鹞儿岭阻击瓦剌军。然而,朱勇的盲目自信,导致这两支部队在鹞儿岭惨败以至全军覆没。

至此,王振仍然拒不接受兵部尚书邝埜提出的“速撤入居庸关以求自保”的建议,坚持率残部退入土木堡。此时,明军将士极度缺水,瓦剌太师也先使诈,假装撤军,从而麻痹明军。王振信以为真,领人移营找水,结果,提前埋伏好的瓦剌军趁着明军将士往河边蜂拥而至时发起进攻,明军仓促迎战,数万大军死伤者大半,明军的三大营,几数覆灭,太师英国公张辅、泰宁侯陈赢、兵部尚书邝埜(kuàng yě)、户部尚书王佐等五十余随行出征的文武大臣皆战死。

除少数人侥幸逃走,相当多的人被俘,包括英宗皇帝本人。而罪魁祸首王振也在一片混乱中被愤怒至极的将军樊忠用铁锤砸碎了脑袋(也有一说,王振是被瓦剌军杀死)。此时,英宗皇帝见大势已去,自己下马面南而坐。瓦剌军士兵发现他时,本想抢夺他的衣物,但见此人穿着打扮与众不同,便把他送去见了也先的弟弟赛刊王。一番询问后,才知此人是大明皇帝朱祁镇。于是,一国之君就此成为了阶下囚。

土木堡之变

影视剧《女医明妃传》中英宗皇帝被俘的场景

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兵败

自此,土木堡之变导致明英宗被俘,五十余名随行出征的文武大臣战死,明朝军政严重断层,并且五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自明成祖以来建立的明军三大营损失殆尽,军火武器研发受阻,财产损失不计其数,京城门户洞开,明朝几近亡国。

后来,明英宗复位之后,对以于谦为首的众臣的二次更是造成了军政的第二次断层。从此之后,明朝由盛转衰,边防政策也有积极进攻变为被动防守,直到明朝灭亡,明军再也没有对蒙古发动大规模的主动进攻。

