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人物百科

唐朝与契丹、奚的战争

2020-10-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609
转发:0
评论:0
太宗、高宗年间契丹、奚、室韦等,均为中国东北地区的游牧部族。追逐水草而居,以畜牧、射猎为主要生活来源,善骑射。在唐朝刚刚建立时,名义上依附于东突厥汗国。随着唐朝击败东突厥,建立东亚地区新秩序,奚和契丹在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时归顺了唐朝,之后唐朝建立了两个羁縻州饶乐都督府、松漠都督府,统治当地,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之前前,双方关系尚好,未曾发生战事。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奚族酋长匹帝、契丹酋长阿卜固叛唐,唐高宗李治派出大将薛仁贵、阿史德枢宾、延陀梯真、李含珠率军平叛。同年四月将其击败,斩匹帝、俘阿卜固,东北边地暂安。武后时期皇后武则天自高宗后期开始擅政,逐渐掌控朝局,至天授元年(690年)改唐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对内悉力剪除异己臣僚与唐宗室诸王,对外频岁出师,企图以单纯武力平定周边少数民族的叛乱与攻扰,致使国家政局动荡,朝内不稳,唐军多面应战,疲于奔命,军费上升,征

太宗、高宗年间

 契丹、奚、室韦等,均为中国东北地区的游牧部族。追逐水草而居,以畜牧、射猎为主要生活来源,善骑射。在唐朝刚刚建立时,名义上依附于东汗国。随着唐朝击败东,建立东亚地区新秩序,奚和契丹在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时归顺了唐朝,之后唐朝建立了两个羁縻州饶乐都督府、松漠都督府,统治当地,

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之前前,双方关系尚好,未曾发生战事。

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奚族酋长匹帝、契丹酋长阿卜固叛唐,唐高宗李治派出大将薛仁贵、阿史德枢宾、延陀梯真、李含珠率军平叛。同年四月将其击败,斩匹帝、俘阿卜固,东北边地暂安。

武后时期

皇后武则天自高宗后期开始擅政,逐渐掌控朝局,至天授元年(690年)改唐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

对内悉力剪除异己臣僚与唐宗室诸王,对外频岁出师,企图以单纯武力平定周边少数民族的叛乱与攻扰,致使国家政局动荡,朝内不稳,唐军多面应战,疲于奔命,上升,征调日加,百姓虚疲。

时与契丹,奚毗邻的营州(治今辽宁朝阳市)都督赵文翙,对契丹饥民不予救济,视其首领如奴仆,引起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与其内兄归诚州刺史孙万荣等人的怨恨。于是,他们乘唐廷内忧外患之机,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举兵反唐,攻陷营州、崇州(治今辽宁朝阳市东北),杀赵文翙,俘龙山军讨击副使许钦寂。尽忠自称无上可汗,以万荣为前锋,纵兵掠地,旬日间兵至数万。

武则天派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等28将,率军进讨,企图一举消灭契丹、奚,以安定东北边疆。八月,契丹在黄麞谷之战中,击败武周军队,并乘胜攻平州(治今河北卢龙)。

九月,武则天令天下囚犯及士庶家奴骁勇者充军,山东近边诸州置武骑团兵,又命同州刺史、建安王武攸宜为右武威卫大将军,充清边道行军大总管,以讨契丹。契丹进围檀州(治密云,今属北京),被清边前军副总管张九龄部击退。时东默啜可汗为索取前降户,为其女求婚,请为武周帝子,表示愿率军进讨契丹。武则天遂册授默啜为左卫将军、迁善可汗。十月,默啜乘契丹李尽忠卒丧之机,进袭松漠(治今内蒙古翁牛特旗西北),掳掠而去。孙万荣收合余众,军势复振。遣将率军南犯,攻陷冀州(治今河北冀县),继攻瀛州(治河间,今属河北),使河北为之震动。

次年三月,清边道总管王孝杰、左羽林卫将军苏宏晖等率军17万讨伐契丹,在东硖石谷之战中,再度被契丹击败。王孝杰跳崖殉国,苏宏晖逃走,契丹继攻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陷城邑,掠吏民。武攸宜遣兵进击,不克。