土木堡之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土木之变:兵败土木堡
从大同回北京有两条路:一条是经由内侧的紫荆关,一条是经外侧的宣府和土木堡。当时的重镇宣府已经处在最前线,大军如果途经此路,势必要遭受瓦剌的攻击。参将郭登熟悉大同前线情况,他向大学士曹鼐禀报,如果从紫荆关回北京,虽然道路曲折行程远,但能够避开瓦剌骑兵的追击,可保平安。王振一开始接受了这个建议。不过,他有自己的小算盘。王振是山西蔚州人,从紫荆关回北京,可以路过自己的家乡。当年的穷儒生,现在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果不回家乡光宗耀祖一番,岂不是锦衣夜行!小人总是在关键的时刻,出于一己之私而不顾大局。大军刚出发四十里,他亲昵的小太监凑到身边耳语一番,王振就更改了主意。原来现在大军一路上缺粮,八月初的北方正好是秋收秋藏的季节。他唯恐军队纪律不好,无法控制,何况最近几日大雨连绵,道路泥泞,行军作战很容易毁坏了家乡的庄稼,于是命令全军北上,改由宣府回京。瓦剌骑兵一直围绕着明朝北征军盘旋,寻找和等待最佳的...
· 明朝土木堡之变是怎样的?土木堡之变简介
明军南下作战刚刚结束,迤北的瓦剌发动了对明朝的大举进攻。一四四九年二月,瓦剌也先遣使二千余人向明朝进贡马,诈称三千人,向明廷多邀回赐。王振告礼部依实有人数给赏,并减给马价五分之四。也先大怒,借口明使曾许嫁公主,贡马是致送聘礼,明廷无意许亲,是失信于瓦剌。七月,脱脱不花与也先统率大军,分四路侵入明境。东路军由脱脱不花率领,协合兀良哈部众攻掠辽东,西路军进攻甘州。中路军分两路南下,一路由知院阿剌率领,进攻宣府,围赤城。另一路由也先率领,直逼大同。大同明守军战败,参将吴浩战死。大同败报传到北京,太监王振劝英宗亲征。兵部尚书邝埜和侍郎于谦力言六师不宜轻出,吏部尚书王直率群臣上疏说:士马之用未充,兵凶战危。英宗采王振议,下诏亲征。命太监金英辅佐皇弟郕王朱祁钰留守京师,兵部侍郎于谦留京代理部务。太监王振与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及内阁学士曹鼐、张益等文武官员随军出征。命在京五军、神机、三...
· 土木堡之变的时间土木堡之变有什么影响
明朝土木堡之变在历史上也被称为“土木之变”。土木堡之变时间为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的地点是今天的河北怀来东,具体是指明英宗当时听信其宦官王振的提议,不顾大臣的反对,御驾亲征瓦剌,最终惨败,自己被俘虏到北方草原的历史故事。明英宗像土木堡之变时间正值明朝明英宗当政,背景为发生土木堡事变之前,瓦剌隶属于明王朝的统治下,所以每年瓦剌都要向明王朝明英宗进贡。起初,进贡的礼节使者少,贡品优质,后期随着使者的增加,贡品的质量下降,明英宗不再给对方更多的赏赐,瓦剌捞取利益的计划没有得以最终实现,并得到了明王朝的制裁,终于恼羞成怒,决定借用此借口,进行叛变进军大明朝。因此于明朝正统十四年,明英宗北征瓦剌,最终发生了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发生在一四四九年,大明王朝一片混乱,当时由于明英宗听信太监王振的怂恿,不顾大臣反对,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条件下,率领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出发;最后作战不力,五十万大军全...
· 什么是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之变结果怎样?
明朝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在今河北旮怀来县的土木堡,曾发生过一场明朝军队同瓦剌军队的大战。战斗的结果,明朝的皇帝成为瓦剌的阶下囚,50万明军全军覆没。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为“土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时,蒙古族的瓦剌部迅速强大,经常侵扰明朝北部边境。公元1449年,瓦剌部首领也先率大军南下,进攻明朝。前线告急,震动朝廷。宦官王振力主明英宗亲自率军迎战,企图侥幸取胜。大臣们竭力反对,明英宗不听。经过两天仓促准备,王振挟持英宗,率领50万大军从北京出发。明军一路上为狂风暴雨袭击,将士饱受饥寒,士气大减;前线又时有战败消息传来,军中一片混乱。到达大同以后,王振得知各地明军惨败的真相,慌了手脚,竟不战自退,急令班师回朝。王振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便邀英宗“临幸”他的老家。可是大军刚出发,王振又后悔了,怕毁坏自己田里的庄稼,于是又下令从原路折回。这就使瓦剌军赢得了时间,逼近明军。当明军退到土木...
· 土木堡之变的背景土木堡之变是怎么产生的?
土木堡之变的背景: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明朝北方的边界上崛起了一支强大的蒙古人部族,号称瓦剌。也先继承瓦刺王位后,同明朝就开始发生磨擦。明朝的王振,本来也想讨好也先,但由于贸易方面的磨擦,激化了双方本就不协调的关系,战争终于爆发了。这一年,也先派了两千多人跟明朝做买卖,为了多得一点赏赐,也先谎报了贸易的人数。这件事给王振知道了,便说也先欺骗朝廷,单方面削了价,只给也先五分之二的钱,还下令礼部不给来贸易的人吃饭。也先本就找不到发兵的理由,现在终于有了口实。他立即发兵攻打山西的大同,打得明朝的守军节节败退,紧急军情很快传到了北京。明王朝本来已经派了驸马都尉井源率兵四万去增援大同了,但是王振却还想扩大这次冲突。他的家乡就在大同附近,只怕瓦剌人侵占了自己在家乡的田庄,又想趁这个机会,到家乡人面前抖威风,顺便建立奇功,的地位,便竭力劝明英宗御驾亲征。虽说这一年明英宗朱祁镇已经二十三岁了,但他...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