随后,武则天命右金吾卫大将军武懿宗为神兵道行军大总管,与右豹韬卫将军何迦密、清边道副大总管娄师德、右武威卫将军沙吒忠义等,率兵20万进击契丹。六月,武懿宗军至赵州(治赵县,今属河北),闻契丹数千骑将至冀州,惧退相州(治安阳,今属河南)。契丹遂进屠赵州。

正当双方相持之时,后汗国可汗默啜率军攻契丹新城(今内蒙古翁牛特旗附近),尽俘其老弱妇幼而归。契丹军得悉后,顿时恐惧不安,奚人也乘机叛离契丹。于是,唐神兵道总管杨玄基率部进击其前,奚兵攻击其后,契丹军大溃。孙万荣率余部东走,又多次遭唐前军总管张九节部截击。孙万荣逃至潞水(今北京通县以下潮白河)东,为其奴所杀。契丹遭此大败后,其余众以及奚、霄族人,皆降附于东。

久视元年(700年),武则天纳魏州刺史狄仁杰建议,授来降的契丹骁将李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骆务整为右武威卫将军,并令其领兵进击契丹余党,获胜而归。

唐朝中后期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重,其子李显继位,恢复大唐国号。景云元年(710年),李旦继位,是为睿宗。十月,唐睿宗命幽州镇守经略节度使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以加强边防。十二月,依附于东的奚族,再度进犯,攻掠渔阳(今天津蓟县)、雍奴(今天津武清区)而去,薛讷率军追击,不克而还。

先天元年(712年),唐睿宗因镇守幽州20多年的薛讷与燕州刺史李进有隙,遂以左羽林将军孙侩为幽州大都督,徙薛讷为并州长史。六月,孙侩急于收复营州,不顾天时地利,孤军远袭,在冷陉之战(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坝后)被奚酋李大酺军击败,唐军全军覆没。

十一月,奚、契丹骑兵2万再攻渔阳,幽州都督宋璟闭城不出,奚、契丹军大掠而去。

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后,内患平息,帝权已固。采取励精图治,发展经济,加强边防等措施,使国家实力进一步增强。面对东北之契丹与奚、北方之东、西方之吐蕃及西等的军事威胁,玄宗权衡周边形势,决定置战略重点于吐蕃这个对唐朝威胁最大的王朝势力,而对契丹、奚则采取攻战与和亲交互为用之策,以收复营州,安定东北边陲。

开元二年(714年)七月,并州长史薛讷等奉命率军进击契丹,在滦水谷(今河北承德附近滦河)被契丹伏兵大败(参见滦水谷之战)。四年八月,契丹、奚首领因东默啜可汗战败被杀,失去依恃,率所部降唐。玄宗遂对其加封郡王、大将军、都督,并下嫁公主,以求安抚。

五年三月,玄宗制命重建营州都督于柳城(今辽宁朝阳市)兼平卢军节度使,对其进行统辖。八年,契丹牙官可突于因不满其王李娑固图谋加害于己,举兵击娑固,娑固败奔营州。营州都督许钦澹派安东都护薛泰率领精兵,与奚王李大酺以及娑固所部,进击可突于,结果被击败。许钦澹被迫移军退入渝关(今山海关),营州复失。唐玄宗迫于形势变化,又对可突于所立之王进行加封并许嫁公主。十八年,可突于入朝献贡,同平章事李元纮对其无礼,迫使其率领部众,并胁迫奚部,再次降附于东。玄宗先后命幽州长史赵含章,单于大都护、忠王李浚等率军进讨。二十年正月,又命朔方节度副大使、信安郡王李祎等率军进讨。三月,白山之战,唐军先败后胜,终于大破奚、契丹军,可突于等远逃。

二十一年闰三月,可突于引东兵来攻,在经都山之战中,大败幽州道副总管郭英杰所部。玄宗鉴于可突于屡次犯边,两任节度使均不能御,于是改派河北节度副大使张守珪为幽州节度使,前往镇抚。

张守珪到任后屡破契丹,致可突于于困境,并针对其诈降术,将计就计,派管记王悔至其牙帐,利用其内部权力之争,说使牙官李过折乘夜领兵将契丹王屈烈和可突于斩首,尽除其党,率其余众降唐。

二十三年正月,玄宗封过折为北平王、检校松漠都督。不久,奚和契丹再次举兵犯边。张守珪令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率军进击,因恃勇轻进,战败而归;张守珪继之出师,方破契丹于捺禄山(今辽宁兴城境)。

二十七年六月,平卢军使乌知义因受幽州镇将所逼,率军攻奚,在潢水(今辽河上游)北遭到惨败。张守珪竟隐瞒败状,上奏获捷。事泄后,被贬为括州刺史。

此后,唐玄宗为政日非,怀有野心的安禄山为以边功取宠于玄宗,屡次出兵攻掠奚、契丹,迫其各杀公主背唐。天宝九载(745年),安禄山多次诱骗奚、契丹酋长赴宴,借机将其杀害,并献首于唐廷。天宝十载秋,唐玄宗擢为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率兵6万余,远出契丹松漠牙帐,不惜士卒疲惫不堪,不顾天雨而致弓弩失效,强行进击,结果遭到契丹、奚兵合击,惨败而逃。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反叛,唐终不能收复营州。

唐平“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幽州、卢龙、河北等地藩将,擅地自保,不轻易在边地闹事。契丹、奚等族亦很少犯边,常有入朝奉献。后依附于北方强盛起来的回鹘,又有进犯。

光启年间,唐廷在农民起义战争冲击下,面临灭亡;而契丹在耶鲁阿保机的带领下再度崛起,不时攻掠幽、蓟(今京津)。卢龙节度使刘仁恭父子率部和契丹作战,取得过一些胜利,但无法遏制契丹的壮大。

唐朝灭亡后,契丹借助五代十国时期中原的混乱,崛起成为雄霸北方的强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朝与吐蕃的战争
太宗时期松州之战松赞干布于贞观八年(634年)遣使与唐朝修好,唐朝也派臣入蕃。贞观十年(636年),松赞干布派专使去长安请婚,唐朝不允。与此同时,在634年底,唐太宗派大将李靖击败吐谷浑,吐谷浑的步萨钵可汗伏允,在逃亡中被杀害。唐以后册封伏允的儿子慕容顺作为吐谷浑可汗。其后,慕容顺被暗杀,635年,唐朝支持慕容顺的儿子诺曷钵为汗。冯德遐几乎在同一时间到吐蕃。到这个时候,松赞干布知道,在过去,东突厥和吐谷浑可汗娶了中国(隋朝)公主,因此派了一位特使陪同冯德遐回京进一步表示敬意,并请唐朝同意公主和亲,唐太宗拒绝。当吐蕃使者回到吐蕃,他告诉松赞干布唐太宗最初是同意求婚的,但诺曷钵访问唐朝,在他的干预下,导致了唐太宗的拒绝。松赞干布在愤怒中攻击吐谷浑,占领了吐谷浑大部,迫使吐谷浑人逃到了青海湖以北。同时,在638年秋,松赞干布借口唐朝属国吐谷浑从中作梗,亲自指挥大约20万吐蕃军,开始攻击唐朝的松州
· 唐朝与南诏的战争
背景唐初,在洱海地区分布着六个较大的部落,史称“六诏”。“六诏”之一“蒙舍诏”,因其在其他五诏之南,又称“南诏”。南诏在唐廷支持下,逐渐吞并另外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廷封蒙舍诏主皮逻阁为云南王、越国公、赐名蒙归义。史学界一般都将这一年作为南诏国建立时间。唐廷扶植南诏的目的是联合南诏与吐蕃抗衡,以确保唐帝国西南疆的安全。但随着南诏的强盛,双方的关系也开始产生间隙。第一次战争天宝年间,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使,张虔陀为云南太守。鲜于仲通褊急寡谋,张虔陀矫诈,无礼对待阁罗凤。阁罗凤曾与其妻子谒见都督,张虔陀无礼对待他们。张虔陀还对他们征敛,阁罗凤大多数不给,张虔陀遣人骂辱之,还诬告阁罗凤谋反。阁罗凤忿怨,天宝九年(750年),阁罗凤起兵杀死张虔陀。唐朝西川节度使杨国忠派鲜于仲通率兵六万出戎州、巂州,分三路进兵征伐南诏。南诏节节败退,阁罗凤遣使向唐朝谢罪,请求归还掳掠所得,...
· “奚”姓与召稼楼
“奚”姓与召稼楼相传,召楼镇上奚姓的一族,祖上姓方,是明朝忠臣方孝孺的后代。方孝孺是浙江宁海人,为朱元璋的皇长孙朱允傻睦鲜ΑR蛭太子朱标死得早,朱元璋就把皇位传给了朱允桑这就是建文帝。后来他的叔叔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夺取了皇位,要方孝孺写即位诏书,方孝孺坚决不从。燕王下令要杀方家九族,还外加他的学生,要灭十族。去执行的官员却私下放走了方家的小儿子。这儿子坐着小船逃出南京,顺吴淞江进了黄浦江,弯进小河道,在僻静之地立足谋生,躲过劫难。要隐姓埋名,姓啥?沿小溪过来的,就姓溪,但百家姓里没有的,去掉三点水,就姓奚了。据说,今联胜二队为奚家祖宅,当地人称作老奚家宅,清代有知名的集古堂。奚氏后代不断向周边一带(今革新村、勤俭村)迁建、拓展,逐渐成为召稼楼的大户。还传说召楼奚家祖辈是《珍珠塔》里的方卿,他中了状元做了官之后,受人诬害,皇帝拿他革职,七趟抄家灭族,只逃出个孙子,名叫方盖奚。方盖奚逃到哪...
· 隋末唐初契丹部和奚部宣布归附唐朝,松漠都督府建立
隋末唐初,中原地区战乱频繁,各路诸侯连年征战,对边境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管辖度降低,位于东北边境的契丹地区在这个缓冲时间段获得了良好的扩张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扩张,契丹各部落之间的征战也随之结束,永久性部落联盟在原有军事联盟的基础上出现并获得发展,史称大贺氏部落联盟。▲唐太宗李世民剧照太宗李世民继位后,契丹大贺氏联盟震慑于唐朝国力,于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宣布归附唐朝。唐太宗依照契丹惯例赐旗鼓,承认其联盟领袖身份,并委任其代表大唐王朝统治契丹。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12月13日,大贺氏部落联盟领袖窟哥上书李世民,请求率所辖部落内附,奚族部落也随之南迁。李世民遂下诏在契丹驻地设立松漠都督府(今内蒙古赤峰、通辽一带),并任命窟哥为左领军将军兼任松漠都督,赐国姓李。▲松漠都督府所在位置归属唐朝后,8个契丹部落被改建为九州,部落首领改称刺史,加上松漠都督府所在区域,一共为十州。万岁通天元年(...
· 契丹与沙陀
建国准备当上了迭剌部“夷离堇”的阿保机,在痕德堇可汗的麾下整日忙于对外征伐,北征室韦、南击奚、东讨女真。902年的秋七月,他率兵四十万西征河东、代北,掠获了九万五千人和大量的驼、马、牛、羊。河东、代北是沙陀的根据地。所谓四十万的兵力不过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已成为夷离堇的阿保机特别在第二年集聚相当多的兵力,对强大的沙陀的领地发动了猛烈的攻势,而且取得了很大的胜利。10叶隆礼《契丹国志》(元刊本)所载《契丹地理之图》(北京图书馆藏)《契丹国志》是一部奇妙的书。作为契丹通史来读很方便,但是其记述辑自《资治通鉴》等书,特别擅长虚构,信用度差,仅有助于了解南宋末年士大夫们的心情。此图所绘为上京、祖州、燕云十六州等处。相当有趣。上方的“北海”究竟指哪里呢?对游牧民来说,对外征伐是和获得战利品有着直接关系的“生计”。为大型的远征做策划、制订方案、建立具体的组织;部署各个分散的部队进行有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